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1)

合集下载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病理程序:即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改变,最后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

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4.病状: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

5.病征:植物病部表现出的病原物的特征,称为病征。

6.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7.非生物因素:是指周围环境的不良因素,包括不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等。

8.生物因素(病原物):是指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

9.非传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10.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也称侵染性病害。

11.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12.多型现象:有些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

13.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称为单主寄生。

14.转主寄生:有的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15.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而生存的能力。

16.专性寄生物:这类寄生物的寄生能力最强,只有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才能生存,当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后,寄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

(如植物病毒,植原体,部分真菌如霜霉菌、锈菌,大部分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一般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17.非专性寄生物:这类寄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因此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1)、是否有病理程序 (2)、是否造成损失
12
二、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植物生病后其外表所表现出的病态。
病状:植物发病后本身表现出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原物在植物的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特征。
比较症状、病状和病征,其三者有何不同?
13
14
(一)、病状的类型
1、变色 指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
18
斑点
19
20
穿孔
21
溃疡
22
疮痂
柑橘疮痂病(Sphaceloma fawcettii)
23
猝倒
黄瓜立枯病
24
3、腐烂
腐烂是细胞或组织在坏死的同时,伴随着 组织结构的破坏和分解。按照腐败组织的质地 分为干腐、湿腐(或软腐)两种。
组织腐烂时,水份能及时蒸发而消失则形 成干腐;
如细胞消解的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失水则 形成湿腐。
40
灰霉
41
青霉
42
白霉
43
2、粉状物 粉状物是某些真菌的孢子密集的聚
集在一起所表现的特征。根据颜色的不 同又可分为白粉、锈粉、黑粉等。
44
白粉
45
锈粉
46
黑粉
47
3、颗粒状物
指病部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颗粒状物。如 水稻纹枯病的褐色菌核,十字花科作物菌核病 的鼠粪状菌核。还有半埋于病部组织表皮下的 小黑点,如葡萄黑病、柑橘炭疽病病部的小黑 点。
小果。
(5)皱缩、卷叶:病组织生长不均匀引起皱缩、卷 叶等
31
肿瘤
32
丛枝
33
徒长
34
矮缩
玉米黑条矮缩病
35
矮化
36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一、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侵入植物体内,引起植物组织的损伤和功能紊乱的一类疾病。

植物病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识别:1.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包括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性病害等。

2.根据病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传播、土壤传播、种子传播等。

3.根据病害的病征:包括叶斑病、霉病、腐烂病等。

二、植物虫害基础知识植物虫害是指由害虫(如昆虫、螨类、蠕虫等)对植物进行捕食、寄生或破坏,导致植物受损或死亡的现象。

植物虫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识别:1.根据虫害的侵害部位:包括叶害、茎害、根害等。

2.根据虫害的虫态:包括幼虫、成虫、若虫等。

3.根据虫害的危害程度:包括轻度虫害、中度虫害、重度虫害等。

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和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使用天敌、寄生性真菌等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生物控制。

2.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喷洒、粉剂喷雾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杀虫杀菌。

3.农艺防治: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如适时施肥、合理浇水等,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

4.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鸟网、保护罩等,遮挡虫害入侵。

5.综合防治:综合运用以上几种防治方法,制定全面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植物病害的图片样本、虫害的图片样本、常用的农药防治手册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植物检验检疫法:指用于确保植物及其产品无害入境或出境的法律法规。

2.农药管理条例:指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3.病虫害防治管理办法:指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真菌的生活史图解

(六)真菌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1.真菌的分类
真菌界粘菌门和真菌门,真菌门包括五亚门、十八个纲和六十八目。 真菌门各亚门主要特征

亚门
鞭毛菌 接合菌 子囊菌 担子菌 半知菌
营养体
原生质团或无隔菌丝体无隔 菌丝体 单细胞或有隔菌丝体 有隔菌丝体单细胞或有隔菌 丝体 有隔菌丝体 单细胞或有隔菌丝体
四、光照不适宜:


不同的园林植物的光照时间长短和强度 大小的反应不同,应根据植物的习性加 以养护。 当植物正在旺盛生长时,光强度的突然 改变和养分供应不足能引起落叶;植株 种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会引 致叶部、茎干部病害的发生。


五、通风不良:园圃易造成高温、高湿、 闷热的环境,诱发根系腐烂。 六、土壤酸碱度不适宜: 七、有毒物质的影响:
坏死型
猝倒
立枯
坏死型
角斑病
穿孔病 圆斑病
增生型
丛枝

