第二章 植物病害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 教师寄语:
• 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是你自己不逼你 自己而已!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 概念: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 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的三个环节: •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 2.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 3.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一)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三)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 比较初侵染和再侵染
• 初侵染 概念:越冬越夏后的病原物,在寄
•
主生长期进行的第一次侵染
• 取决条件:初侵染量的多少
• 防治措施:只要集中力量消灭初侵
• 染源或防止初侵染的发生
• 例子:小麦黑穗病、棉花枯黄萎病
•
线虫病、丛矮病
•
• 概念:在初侵染感病后新产生的
•
病原物通过各种传播方式
• 3.昆虫及其他生物传播 昆虫是传播病毒、类
病毒和植原体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介体。有些线 虫、真菌、菟丝子能传播病毒,鸟类能传播寄生 性种子植物。
• 4.人为传播 人们在进行农业活动中,常无意识
的帮助病原物的传播。如调运带病种子、苗木、 接穗、植物产品及其包装材料,使用带有病残体 又未完全腐熟的农家肥,以及各种农事操作都能 传播多种病原物。这种人为传播帮助病原物克服 了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造成了病区的扩 大和新病区的形成。
• 3.土壤 土壤是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病株上或病株残体上的病原物都很容易掉落在土 壤里,成为下一生长季节的侵染源。
• 4.病株残体 绝大多数非专性寄生的真菌、细菌
都能在感病寄主的枯枝、落叶、落果、残根等组 织中存活,并以腐生的方式越冬越夏。因此,在 作物收获后,清洁田园,处理病残体,都有利于 杜绝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12
二、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植物生病后其外表所表现出的病态。
病状:植物发病后本身表现出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原物在植物的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特征。
比较症状、病状和病征,其三者有何不同?
13
14
(一)、病状的类型
1、变色 指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
18
斑点
19
20
穿孔
21
溃疡
22
疮痂
柑橘疮痂病(Sphaceloma fawcettii)
23
猝倒
黄瓜立枯病
24
3、腐烂
腐烂是细胞或组织在坏死的同时,伴随着 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分解。按照腐败组织的质地 分为干腐、湿腐(或软腐)两种。
组织腐烂时,水份能及时蒸发而消失则形 成干腐;
如细胞消解的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失水则 形成湿腐。
40
灰霉
41
青霉
42
白霉
43
2、粉状物 粉状物是某些真菌的孢子密集的聚
集在一起所表现的特征。根据颜色的不 同又可分为白粉、锈粉、黑粉等。
44
白粉
45
锈粉
46
黑粉
47
3、颗粒状物
指病部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颗粒状物。如 水稻纹枯病的褐色菌核,十字花科作物菌核病 的鼠粪状菌核。还有半埋于病部组织表皮下的 小黑点,如葡萄黑病、柑橘炭疽病病部的小黑 点。
小果。
(5)皱缩、卷叶:病组织生长不均匀引起皱缩、卷 叶等
31
肿瘤
32
丛枝
33
徒长
34
矮缩
玉米黑条矮缩病
35
矮化
36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

A无隔菌丝 B有隔菌丝
1. 有隔菌丝
2.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 隔 菌 丝
无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真菌的菌丝
菌丝一般从孢子萌发而来,形成菌丝体,最后 再产生孢子。
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后期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生长
菌丝的正常功能是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发育。 依真菌的种类不同,菌丝在寄主体内的寄生 方式也不同: a) 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寄 主内吸收养分; b) 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菌丝体上产 生的特殊结构——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 分。
动物的病害。
有益真菌可被用来制药、生产食品和用于生防等。 寄生植物的真菌能引起植物病害,称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1)菌丝体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 纤细分支的丝状体,单根的丝状体 称为菌丝,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 菌丝体。低等真菌菌丝为无隔菌丝, 高等真菌菌丝为有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体
3、子囊菌亚门
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它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 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 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产生在 子囊果内,少数裸生。 子囊果: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称子囊果; 根据其不同形态,子囊果分四种类型:闭囊壳、子囊 壳、子囊盘、子囊腔。
丝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 有少部分不产生分生孢子,只 产生菌核。 丝孢菌中很多是重要的植物病 原菌。如稻梨孢菌引起的水稻 稻瘟病,丝核菌引起水稻纹枯
病及多种作物立枯病。
梨孢属
