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灭火B.生产汽水C.气体肥料D.供给呼吸2.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D.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5.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仪器连接C.加入药品D.收集气体7.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8.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下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
已知:2HCOOH CO +H O 60~80 浓硫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 HCOOHB .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C .装置丁既可检验CO 2,又可收集COD .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 气体速率减小9.如图是CO 与CuO 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 被还原为CO 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 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1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碳和碳的化合物1、车城十堰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汽车尾气的主要分为NO2、NO、CO、等。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汽车排气系统中往往加装一套“三元催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2)尾气中的NO、CO在“三元催化装置”中发生反映,两种生成物均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下列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或方法)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燃着的木条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可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4、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同时有水生成。
这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5、(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氮气分子;氢氧根离子。
(2)清凉油的主要成分薄荷脑(C10H10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
CO具有毒性是它易与人体血液中的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6、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对身边的常见物质有所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服用含Al(OH)3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方程式为。
(2)鉴别常用铵态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化肥,首先看外观,的是磷肥,然后将另两种化肥各取少许,分别和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是。
(3)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它们都有可燃性,试写出C60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7、“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减排”等日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或报纸上,其中关于“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C.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8、在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各国共同协商对策,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1. 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A)A.金刚石 B.石墨 C.焦炭 D.活性炭2.炭雕艺术品是化学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它为千家万户带来纯净、自然的生活空间。
炭雕产品全部由优质的活性炭制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炭雕能有效吸附空气中有害气体 B.大火可以将炭雕化为乌有C.炭雕能长期摆设不变质 D.水可以溶解炭雕3.下列不符合科学道理是(B)A.碳是非金属,但它的单质石墨能导电B.普通大理石经“气功大师”发功能变成金刚石C.工业上用焦炭来炼铁是利用碳的还原性D.碳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有时是不同的4.下列物质的性质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D)A.金刚石具有很大的硬度B.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C.活性炭有良好的吸附性D.常温下碳的性质稳定5.下列关于碳单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①橡胶里添加炭黑能增加耐磨性②干电池里的碳棒是石墨制成的③电冰箱除味剂是活性炭④防毒面具用焦炭吸收有毒气体⑤制糖工业用炭黑来吸附有色物质⑥金刚石不仅能刻划玻璃,还能装在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A.②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④⑤6.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
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
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 C )A.能导电B.密度小C.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7.继发现C60后,C70也已制得。
下列有关C7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它是一种化合物B.它是一种单质C.它是一种混合物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0g8. 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B)A. 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9.木炭粉、氢气分别与黑色氧化铜粉末反应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①反应都需要加热或高温②都有红色物质生成A.①B.②C.①②D.都不对10.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单质是( B )A.CB.H2C.CO2DO21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了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时间:45分钟,满分:95+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
A.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由CuO冶炼铜B.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C.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D.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2.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A.黑色固体B.易溶于水C.有吸附性D.能够燃烧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4.继“分子足球”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 。
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N60属于()A.金属单质B.非金属单质C.化合物D.混合物5.在国际上为了使作为历史资料的重要文件,在长期保存中签署的姓名清晰,则签署文件时一般用()A.蓝墨水B.碳素墨水C.蓝黑墨水D.蓝圆珠笔油6.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不必使用的仪器是()A.锥形瓶B.导管C.水槽D.长颈漏斗7.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B.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该反应中Co3O4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8.将二氧化碳中混入的一氧化碳除去,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加热的氧化铜B.点燃该混合气体C.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D.将集气瓶口朝上,移开玻璃片使一氧化碳气体自动逸出9.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10.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
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及答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1.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2.有关碳元素形成的几种物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C.C60是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D.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3.已知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它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
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吸附性B.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4.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是2B 铅笔的主要成分——石墨质软,在纸张上划过时容易留下痕迹C.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焦炭可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5.如图所示的实验组合,最终想证明的是()A.二氧化碳和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B.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C.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D.CO2和H2O 反应的生成物是H2CO31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引发酸雨B.干冰可用于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7.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B.一氧化碳是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C.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D.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是物理变化8.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毒B.可以燃烧C.密度比空气的小D.能还原氧化铁9.下列有关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B.一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10.如图为用过量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题练(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A.市区尽量开车出行B.四层以下乘坐电梯上下楼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夏天空调温度调至18℃2.在公共场所,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A.还原B.吸附C.导电D.消毒3.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CO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4.(湖南邵阳,改编)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构成不同C.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D.煤炉旁放一盆水来防止CO中毒是不科学的5.(陕西)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中,有错误的是()选项共性差异性A均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B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不同C均能与水化合化合时现象不同D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6.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发生装置C.收集装置D.检验性质7.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
