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生物学特性
最新-第三节牛的生物学特性 精品

(四)合群性
牛是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为,群体中形 成群体等级制度和群体优胜序列,当不同 的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的个体混合时,通 过角斗决定顺序。
(五)运动
牛喜欢自由活动,在运动时常表 现嬉耍性的行为特征,幼牛特别活跃, 饲养管理上保证牛的运动时间,散栏式 饲养有利于牛的健康和生产。
(六)休息
牛每天需要9~12h的休息时间,表现为 游走、站立或躺卧,休息时反刍,咀嚼 食物,牛一昼夜至少躺卧睡眠3h。
(3)中躯 肩胛软骨后缘垂直切线之后至腰角垂线之前,以背 椎、腰椎和肋骨为支架的中间躯段。其中以第七至第 十三胸椎为基础形成背,而腰以6个腰椎为基础,腹部 位于背腰 1、背: 以最后7~8个背椎为解刨基础的体表部位 2、腰: 以六个腰椎为解刨基础的体表部位 3、腹: 容纳消化器官的主要部位 (4)后躯 腰角以后的躯段,是以荐骨、骨盆及后肢诸骨为基 础的体表部位。
第三节 牛的生物学特征
一、一般外形特征 二、
一 一般外形特征
(一)体型
牛的体型与经济用途方向相一致,乳用牛体躯呈楔 形,肉用牛呈长方砖块形,役用牛前强体型。公牛头粗 重,短而宽,颈粗短;母牛头狭长而清秀,颈较细。
(二)角
牛角是在进化过程中,作为防御器官而保存 下来,角的形状因品种、性别有差异。
角 公牛:较粗短而直 母牛:较细长而圆滑 阉牛:较细长 眼 公牛:大而明亮有神 母牛:明亮而温和
嘴与鼻
嘴宽、上下唇整齐;鼻梁要正直、鼻孔要大、 鼻镜要符合本品种颜色。
颈
连接头与躯干要自然,结合部位不应有明显的
凹陷。 (2)前躯 指颈之后、肩胛软骨后缘垂直切线之前。
鬐甲;是以第二至第六背脊棘突和肩甲软骨为基础组成 的鬐甲是连接颈、前肢和躯干的枢纽。 长鬐甲对各种用途的牛都是优良的。公牛较母牛的高 而宽厚,阉牛居二者之间。 前肢 肩:广长斜肩与鬐甲接合良好,肌肉发达,是任何用 途牛的共同要求;而狭长肩则对任何种牛都不宜。 臂:介于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有长、短,肥、瘦等 不同类型。 下前肢:呈正常姿势,关节明显、干净,长短适中, 结实有力,蹄质致密,蹄与地面呈 45°- 50°角左右。 胸 宜宽深,说明心肺发育良好。
牛羊生物学特性及生产应用

牛羊生物学特性及生产应用牛羊是两种常见的牲畜,其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广泛的生产应用。
一、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应用:牛是反刍动物,其胃部分为四个室,分别为瘤胃、网胃、皱胃和瘤胃。
这种特殊的消化系统使得牛能够有效地消化纤维素,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草食性动物。
牛的骨骼结构强壮,四肢力大耐力高,因此牛在农业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牛可以被用来耕地、拉车、运输重物等,在草原地区也能作为牧草动物提供肉类和乳制品。
牛的繁殖能力较强,雌性牛每年可产一胎,而且喂养牛犊并不需要太多的投资。
因此,养殖牛也成为一种经济收益较高的生产方式。
牛的干肉、牛肉、牛奶和制成品都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二、羊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应用:羊是乳制动物,其乳房有多个真正的乳头,这使得乳制品生产相对较容易。
羊的乳房结构使得羊奶可以被充分挤取和利用。
羊群通常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在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生存。
它们对温度和水分有一定的耐受性,尤其是山羊。
因此,养羊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应用价值。
除此之外,羊对于提供食用肉和毛皮也具有重要意义。
羊肉是世界上重要的肉类供应之一,尤其在中东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此外,羊毛在纺织工业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羊还可以进行定向育种,培育出良种来提供给其他养殖户。
