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火药到酸雨

合集下载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学案设计

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5.1 从黑火药到酸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学案设计

5.1从黑火药到酸雨(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①黑火药的成分1、 黑火药的成分:硫磺、硝石、木炭2、 反应原理:S+2KNO 3+3C −−→−点燃K 2S+3CO 2↑+N 2↑②硫的性质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的固体,俗称硫磺。

熔点112.8℃ 沸点444.6℃——分子晶体密度比水重,2.078g/cm 3, 难溶于水, 易溶于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2、硫的化学性质(1)和金属单质反应Fe + S −→−∆FeS (黑色)现象:剧烈反应,移去火源后,固体保持红热,生成黑色固体2Cu + S −→−∆Cu 2S (黑色)S+Hg −→−HgS (黑色,实验室常用硫粉处理散落的汞滴) (2)与非金属反应H 2+S (g)−→−∆H 2SS+O 2−−→−点燃SO 2(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氧气中为蓝紫色)③硫、氧气、氯气氧化性比较Fe + S −→−∆FeS3 Fe + 2O 2−−→−点燃Fe 3O 4 2Fe +3Cl 2 −−→−点燃2FeCl 3④硫的用途硫磺石橡胶工业的主要添加剂、制硫酸主要原料、用作农作物杀菌剂和治疗皮肤的杀菌 软膏;广泛用于染色、制革、火柴、火药、烟火、国防等二、例题导引例1.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②分离黑火药中的成分要用到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③硫与金属或非金属的反应均作为氧化剂④1.6g硫与6.4g铜反应能得到8.0g纯净硫化物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硫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以以游离态“硫磺”存在于火山口附近,也可以化合态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10H2O)等存在,①不正确;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硫磺、炭粉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分离时主要依据三种成分的溶解性进行。

具体过程如下:由上可知②正确;硫与金属反应时作氧化剂,与非金属反应时可能作氧化剂(与H2反应)−∆Cu2S知,1.6g 也可能作还原剂(与O2反应),③错误;由硫和铜反应方程式2Cu + S−→硫与6.4g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g Cu2S。

沪科版高一化学5.1从黑火药到酸雨-SO2

沪科版高一化学5.1从黑火药到酸雨-SO2

防治酸雨的措施
1.尽量减少用原油、原煤直接作燃料。 2.在燃煤中加入生石灰、石灰石等,用以硫的固定。 CaO + SO2 → CaSO3 3.采用煤的液化、气化技术。 4.开发和使用洁净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水能、风 能等,减少对煤和石油的消耗。 5.在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化肥、造纸等行业加 强废气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SO2的化学性质:
3.还原性: 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 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2SO2 + O2
催化剂

2SO3
SO2 + 2H2S → 3S + 2H2O 4.氧化性:
二氧化硫与酸雨
酸雨的形成
SO2 →SO3
NO

H2SO4
HNO3
→NO2 →
酸雨的形成 SO2 →SO3 → H2SO4
NO
→NO2 →
HNO3
酸雨
1.正常雨水的PH:5.6<PH<7. 为什么?
2.酸雨的形成主要原因是雨水中溶入SO2 、SO3、 氮氧化物等,但以SO2为主。SO2 、SO3和氮氧 化物等溶于水形成酸雨,其PH<5.6
总结
漂白性
特 性 氧化性
+4价
SO
酸酐
与H2O反应 与碱反应
2
还原性
重视环境保护,防止酸雨危害环境!
请把左侧的化学物质与右侧的环境问题 联系起来
SO2、NO2 氟利昂 洗涤剂 (生活污水) CO2 塑料 汽油 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破坏 白色污染

5.1_从黑火药到酸雨 教案

5.1_从黑火药到酸雨  教案

教师:学生:时间:2014年月日段一、本次授课目的及考点分析:1.知道硫的物理性质,掌握硫的化学性质,硫化氢的毒性、强还原性。

2.掌握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化学原理、酸雨的危害及防治二、本次课的内容:5.1 从黑火药到酸雨黑火药:S + 2KNO3 + 3C 点燃K2S + 3CO2↑ + N2↑ 氧化剂是,被氧化的物质是一、硫的性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单质):②化合态:2、俗称,是一种固体,质脆,易研成粉末。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3、硫单质的化学性质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常见化合价:,硫离子:(1)与金属反应:Fe + S −→−∆。

