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农业生产活动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专题之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 教学内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1、农业生产活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其对象是动植物。

2、农业生产的特点是: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3、农业的投入是指自然条件投入、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四个方面。

自然因素是农业必要的投入,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加大科技投入,其中自然条件投入是基本因素,劳动力是确定因素、科技投入是制胜因素。

4、农业分类,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5、说明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产出的农业模式。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

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粗放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以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农业产出的农业模式。

自给农业:农夫生产的产品,大多数以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的农业模式。

6、[思索推断] 下列不同地域的农业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1、区位含义包括:①事物的位置②事物间的空间联系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策三方面。

3、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4、平原地区相宜发展耕作业,山地相宜发展牧业和林业。

5、市场的需求最终确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6、园艺业、乳畜业要求有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7、人们是如何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和利用的?A、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B、人们依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相宜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相宜发展农业C、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整。

2024年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农业专题提升

2024年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农业专题提升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 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 、乌克兰等国和我国的东北 、西北地区。
以欧洲、北美、南非、澳大 利亚、新西兰等地为主,种 植小麦、玉米等谷物和牧草 ,饲养牲畜。
16
中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析
季风水田农业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以 种植水稻为主,一年两熟 到三熟。
旱地农业
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以 种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 物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 三熟。
生产要素产出
投入产出分析
通过对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的定量分 析和比较,可以评估农业生产的效率 和效益,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包括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等方面 的产出,是农业生产的目标和成果。
10
种植业、畜牧业与渔业生产
03
特点
11
种植业生产特点与地域类型
生产特点
依赖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生 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渔获物种类与分布
不同水域的渔获物种类和 数量差异较大,如带鱼、 黄鱼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东海和黄海。
14
04
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15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介绍
水稻种植业
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 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 的热带雨林区。
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 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 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 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 能用于放牧牲畜,因而形成 了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可分为水 田农业、旱地农业、绿洲农业等。
作物种类与分布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 亚的季风区,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 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 干旱区。

专题10 农业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10 农业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10农业(2024·浙江1月)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

下表为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

完成下面小题。

1999年2020年省(区)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比重(%)内蒙古771.462742.711辽宁985.481793.97吉林1692.6132973.411黑龙江1228.4103646.6141.(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答案】1.B【分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玉米产量上升幅度都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量增加,玉米作为畜牧业饲料,市场需求量增加,B正确;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其大幅度上升,A错误;环境改善不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提高,C错误;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条件限制,耕地质量提升对复种指数影响较小,D错误。

所以选B。

(2024·山东)平贝(如图)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周期长,种植投入大。

黑龙江省铁力市H村平贝种植历史悠久。

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

起收的鳞茎附着大量泥土,过去村民常在河中手工清洗鳞茎。

近年来H村新建了沉淀式自动清洗场,将清洗鳞茎后沉淀的泥土重新还田。

在H村的带动下,铁力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和集散基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农业生产技术)“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产品损耗B.应对市场风险C.保护种质资源D.降低劳动投入【答案】2.B【解析】2.由材料“在起收平贝后,村民将大鳞茎出售、中小鳞茎作为种茎分级分区栽植,实现逐年轮流起收。

”可知,“逐年轮流起收”是起收平贝的一种方式,而产品损耗是起收后产品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损耗,与逐年轮流起收这种方式关系不大,A错误;逐年轮流起收能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时多起收多销售,在市场需求量小、价格低时少起收,这样可以应对市场风险,B正确;由材料可知,平贝在铁力市栽培规模大,说明平贝不是稀缺的种质资源,而“逐年轮流起收”是起收平贝的一种方式,与保护种质资源也无关,C错误;“逐年轮流起收”,每年都要投入一定的劳动力,不能降低劳动投入,D错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农业生产活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农业生产活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农业生产活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44分)1. (4分) (2019高一下·渭南月考) 下图为某种粮食作物种植主要分布图。

此种粮食作物区生产特点或现状是()A . 水利工程量大B . 机械化水平高C . 科技水平高D . 粮食商品率高2. (6分) 2011年春,我国大部分地区蔬菜价格大跌,并出现严重的滞销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 市场需求B . 国家政策C . 气候因素D . 交通运输3. (4分)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期末) 冬灌是我国部分小麦种植区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之一。

