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农业生产活动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 教学内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1、农业生产活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其对象是动植物。
2、农业生产的特点是: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3、农业的投入是指自然条件投入、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四个方面。
自然因素是农业必要的投入,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加大科技投入,其中自然条件投入是基本因素,劳动力是确定因素、科技投入是制胜因素。
4、农业分类,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5、说明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产出的农业模式。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粗放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以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农业产出的农业模式。
自给农业:农夫生产的产品,大多数以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的农业模式。
6、[思索推断] 下列不同地域的农业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1、区位含义包括:①事物的位置②事物间的空间联系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策三方面。
3、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4、平原地区相宜发展耕作业,山地相宜发展牧业和林业。
5、市场的需求最终确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6、园艺业、乳畜业要求有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7、人们是如何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和利用的?A、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B、人们依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相宜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相宜发展农业C、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整。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4.1农业生产活动课件 新人教版

售范围
牛肉远销世界
遗传育种,施用化肥、除草剂, 温室大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以
除虫害综合治理
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环境因素
化肥、农药的使用影响农产品 的产量、质量和市场销量,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 也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 2.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基本方法
• 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 都有其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 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 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 主导区位因素。下面是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根 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增施肥料对农作物增产影响不大, 而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则增产显著,说明地形因素 影响农业增产。因此,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 是该地坡度太大,不利于水土保持。第(2)题,本题考查 梯田的作用。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可以保持水土, 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壤肥力。大气温度、大气湿度、 日照时数与将坡地改造为梯田没有关系。
便利
乳畜业
西欧、美国等城市 化水平高的地区
接近市场及饲料供应地, 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交通便利
•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 2.我国主要农业区
• 3.农业地域类型的判别方法
• 关键是要建立一种从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 式,如下表:
生产对象 水稻 牛、羊 小麦、玉米
• 【例1】 (2011·福建)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与农业发展

考点一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一、自然因素:土、地、气、水、耕地(土地)面积---五大要素1、土---土壤土壤肥力--制约产量和品质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土壤厚度、疏松状况---根系发育土壤肥力高的主要原因(1)植被覆盖率高,积累腐殖质多,养分多;(2)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慢,土壤积累养分多;(3)降水较少,或风力弱,土壤侵蚀作用小;(4)河流沿岸长期流水堆积,形成肥沃土壤;(5)火山灰,含大量氮和磷,肥力高;2、气---气候热量、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生长期、生长周期、病虫害、气象灾害等生长期是指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纬度越高,生长期就越短;纬度越低,生长期就越长。
生长周期是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热的地方,作物生长快,生长周期就短;冷的地方,作物生长慢,生长周期就长。
3、地---地形地形平坦,利于耕作,且利于发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地形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立体农业);坡度适中,便于排水;海拔低(地形封闭、山地阻挡冷空气等),气温较高;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迎风坡,降水较多;阳坡,光照充足。
4、水---水源灌溉水源的量---影响产量水源的水质--影响品质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历史和经验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劳动力的丰富程度或素质影响农业发展科技包括机械、良种、冷藏保鲜技术等方面注意1:市场条件市场条件是影响商品农业、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
在近几年高考题中也频频出现。
市场因素可细化为:①市场需求量→供需关系→销售价格。
②市场的时空差异:时间上→上市时间(反季节上市或错峰上市),空间上→市场距离。
③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产品产量、品质、品牌(知名度)、销售价格(受生产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冷藏保鲜成本、营销成本等影响)等。
三、方法归纳1、在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时,在众多因素中要着重分析自然条件,即土、地、气、水四个方面,特别是自然条件中的气候条件(气候中包括了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生长期、气象灾害等)2、主要区位因素:某一区域某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条件)。
高中地理课件-专题九 农业生产活动

高考地理
专题九 农业生产活动
栏目索引
知识清单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 < 基础知识 >