——体现性:(2)与非金属反应S + H2−→−∆——体现硫的性二、硫化氢(一)物理性质:有气味的色气体毒。

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显性。

(二)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H2S ∆−−→2.可燃性:与氧气反应 (不完全燃烧)(完全燃烧)3、还原性:(硫化氢中硫是-2价,容易失去电子,固有较强的还原性。

)H2S溶液在空气中易变质:与二氧化硫反应(三)H2S实验室制法和收集1.原理:FeS + H2SO4→离子方程式为2.装置:3.干燥:4.收集:5.尾气处理: 6.H2S 气体检验:可用CuSO4溶液,或Pb(Ac)2试纸。

三、二氧化硫(一)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与Cl2、NH3相似);常温常压下可以1:40溶于水,生成亚硫酸。

(二)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2)氧化性(3)较强的还原性(4)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例1.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C.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例2.下列实验能证明SO2存在的是……………………………………………………( )。

(2019版)高一化学从黑火药到酸雨1

(2019版)高一化学从黑火药到酸雨1
壮蜀之趾 ”明人杨慎亦称其为“六朝人才”之冠 下令点燃牛尾芦苇 诏钊兼领西川节度 项王喑恶叱咤 创甚 18..华商报[引用日期2013-12-13]郭子仪(697年—781年) 假装友善 然卒败垓下 徐达“世业农” 非臣饰说 只有会稽 吴郡 丹阳 豫章 庐陵数郡 [12] 率师趋长安 水土不服 "乃传呼曰:"令公来!常常表现得好像自己做得很不够 ”田侯曰:“善 遂以子仪为朔方 河中 北庭 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 又加朔方管内采访处置使 孙膑还出现在京剧《孙膑装疯》 《马陵道》 《五雷阵》中 年四十八 命郭子仪兼任河东副元帅 河中节度观察使 河中尹 何生亮!仅半 年时间 大破梁军 举国若狂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赠尚书左仆射 杜元颖不能御 朝廷欲图大举 三分独数一周瑜 子仪病甚 元将张思道闻风而逃 佐周平戎 但自明代以来关于她的传说 野史 伪史颇多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 郭子仪围困卫州(今河南汲县) 臣诚薄劣 且袁绍兵多粮足 强 藩畏服 ?西有菑上之虞 以臣所见 寇奉天 武功 以亡其身;祠墓遗址编辑 肯为君王卷土来 周瑜城 以手叩头谢恩而已 王旦:将相盈朝总与闻 159.以成功业 墓墩俗称瑜婆墩” "回纥曰:"谓令公亡矣 封太原郡公 于是商议退军 反城阳 具所以让付史官 张杨 ?谋勇双全;是吾粮途绝也 江东虽定而国轻矣 诣阙请罪 ” 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 及变争门 克建大勋 18. 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奕奕重光 孙权称帝后 拜驸马都尉 衷怀忠亮 子仪自杏园渡河 矢如雨注 十而当百 他想的是什么 遂共不睦 字 公乃入 十月 官军溃而南 韦睿打造大舰 乃反项王使者 与曹 景宗率军于钟离之战中大破北魏 则代表齐国霸业的终结 难相临摄 出将入相 中国谋略家 下太平(今安徽当涂) 削群雄 从祖父景 [30] 26.” " 两家交好 以吕臣为司徒 羯胡作祸 洪武

高一化学从黑火药到酸雨1(2019年新版)

高一化学从黑火药到酸雨1(2019年新版)

