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官职升迁术语

合集下载

表示官职升迁的文言词

表示官职升迁的文言词

表示官职升迁的文言词
表示官职升迁的文言词有拜、除、擢、迁、谪、黜、乞骸骨。

拜: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擢:选拔、提升,如“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谭嗣同传》)。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书博鸡者事》),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如“遂免丞相勃”(《汉书·文帝纪》),如“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古代官职变迁的词语

古代官职变迁的词语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密《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恶未发而荐举者。

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晔《后汉书·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将军列传》: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后汉书·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晔《后汉书·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

古代官职任免升迁的称谓

古代官职任免升迁的称谓

17.出:调出京外做官。例:予出官二 年。————《琵琶行》
18.转:迁徙,指官职的调动。例:顺帝 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19.徙:表示一般的官职调动。例:衡不 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 传》
20.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但有时 也指降职。如果是“左迁”,则一定是贬官 降职。例:倾襄王怒而迁屈原。——《史记 屈原列传》
21.罢:免去官职。例:徐阶罢相里 居。——《海瑞传》(徐阶免去相这一 官职后在家中居住 )
22.黜:废,贬退。罢免官职。例: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史记 屈原列传》
5.除:拜官授职。例:予除右丞相兼 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 录〉后序》
6.擢:提升。例:皇上超擢四品卿衔 军机章京。——《谭嗣同》
7.简:选取。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前出师表》
8.进:①推荐、荐举。②提升、提拔。 例: ①于是忌进孙子于陛下。——《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 ②退去贪残之徒,进 用贤良之吏。——《汉书孔光传》
1.辟:招聘授官。例:连辟公府不 就。——《张衡传》
2.拜:授予官职、任命。例:拜为上 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3.荐:推荐、荐举,指下级向上级推荐 官员。例: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 《后汉书.黄穷传》
4.举:举荐,(汉朝)由地方官(太守) 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职。例:永元 中,举孝廉不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张衡传》
13.判:监管。指以高职兼低职,或 由中枢官兼任地方官。例:唐以宰相分 判六曹(六部)。——《宋史范仲淹》
14.权:暂代官职。例:以京官权知, 三年以易。——《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在京城做官的,要三年一换)
15.署:代理,也称“署理”。例: 署南平教谕。——《海瑞传》(海瑞代 理南坪县教谕)

古代升降职专业术语

古代升降职专业术语

古代升降职专业术语1. 在古代啊,“擢升”就是升职的意思呢。

就好比我那同乡小李,原本只是个九品小吏,因为办事得力,被上司赏识,一下子就擢升为七品知县啦,那可是鲤鱼跃龙门啊,可把他高兴坏了,全家人都跟着沾光,走路都带风呢。

2. 你知道“迁”也有升职的情况吗?这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往上走。

我爷爷讲过,他以前的一个老友,在官场中多年,不断有政绩,从一个小地方的官慢慢迁到京城为官,那可是荣耀至极的事情,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纷纷前来祝贺。

3. “超迁”这个词可就更厉害了,那是破格提拔啊。

我曾听闻一个故事,有个书生才高八斗,被皇帝看中,超迁为高官,就如同一只飞鸟直接飞上了青云,那些和他一起的官员又嫉妒又无奈,只能感叹人家命好啊。

4. 古代要是说“进”,很多时候也是指晋升呢。

我有个远房亲戚,以前在衙门里当差,因为抓贼有功,进了一级官职,那时候他那个兴奋劲儿啊,就像中了大奖一样,逢人就说自己的好运。

5. “加官”这个词是不是一听就很霸气?就像给你身上多披了一件华丽的衣裳。

我们镇上有个老人说,他年轻的时候,看到有人因为治水有功,被加官进爵,那阵仗可大了,敲锣打鼓的,满街的人都出来看,可热闹了。

6. 说到降职啊,“谪”就是很常见的一个词。

就像从云端掉进了泥坑。

我读过一个故事,有个大臣因为得罪了权贵,就被谪到偏远的地方去了。

他当时那个沮丧啊,整个人都像霜打的茄子,没了往日的神采。

7. “贬”这个字大家应该也不陌生,这也是降职的意思。

我邻居家的大叔爱讲古,他说以前有个诗人,因为在朝堂上说错了话,就被贬官了。

那诗人就像被主人抛弃的小狗,只能灰溜溜地去那偏远之地任职,心里满是哀怨。

8. “左迁”啊,也是降职的说法。

你想啊,本来在右边好好的,突然被挪到左边去了,肯定不是好事。

我有个朋友给我讲过,他家族里有个人在官场,因为一个小过错左迁了,全家都唉声叹气的,感觉天都要塌了。

9. “黜”这个词可严厉了,一旦被黜,那就是被罢官或者降职得很厉害。

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古代官职升降用语材料一:(一)表示任命,授予官职①拜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除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

(《〈指南录〉后序》)③授贾雨村授了应天府。

(《红楼梦》第四回)④赏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传》)说明:“授”从授予印等物而来,“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官职、爵位义。