正规的羊肉牧场通常会使用良种,以提高肉质和产量。
三、牛羊生物学特性及生产应用的共同特点:1. 都是反刍动物,适合以纤维素为主要饲料的草食动物。
2. 都能够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包括肉类、乳制品等。
3. 都具有强壮的骨骼和肌肉结构,可以用于农业工作,如耕地、拉车。
4. 都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可以为养殖户提供经济收益。
5. 都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可以在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生存。
总结起来,牛羊作为重要的畜牧动物,具有许多生物学特性和广泛的生产应用。
它们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还可以帮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纺织等工作。
此外,它们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为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牛的详细介绍

牛的详细介绍牛的生物学特性依不同牛种(属)而异。
其共同点为牙齿32枚,其中有门齿8枚,上下臼齿24枚,无犬齿。
上颚无门齿,只有齿垫。
胃分瘤胃、胃、瓣胃和皱胃等4室,以瘤胃最大,反刍。
蹄分两半。
鼻颈光滑湿润,如出现干燥,即为患病的征兆。
单胎,双胎率一般仅占1~2.3%。
除高寒地区的牦牛因终年放牧,受气候影响,属季节性发情外,舍饲的牛一般均为常年多次发情,四季均可。
发情周期基本都相似,平均21天左右。
牛的分布依次为巴西:13302万头(其中水牛72万头);美国:11404万头;中国:7808万头(其中水牛1900万头,牦牛约1300万头)。
印度养牛头数虽多,但由于宗教习俗等原因,生产性能较低。
常见牛种类1、普通牛。
分布较广,数量极多,与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2、牦牛。
毛长过膝,耐寒耐苦,适应高原地区氧气稀薄的生态条件,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所产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资源。
3、野牛,如美洲野牛、欧洲野牛等。
可与牛属中的普通牛种杂交,产生杂交优势和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有用基因。
4、水牛是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则兼作乳用。
5、黄牛角短,皮毛多为黄褐色或黑色,毛短。
多用来耕地或拉车,肉供食用,皮可以制革,是重要役畜之一。
牛的生长繁殖1.牛种间杂交牛属中的4个牛种可相互杂交,其中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瘤牛×普通牛)公、母牛均有生殖能力;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牦牛×普通牛,野牛×普通牛)母牛能生殖,公牛则不育。
水牛属中的水牛种相互间也可杂交产生后代,但与牛属中的任何牛种杂交均不能受孕。
根据这些特性,通过种间杂交创造新品种或利用其,已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美国用婆罗门瘤牛与欧洲的肉牛进行杂交,育成了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婆罗福特、婆罗格斯、圣赫特鲁迪斯、肉牛王等肉牛品种。
澳大利亚用辛地红及沙希华瘤牛与杂交,育成了耐热、抗蜱的澳大利亚乳用瘤牛。
牛的生物学特性

牛龄鉴别
初生到3-4月龄,全部乳门齿长齐。 4-5月龄至18—20月龄,乳门齿逐渐磨损。 满2岁时,第一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满3岁时,第二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余类推,直到最后一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俗称齐口),为5周岁。 满5岁以后,可以根据齿面磨蚀规律进行 鉴定。