腔胞菌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构造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病理程序: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构造的变化,最后发病植物外观变现出病态。
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开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病症: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病症。
4.病状: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
5.病症:病部表现出病原物的特征称为病症。
6.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7.病原物:指能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
8.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能传染的一类病害。
9.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侵染性病害。
10.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场,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11.多型现象:有的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
12.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全部生活史,称为单主寄生。
13.转主寄生:有的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14.病原物的寄生性:指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而生存的能力。
15.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的寄生能力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才能生存。
当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之后,寄生物也停顿生长和发育。
16.非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因此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这类寄生物包括大多数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
17.寄生专化性:寄生物对寄主种和品种的寄生选择性,称为寄生专化性。
18.生理小种:指病原物的种内形态一样、对寄主植物的品种致病力不同的专化类群。
19.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的能力。
20.植物的抗病性: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一种遗传特性。
植物保护学通论——植物病害分析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1、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植物由于受到病原
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植 物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 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植物这种偏离了正 常状态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要素: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
1.幼苗根部被害状 2.卵 3.卵内孕育的幼虫 4.性分化前的幼虫 5.成熟的雌虫 6.在幼虫包皮内成熟的雄虫 7.雄虫 8.含有卵的雌虫
9.产卵的雌虫
根结线虫病
菊花叶枯线虫病
牛松 墨 天
寄
主
传病介体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
线虫一般以卵和幼虫在植物组织内或土壤中越冬。 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土壤、人为活动等传播, 远距离主要通过种子、球根及花木的调运传播。
二、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
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症状分为病状和病征两个方面。 病状: 受病后植物本身的异常表现。 病征: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
病状
病害症状
变色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病症
霉状物 粉状物 粒状物 脓状物
1.变色(discoluration)
• 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 细胞并未死亡。
二、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按病因不同,还可分为:
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 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1)大气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 (2)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 (3)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过多与过少,如旱、涝、渍害
等。
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植物病理学:第二章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症状

青枯
青枯 花生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
茄黄萎
香蕉枯萎病
5. 畸形(malformation)
由于组织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形态异常称为畸 形,如徒长、矮缩、丛生、瘤肿、丛枝、发根、卷叶、蕨叶、 花变叶等。
➢ 增大:局部细胞体积增大,数量不增加;如线虫引起的虫瘿。 ➢ 增生: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 迅速增多,使局部
烟草花叶病
柑橘黄龙病
黄化(yellowing)
叶片部分或全部 均匀褪绿、变黄, 或呈其它颜色。
玉米条斑病
条纹
嫩茎、果实和叶片 上表现出褪绿,间 杂其他颜色或枯死 的条斑。
白化
2. 坏死(necrosis)
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但细胞或组织的轮廓还在。
