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及碳的氧化物推断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灭火B.生产汽水C.气体肥料D.供给呼吸2.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D.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5.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仪器连接C.加入药品D.收集气体7.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8.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下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
已知:2HCOOH CO +H O 60~80 浓硫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 HCOOHB .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C .装置丁既可检验CO 2,又可收集COD .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 气体速率减小9.如图是CO 与CuO 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 被还原为CO 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 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1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江苏省泰兴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题(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的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分的3.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序号实验内容横坐标表示的量纵坐标表示的量①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间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②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间红磷质量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间二氧化锰质量④装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塑料瓶通入石灰水时间密闭装置内的压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列物质中性质与用建不相关联的是A.金刚石很硬—刻划玻璃B.石墨质软—作电极C.木炭可燃—作燃料D.氮气稳定—作食品填充气5.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H2O、CO2、KMnO4和O2中均含有氧元素B.变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分类观:从组成上看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KC1O3)都属于化合物D.微粒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6.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正确的是()A.降温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物质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是因为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7.下列物质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炼钢气焊D.铜线用于制电缆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A.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该瓶气体就是二氧化碳C.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9.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方案甲研究微粒的运动B.用方案乙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C.用方案丙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D.用方案丁研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10.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B.C.D.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2CO 和2NB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2OC .用酚酞试液鉴别蒸馏水和氨水D .用点燃氢气的方法证明水的组成二、填空题12.碳单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碳和碳的氧化物推断题幻灯片

C
O2
CO2
2
A、 D 是两种常见的固
体,其中 D 为亮红色;B、
CuO
E 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 中气体 E 有剧毒。它们之 (如下图所 CO 间有如下关系:
Cu
示)请推断:
(1)A、E 的化学式分别为:A: C E: CO 。 (2)写出 A→D 的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
2
(2)若甲是一种无色气体,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 ,丁 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点燃
丙
2CO + O2
2CO2
3
甲、乙、丙、丁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
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O2
CO
C C
CO2
CO O2
O2
CO2
图中甲、 、乙都是非金属单质,丙、丁都是氧化物,有关反应的 条件已略去,试推断: O2 (1)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 ,丁 丙 高温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CO + C 2CO (吸热反应)
1.已知 A、B 为两种黑 色粉末, D 为红色单 质。 A、B、C、 D、 E
C CuO
CO2
CaCO3
Cu
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C 的化学式为 CO2 ; (2)A 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为
+2 价
; ;
( 3 ) 反 应 ②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CO2 + Ca(OHபைடு நூலகம்2 = CaCO3↓+ H2O
重庆市一中中考化学推断题试卷及答案

一、化学推断题1.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请回答:(1)甲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2)写出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写出一点_________.2.结合下列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有氨味的气体是;(2)经检验,无色溶液C中含有NaCl,则可推测出 X溶液为溶液;(3)进一步测定可知,无色溶液 C的 pH >7,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无现象,写出色溶液 C中所含溶质的有可能情况。
3.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
A为暗紫色固体,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1)X的化学式为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④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4)我们家乡大庆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_____,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
4.已知A一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I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是白色沉淀;A和G,D和E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及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__, F的化学式_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化学反应中,A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反应。
5.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稳定物质。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中混有的COB.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CO2C.可用pH试纸验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D.用C、CO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具有还原性2.下列说法均完全正确的是()A.A B.B C.C D.D3.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C.转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D.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B.可能只有氢气C.一定有一氧化碳气体D.一定有甲烷5.以下有关同位素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B.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氢有氕(H)、氘(H)、氚(H)3种同位素原子C.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一定不相等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它们互为同位素原子6.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原子层石墨,它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A.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B.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D.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7.实验室用简易发生装置制取CO2,并验证CO2性质时,有以下几种操作:①向试管中装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液;④连接装置;⑤向试管中倒入澄清石灰水;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正确顺序为A.⑤④②①③⑥B.②④⑤①③⑥C.④②①③⑤⑥D.④⑤②③①⑥8.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使用乙醇汽油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多使用私家车出行9.十八世纪,拉瓦锡用放大镜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内的金刚石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 )A.金刚石具有可燃性B.金刚石燃烧过程放出热量C.金刚石分子由碳原子构成D.聚集日光时温度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10.下列四种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A.石墨导电 B.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C.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D.木炭还原氧化铜1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水和双氧水B.氧气和液氧C.红磷和白磷D.镁条和镁粉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022年中考考点复习+考点3——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3——碳和碳的氧化物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节约用水用电B.夏天空调温度尽量调低C.生活垃圾露天焚烧D.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2.比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内涵中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比较正确是()A.导电性:石墨<金刚石 B.反应剧烈程度:燃烧<缓慢氧化C.化学性质的活泼性:氧气<氮气 D.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净水剂——吸附性 B.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C.石墨——做电极——优良的导电性D.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可燃性4.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是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C.在同化一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则非金属元素化合价一定为负价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夺取CuO中的氧,因此这三种物质都具有还D.C、CO和H2原性5.下列关于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C.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D.自然界消耗CO26.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C.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7.用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C.由实验①②③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生成D.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8.如图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九年级碳和碳的氧化物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