1.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① 气候 、水源、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② 市场 、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生 产习惯等。
栏目索引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栏目索引
< 重点难点 >
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气候温和,草类茂 西欧乳畜业:⑩ 盛,草质优良;⑨ 交通便利 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低;
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 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先进的科技 在大城市周围建乳畜业带
我国可借 鉴的经验
建人工草场,发展牧区交通
栏目索引
3.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为例) (1)分布: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牧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 商品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方向发展。
栏目索引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 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栏目索引
方法技巧
方法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项目 主要分布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新西兰 等国 主要产品 主要特点 牛肉、羊毛等 ⑦ 生产规模大 、专业化程度高 乳畜业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地 牛奶及其制品 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 ,多分布在⑧ 区位条件 大城市 饲料 周围 与市场条件气候温凉、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即在分析某地 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
专题10 农业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10农业(2024·浙江1月)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
下表为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
完成下面小题。
1999年2020年省(区)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比重(%)内蒙古771.462742.711辽宁985.481793.97吉林1692.6132973.411黑龙江1228.4103646.6141.(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答案】1.B【分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玉米产量上升幅度都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量增加,玉米作为畜牧业饲料,市场需求量增加,B正确;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其大幅度上升,A错误;环境改善不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提高,C错误;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条件限制,耕地质量提升对复种指数影响较小,D错误。
所以选B。
(2024·山东)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
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
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
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
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
在H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农业生产技术)“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产品损耗B.应对市场风险C.保护种质资源D.降低劳动投入【答案】2.B【解析】2.由材料“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
”可知,“逐年轮流起收”是起收平贝的一种方式,而产品损耗是起收后产品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损耗,与逐年轮流起收这种方式关系不大,A错误;逐年轮流起收能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时多起收多销售,在市场需求量小、价格低时少起收,这样可以应对市场风险,B正确;由材料可知,平贝在铁力市栽培规模大,说明平贝不是稀缺的种质资源,而“逐年轮流起收”是起收平贝的一种方式,与保护种质资源也无关,C错误;“逐年轮流起收”,每年都要投入一定的劳动力,不能降低劳动投入,D错误。
【地理】2010年高考答题要点总结精要9:农业生产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
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
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
土壤贫瘠
12.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区位
名称 主要分布区 生长习性 农业区位的选择 粮食作物 水稻 “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 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36°N) 玉米 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 喜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小麦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 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冬收,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 糖料作物 甘蔗 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亚洲,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 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甜菜 亚欧大陆、北美的中温带地区,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饮料 茶叶 亚洲的印度、中国、斯里兰卡 喜高温多雨、怕涝 红壤等酸性土壤 咖啡 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埃塞俄比亚等 喜高温多雨 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 可可 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现以非洲为主,拉丁美洲亦生产 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分配均匀 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保护,本身抗风力弱。所以在热带雨林带海拔较低处,可可树生长茂密。 纤维 剑麻 剑麻原产于墨西哥,从西沙尔港出口,因而也叫“西沙尔麻”。现非洲的坦桑尼亚占世界总产量的60%。 喜高温耐旱 黄麻 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区。孟加拉国黄麻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黄麻在我国南方种植很广,浙江省最多 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 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亚麻 温带地区的中国、俄罗斯等 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 长日照作物 橡胶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喜高温多雨 棉花 美国中央大平原、埃及、中亚;我国则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南疆 喜高温 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水果 柑橘 原产于我国,北起秦岭南麓,南到雷州半岛,西起藏南察隅,东到台湾岛都有出产。 