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中文版(部分)

合集下载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2011-06-28海神纵观美军近几场现代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不难发现,无人机在战场的投入量越来越大,担负的任务也从战场侦察和监视扩展到海域巡逻、反潜战、对舰(地)攻击、电子干扰、通信截听、目标精确定位、中继通信等领域,甚至扩展到战区空中导弹防御、心理战和网络中心战领域。

无人机已经成为美军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平台,在信息化条件的现代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预见其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无人化战争”的生力军。

一、美军无人机发展的动因(一)军事需求的牵引是无人机发展的源动力未来战争形态将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力可能会成为战斗力诸要素中的首要要素。

美国国防部始终以提高美军全球感知能力为其终极目标。

无人机具有受气候条件限制少、昼夜可用、能突入危险地区上空长时间的实施监视与侦察以获取情报信息(包括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的信息)并能实时传输目标图像的独特优势,成为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手段。

“零伤亡”目标一直是美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美军发展无人机的外部原因。

现代空袭反空袭斗争异常激烈,即使美军最先进的飞机也可能遭受袭击后坠毁,人员伤亡依然不可避免。

无人机恰好可以适应美军战场上“零伤亡”的要求,不用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作战,就是被击落也不会有人员伤亡,所以美军把无人机列为未来实现“零伤亡”目标的首选武器。

“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理论是美军大力发展无人机武器装备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

美军军事专家分析认为,“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

美军在不断的战争实践中摸索发现,无人机是实施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的一种能游刃有余于战场多个空间的重要作战平台和打击手段。

因为无人机本身所具有的探测与监视、指挥与通信、干扰与摧毁能力正好符合了美军网络中心战所需的要求,使得其成为美军实施作战的主要攻击手段之一。

(二)高新技术的进步是无人机发展的支撑点微电子、动力和隐身等高新技术的进步是军用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美国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中文版(部分)

美国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中文版(部分)

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美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二OO五年八月八日(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组织翻译)编译说明2005年8月,美国国防部在其网站发布了其2000年以来的第三版,也是最新版有关无人机发展的指导性文献《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

该文献比较详细、全面地阐述了美国各种用途的无人机研制、作战使用情况,说明了美国对无人机的未来需求、技术实现途径、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设想。

该文献英文版正文77页,11个附件,共约230页。

为及时了解、掌握国外无人机发展情况,推动我国无人机事业发展,为“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组委会委托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组织军队和地方有关专业人员对该文献进行了翻译。

由于时间紧张只翻译了正文和前3个附录。

考虑到资料的完整性,现将英文版全部附上,供大家参考。

翻译中的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有关进一步需求可与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直接联系。

“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组委会 二OO六年九月十六日联系人:孙柏山 电话:88587506-816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华盛顿特区203012005年8月4日本文件作为一个备忘录,分送给各军事部门领导,包括:空军参谋长、陆军参谋长、海军陆战队司令、海军作战部长、国防预研局局长、国家地面与空间情报局局长。

主题: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我们批准发布这个版本无人机系统路线图是因为:无人机系统自2001年秋季参与反恐战争以来,在军事作战中的使用迅速扩展。

无人机系统采用新战术、新技术、新方法改变了当前的作战空间,实现了对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的打击支援。

无人机系统不仅可提供持久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还可提供精确和及时的直接火力和间接火力。

作战指挥官需要更多的无人机系统。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快速协调地整合这一技术以支援联合作战。

该路线图的中心目标是指导国防部推动无人机系统任务能力向最紧迫的作战需求实现合理的转移。

无人机发展美国无人机路线图

无人机发展美国无人机路线图

基本性能
RQ-5A 总重: 总重:730Kg 有效载荷: 有效载荷:90Kg 续航时间: 续航时间:11h 最大/巡航速度: 最大/巡航速度:200/165Km/h 升限: 升限:12000m MQ-5B 总重: 总重:810Kg 有效载荷: 有效载荷:90Kg 续航时间: 续航时间:18h 最大/巡航速度 巡航速度:200/165Km/h 最大 巡航速度 升限: 升限:12000m