乳齿与永久齿的区别
瘤胃蠕动
犊牛瘤胃发育
第一周
瘤胃 25 % 网胃5 % 瓣胃 10 % 皱胃 60 %
3-4 月
瘤胃65 % 网胃5 % 瓣胃 10 % 皱胃 20 %
成熟
瘤胃80 % 网胃5 % 瓣胃 7-8 % 皱胃 7-8 %
各胃的位置图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食管沟反射: 食管沟是连食管与瓣胃间可以启闭的沟状 管道。犊牛在哺乳时,能及时性地引起食 管沟的闭合,使乳汁直接经食管沟和瓣胃 进入真胃。食管沟反射可保证乳汁不至于 溢入瘤胃和网胃中发酵,引起腹泻。到了 成年,食管沟反射自然消失。
第二章 牛的生物学特性
本章提要 本节介绍牛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形态特 征,消化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特性。 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l 牛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结构 l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l 牛的生态学特性 l 牛年龄鉴定一般方法
第一节 牛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
复胃之功能
瘤胃 栖居着大量的瘤胃微生物,是饲料进行发酵 的主要场所,故有“天然发酵罐”之称。 网胃 内壁呈蜂巢状,上端通过瘤网口与瘤胃相接, 下方有网瓣孔与瓣胃相通。网胃布满角质化的乳 头,可利用胃壁的运动磨碎食物或使食物流转。 瓣胃 粘膜形成 80 — 100 片瓣叶,很象一叠“百 叶”,俗称“牛百叶”,食物进入瓣胃叶片之间, 由于瓣胃的运动,可通过叶片的挤压和筛滤,榨 干食糜的水分并吸收少量营养。 皱胃 粘膜形成螺旋形大皱褶,有消化腺分布。皱 胃是消化菌体蛋白和过瘤胃蛋白的主要部位。
牛的生物学特性及消化特点概述

综合版2020年(第41卷)第1期流交J I NG Y AN J I A OL IU牛的生物学特性及消化特点概述院鹏(商丘市饲草饲料站,河南商丘476000)1牛的生活习性1.1环境条件温度是对牛影响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一般情况下,牛适应的环境温度10~21℃,高温使牛的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降低和产奶量下降,同时使公牛精液品质下降。
一般情况下,欧洲类型的牛耐热性差一些,瘤牛耐热性较强。
低温对牛无明显的影响,牛对低温环境调节能力较强,低温使牛的基础代谢增加,通过增加采食量产生热量抵御寒冷;极端低温抑制母牛的发情和排卵。
湿度通过温度影响牛的生产性能,高湿使高温或低温对牛的影响加剧。
牛喜欢安静的环境,噪音影响牛的生长和产奶量。
1.2特殊环境的适应性牛的汗腺不发达,通过垂皮来辅助散热,皮肤分泌有臭气的皮脂抵御蚊蝇侵袭,加强对热环境的适应。
1.3牛的摄食行为1.3.1牛对食物的要求牛是草食性家畜,味觉和嗅觉敏感。
喜欢采食草类饲料,尤其是青绿饲草和块根饲料,且喜欢采食带甜味和咸味的饲料。
要避免牛采食外表粗糙,绒毛多,被粪尿和唾液污染的饲草、动物性饲料。
变更饲料种类时,要有一段适应时间。
1.3.2牛的采食行为牛采食时依靠灵活有力的舌卷食饲草,匆匆咀嚼后,将粉碎的草料食团吞入胃中。
由于牛采食行为粗糙,容易将异物吞入胃中造成瘤胃疾病,要防止异物混入草料。
牛没有上门齿,采食牧草时,要用舌将草卷入口腔,依靠舌和头的摆动扯断牧草,牧草过矮时,牛不易采食,牛采食时间为4~9h ,日出前和近黄昏时是牛的采食高峰,牛有夜间采食的习惯。
1.4合群性牛是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为,能形成群体等级制度中图分类号:S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090(2020)01-0039-023.4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的记录规范填写保险联动是国家惠农政策在养殖过程中的体现,是养殖场(户)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损失和遇到重大动物疫病时的一种惠农保障。