喜温润,怕寒冷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苹果 辽宁、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出产最多 喜光、较耐寒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油料作物 花生 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产量占全国1/3以上 喜温干燥、砂质壤土 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 油菜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以及华南地区;四川产量全国第一 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热森林地带。 芝麻 原产于非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暖温带、亚热带种植最多,主要分布在河南 喜温耐旱 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不耐涝。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油棕 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热森林地带。 喜高温多雨、充足阳光和湿润肥厚的沙壤土 大豆 原产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东北黑龙江为最多。 为中温作物 要求积温在2000℃—3000℃,需水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 出口农产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等地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原卷+答案)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生产活动(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________,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________、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________、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②水源:临近________,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缺乏水源不能进行________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③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________有所不同。
④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①市场:消费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交通:农产品运往________,需要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________、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④其他因素:资金、________、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________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2.科技: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________、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专业化________。
4.我国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1)城镇化的发展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在________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________农产品的需求。
产业和区域发展(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①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 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 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①重视品种的 保护和培育
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打造区域特殊地标性农产品的基础
②标准化种/养殖 包括生产过程、加工和存储物流各环节
种养殖标准化有利于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③种植环境 基本统一
一个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尽量选择光照、湿度、温度、土质、水质等 接近的地块进行规整生产,在不适宜的地块应借助农业科技去控制 环境的统一,从而在保证产品高品质的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地标品牌。
位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政策
政策优惠
工业基础 传统工业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
因
新
技术变革 产生新的经济活动;改变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的组合(如钢铁)
素
因
交通变革 促进了企业生产的空间分离;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成为首选
素
产品分工 研发型:高水平科技供给、信息网络发达、人才集聚;生产型:劳动力充足、交通便捷;
专题一 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学者们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研究,一方面是关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的三产融合,另一方面是关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 也有学者将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在新问题和新挑战的 背景下提出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
专题一 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整治土地,建设高标准质量农田
②销地集散 渠道的打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农业生产活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44分)1. (4分) (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 . 机械化水平高B . 水利工程量大C . 经营方式粗放D .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2. (6分) (2017高三上·南充月考) “渔光一体”是指在水产养殖池塘上架设光伏组件,利用水面上的光伏组件发电,水下利用智能技术,全程可追溯可控制进行水产养殖,真正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的崭新发展模式。