➢ 叶斑:轮斑、环斑、角斑、圆斑、条斑等
❖ 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病征主要有7种类型。
病征类型-锈状物
白锈
芥菜白锈病
锈
梨锈病
病征类型-粉状物
小麦白白粉粉病
小麦黑黑粉穗病
病征类型-霉状物
葡萄霜霉病
绵霉
病征类型-霉状物
青霉
柑橘青霉病绿霉
番茄灰霉病
病征类型-点状物
病征类型-粒状物
菌核
病征类型-索状物
菌索
病征类型-菌脓
缢出含菌体的液滴
三、植物病害症状表现的复杂性
➢ 不同阶段或不同抗性品种上出现不同类型症状。
TMV:侵染多种植物表现花叶症状 心叶烟、苋色藜表现枯斑
➢ 不同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
稻瘟病:潮湿白点型、适宜急性型、 干旱慢性型。
➢ 综合症(syndrome):在一种植物上同时或先 后表现两种不同类型症状。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一.填空题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B.斑点C.萎焉D.畸形(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B.无性孢子C.无法比较(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B.植物的病征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D.传染性(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B.适温高湿C.适温低湿D.低温低湿(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温度B.湿度C.风雨D.光照( )10.________是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植物病理学:第二章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症状

碎色郁金香
两个基本要素
植物 ( Plant)
一对矛盾
致病因素(病原, pathogen )
宏观:植物、病原、时空环境、人
微观:植物细胞环境(细胞生态)、非生物病因病或原生物与
环境生物细胞环境(细胞生态)、分子环境(分子生态)、人
两类植物病害
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 非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部位、形状、称病害名称。
➢ 叶枯:大面积枯死。 ➢ 疮痂:木栓化、粗糙、浅。 ➢ 溃疡:坏死或腐烂、木栓化、面积大、深。 ➢ 立枯和猝倒:幼苗基死。 ➢ 穿孔、落叶和落果:形成离层。
叶斑(lesion)
叶枯(leaf blight)
水稻白叶枯病
疮痂(scab)
柑橘疮痂病
溃疡(canker)
柑橘溃疡病
能否从一个植物传染给另一个植物
生物因素
1. 菌物(真菌、卵菌和原生生物) 2. 原核生物(细菌) 3. 病毒和类病毒 4. 线虫 5. 寄生性植物
病原物
非生物因素
化学和物理因素
植物营养元素失调、农化品药害、环境污染 等 植物生产的物理条件:温、光、水、气等不适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symptom)
得水份的部位表现出缺水、枯死。
青枯
青枯 花生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
茄黄萎
香蕉枯萎病
5. 畸形(malformation)
由于组织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形态异常称为畸 形,如徒长、矮缩、丛生、瘤肿、丛枝、发根、卷叶、蕨叶、 花变叶等。
➢ 增大:局部细胞体积增大,数量不增加;如线虫引起的虫瘿。 ➢ 增生: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 迅速增多,使局部
第二章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营养失调
缺素症: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或其比例失调。 (deficiencies) 1、老叶:缺N(黄化)、P(紫色)、K(叶枯)、 Mg(明脉)、Zn(小叶)。 2、新叶:Ca(芽枯)、Fe(白叶)、S(黄化)、 Mn(失绿斑)、Cu(幼叶萎蔫) 多素症:某些元素过量导致植物中毒,如粪肥害、 药害、盐碱地。
褪绿、黄化、红化、白化; 花叶、班驳、明脉、条纹、环纹、线纹等
甜 菜 黄 脉 病 毒 病
利 马 豆 金 色 花 叶 病 毒 病
烟草花叶病毒病
柑 橘 黄 龙 病
大豆孢囊线虫病
坏死(necrosis)
• 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
– 斑点: 角斑、轮纹斑或环斑 – 蚀纹、穿孔 – 枯焦、叶烧 – 疮痂、溃疡
植物病害涉及的因素
环境
病害
植物
病原物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
病害四面体 (disease pyramid) 人
环境
植物
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病原物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Symptom)
• 定义: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
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 态。 根据症状显示的部位分为
病 ≠ 伤 Disease≠
Damage
• 虫伤、雹伤、风灾、电击、各种机械损伤 只是伤害,不是病害,因为它们没有一个 逐渐变化的病理过程。
病理过程:持续的、系列的不正常的生理变化
害
• 有外在的致病因素
• 损害人类利益在栽种过程中
减少产量 降低品质 或在储藏期中 引起中毒
植物本身由于遗传原因出现的病变,如白化苗、 先天不孕等,属遗传性疾病,不是我们这里所指 的病害,因为它与外界致病因素无关。 对人类不但无害反而有益的植物病变,如茭白 (Zizania caduciflora),杂色郁金香等,不是 我们这里所指的病害。
Manganese Deficient Wheat
Soybean Manganese Toxicity
苜蓿缺硼症
玉米硼毒害症
大豆缺钼症
Molybdenum Deficient Soybeans
酸害
No Cotton Growth in Low pH Soil
Poor Corn Growth - Low pH
葡萄缺钾症
玉米缺钾症
大豆缺钾症
苜蓿缺钾症
玉米缺钙症
植 物 缺 钙 症
西瓜缺钙症
玉米缺镁症
Magnesium Deficient Corn
Magnesium Deficient Cotton
玉米缺硫症
玉米缺锌症
玉米、草莓缺锰症
Manganese Deficient Soybeans
第二章 植物病害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病害的类型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 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是植物在致病因 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下, 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 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 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 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的现象。