牛的生物学特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饲料发酵产生的大量有机酸, 被唾液中大量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所缓 冲, 使pH 变动于5.5 ~7.5; 瘤胃内容物高度乏氧。 瘤胃上部气体 通常含CO2、CH4 及少量N2、H2、O2 等气体,H2、O2 主要 随食物进入瘤胃内, O2 迅速地被微生物繁殖所利用。 因此瘤胃内环 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第2章 牛的生物学特性
• 2.1 • 2.2 • 2.3
牛的习性与食性 牛的消化器官 奶牛的外形特征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2.1.1 牛的习性
• 1.合群性 • 牛的合群性很强, 合群性是实现奶牛群养的基础。 牛的这种本能与其
模仿行为相关, 当牛群中领头牛做某一动作时, 其他牛便跟着做同样的 动作。 • 2.牛的脾气 • 公牛往往比母牛好斗, 在某些情况下, 母牛也喜欢角斗。 牛的脾气与 人所施加的一切友善或粗暴行为有关, 打骂容易使牛产生踢人、顶人 的恶癖。 牛养成了踢人、顶人的恶癖后, 则很难纠正。 所以, 要树立 爱牛思想, 对牛进行科学的调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当环境温度由下限临界温度下降时, 机体对寒冷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 开始阶段作物理调节, 呼吸频率由每分钟25 次可能降至15 次 左右。 皮肤水汽蒸发减少。 同时出现肌肉发抖(肌糖元分解)、甲状 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增加、体内脂肪氧化等。 持续低温, 牛的采 食量显著增加, 消化过程加强, 并且由于逐渐地适应这个过程, 基础代 谢有所增强。 牛在—定的低温下虽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但因体热散失 较多, 致使日粮净能的利用率降低。
牛的生物学特性(二)

牛的生物学特性(二)引言概述:牛是一种常见的哺乳动物,拥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从牛的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生长发育、行为习性以及适应性方面,探讨牛的生物学特性。
正文内容:一、饮食习性1. 牛的饮食类型:草食性动物2. 牛的反刍行为:解释反刍的定义与作用3. 牛的消化系统:四个胃室的功能及特点4. 牛对食物的选择性:基于嗅觉和视觉判断食物的质量与安全性5. 牛的进食时间:分析牛在不同时间段的进食习惯与规律二、繁殖特点1. 牛的性成熟周期:牛的性成熟时期与正常生殖能力的发育2. 牛的交配方式: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的比较3. 牛的妊娠期:妊娠期的持续时间及其相关变化4. 牛的产犊行为:分析母牛产犊的行为表现与习惯5. 牛的繁殖季节适应性:受季节变化影响的繁殖行为与繁殖周期的调整三、生长发育1. 牛的生长速度: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比较2. 牛的体型发育差异:分析肉牛和奶牛的体型差异及原因3. 牛的骨骼发育:分析牛的骨骼结构和成长过程4. 牛的体重变化:牛的体重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5. 牛的毛发发育:毛发的生长周期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四、行为习性1. 牛的社会行为:分析牛在群体中的互动行为与等级制度2. 牛的警戒行为:分析牛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与反应3. 牛的活动范围:分析牛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习性与行为选择4. 牛的休息行为:牛休息的时间和方式与日常行为的转变5. 牛的环境适应性:适应不同气候与环境的能力与特点五、适应性1. 牛的高温适应性:牛的散热机制及适应高温环境的方法2. 牛的寒冷适应性:毛发的变化和蓄热能力对寒冷的适应3. 牛的海拔适应性:牛对高海拔环境的生理适应与行为调整4. 牛的水分适应性:解释牛对水源的需求和饮水行为的适应5. 牛的环境压力适应:分析牛对人类活动和改变环境的适应能力总结:通过对牛的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生长发育、行为习性以及适应性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牛的生物学特性。