美国无人机路线图的主要内容( 二、美国无人机路线图的主要内容(续)
本节将从以下6个部分介绍美国无人机系统的发展现状: 本节将从以下 个部分介绍美国无人机系统的发展现状: 个部分介绍美国无人机系统的发展现状
1.1 1.2 1.3 1.4 1.5 1.6 已列装的无人机系统
前三版路线图框架基本一致 部分: 共6部分: 部分
1.概述 1.概述 2.无人机系统发展现状 2.无人机系统发展现状 3.无人机系统任务需求 3.无人机系统任务需求 4.无人机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 4.无人机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 5.无人机系统的作战使用 5.无人机系统的作战使用 6.无人机系统发展路线图 6.无人机系统发展路线图
美国“2007~2032 无人机路线图”
Unmanned System Roadmap 2007~2032

概述( 一、概述(续)
相继推出的四个版本的无人机路线图反映: 相继推出的四个版本的无人机路线图反映:
1 2 3 4 美国对无人机系统的最新认美国无人机路线图的主要内容( 二、美国无人机路线图的主要内容(续)
1.1.2 RQ-4“全球鹰”(Global Hawk) RQ-4“全球鹰 全球鹰” )
1998年2月,“全球鹰”完成首飞,2001年3 月由先进概念技术演示项目转入工程制造与发展阶段。 两种型别:RQ-4A(第10批次飞机)和RQ-4B(第20、30、 40批次飞机)的尺寸和性能有差别。

国内外无人直升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国内外无人直升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国内外无人直升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在无人机里有一种特殊的无人直升机,它是指由无线电遥控飞行或自主控制飞行的无人驾驶、不载人的垂直起落旋翼飞行器。

它依靠发动机驱动旋翼产生升力和操纵力,能垂直起落、空中悬停,能向任何一个方向灵活飞行。

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直升机以长航时、多任务、稳定性等为标志,与时下一些航模性质的无人机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无人直升机的多功能特性无人直升机无论在现代战争还是经济建设、日常生活中都具有独特作用。

以民用为例,无人直升机具有成本相对较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包括:航空拍摄、航空摄影、地质地貌测绘、森林防火、地震调查、边境巡逻、应急救灾、禁毒、反恐、警用侦查巡逻、治安监控、消防航拍侦查、通信中继、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无人机在民用市场的潜在需求也将逐步显现,我国民用无人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国外无人直升机的发展无人直升机研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率先对无人直升机进行研究。

当时美国为加强反潜搜索能力以应对前苏联庞大的潜艇威胁开始无人直升机研制,委托“螺旋动力”公司为美海军研发了第一架无人直升机——QH-50,该机为遥控无人直升机,先后交付近800架。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陆军使用其改进型QH-50D在越南战场上执行战场侦察和炮兵目标观测任务,由于该机为遥控直升机,使用不甚方便,失事率也非常高,美军无奈于70年代末期取消了QH-50的订货计划,其任务使命由无人机代替,无人直升机在美国的研制呈萧条趋势。

在经历了试用、萧条、复苏之后,上世纪80至90年代,无人直升机的发展呈现出百家齐放的特点,出现了各种气动外形的无人直升机。

国外无人直升机逐渐步入加速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无人直升机研制呈迅猛发展趋势,各大直升机公司纷纷介入,也带动了全球无人直升机的研制热潮。

2005年8月,美军颁布2005~2030年《无人机系统路线图》,该路线图表明美军今后将大力开发无人直升机,可以预见美军无人直升机的研制将步入正轨并快速发展,这也正是美国各大直升机公司纷纷涌入无人直升机领域的主要原因。