黄化
花叶
矮化


(二)病症的类型
1.霉状物 2.粉状物 3.粒状物 4.脓状物

5.菌核
霉状物
粉状物
粒状物
脓状物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菌核
第二节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特征
一、营养失调: 1、缺氮:植株矮小,发育不良,分枝少, 失绿,变色,花小,组织坏死 2、缺磷:植株矮化,叶片变成深绿色,灰 暗无光泽,具有紫色素,最后枯萎脱落 3、缺钾:植物叶片长出现棕色斑点,不正 常皱缩,叶缘卷曲,最后焦枯
(1)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

A、腐霉属:孢囊梗丝状、游动孢子囊为线
形、瓣状、球形或椭圆形,游动孢子在泡囊中 形成并释放,有性生殖在藏卵器中形成一个卵 孢子。大多生活在土壤中或水中,营腐生生活, 引起苗木猝倒病或根腐果腐等症状。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2.在维管束组织内扩展
细菌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组织,引 起莠蔫症状。
常见的细菌病害

青枯病、软腐病、角斑病、溃疡病、辣椒疮痂病、桃穿孔病、水稻白 叶枯病、水稻细菌条斑病、姜瘟病等


白叶枯病(水稻)
细菌性角斑病(豆角) 细菌性缘枯病(黄瓜)
细菌性腐烂病(香蕉)
黑腐病(甘蓝) 青枯病(瓜类、西红柿、豆类)
水流传播
人为传播
昆虫等 介体传播
一、植物病原真菌
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 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
真菌与细菌的异同

真菌:有完整细胞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 细菌:有完整细胞结构,只有核区(胶体状),核酸 游离在核区。

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白菜软腐病
番茄脐腐病
4、病状的类型--萎蔫
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
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 组织完好。
分为:枯萎、黄萎、青枯。
黄瓜枯萎病
5、病状的类型--畸形
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 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
(1)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 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 (2)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但细胞数量 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
病症。
黄瓜霜霉病
豇豆白粉病
豇豆锈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三、 症状的变化
1.典型症状
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 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2.综合症 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 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 花卉的叶变为花叶。 不是,提高观赏价值。
二、植物病害的种类
? 病原(因):植物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叫病原。
? 根据植物发展的病原本质上看,可分为: ? 1、非侵染性病害:不会传染,环境条件
改善可恢复原状。 ? A、原因:不利的环境因素,如大气、土
壤中的不良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 的反应。
B、导致病害
思考题
? 五、以下病害属于病状或病征的哪一类? ? 1、瓜类花叶病;2、蕃茄黑斑病; ? 3、大白菜软腐病;4、蕃茄青枯病; ? 5、白菜根肿病;6、黄瓜霜霉病; ? 7、月季白粉病;8、辣椒炭疽病; ? 9、莴苣菌核病;10、水稻白叶枯病; ? 11、香石竹疫病;12、稻瘟病。
答案
? 一、生物或非生物的影响。
例子一
例子二
? 植物由于施尿素过多 而萎蔫。是,非侵染 而致。
? 榕树叶片被 吃成孔洞。 不是,虫害, 无病理程序。
? 柑桔凤蝶为 害状。
例子三
例子四
? 菰草受黑粉菌侵染后, 形成肉质肥嫩膨大的 茭白(瓜)。不是, 人们的需要。
例子五
? 韭菜在弱光下栽培成 为幼嫩的韭黄。不是, 人们需要。
例子六
胶状物(坏死); 11、絮状物; 12、坏死。
病理程序的判定
? 凡是病害都有病理程序,如真菌、细菌、 病毒病等;如机械损伤、虫伤、植物的 自然衰老、雕谢等都没有病理程序,故 不称为病害。
? 此外,人们栽培作物是为了满足需要, 有些植物表现异常,但其经济价值更高, 此些“病态”也不看着是植物病害。
? 辣椒叶 形成白 粉;辣 椒白粉 病,是, 真菌而 致。
5、脓胶状物
? 病部产生脓胶状粘液, 干燥后形成胶粘或胶 膜。脓胶状物是细菌 和植物汁液的混合物, 它是细菌病害特有的 病征。如马铃薯环腐 病、番茄青枯病、水 稻白叶枯病等。

第二章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第二节基础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40)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病害的是()。

A.缺氮引起的植物叶片发黄B.冰雹砸损植物C.棉花黄萎病D.低温引起的冻害2.植物病害中,()性病害占绝大多数。

A.真菌 B.细菌 C.病毒D.线虫3.有的植物生长特别快,发生徒长属于()病状。

A.斑点B.畸形C.萎焉D. 腐烂4.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

A.病状B.病征 C.症状D.病原物5.细菌性病害典型的病征表现是()。

A.霉状物B.颗粒状物 C.粉状物D.脓状物6.叶片呈现浓绿或浅绿相间的称为()。

A.褪绿B.花叶 C.黄化 D.红叶7.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的病菌是()。

A.青霉菌B.赤霉菌 C.盘菌类D.霜霉菌8.下列属于病征的是()。

A.变色B.斑点 C.畸形 D.脓状物·9.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杂色鲜艳花瓣B.感染黑粉菌茭白茎基组织肥大C 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侵入出现根瘤D.蔬菜根部由于线虫侵染出现根结10.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称为()。