养牛学第2章 牛的生物学特性

乳高峰,此后逐渐下降,高产牛一般高峰期稍迟,
持续时间长,下降较慢,低产牛则相反。 40 日 产 30 奶 20 量 10
高产牛 低产牛
0
1 2 3 4
泌乳月
9 10
使瘤胃pH值下降,与氨合成不易溶解的醋酸铵。 (2)灌服大量的冷水(20~30升)。 (3)重症病牛,可用硫代硫酸钠 50 ~ 100 克,静脉缓慢注射。
(四)氨化粗饲料
1、堆放稻草,密封,按稻草重的3%通入
液氨。 2、 按稻草重的3~5%称取尿素,并溶解 于20倍的水中,然后边堆稻草边加尿素水,最 后用塑料薄膜盖紧(用水泥窑或池更好)。
(2)占精料的3%;
(3)占日粮干物质的总量的1%; (4)每日每头限喂150~220g。
2.使用方法
(1)尿素青贮:按青料重量的 0.5 ~ 0.6%
将尿素配成33%的溶液,均匀喷在青料上装填。 (2)做成舔砖:由尿素、糖蜜、石灰、黄 泥、短稻杆、盐等搅拌晾干而成。 (3)拌入精料中喂。
(4)拌入粗料中喂。
峰,牛有夜间采食
的习惯。
三、合群性
牛是群居家畜,有群体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系。
“首领”牛的带领,对于放牧按时归队、有
序进入挤奶厅和防御敌害有重要意义。
四、运动与休息
牛喜欢自由活动,适量的运动有利于牛的健
康和生产。
牛每天需要 9~12 小时休息时间,休息时反 刍,躺卧睡眠至少 3 小时。
五、排泄行为
牛是随意排粪的动物,并常躺卧在被粪尿污 染的地方。成年牛每天的排粪尿量为 30 多公斤。 躺卧后刚起立时排粪较为集中。
蛋白氮--氨作为氮源,合成菌体蛋白,所以可 用非蛋白质含氮物代替部分蛋白质饲料喂牛。 尿素是最常用的NPN饲料,硫铵、醋酸铵和 碳酸铵等都可喂牛,但含N量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瘤胃微生物的重要性
❖ 菌体蛋白提供奶 牛蛋白需求量的 80%
❖ 没有细菌就无法 消化纤维
牛奶是瘤胃发酵的产物
微生物将饲料发酵 成挥发性脂肪酸
挥发性脂肪酸为奶 牛提供能量需求量的 70%
挥发性脂肪酸—乙酸盐
➢ 占挥发性脂肪酸总量的 60%--70%
➢ 来自于纤维消化
➢ 用于乳脂合成和脂肪.0 7.6~10. 8.4~12.3 8
绵羊 27~62 78.1~78. 6.7~9. 6.8~9.1 10.3~11.
8
1
3
山羊 11~16 89.0~92. 1.5~4. 1.5~4.0 3.5~5.5
1
0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唾液分泌 为适应消化粗饲料的需要,牛每天分泌大
复胃之功能
▪ 瘤胃 栖居着大量的瘤胃微生物,是饲料进行发酵 的主要场所,故有“天然发酵罐”之称。
▪ 网胃 内壁呈蜂巢状,上端通过瘤网口与瘤胃相接, 下方有网瓣孔与瓣胃相通。网胃布满角质化的乳头, 可利用胃壁的运动磨碎食物或使食物流转。
▪ 瓣胃 粘膜形成80—100片瓣叶,很象一叠“百叶”, 俗称“牛百叶”,食物进入瓣胃叶片之间,由于瓣 胃的运动,可通过叶片的挤压和筛滤,榨干食糜的 水分并吸收少量营养。
特征
颜色 排列 大小 齿颈 齿间空隙
乳齿
洁白 不整齐 小而薄 明显 有且大
永久齿
齿根、齿冠黄色 整齐 大而厚 不明显 无
第二节 牛的形态学特性(续)
3.鼻镜 鼻端无毛、湿润的部分称鼻镜,该部 纹状沟和人的指纹相似,鼻镜外观正常与否, 可以作为健康的标志。
4.消化系统 牛是典型的反刍动物,共有四个 胃,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三个胃 没有腺体,又称前胃,只有皱胃能分泌胃液, 具有和单胃动物的胃一样的功能,故又称真 胃。
第二章 牛的生物学特性
本章提要 本节介绍牛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形态特征,
消化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特性。 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l 牛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结构 l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l 牛的生态学特性 l 牛年龄鉴定一般方法
