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文化的差异比较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一、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禁忌情况1. 礼貌用语的差异:中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人在询问别人的年龄、婚姻状况等私人话题时会被认为是不禁忌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这样的问题往往被认为是冒犯他人的。

此外,在英国文化中,先的人可以用You来称呼晚的人,但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使用您这个词。

2. 饮食习惯:中英两国的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鸡肉”通常被称为“chicken”,而在中国文化中,“鸡肉”会被称为“live chicken”,这被认为是不禁忌的。

另外,在英国文化中很常见的吃猪肉,但在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教文化中,是严格禁忌的。

3.宗教信仰:中英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国,谈论宗教话题并没有那么敏感。

然而,在中国,由于个人宗教信仰的问题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所以谈论宗教问题往往被认为是禁忌的。

二、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的原因1.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导致了禁忌观念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和关心往往是被鼓励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过分关心他人的私人事务会被认为是冒犯的。

2.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中英两种文化中的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中文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吉利的词语,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尊重。

而在英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被认为是虚伪的。

三、跨文化交际中解决中英禁忌的方法1.尊重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理解是最重要的。

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尽量避免触碰对方的敏感点,展示对对方文化的尊重。

2.学习和批判性思考:不断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和差异,不只是表面地接受和遵循其中一种文化规范,还要批判性地思考,并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是可以变化的。

3.沟通和妥协: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学会解释自己的意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同时,也要学会妥协,尽量迁就对方的文化规范。

pdf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pdf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pdf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对比点:
1.语言和沟通方式:英语和中文在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英语通常更直接和明确,而中文则更加含蓄。

这种差异会影响人们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如何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2.社会价值观:英国文化通常强调个人主义、独立和自我实现,而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主义、家庭和社会稳定。

这些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和人际交往方式。

3.礼仪和礼节:英国和中国在礼仪和礼节方面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国人通常更注重礼貌和绅士风度,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谦虚和敬老。

这些差异会影响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和表现。

4.教育方式:英国和中国在教育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英国通常注重个体发展和创造力培养,而中国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知识积累。

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影响人们对学习和成长的态度和方式。

5.饮食文化:英国和中国在饮食文化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英国人通常更喜欢简单明了的菜肴,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菜肴的色香味俱佳。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

通过了解这些英文化对比,人们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
域,不会延伸到彼此生活、工作的其他领域 中。
三、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
在很多老外看来,朋友意味着彼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流思想、兴趣和爱好;对双方而言,
友谊是一种权利、一种乐趣,而绝不是
义务和责任。
中外友谊各自的优缺点
华人朋友,更关心和在意对方、处 处为对方着想、无微不至,甚至为 朋友两肋插刀;而很多老外对待朋 友的态度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中外友谊的换算公式
华人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朋友
北美老外
一般没有 铁哥们儿、铁姐们儿
好朋友
认识的人、经常一起 说上几句话的人
朋友
二、华人朋友的直言不讳
华人朋友之间更直言不讳,朋友之 间更能听到有关个人生活方面的真 话。
老外朋友在生活中赞美有余,而建 议和批评不足。
三、华人朋友的情深意长
留面子VS直言不讳
案例:“没问题”等于“拒绝”
一、中西方面子的比较
中西方的人士都好面子,但是程度和表现方 式却截然不同。
﹡无论是作为华人还是老外,如果你伤了一 个老外的面子,多半只是这个老外怨恨你而 已;但是如果你伤害了一个华人的面子,有 可能导致一个群体怨恨你、你可能会激怒了 一大群认识和不认识、相关和不相关的人们。
¤你去哪儿了,为什么才来? ¤你好像感冒了!多喝水、多穿衣服。 ¤刚才你在给谁打电话? ¤你吃的东西没有营养,别吃了! ¤为什么坐地铁,乘出租车多方便。 ¤你的衣服颜色太艳了! ¤吃点儿吧,对身体有好处! ¤你该减肥了! ¤你太胖/瘦了! ¤你的发型不好看。 ¤天太冷了,多穿衣服。 ¤你显得很疲倦。
写推荐信
学到的工作经验、取得的业绩、
工作中建立的声誉和口碑,是任何雇 主也永远夺不走的,这些才是你我可 以永久依赖的财富。

