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_《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轮专题复习展示近四年全国卷命题点【课件显示】观察课件试着描述高考规律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真正高考的考试频率和规律:全国I卷年年考展示学生待提升点统计结果【课件显示】学生对照自己待提升点统计结果,对自己的知识掌握进行反馈自省通过展示使学生目前学情,明确本节学习目表一、细胞呼吸类型的考查【课件显示】作业反馈学生思考并展示答案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类型的掌握情况。

例题应用学生思考并大胆讲解做题思路考察学生对呼吸方式判断的应用二、探究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设计【课件显示】难点突破学生讨论并上讲台展示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对学生展示的答案进行精细点评)(总共四个问题,分别对四大问题进行各个攻破)三、光合速率的测定(分两个问题分别进行)【课件显示】难点突破1.简单提问学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2.启发学生思考并大胆展示实验设计思路重新巩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及总光合和净光合的表示方法2.点评学生展示的答案并适当肯定学生四、植物体内元素转移途径【课件显示】1.点评学生的答案,重申元素移动的详细过程,并肯定学生的有道理的发学生思考展示答案散思维答案2.由元素可以在植物体内移动,扩展到动物、微生物、生物圈,引出“杜绝环境污染从我做起”,渗入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课件显示】学习感悟学生自查本节收货鼓励学生让课堂达标,迎接高考,回报父母和社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轮专题复习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但转化到具体生产应用中,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是在连续性和逻辑性上还不完善,缺乏理性的思考。

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验设计是高考的趋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本节课中的所有实验设计要让学生做为主题。

又因为上课班级为菏泽一中中考时的补录班级,学生知识基础有些不扎实,有时需要教师通过必要的铺垫和引导,逐步拓展和启发学生思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轮专题复习—效果分析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o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有机物联系。

o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实验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有机物联系。

•难点: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示和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如有条件),如植物叶片、光源、二氧化碳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分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生活实例,如植物生长、呼吸等,引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吗?我们又是如何通过呼吸作用获取能量的?2.新课讲解o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强调它们之间的有机物联系,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底物。

o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示和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

o介绍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糖的解分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步骤。

强调呼吸作用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核心地位。

3.实验演示与观察(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如观察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o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o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4.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o介绍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与同化吸收CO2速度的关系,以及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

人教版高考复习教案设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考复习教案设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考情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从考查角度上看,大多围绕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展开,通过两项生理过程的发生部位、产物、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因此,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的题目设计多趋向于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查内容的考试题既有选择题,又有简答题,其中包括图表题、分析说明题和实验设计题等,特别是曲线图,属于生物模型的一种,这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

可以预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有关此类题型会越来越多,而且往往学生不分析不到位。

而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时,则以简答题为主,这部分试题难度较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2.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体系。

2.能够运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探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产品和果蔬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形成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意识。

2、通过随堂训练,体验积极思考、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理解净光合作用的含义。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强化热点题型训练,建构解题模型。

列表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归纳,总结,列表比较通过表 格的比 较让学 生直观 理解各 核心知 识点的 区别与 联系, 巩 固所学 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 能力 画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图,要求学生分析图中每一个点、每一线段代表的含义,师光合 作总结。

速率 结合所学 与呼知识理解 吸速图形各含真正让学生理 解两大 生理过理、归纳解答:的能力。

A 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02量代表此时的速率AB 段: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B 点:光补偿点,光合速率 =速率BC段:随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速率不断增加C 点:光合速率最大值D 点:光饱和点 , 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理解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含义及三者的表示:五、板书设计光能光合作用:6CO2+12H2O C 6H12O6+6H2O+6O2叶绿体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实例讲解知识点,学生更易消化和理解,并且采用练习法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吸收,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提高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复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运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复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运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复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过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3.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环境意义。

2. 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及其应用。

3.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互关系。

4.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5. 相关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过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互关系,以及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

2. 利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

3.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环境意义: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动画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对环境的重要性。

3. 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及其应用:讲解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动画演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互关系: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两者在生物体内的协同作用。

5.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医药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安排相关实验,如光合作用装置的搭建、细胞呼吸的测定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高三生物综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综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综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高三生物综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新陈代谢的重点内容,是新陈代谢理论的基石,由于此处内容与化学、物理有紧密的交汇与联系,是一个展示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考点,在高考大综合中,该处知识点的出现概率很大。

因此,有必要去突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知识点,为学生在高考综合科中取得高分创造条件。

学情分析:该班是高考化学A班,化学基础较好,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较好,但由于学生人数多,能力有分化,因此教学过程不必要强调统一步骤,能力好的学生可以让其跟着电脑自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给充足思维时间让其进行独立思考。