A.病原B.病原物 C.侵染性病害D.非侵染性病害11.下列植物病害没有病征的是()。

A 水稻白叶枯病B.油菜病毒病 C.玉米瘤黑粉病D.小麦锈病12.水稻纹枯病的病征是()。

A.霉状物 B.颗粒状物 C.粉状物 D.脓状物13.植物病部局部细胞或组织坏死,但不解体,形成各式各样坏死斑称斑点,下列不属于斑点的是()。

A.溃疡B.疮痂 C.褐斑D.褪绿14.植物病害的典型萎萎焉病状是植物根部或基部()受病原物侵害A.分生组织B.输导组织C. 薄壁组织D. 分泌组织15.全为非浸染性病原的是()。

A.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土壤、营养B.气候因子、有害化学物质、土壤、营养等C.刺吸性害虫、螨类、有害化学物质 D .温度、湿度、真菌、病毒16.镜检病原时,切去小块病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检查,若发现有大量病原物自病组织溢出成烟雾状喷菌现象,即可证实为()A.真菌病害B.细菌病害C.病毒病害D. 线虫病害17.下列病害中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A 水稻白叶枯病B.油菜霜霉病 C.玉米瘤黑粉病D.甘薯紫纹羽病18.下列不属于畸形病状类型的是()A肿瘤 B.徒长 C.红叶 D. 卷叶19.下列植物病原中不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试卷)一.填空题1.细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

2.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3.真菌一般具有生长发育的()和繁衍后代的()。

4.菌丝的变态类型,常见的有()、()、()。

5.按照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有没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可把植物的抗性分为()和()两类。

6.病原物的传播可分为()和()两类情况。

7.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和()两大类。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

二.单项选择题()1.寄主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标志是_____。

A.建立寄生关系B.病原物向寄主体内侵入C.病原物与寄主接触D.寄主出现症状()2.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______。

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鲜艳杂色花瓣。

B.感染黑粉菌的茭白茎基组织肥大。

C.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侵入而出现根瘤。

D.蔬菜根部由于根结线虫的侵染而出现根结。

()3.主要依靠直接侵入的病原物是______。

A.真菌B.细菌C.病毒D.植原体()4.白粉病属于_______。

A.真菌病害B.细菌病害C.病毒病害D.生理病害()5.属于被动传播的是_____。

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

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

C.游动孢子在水中的移动。

D.真菌通过雨水传播。

()6.下列现象中,属于病害的是______。

A.缺氮引起的植物叶片发黄B.冰雹砸损植物C.棉花黄萎病D.低温引起的冻害()7.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症状是______。