美国空军未来40年无人机系统发展规划

美国空军未来40年无人机系统发展规划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空军 对未来 30 多年无人机系统的能 力发展所作的构想和规划。
1 当前主要无人机系统 美国根据无人机的最大起飞
质量、工作高度和飞行速度等性 能参数, 将其现有无人机系统分 为 5类, 下表列出了美国空军现 有无人机系统的主要型号。本文
不具体 描述这 些型号 的研 发进 程、系统组成、性能特征及作战 特点等, 只简介其装备情况。
飞航导弹 2011年第 1期
无人机
图 1 无人机系统的发展潜能
型无人机系统。
3 未来无人机系统族及能力 发 展规划
美国空军将采用系统族的发 展思路来发展无人机系统, 为其 提供灵活有效的综合作战能力。 未来无人机系统族按其平台尺寸 的 大小可 分为小 型无人 机系 统 族、中型无人机系统族 ( 战斗 机 尺寸 )、大型无人机系统族 (加油 机尺寸 ) 和特种无人机系统族。
美国空军将采用一种被称为 LVC- IA 的 实 时 /虚 拟 /构 建 ( LVC )综合体系结构, 未来的无 人机系统将与 LVC- IA 之间具备 互操作性。
采用面向部队的体系结构这 一发展思路有助于实现模块化, 并且 可保护 对单一 分系 统的投 资, 使部队的使用不再受专利的 限制。采用开放式结构, 有利于 大型、中型和一些小型无人机系 统装备模块化组件。与推动分系 统发展的技术相比, 管理良好的 接口 标准的 发展变 化要 缓慢得 多。采用和维护标准无人机系统 接口有利于保护用户对新型分系 统的投资。 2. 3 自主性
经费结构调整的时机。将技术发 展的时间段与大型作战平台经费 结构调整的时间重叠, 通过图 1 描绘了 2009) 2047 年无 人机系 统的发展潜能及可能实现的任务 组合。
从目前 的技 术 发展 情 况来 看, 未来任务与平台尺寸之间仍 将呈现出密切的关系。无人机的 尺寸、质量和动力将决定其性能 和所能携带的载荷, 从而决定无 人机所能完成的任务。例如, 未 来推进技术和弹药技术将更为先 进, 但微小型和小型无人机系统 仍然无法对远距离的目标产生巨 大的动能杀伤效应。下面将根据 无人机系统族的分类 ( 小型、中 型、大型和特种无人机系统 ) 来 描述美国空军对各系统族的能力 发展规划。 3. 1 小型无人机系统族

美国2013-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

美国2013-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

美国2013-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4.3 通信系统,频谱以及自主修复性4.3.1 引言所有的无人系统(而非完全自主的系统)主要面临的挑战在于通信链路的可用性、通信链路支持的数据量大小、频谱资源的分配、以及所以射频子系统对抗干扰的能力(如电磁干扰等)。

为满足作战指挥的要求,各服务与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仍将需要继续改进。

国防部无人系统需要对操作控制和任务数据分布进行处理,特别是对非自主的系统。

因此,对于一些公司和大学,这类信息可以通过电缆传输,但对于高度移动的无人操作,用的电磁波信号(EMS)的传播方式将更加容易,或其他方式(例如,声学或光学)。

图13显示了支持无人系统所需要的通信网络体系结构(OV-1)。

该架构中同时考虑了载人系统的设计,说明载人和无人传感器以及其他指挥与控制(C2)系统之间需要共同的通信基础设施支撑。

辅助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的建设应该是平台无关的(载人或无人)。

运行架构采用了多种环境管理系统的频段,通信网关和中继网站,数据中心和数据传播节点,以及地面广播和网络服务。

在这种体系结构中的通信链路支持无人平台的指挥与控制以及和各自的有效载荷;并且支持将载荷的信息回传,用作战术、战略等意图。

应当尽可能地将载荷任务数据及时驻留在全局数据中心,使世界各地的用户能够快速简便地发现、获取和分析实时和非实时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信息和其他任务的数据。

第4.3.2节到第4.3.17节着重阐述了无人通信系统结构发展的需求及计划,并针对每个领域给出了适用的标准和系统指导。

图13. 高级辅助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结构运行概念图4.3.2 当前无人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过去十年内,美国在全球作战应用中操作的经验教训、详细分析研究和回顾、作战任务需求说明等都充分表明了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建设在支持无人平台方面的各种缺陷。

具体包括:全球连通性差:无人平台全球发送高带宽数据(例如,全运动视频)至战略战术用户的能力不足。

美军无人机的发展以及在亚太地区的空中部署

美军无人机的发展以及在亚太地区的空中部署

美军无人机的发展以及在亚太地区的空中部署作者:牛庆功来源:《科技资讯》2011年第18期摘要:作为未来战争主力战机的无人机,日益受到美国军方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分析了美军在无人机方向的新进展,以及在亚太地区的空中部署情况。

