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碳和碳的氧化物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灭火B.生产汽水C.气体肥料D.供给呼吸2.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D.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5.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仪器连接C.加入药品D.收集气体7.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8.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下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
已知:2HCOOH CO +H O 60~80 浓硫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 HCOOHB .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C .装置丁既可检验CO 2,又可收集COD .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 气体速率减小9.如图是CO 与CuO 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 被还原为CO 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 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1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苏版初中化学初三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解析)

苏版初中化学初三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要紧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硅(Si)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
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CO↑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C.碳表现氧化性D.二氧化硅是还原剂3.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毒B.能够燃烧C.密度比空气的小D.能还原氧化铁4.我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实行运算机阅卷,考生答题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
2B铅笔芯的要紧成分是()A.木炭B.石墨C.焦炭D.铅5.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
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 CO2B. COC. N2D. SO26.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7.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 2CSi+ 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A. SiO2B. CC. SiD. CO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鸡蛋壳的要紧成分是碳酸钙。
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B.Ⅰ中鸡蛋壳逐步溶解,产生大量气泡C.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第Ⅲ步是余外的9.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B.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D.先往试管内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10.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江苏省泰兴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题(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的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分的3.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序号实验内容横坐标表示的量纵坐标表示的量①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间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②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间红磷质量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间二氧化锰质量④装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塑料瓶通入石灰水时间密闭装置内的压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列物质中性质与用建不相关联的是A.金刚石很硬—刻划玻璃B.石墨质软—作电极C.木炭可燃—作燃料D.氮气稳定—作食品填充气5.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H2O、CO2、KMnO4和O2中均含有氧元素B.变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分类观:从组成上看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KC1O3)都属于化合物D.微粒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6.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正确的是()A.降温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物质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是因为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7.下列物质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炼钢气焊D.铜线用于制电缆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A.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该瓶气体就是二氧化碳C.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9.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方案甲研究微粒的运动B.用方案乙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C.用方案丙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D.用方案丁研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10.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B.C.D.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2CO 和2NB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2OC .用酚酞试液鉴别蒸馏水和氨水D .用点燃氢气的方法证明水的组成二、填空题12.碳单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厦门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2745]证据和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反应2.(0分)[ID:132736]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的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分的3.(0分)[ID:13269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制汽水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作烟花4.(0分)[ID:13269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认为都正确的选项是()A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B.物质的鉴别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于干燥气体②CO具有可燃性常用于炼铁①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②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物质的构成D.化学符号的意义①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②构成原子的微粒都不带电荷①O2:两个氧原子②O2-: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A.A B.B C.C D.D 5.(0分)[ID:13269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6.(0分)[ID:132687]下列物质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炼钢气焊D.铜线用于制电缆7.(0分)[ID:13268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A.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该瓶气体就是二氧化碳C.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8.(0分)[ID:13268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C.将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液体变红,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集气瓶中不一定是纯氧9.(0分)[ID:13267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甲烷用作燃料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C.用活性炭吸附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干冰用作致冷剂10.(0分)[ID:132675]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B.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C.