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酸雨及其防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硝酸 酸雨及防治(练习10 含答案)

硝酸 酸雨及防治(练习10 含答案)

硝酸酸雨及防治1.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

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解析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表现出酸性;后褪色,表现出强氧化性,正确。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被锌还原生成氮氧化物等,而不生成氢气,正确。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因为浓硝酸具有光的不稳定性,正确。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可能是硝酸表现出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褪色;也可能是硝酸表现出酸性,中和了氢氧化钠的碱性,酚酞在中性溶液中呈无色,错误。

故选D。

答案 D2.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中,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A.FeOB.Na2CO3C.CuOD.木炭解析A符合要求,FeO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和Fe(NO3)3,HNO3表现出强氧化性,同时又表现出酸性;B、C不符合要求,硝酸与弱酸盐及碱性氧化物反应表现出酸性;D不符合要求,硝酸只表现出强氧化性。

答案 A3.将铜粉置于稀H2SO4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但加入一种盐后,铜粉质量减少,而且溶液变蓝,则此盐可能是()A.NaClB.Na2SO4C.NaNO3D.Na2CO3解析NO-3在酸性条件下能将Cu氧化。

答案 C4.下列反应,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肯定无关的是()A.SO2+2H2S===3S↓+2H2OB.SO2+H2O H2SO3C.2SO2+O2催化剂△2SO3D.SO3+H2O===H2SO4解析当雨水的pH<5.6时称为酸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可近似地看成是:途径一: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潮湿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在空气中粉尘的催化下化合生成硫酸;途径二: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在粉尘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与雨水形成酸雨,据此分析解答。

酸雨 参考答案

酸雨 参考答案

酸雨参考答案酸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它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形式(如雨水、雪等)降落到地面,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氧气等反应产生的酸性物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酸雨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看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是主要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源。

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而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其次,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酸雨对土壤的酸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降低土壤的pH值,破坏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平衡,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酸雨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威胁。

酸雨使得湖泊和河流的水体酸化,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或迁徙。

此外,酸雨还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在雨水滴落到树叶上时,会破坏叶片的表面结构,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导致森林退化和树木凋落。

然而,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酸雨的影响。

首先,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关键。

工业企业应加强污染治理,采用先进的净化设备和技术,减少废气排放。

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减少排放。

其次,提倡节能减排也是重要的措施。

我们可以从个人出发,减少能源消耗,例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途径。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酸雨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为减轻酸雨的影响做出努力。

只有人类共同努力,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硝酸-酸雨及防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硝酸-酸雨及防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 硝酸-酸雨及防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化肥、农药、炸药和染料等。

下列关于浓硝酸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难挥发 B .能溶于水 C .能与碳反应 D .能与氨气反应2.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浓硝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久置,酸溶液的浓度都会降低B .和铜反应中都表现出强氧化性和酸性C .浓硝酸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D .常温下,浓硝酸和浓硫酸不和铁、铝反应3.3NH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采用氨氧化法制硝酸,其流程是将氨和空气混合后通入灼热的铂铑合金网,反应生成NO(g),生成的一氧化氮与残余的氧气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1222NO(g)+O (g)=2NO (g) ΔH=-116.4kJ mol 。

随后将二氧化氨通入水中制取硝酸。

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A .NaOH 2NO(g)NaNO (aq)−−−→ B .稀Cu 32HNO (aq)NO (g)−−→ C .2H O2NO (g)NO(g)−−−→ D .()2SO 32442NH H O(g)NH SO (aq)−−−→ 4.高锰酸钾制氯气: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地康法制氯气:4HCl+O 2催化剂Δ 2Cl 2+2H 2O二氧锰制氯气:MnO 2+4HCl ΔMnCl 2+Cl 2↑+2H 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化性强弱顺序是O 2>MnO>2KMnO 4B .氧化性强弱顺序是O 2>KMnO 4>MnO 2C .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MnO 4>O 2>MnO 2D .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MnO 4>MnO 2>O 25.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O 和NO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经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4/5,则原混合气体中NO 与NO 2气体的体积比是。