• 茭白:由黑粉菌侵入菰(茭草)的花茎后使其细胞增 生而形成肥大的嫩茎,具食用价值。
Tulip Market (1634)
The most valuable tulip bulbs were those that produced flowers with strips or streaks on the petals. These were called "bizarres". The seed from these flowers usually grew into flowers with normal solid color petals. One of the bulbs sold for $8,395. It is now known that the color breaking occurring is actually a viral symptom
棉花立枯病
油菜猝倒病
萎蔫(wilt)
• 由于失水而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
• 生理性萎蔫
• 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过强的蒸腾作用使植物暂
时缺水,发生萎蔫。若及时供水即可恢复正常。
• 病理性萎蔫
• 植物被病菌侵染后,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供水不足
而出现的凋萎现象。多数不能恢复,导致植株死亡。 • 青枯、枯萎、黄萎
花生黑斑病、 褐斑病
番茄病毒病
烟 草 霜 霉 病
黄 瓜 霜 霉 病
肉豆蔻穿孔病
樱花褐斑穿孔病
马铃薯疮痂病
柑橘溃疡病
腐烂(rot)
• 受侵染的植物肉质或木质部分由于病菌的
酶和毒素的作用,引起的组织分解、败坏 现象。
干腐、湿腐、软腐、流胶等 猝倒、立枯
桃褐腐病
苹果炭疽病
苹果轮纹病
大白菜软腐病
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 急性药害:施药后2-5天发生。一般在植物幼嫩组织
发生斑点或条纹斑。无机铜、硫制剂容易发生。
慢性药害:逐渐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幼苗和开花期比较敏感。
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药害。
除草剂和植物激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药害。
除草剂药害
Herbicide Injury of Papaya
菜豆阿特拉津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菜 豆 , 药 害
2 4-D
四、气候因素
1.温度:高温(灼伤)、低温(冷害、冻害)、变 温(温差过大)。
2.水分湿度:水淹(沤根)、干旱(萎蔫)、水分 骤变(裂果)、干热风(卷叶)。
3.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不足(保护地 植物徒长)。
苜 蓿 霜 害
草坪草旱害
二、环境污染
1、主要指空气、水、土壤等。 2 、 大 气 污 染 的 危 害 : 臭 氧 ( O3 ) 、 二 氧 化 硫 (SO2 )、氢氟酸(HF)、过氧硝酸盐(PAN)、 氮化物(NO2,NO)、氯化物(Cl2HCl)、乙烯 (CH2CH2)等。
烟草臭氧伤害
三、植物的药害ຫໍສະໝຸດ 霉状物粉状物 锈状物
绵霉、霜霉、青霉、绿霉、 黑霉、灰霉、赤霉 白粉、黑粉 白锈、铁锈 小粒点:真菌的子囊果、分生孢子
粒状物
索状物
大颗粒:真菌的菌核、线虫的胞囊
真菌的根状菌索
脓状物 菌脓(细菌病害特有) 其他 冬孢子角、寄生植物等
霉状物
柑桔绿霉病
柑桔青霉病
粉状物
锈状物
粒状物
大豆叶斑病
(黑色颗粒为病原菌的子囊壳)
斑点: 角斑、轮纹斑或环斑 蚀纹、穿孔 枯焦、叶烧 疮痂、溃疡 干腐、湿腐、软腐、流胶等 立枯、猝倒 青枯、枯萎、黄萎 矮化、矮缩 丛枝、发根 皱缩、卷叶、线叶 根癌、肿瘤、耳突 花变叶等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变色(discoloration)
全株或局部器官叶绿素受到抑制或破坏,
引起的均匀变色或不均匀变色。
辣椒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
甜瓜枯萎病
棉花黄萎病
畸形(malformation)
• 由于植物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 成的形态异常。 – 矮化、矮缩 – 丛枝、发根 – 皱缩、卷叶、蕨叶 – 根癌、肿瘤、耳突 – 花变叶等
玉米丛枝病
花生丛枝病
泡桐丛枝病
长春花变叶病
病征
根 据 病 征 的 形 态 可 以 分 为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
侵入和发病。如冻害使细胞组织死亡,并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使
许多病原物易于侵入。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
如某些叶斑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使植株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加强栽 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减轻两类病害的互作。
由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这类病 害可以在植物个体间相互传染,所以又 称做传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的种类、数量和重要性在植物 病害中均居首位,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点。
非侵染性病害 (uninfectious disease)
由非生物因素,如植物自身的生理缺 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环境中不适宜的物 理、化学因素等引起的植物病害。 这类病害没有病原菌的侵染,不能在 植物个体间相互传染,所以又称做非传 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 病害独特的症状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
不同病害可能症状相似。
柑 桔 黄 龙 病
同一病害在寄主不 同部位、不同生育 期、不同发病阶段 和不同环境条件下 的症状表现也可能 不同。
番 茄 灰 霉 病
病状 变色
根 据 病 状 表 现 的 类 型 可 以 分 为
褪绿、黄化、红化、白化 花叶、班驳、明脉、条纹、环纹、线纹等
• 病害传播方式分类
种传病害、气传病害、水传病 害、土传病害、介体传播病害 等
• 按照侵染循环类型分类
单循环病害 多循环病害
• 按照致病因素分类
真菌病害 原核生物(细菌、植原体)病害
侵染性病害
病毒病害 线虫病害 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冻害、热害、旱涝灾害等
侵染性病害 (infectious disease)
内部症状——内含体、侵填体 外部症状
病状 病征
病毒内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