每年秋末冬初日均温3 ℃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农民的经验是“夜冻昼消,冬灌正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小麦冬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减轻盐碱化B . 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求,预防春旱C . 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D . 使板结的土壤冻融交替,改善其结构(2)下列省份的小麦种植区中,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A . 湖北B . 湖南C . 河北D . 黑龙江4. (4分) (2018高一下·仙游期中) 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分布表,完成下面小题。

(1)表中四个牧区,最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③④牧区与阿根廷相比,发展畜牧业的不利条件有()①气候高寒,不利于牧草生长②交通不便③人口密度大,土地租金高④科技投入少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5. (4分) (2012高一下·鞍山月考)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题.(1)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A . 季风水田农业B . 混合农业C . 商品谷物农业D . 种植园农业(2)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A . 刚果盆地B . 四川盆地C . 巴黎盆地D . 墨累﹣达令盆地(3)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A . 提高机械化水平B . 充分利用水资源C .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D . 合理开垦当地土地6. (2分) (2017高二上·双流月考) 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地下根茎可食、可入药,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农业生产活动讲学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农业生产活动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10 农业生产活动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表、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评价、农业地域类型形成条件及特征、农作物分布及影响因素、生态农业、粮食问题及对策。

从能力考查上看,侧重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能力。

复习时要注重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生产,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重点掌握市场、交通、保鲜冷藏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和政策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结合世界区域图,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区、主要特点以及区位优势等,并能合理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变化及其发展方向。

(3)加强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或条件”“优势因素或条件”与“限制性因素或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一、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因素——⎩⎪⎨⎪⎧利用科技改造不利因素 ←经济技术投入⎭⎪⎬⎪⎫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市场←交通、保鲜冷藏技术2.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选择(1)农业生产活动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分析时,要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找出有利于农业发展或限制农业生产的因素,利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要把握好农业生产的原则和目标,一般都应遵循以下分析思路:(2)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某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实际上就是进行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选择。

从大的区域来看,进行农业产业布局主要分析诸如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确定宏观的农业发展方向,如我国的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应主要发展种植业,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则应主要发展畜牧业。

而从小范围地区来看,则主要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农业生产类型,如下表所示:【特别提醒】在判断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时,应注意: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由于各种区位因素都不错,因此,最有优势的因素就成为主导区位因素,如海南的天然橡胶种植,气候就是主导区位因素;而对于农业生产条件不太好的地区来说,要想发展农业生产,不是取决于该地区的优势因素,而是取决于该地区的劣势因素(即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就是主导区位因素。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原卷+答案)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生产活动(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________,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________、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________、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②水源:临近________,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缺乏水源不能进行________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③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________有所不同。

④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①市场:消费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交通:农产品运往________,需要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________、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④其他因素:资金、________、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________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2.科技: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________、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专业化________。

4.我国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1)城镇化的发展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在________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________农产品的需求。

安徽省六安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农业生产活动

安徽省六安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农业生产活动

安徽省六安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农业生产活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44分)1. (4分) (2018高一下·宿迁期末) 图为某农场的良性生态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 商品谷物农业B . 大牧场放牧业C . 混合农业D . 水稻种植业(2)该农场对市场的适应性强,其主要原因是()①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②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③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④羊粪还田,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A . ①④B . ②④D . ③④2. (6分) (2017高二下·静海期末)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点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东部季风区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地形②太阳辐射③降水④土壤⑤农作物种类A . ①②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⑤D . ③④⑤(2)地膜覆盖是一种简易高效的农业栽培技术,具有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土壤侵蚀的作用。

下列四地在春耕春播过程中采用地膜覆盖综合效果最好的是()A . 甲B . 乙C . 丙(3)由图示春耕春播时间的差异可以推断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A . 甲地的单位耕地面积年产量高于丙地B . 乙地水稻的生长周期短于丁地C . 丙地与丁地的耕地类型不同D . 丁地一年中农作物收获的次数最多3. (4分)(2020·新高考I)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

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

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

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

专题10 农业-三年(2020-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0 农业-三年(2020-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0农业一、单选题(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

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

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年降水量B.作物结构C.耕地质量D.作物熟制2.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A.提高秸秆产量B.增加秸秆种类C.调整农牧结构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3.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①作物轮作②土壤深翻③圈舍养殖④土地平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D 2.C 3.A【解析】1.由材料“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可知,吉林秸秆产量小于河南。

