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总结

初三化学上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总结氧气二氧化碳物质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有三态变化(固态为干冰),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三态变化(固态:干冰)○1一样不支持燃烧、不燃烧(能支持镁燃烧)○2能与水反应○3与石灰水反应○4与碳反应制法实验室制法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或固液常温型(与氧气制备的KClH2O2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高温煅烧石灰石收集方法(并注明缘故)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方法带火星木条伸入瓶内,看是否复燃。
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满方法排水法: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木条伸至瓶口,复燃。
燃着的木条伸至瓶口,木条熄灭药 品原 理装 置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H2O2(无色液体),加入少量MnO2(黑色粉末或加热氯酸钾KClO3(白色固体),加入少量MnO2或加热KMnO4(暗紫色固体)二氧化碳 稀盐酸与大理石(石灰石)反应一、【知识脉络】放置方法 正放用 途动植物呼吸、炼钢、化工、航天、医疗急救、气割、气焊、潜水干冰—制冷剂、( 人工降雨、冷冻保鲜、制化肥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 (制碳酸饮料、制化肥)、气体化肥【单元小结】一、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二、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比较物质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图检验方法氧气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02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2HCl =CaCl2+H2O+CO2↑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气体是CO2三、物质的转换:本单元知识间的联系可用右图来表示。
写出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的措施。
○1依照两幅图,说说什么是“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哪些?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取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经典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1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氧化物:物质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水、双氧水属于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故不正确;B、氢气、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本身不燃烧,故不正确;C、焦炭、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正确;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正确。
【点睛】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镂根离子与非金属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 .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墨、金刚石、Go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B.C。
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该先验纯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D.上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高温Cu+CO个【答案】D【解析】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石墨、金刚石、C6。
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正确;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正确;D、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物中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中产物书写不正确,错误;故选>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答案】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碳(C)是一种常见元素,它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我们每天使用的许多物品里都含有一定量的碳。
以下是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点列表。
1. 碳元素的属性碳元素是第6号元素,原子序数为6,原子量为12.01。
它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常温常压下的形态为固体。
碳元素有两种形态:钻石和石墨。
钻石是一种透明的、坚硬的、具有高热传导率的晶体;石墨是一种黑色的、软性的物质,可以用于制作铅笔芯或涂层等。
2. 碳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包括三种形态: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和碳酸(CO3)。
-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亲和力。
它是燃烧不完全产生的一种危险的有毒物质,经常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死。
-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于地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也可以通过燃烧和其他人为活动排放入大气层。
- 碳酸(CO3):碳酸是一种盐,它由碳、氧和金属共同构成。
碳酸广泛存在于石灰岩、大理石和珊瑚等中。
当这些物质接触到酸性溶液时,它们会产生弱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逐渐溶解。
3. 碳的应用碳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例子。
- 制造铅笔芯:石墨被用于制造铅笔芯,因为它软性优秀和导电性能良好。
- 制造炭黑:炭黑是一种强大的染料,可以用于丝绸、造纸、涂料和橡胶等制造领域。
- 制造钻石:钻石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宝石,它也是一种高档的工业磨料。
- 燃料:碳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可以用于发电和制造钢铁、水泥等行业中。
结论碳和碳的氧化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存在于许多日常用品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碳的性质和氧化物的种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九年级上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九年级上化学,学生会接触到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点:
1. 碳的性质:
-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常见的形态有石墨、金刚石、无定形碳等。
- 碳是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
- 碳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但在室温下不会熔化或蒸发。
2. 碳的氧化:
- 碳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
-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3. 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CO2)是最常见的碳的氧化物,由一分子碳和两分子氧气组成。
-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常见于大气中。
- 二氧化碳的生成可以通过燃烧碳、有机物的分解、动植物呼吸等途径。
4. 二氧化碳的性质:
-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机气体,密度较大,会在低处积聚。
- 二氧化碳在水中能溶解,形成碳酸。
-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
5. 碳循环:
- 碳在自然界中通过碳循环进行传递和转化。
- 碳循环包括碳的燃烧、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植物的光合作用等过程。
- 碳循环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这些是九年级上化学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珍惜这次考试,镇静冷静,考出好的成果,成就自己的幻想。
愿你能以平常的心态参与考试,发挥自己的水平,考上抱负的学校。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学问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学问点一、学问考查点考点1 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C60、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学习或复习时按“名称――结构性质用途”这条线来把握这部分学问。
1.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金刚石的正八面体结构坚硬性作玻璃刻刀、机器钻头、装饰品等;石墨的细鳞片状结构质软、导电性、滑腻性、耐高温铅笔芯、电极、润滑剂、坩埚;木炭和活性炭的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吸附食品色素、除臭、防毒面具、冰箱除味剂等;C60分子(又称足球烯)的球状结构稳定性超导体等;碳纳米管的多孔结构储氢等。
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碳单质物理性质各异,但化学性质类似,都具有可燃性作燃料,家庭取暖、做饭等;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如冶炼金属铜、铁等;常温下稳定性制作字画、书写档案等。
例1 (2021·日照市)2021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觉石墨烯的开创性讨论者。
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
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
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点拨石墨烯以石墨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中间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四种物质物理性质各异的根本缘由是结构不同,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但他们化学性质类似,都具有可燃性,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石墨烯只有碳元素组成,类属于碳单质,所以选项D是错的。
答案为D。
考点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气体制取设计思路一般为发生装置(先组装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净扮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验证气体性质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对有毒气体用溶液汲取或燃烧掉)等。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I.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收集并检验co: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C.丙图装置可以测量CO二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于水D.丁图中为了检验CO二,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答案】A【解析】【详解】A.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内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选项A错误;B.据实验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选项B正确;C.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装置中的植物油就起到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与水反应的作用,选项C正确;D.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或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气体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选项D正确。