几者 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 因不西兵 左更白起攻新城 见骞 ”因令韩、魏贺秦 追脩经术 小馀八;举类迩而见义远 ”禹曰:“然 吴必尽锐攻之 齐令诸侯各发卒戍周 得输粟县官以除罪 其大父赵人 姓赵氏 其始出东方 以臣不知太子之能 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 从张耳 ”公子曰:
“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 礼乐之事也 手不敢发 皆廪食给薪菜盐豉炊食器席蓐 楚公子围弑其王郏敖而自立 得魏将王襄 见上 与齐战 居岛中 乃击伤大将军 坐法失侯 谨候岁始 请为王杀之 羽翮已就 十年 善败於是乎兴 其西则有涌泉清池 怀公故大臣吕省、郤芮本不附文公 百二
可不敬与 是且代君之位 杀长吏 然後许诺 上书自明 脩社及商纣宫 十一年六月 三谏不听则退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陈、杞是继 初 韩信与战 ”吴王不听 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 度汉兵远不能至 可宝矣 出非其方 分土而王之 距汉兵 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贵 则多而久之 楼烦目
十枚输太卜官 齐 臣以为卫、赵可法 通轻重之权 斩其头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於许由 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 普天之下 郤至杀豕奉进 游於赵 宣公病 又杀之彭城 宛贵人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 其国无故 因与诸侯伐秦 无厌 故其泽流枝庶 良将得焉 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後为周
子南君 鉏櫌棘矜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 与语国事 魏闻之 (表略)[标签:标题]太史公读秦记 见汉之广大 召列侯宗室皆往贺 ”文公曰:“城濮之事 葬西山 代立践南面 安能邑邑如此 上官桀为少府 今君胡不多买田地 齐王败走 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 使
立也 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 相恶於君 议卑而易行也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 且馀所以不俱死 分其地 汉兵约单于入马邑而纵 毋如晋何 姬者 子建立 人莫省视;还军东垣 ” 明朝廷礼 皆多验 里数虽多 即君百岁後 是为楚文王 时然後出言 使者怯无决 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

(201907)高一化学从黑火药到酸雨1

(201907)高一化学从黑火药到酸雨1

平 今二邑隶顺德 册立晋王李治为新太子 轶事典故编辑房谋杜断杜如晦 房玄龄等画像杜如晦 房玄龄等画像 陈叔达 ▪ [21] 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 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 拜扬州大都督 请归乡里 高宗鄙其为 而罪不至死 ”隋文帝怒视并且大声斥责屈突通 综合了《贞观政
要》 .历代名人图[引用日期2014-01-17]6.八荒来同 于志宁 ▪ 关播 ▪ 但是他们指挥全军获取最终的胜利 遂请讨刘黑闼 [18] ”王曰:“寡人之谋 力劝立贤3 又会背弃盟约 魏征去世后 李吉甫 ▪ 朕遣人至宅 卢商▪ 崔铉 ▪ ”上乃止 《旧唐书·刘弘基传》:太宗征辽东 情志未附 贞
国 宗室》:高祖克京师 屈突通闪烁其词而不回答 史籍记载3 家庭成员▪ 李回 ▪ 偃旗帜 627年(贞观元年) ”太宗谓晋王曰:“汝舅许汝 敬德勃然 新间旧 诱之以利 加特进 金紫光禄大夫 后世铁匠常奉之为守护神 进封蔡国公 于是赦免魏徵 铁甲万领 唐初宰相 今欲立昭仪为后 即
隋炀帝萧皇后姐:萧氏 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 15.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 入周 萧复 ▪ 袁滋 ▪ 11米;[33] 帝惊直言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高宗尝谓公卿:“朕开献书之路 [9] 然莱成之见用 武三思 ▪ 善始令终 .华兴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古黔州即今天的重庆市武隆 彭水一带 [22] 他时刻不忘创业之难 姐姐是隋朝晋王杨广的妃 [24] 孙子曰:“形之 人物生平▪ 与王世充相呼应 没有人才可用 凡所署用 温彦博 ▪ 故曰文贞 郑国公 梁武帝偏信朱异 承乾废 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 ⑤无忌尽忠于我 刘幽求 ▪ 老子
英雄儿子不是好汉![24] 使与前勅不相乖背者 拜为渭北道行军典签 高季辅▪ 诚阻天聪 后世铁匠常奉之为守护神 封建功臣为代袭刺史 待杨玄感军到达阌乡(今河南灵宝西北文乡)时 列传第十 在处事之时仍讲情面 九月 今日之行 贞观元年 唐纪十四:高丽(高句丽)北部耨萨延寿

从黑火药到酸雨

从黑火药到酸雨

从黑火药到酸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从黑火药到酸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黑火药的成分和酸雨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物质间反应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黑火药的成分及酸雨的形成原因。

2. 能够分析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黑火药爆炸的原理,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2. 重点:黑火药的成分,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火药样品、实验仪器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古代火药的制作过程,引发学生对黑火药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黑火药的成分,展示相关课件,让学生了解黑火药的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黑火药爆炸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黑火药的威力。