论社交场合中的英语和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

论社交场合中的英语和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

论社交场合中的英语和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日益密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由于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各民族人民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也会呈现出不少差异来。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交场合中的英语和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列举一些典型事例来总结分析在社交场合英语与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以及中国人与外国人在社交场合交流时应注意的事项,从而使交际各方了解社交场合英语与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避免谈禁忌话题,避免发生误解和不愉快,使得交际能够愉悦、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社会发展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话题差异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ve been increasingly following the advance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world views and values may often meet various obstacles when they are chatting. So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recogn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hat topics , and it will help us achieve an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different topics一、社交活动的重要性社交,指的是社会上人与人的之间的各种交际往来活动,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此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

外研社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心得

外研社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心得

外研社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心得一、中英文化差异及表现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中英文化差异可以影响到大到国家,小到公司的形象和利益。

我们需要了解西方国家的习俗、节日和一些社交礼仪。

除了一些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 外,中英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

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 Easter, April Fool's Day, Mother's Day, Thanks giving Day, Christmas day 等。

双方节日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如庆祝方式和饮食习惯等。

对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往往会推辞一番后才接受,但不会当面打开。

而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以本国文化为背景,用在本国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语言习惯去理解和使用所学语言。

在同西方人交流中,要掌握不同文化习惯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才能与之愉快顺利地达到切磋的目的。

明明是善意的语言由于价值观、文化的差异,却会招致误解,得不偿失,有时还会惹怒对方,或令对方难过,达不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二、中英文化差异的原因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交流双方互不熟悉对方所特有的语言习惯、社会风俗、文化背景,不能用对方语言中那些约定俗成的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

比如英汉文化中人们寒暄的方式就各不相同,中国人比较喜欢了解对方的近况,见面时总要问:“最近在干什么?吃饭了吗?最近忙吗?”等等,而英美人见面时的寒暄方式却不同,他们会很随便地说声“It' S a nice day,isn't it ?”或“It's getting c old. How do you like the weather?”等用谈天气来互打招呼,似乎在征询对方的意见和见解,以期引起对方的共鸣。

英汉称谓语文化差异比较

英汉称谓语文化差异比较

英汉称谓语文化差异比较论文导读:人际间的相互称谓语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是人们之间对相互关系的一种语言表述,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集团规范。

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称谓语的文化差异,根据交际语境,恰当运用能融洽交流双方关系的称谓语,能有助于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对顺利完成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称谓语,称谓系统,语用机制,文化差异人际间的相互称谓语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是人们之间对相互关系的一种语言表述,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集团规范。

前者体现了人类社会中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社会地位关系;后者则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情感好恶关系。

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

每种称谓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在人们交际活动中,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恰当、得体的称谓语。

不恰当的称谓语会给言语交际活动带来障碍,会让交际双方感到不快,或留下某种印象,给以后的交往造成不利影响。

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语言的称谓系统的差异,并遵循对方语言称谓系统的语言表达规范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英汉称谓语之选择方略选择何种方式称呼对方取决于诸多因素。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称谓语在数量上和指称的范围上都各有特色。

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 各民族的称呼行为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它可能是该社会中权势性和平等性的象征。

从称谓语的交际功能上来看,称谓语选择之方略则可以分为三大类: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描述性称谓语[1]。

亲属称谓语是用来表示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相互关系的称谓语。

社交称谓语则是用来直接反映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人际关系的称谓语,它包括关系称谓、职衔称谓、敬称称谓、谦称等,如汉语中的李局长、何教授、犬子等,英语中的professor、Your Majesty等。

描述性的称谓语是指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出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抒发说话人或作者的情感、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而使用的称谓语。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的过程。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往往会产生一些影响,而概念隐喻则是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它可以反映出不同文化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概念隐喻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一、概念隐喻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隐喻是指人们通过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个概念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思维表达和语言交际。

它是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概念隐喻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和潜在性的特点,即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可能通过不同的隐喻来理解同一概念,而这些隐喻通常是潜在而隐蔽的,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来揭示。

二、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 时间的隐喻
在英语中,时间常被隐喻为“金钱”,比如“花时间”、“浪费时间”等表达方式,反映了英语国家人们对时间的重视和节约。