某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D.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11.(0分)[ID:132673]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红热的细铁丝试验12.(0分)[ID:132669]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则可用作粮食和仪器仓库的保护气D.稀有气体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2、下列相关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关于CO2和CO的比较,正确的是A.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B.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引起酸雨4、在化学研究的内容中,描述错误的是A.A B.B C.C D.D5、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A.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B.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C.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D.组成: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6、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一氧化碳冶炼金属B.石墨用作电极材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7、我国向世界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B.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C.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D.露天焚烧垃圾8、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A B.B C.C D.D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的腐烂变质与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均为氧化反应B.进入菜窖前应先检验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中毒C.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硬水泡沫多,软水泡沫少D.石油的分馏得到多种化工产品,是利用各物质的熔点不同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必考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灭火的气体也一定是二氧化碳D.单质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A.氧气与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B.食盐水和蒸馏水:过滤C.铜绿与二氧化锰:看颜色D.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肥皂水3.在如图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mL含有石蕊试液的水和5mL澄清石灰水。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观察到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右边试管内石灰水变浑浊B.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红色C.充分反应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D.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酒精蒸发,分子体积增大C.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D.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制汽水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作烟花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甲烷用作燃料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C.用活性炭吸附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干冰用作致冷剂7.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
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过程1和过程2的变化都属于分解反应C.此流程中有炭黑生成,还有氧气生成D.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8.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完整word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后推断题专题训练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后推断题专题训练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构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2)转化关系图中由C→CO2的反应类型是反应;(3)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原因是它们能发生置换反应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归纳整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框图整理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整理方法.小明同学归纳了有关二氧化碳的转化知识关系图(如图1所示):(1)图1中①、②、③、④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2)图1物质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填化学式).(3)写出实现变化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或“分解”).(4)按照如图2所示操作,可观察到(填“上”或“下”)层的烛火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于.(5)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现象是.3.根据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填空.(1)干冰是.(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释放的是.(4)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状固体,E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为红色单质.A、B、C、D、E、F 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①请描述固体D的一个物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颜色除外);②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C→F的化学方程式;④A→E的化学方程式.4.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右图是李红同学构建碳及含碳物质间转化知识网络,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你学过的含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化学式为),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2)写出实现图示中③这一转化的两种途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注明反映条件):Ⅰ.;Ⅱ..(3)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涉及的反应是如图所示转化中(填数字序号);写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5.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物质X的化学式为.(2)在物质的分类中,C属于(填字母)A.氧化物B.混合物C.单质(3)写出该图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6.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物质X的化学式为.(2)在物质的分类中,Y属于.A.单质B.化合物C.氧化物D.混合物(3)写出一种符合题意的Y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4)写出X的一种工业用途.7、A~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E是单质;B、C均为液体,且组成相同;D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含答案)

⼈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含答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单选题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的是A.⽯墨⿊⾊质软,⽤于⽣产铅笔芯B.⾦刚⽯硬度⼤,⽤于切割玻璃C.稀有⽓体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D.⼆氧化碳密度⼤,⽤作制冷剂2.⽣活中的化学。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组是( )A.A B.B C.C D.D3.⼲涸深井底部⼆氧化碳浓度较⼤,是因为()A.井底放出⼆氧化碳B.⼆氧化碳不与氧⽓反应C.⽯灰⽯受热分解D.⼆氧化碳密度⽐空⽓⼤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正确的是A.A B.B C.C D.D5.某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则该物质A.⼀定是⾦刚⽯B.⼀定是⽯墨C.⼀定是纯净物D.可能是混合物6.⼀种叫“⼲⽔”的物质。