吉林和河南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年降水量不是导致两省秸秆差异原因,A错误。

两省均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业发展以旱作谷物为主,作物结构相差不大,B错误。

吉林有黑土分布,土壤肥力充足,条件更好,C错误。

吉林主要位于的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而河南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热量资源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喜温作物两年三熟的要求,导致河南比吉林秸秆产量更多,D正确。

故选D。

2.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

”可知,“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调整了农牧结构,创造更多经济收益,C正确。

根据题意秸秆最终也是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与秸秆种类关系不大,B错误。

对于种植的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本身就是饲料作物,与秸秆产量联系不大,A错误。

种植饲料作物并没有投入很多科技技术,对于推动种植技术进步来说意义不大,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亳州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 农业生产活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44分)1. (4分) (2019高一下·和平期中)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江西千烟洲的农业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青海省的河谷农业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 . 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 . ①地形②热量③水源④市场C . ①地形②水源③热量④市场D . 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科技2. (6分) (2017高一下·蒙阴期末) 读下面几种常见工业导向型模式图,判断工厂区位选择依次与图示a、b、c、d对应的是()A . 食品厂、汽车厂、啤酒厂、微电子厂B . 炼铝厂、服装厂、芯片厂、家具制造厂C . 飞机制造厂、制鞋厂、汽水厂、电解铜厂D . 甘蔗制糖厂、电子装配厂、水产品加工厂、石油加工厂3. (4分)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A . 光热和降水B . 市场C . 交通运输D . 国家政策4. (4分) (2019高二上·石河子期末) 南美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不仅被誉为“石油湖”,且渔业资源十分丰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湖水北淡南咸B . 图中①点受东南信风影响小,受风浪影响小C . 委内瑞拉湾的海水常年倒灌注入马拉开波湖D . 该湖属于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2)关于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马拉开波湖与委内瑞拉湾连接通道狭窄,鱼在湖中集聚B . 水温较高,鱼类生长、繁殖速度快C . 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D . 与大洋相连,鱼类丰富5. (4分)日喀则东部是青稞的主要分布地之一,这里的青稞穗大粒饱,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

下图分别为西藏自治区简图与日喀则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图,日喀则设市后,可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其优势条件主要有()①毗邻印度、不丹、尼泊尔,沿边优势明显②边境线长,贸易通道较多③经济较发达,各类商品丰富④人口密度较大,市场潜力大A . ③④B . ①②C . ②③D . ①③6. (2分)图a、图b和图c为“吐鲁番葡萄种植过程中部分重要环节”;图d为“吐鲁番市区步行街2000米葡萄长廊”。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吐鲁番葡萄藤蔓剪枝分为冬剪和夏剪,冬剪在秋末葡萄藤埋土前完成;夏剪指生长季节的修剪。

则对冬剪和夏剪的说法正确的是()① 冬剪利于葡萄藤下架覆土,夏剪利于葡萄果实增加光照② 冬剪利于剪除患病虫的藤蔓,夏剪可以去除无用的芽和新梢③ 冬剪和夏剪主要是为了增加葡萄产量④ 冬剪和夏剪主要是为了提高葡萄品质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2)秋末冬初,吐鲁番各地开始对土地开深沟,葡萄藤下架并被埋土覆盖,来年再去拨土,重新上架。

当地对葡萄藤下架并被埋土覆盖的主要目的是()A . 防风沙B . 防冻害C . 减少植物蒸腾作用,防止水分流失D . 覆土隔绝空气,减少来年虫害(3)吐鲁番市区步行街2000米葡萄长廊街景,极具地域特色,下列选项属于该景观主要作用的是()①扩大葡萄种植面积②增加绿地面积③美化环境,吸附灰尘④彰显地域特色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7. (4分) (2014高一下·淄博期末) 如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农业生产示意图”,该地区春夏季生产粮食,秋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兴办了大型养猪场.据此完成下题.(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 水稻种植业B . 混合农业C . 商品谷物农业D . 乳畜业(2)该地区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改善了()A . 热量条件B . 地形条件C . 降水条件D . 土壤条件8. (2分) (2019高二上·佛山期中) 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粮食生产的增长中心明显北移。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南方过度使用化肥,土壤退化严重②南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快,耕地减少多③北方迁入人口多,农村劳动力增加④北方耕地广阔,机械化程度较高,粮食单产提高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③④9. (4分) (2016高三上·潍坊期末) 2015年12月30日,海南西环高铁建成通车,并和海南东环高铁构成我国首条环岛高速铁路。

建成环岛高铁克服了许多不利条件,为热带地区高铁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宝贵经验。