第一节 牛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动物分类学是按牛的形态、解剖构造和生理 习性等特征特性,对牛类动物进行科学划分 与归类,由此以利于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 用。
第二节 牛的形态学特性
1.角 公母牛均有角。在妊娠分娩时角在横向 形成凹凸细沟,即“角轮”。根据角轮的多 少可以进行年轮鉴定(角轮+2)
2.牛的齿式=(0033/4033)×2 ,犊牛乳齿齿 式=(003/403) ×2,即无后臼齿。从齿式 可以看出,成年牛上颚没有门齿,仅有角质 层形成的齿垫,因其是草食性动物,牛没有 犬齿。
挥发性脂肪酸—丙酸盐
占挥发性脂肪酸总量 的20—25%
来自于谷物消化
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瘤胃蠕动
犊牛瘤胃发育
第一周
瘤胃 25 % 网胃5 % 瓣胃 10 % 皱胃 60 %
3-4 月
瘤胃65 % 网胃5 % 瓣胃 10 % 皱胃 20 %
成熟
瘤胃80 % 网胃5 % 瓣胃 7-8 % 皱胃 7-8 %
各胃的位置图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食管沟反射: 食管沟是连食管与瓣胃间可以启闭的沟状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反刍亚目
Ruminatia
➢ 洞角科
Bovidac
➢ 牛亚科
Bovinac
➢ 家牛,水牛,野牛属 Bos
第一节 牛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
➢ “属”下面还包括不同的“种”。牛种包括奶 牛、肉牛、兼用牛、役用牛等普通牛(Bos taurus),还包括瘤牛(Bos indicus)、江 河或沼泽型水牛(Bubalus bubalis)和牦牛 (Poephagus)。
量的富含缓冲盐类的唾液,这对于维持瘤胃 内环境稳定,浸泡、软化粗饲料以及保证氮 素再循环都起着重要作用。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瘤胃发酵和嗳气 牛的瘤胃中寄居着大量的细菌和原虫,每毫升瘤胃液
中微生物数约为109—1010个。进入瘤胃的饲料不断 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及各种气体如CO2、CH4等。 这些气体通过不断嗳气排出体外。当牛过量采食易 发酵的牧草(如豆科牧草)时,瘤胃发酵作用急剧 上升,所产生的气体超过嗳气负荷时,就会出现臌 气,如不及时救治,就会使牛窒息而死。
▪ 皱胃 粘膜形成螺旋形大皱褶,有消化腺分布。皱 胃是消化菌体蛋白和过瘤胃蛋白的主要部位。
犊牛/育成牛指标
月龄
2 3 6 14 24
体重
80 105 180 340 600
体高
85 92 102 127 137
胸围
95 105 128 165 200
第三节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反刍:
牛每天吃进大量的粗饲料,一般不经过充 分咀嚼就匆匆吞咽进入瘤胃,经一段时间以 后,把食团逆呕到口腔重新咀嚼,然后再吞 咽入瘤胃的过程称为反刍。反刍过程中可分 泌大量唾液,有利于饲料在瘤胃中的发酵和 瘤胃内pH值的稳定。犊牛在生后3周时出现 反刍,早期补料可使反刍提前。
牛龄鉴别
初生到3-4月龄,全部乳门齿长齐。 4-5月龄至18—20月龄,乳门齿逐渐磨损。 满2岁时,第一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满3岁时,第二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余类推,直到最后一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俗称齐口),为5周岁。 满5岁以后,可以根据齿面磨蚀规律进行鉴
定。
乳齿与永久齿的区别
牛的生态学特性
• 群集性 •食性 • 繁殖行为特征 • 卧息(9-12小时)
瘤胃内微生物的组成
➢ 自然界中,瘤胃中含有的微生物种类最
多 200种细菌
——1.36±0.14×108细胞/毫升 20种原虫
——3.82±0.88×105细胞/毫升 18种厌气真菌
——3.78±0.78×106孢子/毫升
管道。犊牛在哺乳时,能及时性地引起食管 沟的闭合,使乳汁直接经食管沟和瓣胃进入 真胃。食管沟反射可保证乳汁不至于溢入瘤 胃和网胃中发酵,引起腹泻。到了成年,食 管沟反射自然消失。
各胃的容积及比例关系
畜别 牛
全容积 第一胃 第二胃 第三胃 第四胃
(千克) (瘤胃) (网胃)(瓣胃) (真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