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几处特殊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

三、“副高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 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 形成湿季。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 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 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 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 成干季。
几处特殊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原因
Hale Waihona Puke 热带草原 气候的分 布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 广大;墨西哥高原;古巴(西印度群岛);巴西高原;委内瑞拉。
把热带草原气候的“特殊分布”地区的成因归纳为五种类 型:
• 1、季风型、 • 2、热带锋型、 • 3、副高型、 • 4、垂直地带型 • 5、背风坡型
三、“副高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 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 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 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 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 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 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 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种特殊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
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一、季风型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
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
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
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
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
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
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地理知识点】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地理知识点】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澳大利亚东部由于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南部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该地受
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一般在南、北纬10度到23度26分
之间。
终年高温,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是它的突出特点。
它终年气温很高,有些地方甚
至比热带雨林地区还热。
但降雨却集中在一年的4~6个月内,成为雨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另外4~5个月几乎滴雨不下,成为旱季(信风带控制)。
所以自然景观也就与热带雨
林截然不同。
这里木种类不多,分布稀疏,草长的很高,通常称之为稀树草原。
稀树草原是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栖息的理想场所,所以成为动物的王国。
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有很多著名的天然动物园。
这里景色的季节变化明显:干(旱)季到来,树木落叶,到处枯黄;而湿(雨)季一到,则满目翠绿,郁郁葱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为什么东南亚有热带草原气候

为什么东南亚有热带草原气候为什么东南亚有热带草原气候中非地区本该是热带雨林的地方成为了热带草原,地壳的抬升导致了气温较低,并且上下大气温差较小,对流较弱。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东非地区的抬升也使得水汽****被阻断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在攀升高原的过程中,基本都在沿海地区形成降水而落下,导致不仅对流弱,水也少,难以形成降雨,所以只在雨季较强对流时能够攀升上来,同时形成了降水。
亚洲有热带草原气候吗亚洲没有热带草原气候,亚洲只有三种气候—冰原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东南亚北部即中南半岛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即马来群岛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
所以亚洲根本没有热带草原气候。
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洲,聚居着世界近60%的人口,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亚洲人居环境建设关乎世界人居环境建设全局。
近几十年来,虽然亚洲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在解决住房和人居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人居环境问题还远未解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建设,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人居环境问题上依然面临严峻形势。
发展紧凑新城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是中国人居环境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亚洲各国可持续发展面对的发展难题。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是什么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是地形原因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
这里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东非高原没有生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
这里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两个时段.每年的小雨季开始于11月初,不会出现连贯和强度降雨,在下年的一、二月细雨过渡之后,才会有延续到五月,平均达到60毫米的大雨。
扩展资料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是地形原因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
东非高原按理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它的.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这里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两个时段.每年的小雨季开始于11月初,不会出现连贯和强度降雨,在下年的一、二月细雨过渡之后,才会有延续到五月,平均达到60毫米的大雨。
各地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各地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季风型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
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信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季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
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特征: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少雨,湿季多雨。
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
一、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以及澳大利亚北部1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
2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季风控制,形成干季。
热带锋型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
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在此符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
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副高型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季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
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季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非洲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非洲南部南纬20度到30度的东岸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干季,东南信风形成雨季)加之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
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一般在南、北纬10度到23度26分之间。
终年高温,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是它的突出特点。
它终年气温很高,有些地方甚至比热带雨林地区还热。
但降雨却集中在一年的4~6个月内,成为雨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另外4~5个月几乎滴雨不下,成为旱季(信风带控制)。
所以自然景观也就与热带雨林截然不同。
这里木种类不多,分布稀疏,草长的很高,通常称之为稀树草原。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最新教育文档

2019年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如何提高学习率,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去努力。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年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
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一、季风型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
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
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
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
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
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亚洲1. 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2. 热带沙漠气候:成因: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
3. 热带季风气候:成因:(1)西南季风成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向右的地砖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风。
由于经过印度洋空气湿润,带来大量降水。
(2)东北季风的成因: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故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来自亚欧大陆较干燥,形成干季。
4. 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成因: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注意:我国季风气候和日本季风气候比较大陆性较强,日本海洋性较强。
(海洋性表现:温差较小小,降水较为均匀)5.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成因: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同,都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 (偏南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亚欧大陆面积广阔,加上高山高原的对水汽的阻挡,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较少。
受大陆气团控制故而温差较大。
(如我国的吐鲁番围着火炉吃西瓜)7. (偏北的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成因:受大陆影响同时也受附近海洋影响。
8.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成因:风带和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导致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9. 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成因:终年受极低高压控制。
10.高山高原气候成因:亚欧大陆高山高原集中于中部,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变化引起气候变化1. 纬度低2.相对高度大总结:1.亚洲气候复杂,但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因为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而亚洲西部是陆地,没有西岸。
二.非洲(因为赤道横穿中部,气候南北对称,没有温带和寒带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成因:(1)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张弟明发布时间:2010-8-317:22:58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
(1)低压信风型:地带性
南、北纬100—200(或回归线)之间,由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冬干夏湿。
如非洲100N—20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等地区,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
非洲100S—20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夏季,北半球的东北风(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辐合而成)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
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降雨量有所不同,巴西高原降雨较多,可达1100mm以上,澳大利亚北部较少,只有750mm。
(2)信风副高型:非地带性
如南非高原东南部(200S—300S),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形成湿季。
冬季,大陆内部气温相对较低,且因南非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较高,气温更低,在大陆南部形成的高压与东部洋面上的副热带高气压连在一起,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的高压使来自海洋上的东南信风的势力大大减弱,从而形成干季。
(3)副高西风型:非地带性
分布在300S—350S之间,如澳大利亚南部和非洲南部的狭窄地带,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北移的湿润的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湿季(注意:冬湿夏干)。
实际上是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向地中海气候过渡的一种中间类型,冬季降水量没有地中海气候多,夏季气温却高于地中海气候。
(4)赤道高原型(地势高型):非地带性
在东非高原上的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南、北纬100之间),由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本应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海拔高(大多在30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年均温多在100C—150C左右),上升气流微弱,降水相对较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从而形成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不同的是:该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分配较为均匀,无明显的干湿季。
(南美北部的圭亚那高原类此)
(5)背风型:非地带性
在澳大利亚大分岭西侧、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西部,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由于这些地方均处在回归线附近的信风带内,受信风的影响很大。
当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掠过辽阔的洋面时,受其影响而变得温和湿润。
信风登陆后,在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在背风坡受“焚风效应”的影响,降水量大大减少,形成雨影区。
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
东侧降水量在2000mm以上,西侧仅1000mm左右,故西侧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