每个“⼲⽔”粒⼦是外层包上⼆氧化硅纳⽶粒⼦的⼩⽔滴,成分95﹪仍是“湿⽔”,它吸收⼆氧化碳的能⼒⽐普通⽔⾼3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纯净物B.“⼲⽔”就是“⼲冰”,可⽤于⼈⼯降⾬C.“⼲⽔”的应⽤有利于缓解室温效应D.“⼲⽔”中的微粒已停⽌运动7.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质碳、⼀氧化碳均有可燃性和还原性B.利⽤⼆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空⽓⼤的性质,在⽣活中常⽤于灭⽕C.碳不充分燃烧产⽣⼀氧化碳的过程中没有热量放出D.碳在⾼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刚⽯的硬度⼤B.⾦属铜能导电C.纯净的氮⽓是⽆⾊、⽆味的⽓体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9.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和过氧化氢B.铜⽚和铜丝C.⾦刚⽯和⽯墨D.⼀氧化碳和⼆氧化碳10.下列除去杂质的⽅法中,错误的是()A.A B.B C.C D.D1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B.⼀氧化碳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不同C.⾦刚⽯和⽯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不同D.⾦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和镁原⼦的最外层电⼦数不同1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化碳⽓体时⼀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密性;②连接发⽣装置;③加⼊⼤理⽯;④加⼊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编号:15时间:2016年12月九年级化学莞高班第十四讲课题推断实验题课型达标学习目标掌握推断题常见突破口重点难点推断题和实验题的解题思路1、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1)(2)0)3、固体颜色:红色:黑色:4、同种元素组成:5、二氧化碳的吸收:6、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向盛有紫色石烷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疑的CO2,溶液变为红色:(2)通入CO2变红的石烷试液,加热后又变成紫色:(3)刚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过一两天墙壁会出汗的原因(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竹浑不怕,要留淸白在人间(5)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突破一:推断题(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A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________ : E ___________ : F ___________ ; G _________ (2)写出A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气态单质,丙为固态单质;A 、B 、C 均为氧化物.常温下B 为液态。
丙为黑色固体p ・"I 点①B |I 乙I~L. r=点堆③「CI仏35?器A _______ 、X _____ :(2)指岀反应④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A 、C 两种氧化物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 __________________垂难点突破(1) 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举一例说明): (填名称): 例1:有一无色液体4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 和H 两种单质气体。
其它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G 是无色气体B无色气体n傀使帯火免的 木条复燃(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⑤4、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某些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如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 见的物质。
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紫色金属;(如图中部分反应条 件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 B 为 _____________ :甲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和E 反应生成C 和戊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和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5、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 、B 、C 、D 、E 为化合物,且A 与B 的组成元素相同,D 与E 的组成元素也相同。
已知C 、丙均为黑色粉末,C 和E 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 D 能使澄淸的仃灰水变浑浊。
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突破二:气体制备实验题 例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H 与B组合,操作弹簧夹可以使反应停止或发生,还可以“C 至H"中选择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组装一个同样功能的装置:若用H2O2和MnO2制取02,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E (或F )和—组合。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图I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⑴A 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B —甲+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0-■^0L-----L 迥集出,则战导入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怡”或叫臥(3)用图J所示矿泉水瓶可以证明CO?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现象是应作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下图为制取出并还原Fe<04的微型实验装置,针筒与青鑫素瓶组合部分相当于上图装置你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填写甲或乙),其具体优点是(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仃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填字母序号),在该装宜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3)乙同学将C0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讣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岀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填字母):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是气密性良好。
举一反三_,若现象为活寒针筒羹花簧夹仁某化学小组I探究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则jSSL(1)a仪骼的名称为石猛试滋■D小气GNaOH饱和NaHCOs三三--- 滚液:②.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宜中的A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选用C和改正的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岀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6〉如图所示G装置,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气体应该从—端通入:也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应该从____________________ 端通入.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岀也可以氧气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
(1)试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与碳酸钙与盐酸的化学反应相似)(2)制取二氧化硫时,应选用下图所示的_________ 装置(填代号,下同):收集二氧化硫气体时应选用下图所示_______ 的装置。
A B C D E(3)二氧化硫气体与硫化氢气体常温下混合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硫(单质)和水。
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二氧化硫气体不能被稀硫酸吸收,可被水吸收,用碱液(如NaOH)吸收效果最好。
因此我们应选用下图所示的—该装置的________ 端通入。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相似)突破三还原氧化铜实验例3如图是一气化碳与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1)A处所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该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一气化碳具有____________ (A.还原性、B.氧化性).(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处所能看到的实验现彖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装置考虑的不周全、缺漏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的装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补 的措施是在C 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点燃A 处洒精灯,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5)实验结束时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① 先停止通入CO,后熄灭酒精灯. ② 先熄火洒精灯,后停止通入co.③ 先熄火酒精灯,继续通入co 直至试管冷却,并点燃C 处排岀的气体. 举一反三 仁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实验刚开始时,应先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图中A 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 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