能力差点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逐渐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知识点。

设计理念: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课程资源、教学情境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实现其主体地位,如何以诱达思、诱思交融,落实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特别是独立思考等。

.1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

2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高三学生巩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学生在一轮复后,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仍存在知识的遗漏和比较严重的遗忘现象,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形成物质能量观,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分析它们之间的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理解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探究自然环境及密闭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注重环境保护,形成正确的生态观。

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必备知识自测诊断,包括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图解,包括物质转变过程、相应元素转移过程和能量转换过程。

3.外界条件变化时,C5、C3、[H]、ATP等物质的量的变化模式图,包括光照强度变化和CO2浓度变化。

4.判断有关细胞呼吸叙述的正误,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

5.判断有关光合作用叙述的正误,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6.探究自然环境及密闭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帮助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7.关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8.环境保护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关系,掌握影响它们的因素,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态观,为未来的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含量的变化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同时ATP含量也会升高。

在暗反应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14C3→14C5→14CH2O。

如果用含有18O的水浇灌番茄,番茄周围空气中含有18O的物质有H18O、O2、CO2.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会转变成热能和ATP。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和能量转化过程至关重要。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提供一种拟定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和描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关键要素;2. 分析和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3.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4.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理解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给学生展示一幅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方程式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植物是如何获取能量和呼吸的?这两个过程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a) 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方程式、主要过程和所需条件;b) 呼吸作用的定义、反应方程式、主要过程和所需条件;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

3. 深入理解:a)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夜晚也会进行呼吸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b) 播放相关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4. 拓展应用:a) 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探究: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水生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 设计实际问题解决方案:让学生以真实场景为背景,解释和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如高温、光强等。

5. 总结与归纳:a) 整理概念思维导图,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梳理;b)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1.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观察:通过讲解概念、展示实验和观察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2. 小组探究与问题解决: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拓宽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理解。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是仍然存在着知识的遗漏和比较严重的遗忘现象,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如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总体认识,还只是停留与单个知识的拼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

审题能力较弱,答题不够规范,答题速度偏慢等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说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形成物质能量观;分析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2、理性思维理解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3、科学探究探究自然环境及密闭容器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综合运用能力关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4、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四、教学过程必备知识·自测诊断考点1.完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图解(1)物质转变过程:物质名称:a:叶绿素,b:O2,c:ATP,d:ADP,e:NADPH([H]),f:C5,g:CO2,h:C3。

(2)相应元素转移过程:(3)能量转换过程:2.外界条件变化时,C5、C3、[H]、ATP等物质的量的变化模式图(1)光照强度变化:(2)CO2浓度变化:1.判断有关细胞呼吸叙述的正误(1)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过程不能生成ATP(2019·全国卷Ⅱ,T2C)(×)(2)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2018·全国卷Ⅱ,T5A)(√)(3)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ATP水解提供能量(2019·天津高考,T2D改编)(×)(4)高等植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2018·海南高考,T4C改编)(×)(5)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2017·海南高考,T7B)(×)2.判断有关光合作用叙述的正误(6)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只发生在生物膜上(2018·海南高考,T4A改编)(√)(7)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都会升高(√)(8)暗反应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5―→(14CH2O)(×)(9)若用含有18O的水浇灌番茄,则番茄周围空气中含有18O的物质有H182O、18O2、C18O2(√)(10)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1.肌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细胞呼吸产生的[H]和光反应产生的[H]是同一物质吗?其成分是蛋白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1 mol葡萄糖有氧呼吸能释放2 870 kJ的能量,而1 mol 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只释放196.65 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是仍然存在着知识的遗漏和比较严重的遗忘现象,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如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总体认识,还只是停留与单个知识的拼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

审题能力较弱,答题不够规范,答题速度偏慢等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说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形成物质能量观;分析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2、理性思维理解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3、科学探究探究自然环境及密闭容器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综合运用能力关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4、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四、教学过程必备知识·自测诊断考点1.完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图解(1)物质转变过程:物质名称:a:叶绿素,b:O2,c:ATP,d:ADP,e:NADPH([H]),f:C5,g:CO2,h:C3。