故选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C.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答案】B【解析】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性质不同,故A错误;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故B正确;C、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点睛: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
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3.X 、Y 、Z 有如图所示的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 、Y 、Z 依次为()C. Cu 、CuO 、CuSO 4D.H 2O 2.凡、H 2O【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氢气点燃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氧气,但是氧气不会转化成氢气,故A 错误:B 、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会转化成碳酸,故B 错误;C 、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 正确;D 、过氧化氢不会转化成氢气,故D 错误。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必背知识点一、碳的几种单质1. 金刚石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用途: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 石墨物理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固体,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润滑性。
用途: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电刷、做固体润滑剂等。
3. 无定形碳主要成分: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性质:具有强烈的吸附性 (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以及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等。
4. C60构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 常温下的稳定性: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能长久保存,证明了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2. 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C + O2 →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2C + O2 →2CO3. 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置换反应),应用于冶金工业,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 + 3C →4Fe + 3CO2↑,现象为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 实验室制法原理: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装置:与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验证: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
2.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 →CaO + CO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 →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CaCO3↓+ 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1、碳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金刚石:①物理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不导电,不导热,无润滑性。
②用途:用于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
(2)石墨:①物理性质: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性优良,导热性良好,有润滑性。
②用途:用于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4)其他碳单质:①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②碳纳米管:由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
2、碳的化学性质(1)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可燃性碳跟氧气反应:①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②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碳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
(3)还原性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
注意:①碳单质作还原剂一般需要大量的热,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反应条件一般要写高温;②操作时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4)常见的反应:C + 2CuO 高温2Cu +CO2↑; C + CO2高温2CO。
3、氧化-还原反应有得失氧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得到氧的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失去(提供)氧的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4、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的设计思路与方法(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下面列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a.反应物的状态:固体与固体反应;固体与液体反应;液体与液体反应。
b.反应条件: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
②气体收集装置:气体是否与空气中物质反应,是否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的大小决定a.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总结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
1. 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 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1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电刷等。
注意:铅笔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2无定形碳: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活性炭、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制糖工业、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3. C 60 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
1.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 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 碳具有可燃性:
C+O 2CO 2(充分燃烧 2C+O 22CO (不充分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 碳具有还原性: 可用于冶金工业。
2Fe 2O 3+3C 4Fe+3CO 2↑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 ⏹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第二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继
续进行。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
且成本较高。
2. 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3. 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
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再从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水没过下端管口后,若水
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
6.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经收集满了。
7.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法:CaCO 3CaO+CO2↑
第三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
⏹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2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
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第四朵小花变红;
⑤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2 +
H2O=H2CO3 和H2CO3 = H2O+CO2↑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5.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2+C2CO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O2—氧化剂,C—还原剂;该反应也可将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原因: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2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 Cl+H2O+CO2↑
2.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舞台云雾。
3.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
【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 22CO2
【燃烧的现象】①发出蓝色火焰;②放热;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 22CO2、CO2+C2CO、C+O 2CO2
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O+CuO Cu+CO 3CO+Fe2O 32Fe+3CO2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注意: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在室内摆放一盆水无法预防煤气中毒。
四、一氧化碳的用途:
1.可燃性:作气体燃料
2.还原性:冶炼金属(3CO+Fe2O3 2Fe+3CO2、CO+CuO Cu+CO2。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操作:
①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②点燃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
④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
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实验开始时先通CO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O与空气混合加热引起爆炸。
③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CO的目的:
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22CuO。
④因为CO污染空气,所以尾气中的CO气体要经过处理。
可将尾气点燃
⑤澄清石灰水的作用:①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五、三大还原剂:H2、C、CO ——共同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高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