而在汉语中,时间常被隐喻为“空间”,比如“时光”、“时光荏苒”等表达方式,反映了中国人对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的感慨。

三、跨文化交际中概念隐喻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对同一概念的隐喻差异可能会导致理解和表达上的误解和偏差,从而影响交流和沟通的效果。

了解和理解对方文化中的概念隐喻,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通过学习和了解对方文化中的概念隐喻来正确理解对方的言辞和行为,避免因概念隐喻的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19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19

Jiaozi Niangao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s:
Beginning to clean their houses thoroughly indoors and outdoors one week before the festival
Decorating their rooms to create a festive atmosphere
Jiaozi or dumplings (饺子), which can be boiled, steamed or fried
Niangao (年糕), or New Year cake, made of glutinous rice (糯米) flour, which can be stir-fried or fried
the imposing ([ɪmˈpoʊzɪŋ] 壮观的) fireworks
the bright moon in the sky
The Spring Festival & The Lantern Festival Dates Origin
Customs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
Watch a video clip to see what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 activities there are in it, and try to add more activities.
Thank you!
Outline
Section A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in China
Topic 1 Major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I) Topic 2 Major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I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文化的差异比较摘要:英汉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人与说英语国家的人们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

若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必要了解,不能恰当处理文化冲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甚至陷入尴尬境地,导致交际终止。

因此,我们应不断扩大英汉文化的知识面,了解英汉文化差异,提高对英汉文化冲突的沟通和处理能力,使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文化差异;差异比较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32021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文化交际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境旅游、涉外贸易、出国留学、跨国公司求职、参加国际展销会,甚至观看国际电影和电视节目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都离不开跨文化交际。

因此,了解英汉文化差异,熟知说英语国家的人们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选择符合英语文化准则的表达方式,才能保证交际的有效进行。

2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2.1 问候语的差异英汉文化中的问候语结构类似,但二者的问候内容却相差甚远。

英语问候语直接明了,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是中性的。

英语常用的问候语有:hi/hello!(你好!)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how are you?(你好吗?)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说英语国家的人通常以谈论天气、兴趣爱好、旅游度假、电视电影等为话题,进一步进行交流来促进人际关系,在交谈中忌讳谈论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和年龄等涉及隐私方面的话题。

而汉语问候语强调客套超于事实,中国人打招呼习惯于用“吃饭没?”“去哪呀?”“多大啦?”甚至“每月能挣多少钱?”等,体现对别人的关心。

不熟悉汉语文化的外国朋友会把中国人礼节性的问候误解为干涉个人隐私的无礼行为。

因此,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英汉问候语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在与英语国家人们初次交谈时要做到“七不问”——不问对方的收入、体重、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呀?”,不问“吃饭没?”。

这样才能避免谈话陷入僵局,实现有效交流。

2.2 思维方式的差异英美人喜欢直来直去,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运用语言注重准确性。

他们认为,一个人应该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应该含糊。

在一个竞争性很强的社会里,只有自己有信心,说话做事果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般认为谦和是一种美德,对处事武断的人持批评态度。

中国人习惯“三思而后行”,力求谦虚谨慎,运用语言注重含蓄性。

英美人收到礼物时,会马上打开礼物看看,脸上露出欢喜的笑容,并对送礼者道谢。

面对别人的赞美,他们总是欣然接受,并大大方方地道声“thank you!”。

在交往中,如果不赞同对方的观点,英美人总是有礼貌地表示反对,并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汉语文化的中庸之道对中国人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人会把收到的礼物放一旁,待客人离去后才悄悄打开。

面对赞赏,中国人习惯连连摆手,连声说“哪里,哪里”或是“过奖了,过奖了”。

中国人不喜欢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当被问到是否要喝点什么或吃些什么东西时,总会客气地推辞“不用了”。

与英语国家人交往时,不管别人帮了你什么忙或者夸奖你,都要有礼貌地说声“thank you!”。

2.3 价值观的差异英美人非常强调个人自身的价值,追求个体自由和个人利益,不允许任何其他外来因素的干涉。

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都很强,他们认为: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英美国家的人很少接受他人的帮助,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说明自己无能。