新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3-3-2硫酸酸雨及其防治习题鲁科版必修1

新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3-3-2硫酸酸雨及其防治习题鲁科版必修1

新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3-3-2硫酸酸雨及其防治习题鲁科版必修1 硫酸酸雨及其防治1.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B)A.CH4、H2、CO、NH3B.CO2、H2、SO2、Cl2C.CO、CH4、HCl、HBrD.SO2、CO2、H2、H2S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A.若少量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5%的NaHCO3溶液B.稀释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欲除去NH3中的H2O,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3.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是(A)A.常温下,铁放入浓硫酸中B.SO3通入BaCl2溶液中C.NO2通入FeSO4溶液中D.SO2通入Ba(NO3)2溶液中4.下列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C)A.2NaCl(固)+H2SO4(浓) Na2SO4+2HCl↑B.C+2H2SO4(浓) CO2↑+2SO2↑+2H2OC.Cu+2H2SO4(浓) CuSO4+SO2↑+2H2OD.Fe2O3+3H2SO4(浓) Fe2(SO4)3+3H2O5.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和亚硫酸钡B.从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有一氧化氮,无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D.洗气瓶中无沉淀产生6.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该硫酸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B.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C.50 mL该H2SO4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0.46 molD.2.7 g Al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H2 3.36 L解析:A项,c==18.4 mol·L-1;B项,等体积水的质量小于浓H2SO4的质量,故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C项,由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可知,当0.05 L×18.4 mol·L-1=0.92 mol的H2SO4完全参加反应时,被还原的H2SO4为0.46 mol,由于反应后期,H2SO4浓度减小,稀H2SO4与Cu不反应,则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0.46 mol;D项,Al遇浓H2SO4发生“钝化”。

硝酸 酸雨及防治(练习1 含答案)

硝酸 酸雨及防治(练习1 含答案)

硝酸酸雨及防治1.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2.建材厂家常常在铝质材料的表面镀铜,提高材料的美观程度。

某兴趣小组为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A.稀硝酸B.浓硝酸C.稀硫酸D.浓盐酸3.公元八世纪,阿拉伯炼金术士贾比尔·本·哈扬在干馏硝石的时候发现并制得了硝酸,这是人类关于硝酸最早的记录。

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B.硝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C.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D.硝酸与铜的反应只表现出氧化性4.下列对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金属与硝酸反应一定不产生氢气D.可用铁或铝质容器盛装浓硝酸5.已知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u作还原剂,HNO3作氧化剂B.HNO3在该反应中只有部分表现出了氧化性C.每生成22.4 L(标准状况)NO有3 mol的电子转移D.如果有8 mol HNO3被还原,则生成了2 mol NO6.已知Fe3+溶液为棕黄色,Fe2+溶液为浅绿色,向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颜色变浅 B.变为红色C.没有改变 D.变为棕黄色7.(2019·西安高一检测)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A.氧化铝和硝酸B.少量氧化铁和硝酸C.硫化氢和硝酸D.铜和浓硝酸8.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下列物质①FeCl3,②Fe2O3,③Cu(NO3)2,④KNO3,⑤NaCl,铜粉溶解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除⑤之外9.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硝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探究过程。

按如图进行反应:(1)开始反应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高考热点专题训练 酸雨及其防治

新高考热点专题训练   酸雨及其防治

新高考热点专题训练酸雨及其防治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风能发电B.粮食酿酒C.燃煤脱硫D.石油裂化2.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德尔塔新冠病毒有可能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气溶胶属于胶体B.复合膨松剂一般由碳酸盐类、酸性物质和助剂组成C.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D.推广电动汽车和开展植树造林有利于碳中和3.如图为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中度污染B.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2.5和SO2C.污染物NO2、CO可能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D.PM2.5、PM10指的是悬浮颗粒物,不会影响人体健康4.某地酸雨的形成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O2是空气质量报告的指标之一B.图中涉及的NO、NO2都属于电解质C.在过程②中参与反应的O2是氧化剂D .将刚收集的酸雨放置后pH 会降低5.燃煤烟气的脱硫减排是减少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关键。

烟气脱硫的一种工业流程如图所示(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23H SO >23H CO >-3HSO >-3HC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吸收池中吸收SO 2发生的反应为SO 2+Na 2CO 3=Na 2SO 3+CO 2B .吸收池中不使用石灰水是因其浓度太小,吸收效率低C .滤液可并入吸收池中,用于吸收SO 2D .滤渣可用于生产石膏6.二氧化硫的减排和回收已成为环保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某研究团队提出如下还原脱硫流程,脱硫塔中反应为:CaS+2SO 2=CaSO 4+S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7.工某企业用下列流程对SO 2烟气综合处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硫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SO 2+SO 32-+H 2O=2HSO 3-B.氨气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HSO 3-+OH -= H 2O+SO 32-C.上述流程利用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D.上述流程可降低碳排放,符合低碳经济8.硫酸盐(含SO24-、HSO4-)气溶胶是PM2.5的成分之一。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硝酸 酸雨及防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硝酸 酸雨及防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硝酸酸雨及防治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①“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所引起的②“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的浓度增大引起的③“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④“酸雨”主要是由雷雨天闪电而引起的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全部D.只有②④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SO2或NO x的浓度增大引起的,雷雨天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的量很少,不会引起雨水酸性的大的变化。