(2)相应元素转移过程:(3)能量转换过程:2.外界条件变化时,C5、C3、[H]、ATP等物质的量的变化模式图(1)光照强度变化:(2)CO2浓度变化:1.判断有关细胞呼吸叙述的正误(1)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过程不能生成ATP(2019·全国卷Ⅱ,T2C)(×)(2)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2018·全国卷Ⅱ,T5A)(√)(3)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ATP水解提供能量(2019·天津高考,T2D改编)(×)(4)高等植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2018·海南高考,T4C改编)(×)(5)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2017·海南高考,T7B)(×)2.判断有关光合作用叙述的正误(6)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只发生在生物膜上(2018·海南高考,T4A改编)(√)(7)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都会升高(√)(8)暗反应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5―→(14CH2O)(×)(9)若用含有18O的水浇灌番茄,则番茄周围空气中含有18O的物质有H182O、18O2、C18O2(√)(10)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1.肌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细胞呼吸产生的[H]和光反应产生的[H]是同一物质吗?其成分是蛋白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1 mol葡萄糖有氧呼吸能释放2 870 kJ的能量,而1 mol 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只释放196.65 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据此分析在进行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能量的主要去向和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考点1.影响光合速率的三大因素曲线分析Ⅱ原理:主要影响光反应阶段ATP 和[H]的产生。

Ⅱ分析P 点后的限制因素:⎩⎪⎨⎪⎧外因:温度、CO 2浓度内因: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和活性Ⅱ原理:影响暗反应阶段C 3的生成。

Ⅱ分析P 点后的限制因素:⎩⎪⎨⎪⎧外因:温度、光照强度内因:酶的数量和活性ⅡCO 2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的细胞呼吸,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主要影响暗反应,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 2.密闭环境中一昼夜CO 2和O 2含量的变化分析3.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分析注:用S P、S M、S N表示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闭合区间的面积(1)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段。

(2)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段。

(3)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 g段。

(4)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5)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为:S P-S M-S N(用S P、S M、S N表示)。

(1)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2019·全国卷Ⅱ,T2D)(×)(2)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3)净光合速率长期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5)降低光照将直接影响到光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暗反应;改变CO2浓度则直接影响暗反应的进行(√)(6)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7)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1.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依次是浅、中、深,这与光能的捕获有关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光照下卡尔文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14CO2,一定时间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

实验发现,仅仅30 s的时间,放射性代谢产物多达几十种。

缩短时间到7 s,发现放射性代谢产物减少到12种,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关键能力·课堂培优综合运用能力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知识网络][题点练通]1.(2019·哈尔滨模拟)如图为某单细胞生物中进行的代谢过程图,图中序号代表细胞代谢的不同阶段。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Ⅱ产生的C3可在[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成C5B.过程Ⅱ需要在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并产生O2C.图中属于放能反应的过程有ⅡⅡⅡⅡ,而过程Ⅱ属于吸能反应D.图中一定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是过程Ⅱ,一定在细胞器相关膜上进行的是过程Ⅱ和Ⅱ2.(2019·海口模拟)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C、H、O三种元素的转移途径以及能量转换过程。

图中序号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元素转移途径中,Ⅱ与Ⅱ、Ⅱ与Ⅱ表示的生理过程相同B.在元素转移途径中,能在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ⅡⅡⅡⅡⅡC.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ⅡD.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不能转变为光能[拓展归纳]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物质能量转化模式图(1)[H]的来源、去路过程图解(2)ATP的来源、去路过程图解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中改变反应条件而引起的变化,正确的是()A.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减小B.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减小C.突然将单色光改变为白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 比值增大D.突然将白光改变为单色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增大4.(2019·武汉高三调研)用一定浓度的NaHSO3溶液喷洒到小麦的叶片上,短期内检测到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C5的含量上升。

NaHSO3溶液的作用可能是()A.促进叶绿体中CO2的固定B.促进叶绿体中A TP的合成C.抑制叶绿体中[H]的形成D.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输出信息获取能力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曲线模型构建与分析[知识网络][题点练通]1.(2019·南京模拟)科研人员检测晴朗天气下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的油桃的光合速率(Pn)日变化情况,并将检测结果绘制成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增大是导致ab段、lm段Pn增加的主要原因B.致使bc段、mn段Pn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C.致使ef段、op段Pn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减弱D.适时浇水、增施农家肥是提高大田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2.某研究小组进行某植物的栽培实验,图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曲线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曲线;图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24 h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1中,当温度达到55 Ⅱ时,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B.6 h时,图2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18 h时,图2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O2量大于线粒体消耗的O2量D.该植株在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量为0时,在两图中的描述点共有4个光合作用补偿点、饱和点及其移动问题3.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4.(2019·淮南质检)如图为不同种植物在最适温度下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的相对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Ⅱ在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不释放氧气B.增大CO2浓度,植物Ⅱ的光补偿点减小,饱和点增大C.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植物Ⅱ的光饱和点D.最适宜在树林下套种的是植物Ⅱ[规律方法]环境条件改变与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移动方向的关系(1)光补偿点的两种生理状态:Ⅱ整个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