学案编号:15 时间:2016年 12月姓名九年级化学莞高班第十四讲课题推断实验题课型达标学习目标掌握推断题常见突破口重点难点推断题和实验题的解题思路重要方程式(5)(6)1、1、⑴⑵⑶⑷(5) (6)2、⑴⑵⑶3、固体颜色:红色:黑色:4、同种元素组成:5、二氧化碳的吸收:6、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溶液变为红色:(2)通入CO2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后又变成紫色:(3)刚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过一两天墙壁会出汗的原因(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5)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重难点突破 突破一:推断题例1:有一无色液体A ,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 和H 两种单质气体。
其它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是________________,G 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A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__________; E __________; F __________; G __________ (2)写出A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气态单质,丙为固态单质;A 、B 、C 均为氧化物, 常温下B 为液态。
丙为黑色固体(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X ;(2)指出反应④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举一例说明);②+ E①通电 +黑色固体G △ ④+黑色固体G ,点燃⑤AB H黑 色固体D高温③ 红色固体E+气体H FA(3)将A 、C 两种氧化物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 (填名称);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 ⑤4、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某些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必考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灭火的气体也一定是二氧化碳D.单质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A.氧气与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B.食盐水和蒸馏水:过滤C.铜绿与二氧化锰:看颜色D.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肥皂水3.在如图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mL含有石蕊试液的水和5mL澄清石灰水。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观察到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右边试管内石灰水变浑浊B.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红色C.充分反应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D.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酒精蒸发,分子体积增大C.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D.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制汽水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作烟花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甲烷用作燃料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C.用活性炭吸附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干冰用作致冷剂7.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
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过程1和过程2的变化都属于分解反应C.此流程中有炭黑生成,还有氧气生成D.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8.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1)
——碳及碳的氧化物、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物质的特殊性质:
黑色固体:;红色固体:;
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有:;常作建筑材料的盐是:;
可制作发酵粉的盐是:;最常见的固体干燥剂是:;
可作光合作用的气体原料是:;具有相同组成的气体是:;
具有相同组成的液体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二、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
①写出有特殊反应条件(高温、通电、催化剂)的分解反应
②课本出现过的置换反应
例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右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金属
C
CO2
CO
(2)B
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②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 (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 。
练习1. 已知,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C 是单质,D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
化物。
试回答
(1)写出A 、C 、D 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浅绿色溶液B 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C →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 、B 、C 、D 、E 为化合物,且A 与B 的组成元素相同,D 与E 的组成元素也相同。
已知C 、丙均为黑色粉末,C 和E 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 ,D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 (1) D 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甲+B :___________ _______; 甲→E :_______________ _____; 甲→C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练习2.A 是常见金属单质,B 、C 是非金属单质,且C 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甲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乙是无色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推断C 、甲、乙的化学式...为:C ,甲 ,乙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除了具有放出热量多,原料不受限制的优点外,还有 的优点。
解题步骤:
A
B
甲
C
甲E
乙
丙D
高温
审题—标信息---找突破口---顺藤摸瓜--- 解题---检查—作答(写物质时应该看清楚是写化学式还是名称) 综合练习:
1、已知A 、B 为两种黑色粉末,D 为红色单质。
A 、B 、C 、
D 、
E 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1)C 的化学式为 ;
(2)A 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物质A ~F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若A 为固体非金属单质, E 为红色固体单质,则B 、D 的化学式为:B 、D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A+B : 。
(2)若E 为一种盐,则A 、C 的化学式可能是 、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B+C : 。
3.A 、B 、C 、D 、E 、F 、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 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 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A 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碱。
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 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点燃B 、D 之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 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你认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硫酸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A+B → C+D ”表示。
+澄清石灰水
②
A
B D
C 高温 ①
E ↓
(1)若A为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B是,其反应类型为。
(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B是。
(3)若A溶液pH<7,A与B在常温下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类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