左图示意环岛高铁线路,右图示意海南岛的年均降水总量(单位:mm)分布。

完成下列各题。

(1)海南是我国目前最最要的育苗、花卉、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最主要原因是()A . 水热充足B . 地形平坦C . 经济发达D . 交通便捷(2)修建海南环岛高铁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是()①台风侵袭②高温高湿③地表崎岖④地震滑坡⑤海水倒灌腐蚀A . ①②③B . ①③⑤C . ①②⑤D . ②③④10. (2分) (2019高三上·衡阳月考)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冬季临近,北极熊在图示河流入海口附近聚集,最可能的原因是入海口地区()A . 沉积物多,北极熊的食物种类丰富B . 地形平坦,便于北极熊活动C .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便于体积庞大的北极熊活动D . 海水最先冻结,便于北极熊捕食冰层下面冬眠的海生动物(2)有关迪克森港口附近布局鱼类加工厂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 . 海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B . 位于港口附近,便于水产品运输C .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鱼类汇聚D . 环境质量高,海产品的品质高11. (4分) (2016高一下·任城期中) 每年5、6月间,可以看到我国华北地区自南向北展开大规模机械化庄稼收割.这主要得益于该区()①小麦种植为主②雨热同期③土壤肥沃④平原广阔.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12. (4分) (2017高一下·三台月考)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①农业科技先进②人均耕地面积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市场广阔A . a—①、b—②、c—③、d—④B . a—②、b—①、c—④、d—③C . a—①、b—③、c—④、d—②D . a—②、b—④、c—③、d—①二、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13. (20分) (2019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潍县萝卜属于秋萝卜,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

传统栽培以露地为主,8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一11月上旬收获,为耐寒性蔬莱。

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为20°C-25℃,叶片生长温度为15°C-20°C,肉质根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C-18℃;高于25℃时,植株生长弱,产品质量差,低于1℃时,肉质根易受冻害。

潍县萝卜种植历史悠久,肉质翠绿,香辣脆甜,多汁味美,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瓶颈期,销量受阻,产值下降。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科研单位和农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下,形成了企业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生产、加工、稍售一体化的新生产模式,使产品真正达到无会害、绿色食品要求,并出口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

下图分别示意山东该县地形和气候要素分布。

(1)指出山东潍县萝卜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2)说明日本、韩国从我国大量进口萝卜的原因。

14. (20分) (2020高一下·潍坊期中)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烟洲(图甲),位于江西泰和县灌溪镇,曾是“晴天一块铜,下雨一包脓,远望黄蒙蒙,近看水土空”的红壤丘陵,农民生活贫困。

20世纪80年代以前,千烟洲一直以河谷的水稻生产为主。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成立,经过科研攻关,成功推出了“丘上林草丘间塘,河谷滩地果鱼粮”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千烟洲模式”(图乙)。

通过多年的有效治理,千烟洲处处变成了竹林似海、果园飘香、房在绿中的美丽乡村。

(1)指出“晴天一块铜,下雨一包脓”反应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说明在河谷D地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3)简述千烟洲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15. (20分)(2016·茂名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粮食产量2000万吨左右,是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之一。

粮食主产区在北部的科斯塔奈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阿克莫拉州。

南方地区可种植水稻、棉花、烟草、葡萄和水果等。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把推进农产品加工作为农业经济转型的优先发展方向。

材料二哈萨克斯坦的前首都阿拉木图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海拔600到900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地带和气候最适于苹果生长。

阿尔波特苹果以其色泽鲜艳、甜美多汁闻名,曾是阿拉木图市的象征,也是哈萨克斯坦人的骄傲。

但由于房地产开发,大量果园被征用,加上近年来气候的变化和人为干预,阿尔波特苹果出现了退化,果实变小,色香味也不复从前。

(1)分析哈萨克斯坦粮食主产区分布在北部的自然原因。

(2)分析阿尔波特苹果以其色泽鲜艳、甜美多汁闻名的自然原因。

(3)你认为阿拉木图市应该继续种植苹果还是开发房地产?请说明理由。

(4)哈萨克斯坦把推进农产品加工作为农业经济转型的优先发展方向,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44分)1-1、2-1、3-1、4-1、4-2、5-1、6-1、6-2、6-3、7-1、7-2、8-1、9-1、9-2、10-1、10-2、11-1、12-1、二、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13-1、13-2、14-1、14-2、14-3、15-1、15-2、15-3、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