A.变色B.颗粒状物C.粉状物D.脓状物()8.植物病原细菌侵染寄主最主要的条件是______。

A.高湿B.高温C.低温D.高温、高湿()9.真菌的侵入途径一般是______。

A.直接侵入B.自然孔口侵入C.虫媒传播D.伤口侵入()10.在植物真菌的五个亚门中,具有无隔菌丝的是______。

A.接合菌亚门B.子囊菌亚门C.担子菌亚门D.半知菌亚门三.多项选择题()1.主要依靠直接侵入的病原物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生物
不良环境条件
植物
不正常
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1)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输导 (2)光合作用 (3)养分的转移与运输 (4)生长与发育 (5)产物的积累与贮存(产量) (6)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利用(品质)
病因与病害三角
1.病因
(1)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 (3)复合因素
2.病害三角
坏死(轮斑)
坏死(环斑)
坏死(角斑)
坏死(角斑)
坏死(叶枯)
坏死(叶枯)
坏死(猝倒)
坏死(立枯)
坏死(溃疡)
坏死(溃疡)
坏死(枯梢)
坏死(枯梢)
坏死(流胶)
坏死(疮痂)
坏死(疮痂)
③ 腐烂:干腐、湿腐、软腐 腐烂(干腐)
腐烂(软腐)
腐烂(软腐)
腐烂(软腐)
腐烂(软腐)
畸形(矮缩)
畸形(根结)
畸形(根肿)
畸 形 ( 癌 肿 )
畸 形 ( 癌 肿 )
畸 形 ( 癌 肿 )
畸 形 ( 癌 肿 )
畸 形 ( 癌 肿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畸形(丛枝)
畸形(丛枝)
畸形(花变叶)
畸形(花变叶)
畸形(扁枝)
丛 生 ( 疯 顶 )
畸形(蕨叶)
丛 生 ( 发 根 )
畸 形 ( 肿 枝 )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果实)
变色(果实)
变色(脉明)
变色(斑驳)
变色(碎锦)
变色(碎锦)
变色(碎锦)
变色(种子)
② 斑点(坏死)
叶斑、穿孔、轮斑 叶枯、叶烧 猝倒、立枯、梢枯 溃疡
坏死(叶斑)
坏 死 ( 叶 斑 )
坏死(穿孔)
(二)病征类型
霉状物:霜霉、青霉、绿霉、灰霉、黑霉、烟 霉等; 粉状物:黑粉、白粉、锈粉; 颗粒状物:褐色菌核、鼠粪状菌核、小黑点; 线状物:白色或红色的棉线状物; 脓状物:细菌所特有。
症状类型(插图)
A.内部症状
(1)内含体 (2)侵填体 (3)胼胝质 (4)维管束变色
B.外部症状
① 真菌的子实体:菌丝体、菌核、孢 子器、黑粉、白粉、锈状物、霉状物 ② 细菌的菌脓 ③ 线虫的虫体 ④ 寄生植物个体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病理程序 症状 病征 病原 病原物 侵 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2.简答题 1)简述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与特征。 2)植物病害的病征主要有哪些类型?
寄主
病害
病原
环境
环境
病害
寄主
病原
病害三角环式图解
2.病理程序 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
改变,最后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 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判断植物病害的两个衡量标准 (1)病害必须有病理程序; (2)病害必须造成损失。
二、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病征(寄生植物)
病征(寄生植物)
病征(寄生藻)
三、植物病害的病原
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非生物 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1.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 以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该类病害的发生直接取决于植物 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物(是指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 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也称侵 染性病害。该类病害的发生除了寄生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外,还 应该包括环境条件的影响。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
第一节 植物病害概述 第二节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 第三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植物病害概述
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1.植物病害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
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 到其他寄生物的侵染,植物的正常 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 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 化,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影 响其使用价值的现象,称为植物病 害。
症状:植物发病后,在外表的不正常变化; 病状:受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病部所长出的病原物的特征。
所有病害都有病状。 病症只有在真菌、细菌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 病毒、类病毒在植物细胞内寄生、外部没有病征表现。 非侵染性病害也无病症。
(一)病状类型:
1.变色 指植物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被破坏或形成受到抑制,以及其它色素 形成过多而表现不正常的颜色。如:褪绿、黄化、花叶、红叶、斑驳、明脉。 2.斑点 指植物病部局部细胞和组织坏死;但不解体,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 坏死斑。如:褐班、黑斑、灰斑、白斑;圆斑、条斑、角斑、轮纹斑、不规 则斑;褪绿斑、坏死斑、溃疡、疮痂。 3.腐烂 指植物病部整个组织和细胞被破坏而消解。如:根腐、茎腐、果腐、 穗腐、干腐、湿腐。 4.萎蔫 植物失水而使枝叶凋萎下垂的现象。分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两 种。 5.畸形 植物发病后,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或毒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 常生长。如:矮化、丛枝、皱缩、肿瘤、畸形等。
④ 萎蔫
根据能否恢复:暂时性萎蔫和永久性萎蔫 根据萎蔫程度和类型:青枯、枯萎、黄萎 根据受害部位:局部性萎蔫和全株性萎蔫
萎蔫(青枯)
萎 蔫 ( 枯 萎 )
萎蔫(黄萎)
萎蔫(枯萎)
⑤ 畸形
整株:矮缩、矮化 根部:根结、根肿、发根 茎干:扁枝、丛枝、癌肿 叶部:蕨叶、小叶、叶变花 花果:花变叶、小果
病征(真菌的菌丝体)
病征(真菌的菌核)
病征(真菌的白粉状物)
病征(真菌的白粉状物)
病征(真菌的黑粉状物)
病征(真菌的黑粉状物)
病征(锈状物)
病征(锈状物)
病征(真菌的霉状物)
病征(黑色粒状物)
病征(细菌的菌脓)
病 征 ( 细 菌 的 菌 脓 )
病征(线虫的虫体)
病征(寄生植物)
(一)病状(症状)
① 变色指植物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被破坏或形成受到
抑制,以及其它色素形成过多而表现不正常的颜色。
褪绿:绿色叶片全叶变为淡绿色或黄绿色的,称为~ 黄化:叶片均匀发黄的,称为~ 花叶:叶片呈现浓绿或浅绿相间的,称为~ 红叶: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紫或红色,称为~
变色(黄化)
变色(黄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