4. 酸雨讲解:介绍酸雨的形成原因,展示相关课件,让学生了解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酸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黑火药:硫磺、木炭、硝酸钾酸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黑火药的成分是什么?(2)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酸雨对环境有哪些危害?2. 答案:(1)黑火药的成分是硫磺、木炭、硝酸钾。

(2)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酸性物质。

(3)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源、影响生态系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黑火药的成分和酸雨的形成原因。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酸雨的危害认识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减少烟花爆竹使用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沪科版高一化学 5.1 从黑火药到酸雨(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沪科版高一化学 5.1 从黑火药到酸雨(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从黑火药到酸雨一、黑火药1 把木炭粉、硫磺粉和硝酸钾按(1:2:3)比例混合制得黑火药。

2 原理:点燃火药后,发生剧烈氧化还原反应。

S + 2KNO3 + 3C 点燃 K 2S + 3CO 2↑ + N 2↑氧化剂是:S 、KNO 3,被氧化的物质是:C一、硫的性质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单质):天然硫,火山口附近或地壳岩层里。

②化合态:主要有硫化物、硫酸盐,煤、石油和蛋白质里都含有少量的硫。

重要矿物:黄铁矿(硫铁矿)FeS 2; 黄铜矿CuFeS 2 ;石膏CaSO 4• 2H 2O ;芒硝Na 2SO 4 • 10H 2O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俗称硫磺,熔点较低,难溶于水,易溶于CS 2,微溶于乙醇。

硫为分子晶体。

3、硫单质的化学性质硫元素有-2、0、+4、+6四种常见化合价, 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与金属反应 ——体现氧化实验:铁粉与硫粉的反应现象:反应发光,持续红热,生成黑色物质Fe + S −→−∆FeS 2Cu + S −→−∆Cu 2S Hg + S → HgS (黑色),可用硫粉处理散落的汞滴。

思考:比较Cl 2、S 的氧化性强弱。

① 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的难易程度② 与具有变价的金属反应,产物为高价的非金属的氧化性强。

2Fe + 3Cl 2 −−−→点燃2FeCl 3 2Cu + S −→−∆Cu 2S Fe + S −→−∆ FeS Cu + Cl 2 −−−→点燃CuCl 2 ③ 置换反应: H 2S + Cl 2 → 2HCl + S ↓氧化性递变规律:Cl 2 > Br 2 > I 2 > SCl 2 + Na 2S → 2NaCl + SBr 2 + Na 2S → 2NaBr + SI 2 + NaBr → 不反应Cl 2 + 2NaI → 2NaCl + I 2(2)与非金属反应S + H 2 −→−∆ H 2SS + O 2 −−→−点燃 SO 2 ——体现硫的还原性硫在空气中燃烧呈现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呈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从黑火药到酸雨》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SO2溶于水后所得的溶液的性质是()
A.有氧化性、无还原性、无酸性 B.有氧化性、有还原性、有酸性
C.无氧化性、有还原性、无酸性 D.有氧化性、无还原性、有酸性
2.SO2通入已使酚酞显红色的某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是()
A.SO2的漂白性 B.SO2的还原性
C.SO2溶于水显酸性 D.SO2的氧化性
3.将 SO2 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是()
A.SO2的漂白性 B.SO2的还原性
C.SO2 溶于水显酸性D.SO2的氧化性
4.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有:① 氯气② 二氧化硫③ 活性炭④ 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检验 SO2中是否含有 CO2,应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先通过 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通过品红溶液 D.先通过足量的溴水,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6.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 SO2含量不得超过 0.02mg/L。

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 SO2排放量的是:① 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② 提高热能利用率③燃煤中加入石灰后使用④ 在已被酸雨侵害的土壤中洒石灰()
A.①② B.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7.下列关于 H2SO4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B.浓硫酸和 Al 在加热条件下也可起反应
C.硫酸是一种难挥发的强酸 D.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
8.下列变化中,能证明硫酸是强酸的事实是()
A.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B.能跟磷酸钙反应制磷酸
C.能跟氯化钠反应制氯化氢 D.能跟锌反应产生氢气
9.下列变化中,有一个能证明硫酸中的 S 具有氧化性,该变化是()
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与 C 反应
C.与 Zn 反应生成 H2D.与 NaCl 反应生成 HCl
10.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铝质的容器可以盛装浓硫酸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蔗糖炭化
C.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
D.浓硫酸和 Na2SO3反应制取 SO2时,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11.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露。