2.(2021陕西咸阳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能与Na2SO3反应,但不生成SO2B.硝酸的氧化性很强,能氧化所有金属C.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D.浓硝酸因易挥发出HNO3而呈黄色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2SO3被氧化生成Na2SO4,不会生成SO2,A项正确;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大部分金属,但Au、Pt等除外,B项错误;常温下,Fe、Al均能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C项错误;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生成的NO2溶于其中而使浓硝酸呈黄色,D项错误。

3.(2021山东烟台高一期末)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浓硝酸氧化性比稀硝酸强的是()A.浓硝酸遇石蕊溶液变红后褪色,稀硝酸遇石蕊溶液只变红不褪色B.浓硝酸能与NO反应生成NO2,而稀硝酸不能与NO反应C.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与碳单质反应,而稀硝酸则不能D.足量的铜还原1 mol浓硝酸和1 mol稀硝酸转移电子数分别为N A和3N A,然后利用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使溶液褪色,而稀硝酸只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褪色,能够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A正确;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稀硝酸不能将NO氧化成NO2,从而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B正确;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碳单质反应生成CO2、NO2和H2O,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稀硝酸则不与碳单质发生反应,从而推出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C正确;不能从转移电子多少判断氧化性的强弱,因此足量的铜还原1 mol浓硝酸和1 mol稀硝酸转移电子数分别为N A和3N A,不能说明浓硝酸和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D错误。

3-3-2 酸雨及其防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3-3-2 酸雨及其防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A 组——知能训练1.SO 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 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 。

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 2 排放量的是(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②提高热能利用率 ③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 2氧化成SO 3 ④使用CS 2萃取煤炭中的硫 ⑤燃煤中加入石灰后再使用A .①②⑤B .①③⑤C .①③④D .③④⑤答案: A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B .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以与木炭反应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解析: 使蔗糖碳化这是浓硫酸显示了脱水性。

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需要加热,在常温下不反应。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但它是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的干燥剂,因其有酸性,所以不能干燥具有碱性的氨气。

答案: D3.将浓硫酸和2 mol/L 的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析a 、b 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 .a 升华、b 冷凝B .a 挥发、b 吸水C .a 蒸发、b 潮解D .a 冷凝、b 吸水解析: 图中a 曲线为稀硫酸,其质量减小,原因是溶液中的水蒸发了,b 曲线为浓硫酸,其质量增加,原因是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答案: B4.(2011·富阳高一质检)将过量的金属锌投入到含0.200 mol H 2SO 4的热浓硫酸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A .因发生“钝化”而不反应B .产生的SO 2为0.100 molC .产生的SO 2少于0.100 molD .除SO 2外还会有H 2产生解析: 锌与浓硫酸不会“钝化”,故A 选项不正确;开始发生:Zn +2H 2SO 4=====△ZnSO 4+SO 2↑+2H 2O ,随反应进行,H 2SO 4浓度变稀,又发生反应:Zn +H 2SO 4===ZnSO 4+H 2↑,因生成SO 2的反应中消耗H 2SO 4的物质的量不到0.200 mol ,故生成的SO 2少于0.100 mol ,因此本题C 、D 选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A 组——知能训练1.SO 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 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 。

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 2 排放量的是(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②提高热能利用率 ③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 2氧化成SO 3 ④使用CS 2萃取煤炭中的硫 ⑤燃煤中加入石灰后再使用A .①②⑤B .①③⑤C .①③④D .③④⑤答案: A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B .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以与木炭反应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解析: 使蔗糖碳化这是浓硫酸显示了脱水性。

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需要加热,在常温下不反应。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但它是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的干燥剂,因其有酸性,所以不能干燥具有碱性的氨气。