关健词:无人机美军亚太地区中图法分类号: V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6(c)-0000-00近年来,作为未来战争主力战机的无人机,因为具有机动性强,维护成本低和作战效费比高等特点,已经受到美国军方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军一直企图在无人机领域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2005年8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2005年一2030年无人机路线图》,并为无人机的研制工作,启动联合性能综合与开发系统计划。

同时,美军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无人机研发和部署领域也频频出手,志在长远,空中盘旋“机械战警”的时刻不久即将到来。

1 美军无人机的发展变化根据美国国防部在其新发布的《2005~ 2030年无人机路线图》中,集中反映与描述了美军对无人机的最新认识、无人机系统开发的最新进展、美军对无人飞行器系统的需求以及美军无人飞行器系统的未来发展规划。

1.1由“无人机”改为“无人飞行器系统”在最新版的《无人机路线图》中,制定了未来无人机的采办计划以及军用战术无人机的研发计划,并赋予了“无人机”新的术语:无人飞机系统(从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换成了UnmannedAircraft System , "UAS" )这一变化反映了无人飞机项目的复杂度不断增加,不仅包括飞机,同时也包括地面控制站、传感器组件和通信设备,需要对支撑飞机的技术予以更多的关注。

而新版路线图所列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开发并实战评估“联合无人空战系统”在潜在领域的应用。

1.2将扩展无人机在“网络中心战”环境下的任务《无人机路线图》针对无人机使用的现状,提出无人机的任务将很快扩展到电子千扰、通信截听、隐含电磁频谱的图像生成、弱信号测量等领域,并将具备对地面辐射源精确定位、侵入并接管敌方网络系统、将算法包植入敌网络、利用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对敌方导弹和机载雷达进行干扰或攻击等能力。

(完整word版)美国-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

(完整word版)美国-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

美国2013—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4.3 通信系统,频谱以及自主修复性4.3.1 引言所有的无人系统(而非完全自主的系统)主要面临的挑战在于通信链路的可用性、通信链路支持的数据量大小、频谱资源的分配、以及所以射频子系统对抗干扰的能力(如电磁干扰等)。

为满足作战指挥的要求,各服务与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仍将需要继续改进.国防部无人系统需要对操作控制和任务数据分布进行处理,特别是对非自主的系统。

因此,对于一些公司和大学,这类信息可以通过电缆传输,但对于高度移动的无人操作,用的电磁波信号(EMS)的传播方式将更加容易,或其他方式(例如,声学或光学)。

图13显示了支持无人系统所需要的通信网络体系结构(OV-1).该架构中同时考虑了载人系统的设计,说明载人和无人传感器以及其他指挥与控制(C2)系统之间需要共同的通信基础设施支撑。

辅助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的建设应该是平台无关的(载人或无人)。

运行架构采用了多种环境管理系统的频段,通信网关和中继网站,数据中心和数据传播节点,以及地面广播和网络服务。

在这种体系结构中的通信链路支持无人平台的指挥与控制以及和各自的有效载荷;并且支持将载荷的信息回传,用作战术、战略等意图。

应当尽可能地将载荷任务数据及时驻留在全局数据中心,使世界各地的用户能够快速简便地发现、获取和分析实时和非实时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信息和其他任务的数据。

第4。

3.2节到第4.3。

17节着重阐述了无人通信系统结构发展的需求及计划,并针对每个领域给出了适用的标准和系统指导。

图13. 高级辅助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结构运行概念图4。

3.2 当前无人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过去十年内,美国在全球作战应用中操作的经验教训、详细分析研究和回顾、作战任务需求说明等都充分表明了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建设在支持无人平台方面的各种缺陷.具体包括:全球连通性差:无人平台全球发送高带宽数据(例如,全运动视频)至战略战术用户的能力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美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二OO五年八月八日(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组织翻译)编译说明2005年8月,美国国防部在其网站发布了其2000年以来的第三版,也是最新版有关无人机发展的指导性文献《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

该文献比较详细、全面地阐述了美国各种用途的无人机研制、作战使用情况,说明了美国对无人机的未来需求、技术实现途径、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设想。

该文献英文版正文77页,11个附件,共约230页。

为及时了解、掌握国外无人机发展情况,推动我国无人机事业发展,为“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组委会委托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组织军队和地方有关专业人员对该文献进行了翻译。