下图为“渔光一体”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东南地区大力推广“渔光一体”模式,可有效解决光伏发电面临的瓶颈是()A . 市场需求量小B . 资金投入不足C . 输电成本高D . 占地面积大(2)水面上安装的光伏组件之间有2.5米以上的间距,其作用是()A . 提高池塘水温B . 避免遮挡,增大发电量C . 保证水面光照和供渔船行驶D . 抑制藻类生长(3)“渔光一体”中的水产养殖与传统养殖相比,其主要优势为()A . 有效解决了食品安全中的源头控制问题B .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了产量C . 综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附加值D . 节能减排,破解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之困3. (4分) (2018高二下·平顶山期末) 读“我国油菜集中产区和油菜开花时间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我国油菜集中产区主要位于()A . 长江中下游平原B . 华北平原C . 黄土高原D . 东北平原(2)东北平原油菜开花的时间大致是()A . 3月B . 4月C . 6月D . 8月(3)造成青藏高原油菜开花时间与同纬度东部地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 纬度不同B . 距海远近不同C . 海拔不同D . 土壤差异4. (4分) (2017高一下·广东期末) 下列国家或地区,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的是()A . 五大湖流域B . 古巴C . 葡萄牙D . 潘帕斯草原5. (4分) (2017高一下·临川期末) 澳大利亚南部(阴影所示区域)气候温和,降水适宜,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 商品谷物农业B . 大牧场放牧业C . 水稻种植业D . 现代混合农业(2)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 .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B . 精耕细作,技术水平低C . 大牧场上牧羊与小麦种植混合D . 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6. (2分) (2018高一下·温州期末)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盆地内的绿洲为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多年统计,一年中塔里木河的流量7~9月最大,其原因为()A . 降水丰富,降水补给多B . 气温高,冰雪融水补给多C . 地下水多,补给水量大D . 植被茂盛,涵养水源能力强(2)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有()A . 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B .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C .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D . 盆地地形,冬季气温较高(3)塔里木盆地里分布的绿洲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 纬度地带分异B . 干湿度地带分异C . 垂直分异D . 地方性分异7. (4分) (2019高二上·南充期中) 读1992和2012年澳大利亚五大类家庭农场数量统计表(单位:个),完成下列各题。
(1)与1992年相比,2012年该国五大类家庭农场数量变化反映出农业生产()A . 生产效率有所降低B . 种植业产值低于牧业C . 从事农业的人口增多D . 专业化程度明显增强(2)表中养羊业农场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 . 气候不断变暖B . 饮食习惯改变C . 化学纤维应用D . 草场面积减小(3)该国种养混合经营的农场()A . 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B . 当地秋季忙于播种小麦C . 一般受市场制约较大D . 地广人稀、复种指数高8. (2分) (2017高一下·南京期末) 结合埃及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材料中所指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 . 气候B . 地形C . 土壤D . 水源(2)当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表现在()A .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 . 全年气温变化小,降水少C . 光热水资源丰富D . 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3)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著名人工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8年。
其开凿的主要原因是()A .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 . 地形平坦开阔C . 便于引水灌溉D . 矿产资源丰富9. (4分)读“2011至2013年浙江省粮食生产情况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浙江省粮食生产说法正确的是()A . 播种面积加速减少B . 粮食产量逐年下降C . 单位面积产量上升D . 粮食安全问题显现(2)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城市化的发展②农业结构调整③市场需求减少④农业科技落后A . ①②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10. (2分) (2020高三下·浙江月考) 四川盐源县地处川滇交界处,近年来以出产“丑苹果”而声名远扬。
完成第下题。
“丑苹果”近年来声名远扬,得益于()A .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B .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C .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 . 互联网销售模式的推广11. (4分) (2015高二上·泰州期中) 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
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 生物多样性增加B . 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C . 水污染加重D . 湖泊对长江的调蓄能力加强12. (4分) (2019高一下·渭南月考) 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与分布地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 大牧场放牧业——墨累-达令盆地B . 混合农业——潘帕斯草原C . 乳畜业——西欧D . 商品谷物农业——东亚、东南亚二、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13. (2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印度半岛20°N以南地区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印度半岛城市的分布特征。
孟买是印度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是全国最大海港,港区位于中心城区东侧,长20千米,水深10~17米。
(3)描述孟买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孟买港成为印度最大海港的有利条件。
14. (20分) (2018高一下·晋江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莲藕原产于印度,喜温,不耐阴,不宜缺水,忌大风,以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粘壤土为最适。
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都可滋补入药。
材料二:湖北莲藕种植面积及产量居全国第一,其中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产量约占全国莲藕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但大多只低价外销泥巴藕。
湖北菜“排骨藕汤”久负盛名。
材料三:“夏采莲子冬挖藕”。
每年的冬季,在湖北嘉鱼县,有来自湖南、安徽、广西、江西、湖北等地近千农民,他们以湖为家,结队组合,哪里有藕挖,就到哪里挖。
(1)结合材料分析湖北省盛产莲藕的有利自然条件。
(2)简析挖藕主要在冬季的原因。
(3)请你对湖北莲藕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5. (20分) (2018高三上·南宁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平洋生蚝即太平洋牡蛎,属广温性贝类,主要分布在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8—32℃,多以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
太平洋生蚝产量高,生长快,对海洋环境适应范围广。
此类生蚝肉质肥美、营养丰富,素有“海洋牛奶”的美誉。
2017年4月初,太平洋生蚝占据了丹麦西海岸的大片海滩。
丹麦驻华大使馆因本国生蚝泛滥成灾在官微发文求助网友,一时间引发中国网友广泛关注。
(1)说出丹麦海岸线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丹麦驻华大使馆在官微发文求助的原因。
(4)丹麦生蚝泛滥成灾,有网友建议丹麦将生蚝出口到中国,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44分)1-1、2-1、2-2、2-3、3-1、3-2、3-3、4-1、5-1、5-2、6-1、6-2、6-3、7-1、7-2、7-3、8-1、8-2、8-3、9-1、9-2、10-1、11-1、12-1、二、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13-1、13-2、13-3、14-1、14-2、14-3、15-1、15-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