⑤封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⑥赠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五人墓碑记》)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

”封“也有用于授予土地方面的,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

⑦通籍通籍后,俸去书来。

(《黄生借书说》)“通籍”,出任、做官。

⑧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守”为任命,意为“任……太守”,同理,“总督两广”即“任两广总督”。

(二)表示提升官职⑨升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

(《谭嗣同》)⑩迁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说明:“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如“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11}擢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为提升,“超擢”为破格提升。

(《谭嗣同》){12}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本为上升之意,此处为提升(官职)。

(《出师表》)(三)表示降(贬)低官职{13}左迁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14}谪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15}迁谪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16}放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7}出官予出官二年。

(《琵琶行》)说明:古代,右表示高贵的位置,左表示较低的位置,故“左迁”为贬官降职;“迁谪”侧重于“谪”,即降官远调;“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讲,是贬职;“出官”是贬职调离,而“出为河间相”(《张衡传》)的“出”为出任(地方官)(四)表示一般调动{18}徙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古代官职升降的说法

古代官职升降的说法
3.察:
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
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
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5.举:
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文选·陈情表》: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
授予官职。
如《宋史·辛弃疾传》: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一、表
1.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2.除:
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
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2.窜:
放逐、贬官。如韩愈《进学解》:
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3.放:
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如梁启超《谭嗣同传》:
既而胡即放宁夏道。
4.谪:
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
“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古代升迁术语

古代升迁术语

一、官吏选拔的术语1.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它是一种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的制度。

2.荐举制: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

荐举的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太学博士弟子及特举特科等。

3.科举制:创于隋代,发展完备于宋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绵延1300多年,是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主要铨选制度。

考察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各科考试方法和内容各异。

明代以后考试程序又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殿试三年一考,由皇帝亲自裁定名次,定一甲前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

4.除此以外,还有纳赀、军功、郎选、恩荫等途径。

二、授官的术语1.征:皇帝特征、聘召人才。

例: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列传》)2.辟: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属官。

例:乃辟援及同县原涉为掾。

(《后汉书·马援列传》)3.举:提拔,任用。

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史记·五帝本纪》)4.授:授予官职,任命。

例: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荀子·儒效》)5.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6.拜:用一定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赠:用于追封已故者。

例:可赠给事中振恤遗孤,以慰存亡。

(颜延之《阳给事诔》)8.起复:官吏守孝未满或降职后重新起用。

例:遭母忧去职,寻起复本任。

(《北齐书·清河王岳传》)三、升官的术语1.擢:由选拔而提升。

例: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明史·海瑞传》)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3.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

例: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

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等常用词语

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等常用词语

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等常用词语读谱或阅家谱中人物传记,其中往往涉及古代官职升降调动的一些专用词语。

正确理解、掌握这些词语,对于疏通文意,培养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当不无裨益。

文言文中涉及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有以下五种情况:(一)任命、授予、兼任官职1、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陈涉世家》2、起:①起用。

②任用例:起复授本官。

——《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五良史》3、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召。

~书。

4、征:征召。

例:州三礼辟西主簿。

——《宋书·隐逸列传》5、拜:授予官职。

例:乃拜恂河西太守,行大将军事。

——《后汉书·邓冠传》6、除:拜授官职。

7、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指官员生时8、赠:用于追封已故者,指官员死后。

9、授:授予官职,从授予印物而来。

10、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爵位、官职的意思。

11、为:做,当任某职。

例:其父为长安丞——《后汉书·邓冠传》12、以……为。

任命官职。

——《史记·李斯列传》例如:以良为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地。

——《史记·留侯世家》13、守、知:任……太守,任……知县14、简、简拔:挑选录取例: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先帝简拔。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15、引(荐\举):举荐,推举,选拔。

16、出仕:成为仕宦,出来做官。

例: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

——《宋史》17、通籍:称初作官,意为在朝中已经有了名籍。

例: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杜甫《夜雨》18、任: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

例: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19、用: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

20、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21、权:暂时代理官职。

例:户部侍郎权尚书曹温之女在掖庭。

——《金史·列传第六十二》22、兼:兼职。

例:廷议以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现代汉语比较,古代官职变动用词有许多特殊的地方,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特点及规律,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大有帮助。

下面结合中学语文课本等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分类解释。

一、表示征召举荐
1.征(征聘,征召。

特指君召臣)
范晔《张衡传》:“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2.举(推举、推荐)、辟(音bì,招用)
范晔《张衡传》:“永和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二、表示任命
1.拜(授予官职)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


2.除(任命、授职。

一般指免去原职另授新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洗马”,官职名)
三、表示调动
1.转(调职,无所谓升降)
范晔《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2.徙(改任官职,指一般的职务调动。

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3.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


4.出(京官外调,与“放”意思相近)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古代官职任免术语
文言文中的职位动词,概括起来主要有七种,下面以近年高考文言文和中学课文为例,简要加以说明,以期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1.表被任以官职: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

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