如果一个小孩子不小心摔倒在地,他会自己很努力地站起来,而不希望有人“多管闲事”来扶他。

他们关于“个人私事”的观念,就像国家的“领土权”一样,边界线内的一切都属于本国,别人不得擅自闯入。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集体利益至上,富有爱国精神和为集体献身的精神。

2.4 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英汉语言在其各自的长期使用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词义渊源,它们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1)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而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对人的尊称。

由于这种文化的差异,很多人也就相应地误解为“李老师=teacher li”。

(2)dragon(龙)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恶的象征,在《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魔鬼撒旦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

在汉语中,龙是一种吉祥物,常用来指才能优异的人,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

由于英语中的dragon (龙)和汉语中的龙文化内涵截然不同,在交流中会带来一些问题。

如“望子成龙”若被翻译为“to hope one’s child can become a dragon”,会令英美人闻之色变。

但如果把它翻译为“to hope one’s child can become somebody”,就让人很容易理解了。

(3)在英语文化中,old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英语国家的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他们不喜欢被称为“老人”,也不愿意因为年纪大而受到他人的帮助。

而中国人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对人的一种尊敬。

中国人常常主动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然而,如果不了解英语文化,我们也主动帮助英语国家的老人,如:给老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等等,很容易遭到拒绝,令双方陷入尴尬的局面。

2.5 餐饮文化的差异(1)西方人在就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在餐桌上非常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失礼。

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营造出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2)英语国家的餐桌礼仪要求人们在就餐时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胳膊肘不能放在桌上,而应尽量靠近自己的身体,这样就不会侵犯邻座的领域,也不会侵犯餐桌上大家公用的地方。

(3)在餐桌上决不能把碗和盘子拿起来,无论什么食品都不能用叉子整个叉起来咬,要切成小块,一切一块地叉起来吃。

无论吃什么东西,都尽量不弄出声响,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懂规矩。

(4)不能在餐桌上出现影响他人用餐行为,如打饱嗝、抽烟等。

然而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体现出人们的豪爽和惬意。

(5)英语国家的人认为,在吃饭时如果刀叉碰响了器皿,而任其发出声响不去终止,便会带来不幸。

所以如果和西方人一起就餐时,要尽量避免刀叉与器皿碰撞发出声音。

万一碰了杯子发出声音时,也要赶紧用手捂住,使它停止作响。

(6)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

就餐的时候,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也不主张为别人夹菜。

在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劝酒划拳、不醉不归,频频给他人夹菜更是体现交情的深厚。

(7)西方人喜欢看到客人把盘内的食物吃得精光,这表明他准备的菜肴可口好吃,如果没有吃饱,可以夸赞菜肴的美味并多要一些吃的。

中国人用餐完毕后习惯把盘里的食物留下一些,如果吃得精光会让人误解为自己还没吃饱。

2.6 肢体语言的差异肢体语言常因所属的文化不同具有不同的含义。

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若不了解不同文化对肢体语言的不同解释,往往容易产生误解甚至反感,造成交际的不愉快终止。

如:(1)中国人轻抚婴儿或轻拍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父母会抱怨这种行为,因为西方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尊重小孩。

(2)英语国家的人在交谈时,眼神之间的交流时间长而且次数频繁,以此表示听话者的专注及对说话者的尊重。

他们认为缺乏眼神交流就(eye contact)是缺乏诚意,瞧不起对方,或是逃避责任,令人反感。

但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被长时间的注视。

(3)以手势指示时,英语国家的人极为讲究掌心的朝向(orientation of palms),他们认为,掌心向上是一种无威胁性的手势,表示礼貌和诚恳。

掌心向下是权威的支配性的手势,容易激起对方的反感。

中国人在清点人数时习惯手心向下握拳并伸出食指,这种手势最容易激怒西方人。

(4)英语国家的人走路时胸部和腹部高挺,大摇大摆。

他们在社交场合和工作场合,不论事情如何紧急,都避免跑步,认为这是不雅的。

3 结语中西方由于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因素,各自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其差异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们的跨文化交际。

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与英语文化的人士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惯,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文化信息转化,才能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1]黄青龙,叶荭. 博通英语西方文化篇[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王德华. 英汉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j].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2.[3]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林纪诚. 语言与文化综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李常磊. 英美文化博览[m].上海: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6]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