答案: D3.将浓硫酸和2 mol/L 的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析a 、b 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 .a 升华、b 冷凝B .a 挥发、b 吸水C .a 蒸发、b 潮解D .a 冷凝、b 吸水解析: 图中a 曲线为稀硫酸,其质量减小,原因是溶液中的水蒸发了,b 曲线为浓硫酸,其质量增加,原因是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答案: B4.(2011·富阳高一质检)将过量的金属锌投入到含0.200 mol H 2SO 4的热浓硫酸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A .因发生“钝化”而不反应B .产生的SO 2为0.100 molC .产生的SO 2少于0.100 molD .除SO 2外还会有H 2产生解析: 锌与浓硫酸不会“钝化”,故A 选项不正确;开始发生:Zn +2H 2SO 4=====△ZnSO 4+SO 2↑+2H 2O ,随反应进行,H 2SO 4浓度变稀,又发生反应:Zn +H 2SO 4===ZnSO 4+H 2↑,因生成SO 2的反应中消耗H 2SO 4的物质的量不到0.200 mol ,故生成的SO 2少于0.100 mol ,因此本题C 、D 选项正确。

答案: CD5.m g 铜与足量的浓H 2SO 4共热时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 L 气体,则被还原的H 2SO 4的量是(双选)( )A.m 32 molB.m 64 molC.98n 22.4g D.196n 22.4 g 解析: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m 64 mol n 22.4mol 参加反应的Cu 、生成的SO 2与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 BC6.(2011·常德高一质检)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定试液中有SO 2-4。

方案甲:试液――→BaCl 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HCl沉淀不溶解方案乙:试液――→足量稀HCl 无沉淀――→BaCl 2溶液白色沉淀方案丙:试液――→足量稀HNO 3无沉淀――→Ba (NO 3)2溶液白色沉淀试评价上述各种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方案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方案甲:不严密。

因为含有Ag +而不含SO 2-4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方案乙:严密。

因为只有含有SO 2-4的无色透明溶液才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方案丙:不严密。

因为含有SO 2-3而不含SO 2-4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7.(2011·长沙高一质检)(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如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 瓶的溶液退色,C 瓶的溶液不退色。

A 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B 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C 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

解析: 由题中所给的各种装置可知:④是反应发生器;①中有品红溶液,是用来验证SO 2的装置;③中装有某种水溶液,显然③可用来验证CO 2;②可验证水蒸气。

由于①、③中装的都是水溶液,气流经过后一定会带出水蒸气,所以必须先用②验证产物中的水蒸气,然后再验证SO 2和CO 2,不然就不能确定水蒸气一定是反应产物;由于SO 2和CO 2都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从②出来的气体必须先经过①验证和除去SO 2后,再进入③,验证CO 2,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的连接顺序应当是④②①③。

答案: (1)C +2H 2SO 4(浓)=====△2SO 2↑+CO 2↑+2H 2O(2)④ ② ① ③ (3)验证产物中有SO 2 将SO 2全部氧化吸收 确定产物中SO 2已被B 瓶溶液全部吸收 (4)无水CuSO 4 水蒸气 气流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放在①、③之前 (5)澄清石灰水 CO 2B 组——拔高训练8.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 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 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 .在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D .在Z 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解析: Cu 与浓HNO 3反应后生成NO 2,通入BaCl 2溶液后生成硝酸,同时生成NO ,C 与浓H 2SO 4反应后生成了CO 2、SO 2。

混合气体通入BaCl 2溶液后SO 2被氧化成H 2SO 4,故有BaSO 4沉淀生成,但在酸性条件下不会生成BaCO 3沉淀。

所以选项A 、B 不正确,选项C 正确,选项D 正确,NO 遇O 2生成红棕色NO 2气体。

答案: CD9.A ~H 等8种物质存在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产物未标出)。

已知:A 是正盐,B 是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G 是红棕色气体。

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D 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突破口。

根据“B 是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可知B是SO 2气体,则C 是S O 3,D 是硫酸。

根据“G 是红棕色气体”可知G 是NO 2气体,逆推,F 是NO 气体,E 是NH 3。

A 能与硫酸反应放出SO 2,其阴离子必然是亚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氢根离子,但已知A 是正盐,可以确定其阴离子是亚硫酸根离子;同时A 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放出氨气,A 中必然含有铵根离子。

由此判断A 为(NH 4)2SO 3。

答案: (1)(NH 4)2SO 3 SO 2 SO 3 (2)4NH 3+5O 2=====高温催化剂4N O +6H 2O 3NO 2+H 2O===2HNO 3+NO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3)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酸化,未见白色沉淀产生。

再加入少量BaCl 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 2-4.精品资料。

欢迎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