由于时间紧张只翻译了正文和前3个附录。

考虑到资料的完整性,现将英文版全部附上,供大家参考。

翻译中的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有关进一步需求可与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直接联系。

“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组委会 二OO六年九月十六日联系人:孙柏山 电话:88587506-816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华盛顿特区203012005年8月4日本文件作为一个备忘录,分送给各军事部门领导,包括:空军参谋长、陆军参谋长、海军陆战队司令、海军作战部长、国防预研局局长、国家地面与空间情报局局长。

主题: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我们批准发布这个版本无人机系统路线图是因为:无人机系统自2001年秋季参与反恐战争以来,在军事作战中的使用迅速扩展。

无人机系统采用新战术、新技术、新方法改变了当前的作战空间,实现了对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的打击支援。

无人机系统不仅可提供持久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还可提供精确和及时的直接火力和间接火力。

作战指挥官需要更多的无人机系统。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快速协调地整合这一技术以支援联合作战。

该路线图的中心目标是指导国防部推动无人机系统任务能力向最紧迫的作战需求实现合理的转移。

签名人:史蒂夫·卡姆勃恩肯耐斯·克瑞格(国防部副部长,主管情报)(国防部副部长,主管采办、技术和后勤)皮特·佩斯林顿·威尔斯二世(陆战队将军,国防部副部长,参联会副主席)(国防部长执行助理,负责网络和信息集成)执行摘要当全球反恐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无论是在出动架次、飞行时间、还是在任务扩展方面,无人机1的作用都在不断扩大。

到2004年月,联军的20多种无人机,不管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在支援持久自由行动(OEF)和伊拉克自由行动(OIF)中的总飞行时间已经超过10万个飞行小时。

执行的任务不仅仅是侦察,还涉及到对地攻击、部队防护、以及信号收集等,从而有助于降低“行动情报”的传感器探测-武器发射链的复杂度和时间上的延迟。

无人机系统(UAS)不断扩展,包含了相当广泛的任务能力范围。

这些各式各样的系统在成本上,从几千美元到几千万美元不等;在能力上,既有重量不足1磅的微型飞行器,也有重量超过4万磅的大型飞机。

无人机和一般意义上的无人系统正在通过无情追击恐怖分子而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来改变全球反恐战争(GWOT)的军事作战方式。

在未来25年(2005-2030)内,国防部将开发和使用一系列越来越尖端的无人系统(包括无人机),而技术专家、采办官员、以及作战计划指定人员也需要一个清晰、协调的计划来实现能力的发展和转变。

该路线图的中心目标符合《战略规划指导方针》,并指导各军事部门和防御机构推动无人机系统的任务能力逻辑地、系统地向一种新门类的军事工具转移。

该路线图旨在提出各种紧迫的任务需求,而这些任务在技术方面和作战方面通过不同的无人机系统都可以实现。

其中有些任务,只要采用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就能完成,一方面国防1在提及无人机系统飞行组件时,该路线图采用无人机这一术语,而不是无人飞行器。

无人机系统是该路线图的重点。

术语上的改变可以更清楚地强调飞机只是系统的一个组件,同时也是为了符合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决定,即出于管理的目的,将“UA V”归为一类飞机。

部现有资源和近期将具备的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任务的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国防部各成员单位来说,其风险程度相对较低。

而其他一些方面的任务迫切需要无人机增添新的能力,而且对于机组人员来说也是高风险的。

该路线图强调实现后一类任务。

这也是国防部近期工作的重点所在。

各军种正在广泛地开发无人机系统能力,而国防部办公室(OSD)负责确保这些能力能够支持国防部的更大能力目标,如战场转型能力、建立联合作战标准的能力、以及控制成本的能力等。

国防部办公室正在建立以下的目标以实现关键的无人机系统能力。

括号内列出了需要合作才能实现前述目标的组织机构。

1.用于飞机控制和传感数据分布的战场保密通用数据链通信系统具有防窃听、防干扰、防人为干扰、以及防拦截等改进功能,适用于所有的战术和大型无人机。

系统可用时,应与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软件通信系统架构(SCA)相兼容。

(国防部办公室、美国陆军、美国空军、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

2.对能够在高危险环境下执行防空压制(SEAD)/对地攻击/电子攻击/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的联合无人作战飞机系统进行开发和作战评估。

