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三维教学目标之探讨_盛群力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概念盛群力

教学设计概念盛群力

教学设计概念盛群力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而“概念盛群力”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法论,强调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概念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相反,一个教学设计不当的课堂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以确保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在教学设计中,概念盛群力指的是通过引入概念,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独立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概念是指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适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运用概念盛群力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引入适当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并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可以引入“比例”这个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和计算,理解比例的含义,并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概念的引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物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能量”这个概念,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并运用能量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物理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中的概念盛群力还可以通过多元智能的教学来实现。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智商。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智慧和潜能。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绘画、体育等不同的形式,引入语言学习的概念,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浅谈在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认识

浅谈在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认识

浅谈在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下马关中心学校课题组组员:赵启瑜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得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金钱的看法。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应是一个整体。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奇怪,在谈理论的时候,总觉得三维目标是不可以分割开的。

但从课堂效果看,又总觉得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

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

”这恰好表明了老师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三维目标如何整合和落实的困惑。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如何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教学状况;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更需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教学中,三维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进行几点思考。

三维目标的构建。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字词、句子、段落和篇章等语言要素的学习。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合理梳理和组织知识目标,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坚实的知识基础。

能力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语文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目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包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对美的追求等。

教师需要注重情感目标的引导和培养,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

三维目标的实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灵活实施。

首先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情制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语文教学,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是多维交融,多元实施。

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多维度、多元化地实施语文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情境中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最后是注重个性发展,平衡三维目标的关系。

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情感倾向,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教师需要充分认识三维目标的重要性,合理构建三维目标,协调三维目标,灵活实施三维目标,科学评价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其中的三维目标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指导。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能力和素养三者的统一,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能力,提高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是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下面将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首先是知识维度。

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包括文字、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文字的书写、阅读和理解能力,建立语言的基本运用能力,了解一些简单的文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是能力维度。

除了掌握语文知识外,学生还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相关的能力。

这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作业布置、练习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小组合作阅读、语文作文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最后是素养维度。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正确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文化修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文学、传统文化等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通过朗诵比赛、作文大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优秀诗文进行品读、欣赏和表达,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探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界定三维教学目标之探讨

界定三维教学目标之探讨

界定三维教学目标之探讨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已成为当前教学领域广泛认可并应用的教学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界定三维教学目标,分析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objectives, namely knowledge and skills, processes and methods, emotional attitudes and values, have become widely recognized and applied teaching model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field.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how to defin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objectives, analyze their specific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and teaching, an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本文将首先阐述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依据,明确界定三维教学目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析中小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订

浅析中小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订

浅析中小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订
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素养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

二、明确目标的层次和关联。

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应该有明确的层次和关联。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紧密关联的,通过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运用能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素养目标则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通过培养学生的素养,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和整体素质。

三、注重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目标制订。

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制订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针对学生发展特点进行目标制订。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因此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制订。

在制订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需求和社会交往能力,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制订是一个有机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关系,明确目标的层次和关联,注重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目标制订,针对学生发展特点进行目标制订。

只有通过合理制订三维目标,才能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论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运用

例论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运用

例论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运用三维目标思想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三维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阐释课程或教学目标,强调整体效应,反映了教学的系统观。

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这种科学的思想,只是写在文章中,说在口头上,尚未真正运用在教学之中,一线教师,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小学教师还不知道怎样运用这种思想设计学科教学。

因此,正确理解和有效运用三维目标显得特别重要。

一、对三维目标的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或三种类型的目标,而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三个纬度思考问题,达到融合贯通的境界。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研究还是消极接受。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1]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发展之中。

《全日制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分为四个部分,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数学课程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标准》对“过程与方法”提出的原则要求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所谓情感,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指学习对人生基本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从教育的本质上讲,知识与能力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条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目的,三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整体考虑,不可偏废。

有效课堂之三维目标的思考 (2)

有效课堂之三维目标的思考 (2)

有效课堂之三维目标的思考——杭州会议交流材料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有效课堂同样需要”走出来”.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模式蜂起,群英竞秀,智慧闪耀,但也存在迎合低级趣味的“媚俗”、不堪仔细回味的“庸俗”、缺少高雅品味的“低俗”,收效甚微,甚至偏离“三维”目标。

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克服“三俗”,有效达成“三维”目标呢?著名教育学者余文森教授认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课堂就应该以“三维”目标为标准,在“知识和技能”目标方面要有生活“趣味”,在“过程和方法”目标方面要有生活“韵味”,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有生活“品味”,有此“三味”,才能实现“三维”的整体目标。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知识和技能”目标方面要有生活“趣味”“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能力打造的基础,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载体,然而,缺乏趣味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理论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

对于理论“背景色”较浓的思想政治课,只有将“知识和技能”与学生切身相关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更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直接兴趣,把生活趣味作为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的敲门砖、催化剂,让他们学得进、听得懂、记得牢。

1、趣味来自教学内容生活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从新课程的课程模块来看,高中政治新教材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无一不洋溢着生活气息,这本身就说明了政治课教学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走出教材和课堂,走进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加强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