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官职升迁术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现代汉语比较,古代官职变动用词有许多特殊的地方,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特点及规律,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大有帮助。下面结合中学语文课本等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分类解释。

一、表示征召举荐

1.征(征聘,征召。特指君召臣)

范晔《张衡传》:“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2.举(推举、推荐)、辟(音bì,招用)

范晔《张衡传》:“永和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二、表示任命

1.拜(授予官职)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原职另授新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洗马”,官职名)

三、表示调动

1.转(调职,无所谓升降)

范晔《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2.徙(改任官职,指一般的职务调动。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3.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

4.出(京官外调,与“放”意思相近)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古代官职任免术语

文言文中的职位动词,概括起来主要有七种,下面以近年高考文言文和中学课文为例,简要加以说明,以期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1.表被任以官职: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