它采用了当前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一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通过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制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二氧化碳固体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制冰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8.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总体相等),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 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 2⇌H 2CO 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C 和CO 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B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CO→CO 2”的反应可以是222CO+O 2CO 点燃,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2ΔCO+CuO Cu+CO ,类型也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正确,D 、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CO 2与H 2CO 3的相互转化” 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剂验证,错误,故选C 。
考点: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金刚石、石墨和C 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A .金刚石、石墨和C 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 .金刚石、石墨和C 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 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 正确,B 、C 、D 错误。
故选A 。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3.下列生活经验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提倡节能减排B.利用干冰汽化时吸热降温,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人造云雾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中毒D.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是无毒的,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也会使人因缺氧而死,故选C。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含答案)

⼈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含答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单选题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的是A.⽯墨⿊⾊质软,⽤于⽣产铅笔芯B.⾦刚⽯硬度⼤,⽤于切割玻璃C.稀有⽓体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D.⼆氧化碳密度⼤,⽤作制冷剂2.⽣活中的化学。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组是( )A.A B.B C.C D.D3.⼲涸深井底部⼆氧化碳浓度较⼤,是因为()A.井底放出⼆氧化碳B.⼆氧化碳不与氧⽓反应C.⽯灰⽯受热分解D.⼆氧化碳密度⽐空⽓⼤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正确的是A.A B.B C.C D.D5.某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则该物质A.⼀定是⾦刚⽯B.⼀定是⽯墨C.⼀定是纯净物D.可能是混合物6.⼀种叫“⼲⽔”的物质。
每个“⼲⽔”粒⼦是外层包上⼆氧化硅纳⽶粒⼦的⼩⽔滴,成分95﹪仍是“湿⽔”,它吸收⼆氧化碳的能⼒⽐普通⽔⾼3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纯净物B.“⼲⽔”就是“⼲冰”,可⽤于⼈⼯降⾬C.“⼲⽔”的应⽤有利于缓解室温效应D.“⼲⽔”中的微粒已停⽌运动7.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质碳、⼀氧化碳均有可燃性和还原性B.利⽤⼆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空⽓⼤的性质,在⽣活中常⽤于灭⽕C.碳不充分燃烧产⽣⼀氧化碳的过程中没有热量放出D.碳在⾼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刚⽯的硬度⼤B.⾦属铜能导电C.纯净的氮⽓是⽆⾊、⽆味的⽓体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9.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和过氧化氢B.铜⽚和铜丝C.⾦刚⽯和⽯墨D.⼀氧化碳和⼆氧化碳10.下列除去杂质的⽅法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1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B.⼀氧化碳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不同C.⾦刚⽯和⽯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不同D.⾦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和镁原⼦的最外层电⼦数不同1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化碳⽓体时⼀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密性;②连接发⽣装置;③加⼊⼤理⽯;④加⼊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温室效应
。根据如图所示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请你提出两
条建议:
Ⅰ.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Ⅱ. 植树造林
。
4.(关注物质的变化)几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由地壳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组成,乙是黑色粉末,B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为红色固 体。
试推断:
(1)A 的 化 学 式 为 C , E 的 化 学 式 为 CO
2.(关注创新意识)(滨州中考)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 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 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花,b、 c 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 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及二氧化 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3.(关注社会责任)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
(1)请在图中①~④线上补加“箭头”,以正确表示碳的循环过程。
提示:①②③指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④指向大树
(2)图中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途径有 光合作用
和被海洋吸收。
(3) 大 气 中 二 氧 化 碳 含 量 的 增 加 给 地 球 生 态 环 境 带 来 的 一 个 严 重 后 果
有 反应物的状态
、 反应条件
。
(4)现实验室欲用加热 NH4Cl 和 Ca(OH)2 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NH3), 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极易溶于水;则发生装置应选择 A ,
收集装置应选择 D 。(填字母序号)
(5)实验室使用 B 装置制取氢气,用装置 E 和 F 组合不但能收集到比较
纯净的气体,还可以测量出收集到的气体的大约体积,气体应从 c (填
易错点 2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2.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因为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 C.因为稀盐酸和石灰石能制取二氧化碳,故稀硫酸和石灰石也可制取 二氧化碳 D.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也可用于制取二氧化 碳
易错点 3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制取 CO2 的发生装置应选取 B
(填字母序号)。
(3) 确 定 实 验 室 制 取 气 体 的 发 生 装 置 时 , 你 认 为 应 考 虑 的 因 素
有 氧化铜
,则证明猜想 Ⅳ 成立。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如图:
【问题和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 过滤 两步操作。
(2)C 的化学式为 CO2
,D 的化学式为 Cu④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为 Ca(OH)2+CO2===CaCO3↓+H2O
。
(3) 结 合 (2) 的 结 论 推 断 : 如 果 溶 液 A 显 蓝 色 , 则 说 明 样 品 中 含
为
O2
。
,甲的化学式
(2)写出 A→D 的化学方程式: C+2CuO=高==温==2Cu+CO2↑
。
(3)写出检验 B 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5.(关注科学探究)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 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CuO+H2SO4===CuSO4+H2O;木炭不与稀硫酸反应。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木炭 。
03 核心素养提升
1.(关注化学模型)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 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C→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只能是化合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 H2CO3”的反应不能用石蕊试剂验证
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小结(第六单元)
01 知识框架
1.碳和碳的氧化物
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02 易错、易混辨析
易错点 1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碳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所以性质一定相同 B.石墨能制成铅笔芯,是因为常温下其化学性质稳定 C.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能够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体现了其 氧化性 D.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b”或“c”)端进入。
易错点 4 气体的检验与除杂 4.区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D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B.闻气味 C.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5.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B ) 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蕊溶液 D.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