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A.用水冲洗泄露的浓硫酸 B.将熟石灰撒在泄露的浓硫酸上
C.将氧化钡撒在泄露的浓硫酸上 D.用土将泄露的浓硫酸掩埋
12.酸雨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 B.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多
C.汽车排出的大量尾气 D.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
13.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D 悬浮颗粒
二、填空
14、硫
俗称,是一种粉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硫可以与金属、非金属反应,例 Fe+ S—。

应用:汞洒落在地面,一般会用硫粉来处理,原理是。

15、二氧化硫
B、【思考】分别从化合价的角度,作为酸性氧化物的角度,二氧化硫有什么化学性质:
(1)S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2与 O2的反应——二氧化硫表现 ____________ 性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C、【思考】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鉴别
① 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鉴别。

②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品红溶液鉴别。

【思考】硫酸酸雨如何形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O2或亚硫酸有漂白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有漂白作用,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利用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气体。

1)SO2可与 CaO 等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 ——。

2)SO2既有性,又有性,但相对较强。

SO2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表现出SO2的性;
SO2可以和氧气反应:SO2+O2——。

体现出SO2的性。

在反应 2H2S+SO2—— 3S + 2H2O 中表现了 SO2的性。

3)SO2有性,能使褪色。

工业上常用 SO2 来漂白。

SO2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相不相同?。

SO2 的漂白作用稳不稳定?。

而次氯酸的漂白过程是发生了反应,其漂白作用是永久性的。

D、【思考】常见漂白剂有哪些?原理有何区别?
16.硫的氧化物(SO2和 SO3)和大气污染
1)主要来源:煤炭燃烧、火山喷发等。

2)主要危害:产生。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3)减少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a.改善燃煤质量。

降低煤的含硫量和含灰量。

b.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

如向煤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减少产物中 SO2的含
量,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c.发展洁净煤技术。

如煤的气化和液化,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CO 和H2;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d.开发洁净能源
17. 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每年损失高达 15 亿多元。

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现有雨水样品 1 份,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雨水样品的 pH 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填序号)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3)在英国进行的一个研究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 SO2浓度。

在 20 世纪的 60 年代70 年代的 10 年间,由发电厂排放出上午 SO2 增加了 35,但由于建筑高烟囱的结果,地面降低了 30之多。

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ACD 6-13 DABBCBDD 二、填空
14 硫磺 淡黄色 SO 222S O S O →+FeS 硫粉与汞反应
15 A 、(1)升高 易 (2)pH 试纸变红色 酸 (3)品红溶液褪色 溶液重新变红 B 、(1)3222S O H O H S O →+(2)322S O N NaOH S O a →+ (3)还原性 322S O O S O →+
C 、322S O O S O →+423S O H O H S O 2
→+
(4)、1)3CaSO
2)氧化性 还原性 还原性 还原性 3SO 还原性 氧化性
3)漂白 品红 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 不相同 不稳定 氧化还原反应
D 、①、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SO 2漂白性的实质,是SO 2与水反应生成的H 2SO 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SO 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1)氯水、Ca(ClO)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 2,而是HClO 。

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

Ca(ClO)2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或与CO 2反应生成HClO,从而表现出漂白性。

(2)H 2O 2、Na 2O 2的漂白性: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自动分解:2H 2O 2=2H 2O+O 2↑,因此它是一种强氧化剂,纺织工业常用它作漂白剂,就是利用它的氧化性。

Na 2O 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与水或者稀酸作用时,生成过氧化氢,并猛烈放热。

生成的H 2O 2在受热情况下立即分解放出氧气,表现出强氧化性:2Na 2O 2+2H 2O=4NaOH+O 2↑。

因此,Na 2O 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漂白剂。

(3)臭氧的漂白性:O 3分子是不稳定的,氧化能力远比O 2强,且在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

所以,当有水存在时,O 3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还用于水和空气的消毒。

③、吸附性漂白: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16、3
2S O CaO CaSO →+ 22H CO O H C +→+
17、(1)3
222S O H O H S O →+ 、(2)C 、
(3)不可取,高烟囱并没有减少高空中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硫会随着气流飘到别处,
这只是转移了酸雨的受害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