(国防部办公室、美国空军、美国海军)。

3.确保所有具有全运动视频能力的无人机符合现有的国防部/情报团体的运动图像标准委员会的元数据标准和配置文件标准。

作战演示和提取战场近实时(<3分钟)的无人机系统元数据用于寻找武器的瞄准。

(国防部办公室、美国空军、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

4.开发能够确保无人机安全、及时、定期地进出管制和非管制空域的政策、标准、和程序,具体如下:z促进用于无人机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和使用的全行业适航标准的开发、采用、和实施(国防部办公厅)。

z协调有关在非受限空域使用国防部无人机和相应有人机的有关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条例(例如:飞机、轻型运动飞机、和无线电控制航模)(国防部办公厅)。

z开发无人机的“看见”和自主躲避其他飞机的能力,提供与有人系统相当的安全水平(美国空军、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

5.开发和界定替代用于无人机的汽油内燃机的可靠推进系统方案,尤其是用重油发动机来替换。

(国防部办公室、美国空军、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

6.通过改善联合军种协同能力来改进作战指挥官无人机系统的效能。

(国防部办公室、联合部队司令部、美国空军、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

7.确保对无人机机载武器绝对控制的标准化和保护。

开发适用于所有适当无人机的标准的无人机系统体系架构,包括武器接口。

(国防部办公室、美国空军、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

8.改进无人机的抗恶劣天气的能力,以提高其任务可用度和任务效能。

(国防部办公室、美国空军、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

9.通过一套更弹性的测试和后勤支援过程来保障已验证的作战能力能够快速地整合到已部署的系统中。

(国防部办公室、联合部队司令部、美国陆军、美国陆军、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

目录1.概述 (13)1.1目的 (13)1.2范围 (14)1.3定义.................................................................. l4 1.4发展无人机的原因 (15)2.目前的无人机系统 (17)2.1大型无人机系统 (18)2.1.1 MQ-1“捕食者”(Predator) (18)2.1.2 RQ-2B“先锋”(Pioneer) (20)2.1.3 RQ-4“全球鹰”(Global Hawk)........................ (21)2.1.4 RQ-5A/MQ-5B“猎人”(Hunter) (23)2.1.5 RQ-7A/B“影子”200(Shadow 200) (24)2.1.6 RQ-8A/B“火线哨兵”(Fire Scout) (24)2.1.7 MQ-9“捕食者”B(Predator B) (27)2.1.8联合无人空战系统(J-UCAS) (29)2.1.9未来战斗系统(FCS) (31)2.1.10 “小昆虫”增程型(I-Gnat-ER) (32)2.1.11“全球鹰”海上演示型(GHMD) (33)2.1.12“广域海上监视”(BAMS)无人机 (34)2.1.13“增程/多用途”(ER/MP)无人机 (35)2.2概念探索无人机系统 (36)2.2.1 X-50“蜻蜒”鸭式旋翼/机翼(CRW)飞行器 (36)2.2.2 A-160“蜂雀”(Hummingbird) (37)2.2.3“鸬鹚”(Cormorant) (39)2.2.4 DP-5X (40)2.2.5“长枪”(Long Gun) (41)2.2.6无人战斗武装旋翼机(UCAR) (43)2.2.7“鹰眼”(Eagle Eye) (44)2.3特种作战无人机系统 (46)2.3.1海王星(Neptune) (46)2.3.2“无洛印小牛”(Maverick) (46)2.3.3 XPV-1“燕鸥”(Tem) (48)2.3.4 XPV-2“灰鲭鲨”(Mako) (49)2.3.5 CQ-10“雪雁”(Snow Goose) (51)2.3.6“缟玛瑙”(Onyx)自主制导翼伞 (53)2.4小型无人机系统 (54)2.4.1迷你型无人机 (54)2.4.2微型无人机(MA V) (62)2.4.3“有机飞行器”-II(OA V-II) (64)2.5 无人飞艇 (65)2.5.1先进飞艇飞行实验室 (66)2.5.2系留式浮空器雷达系统(TARS) (67)2.5.3联合对地攻击空中组网传感器(JLENS) (68)2.5.4快速初始部署浮空器(RAID) (69)2.5.5快速升空浮空器平台(REAP) (70)2.5.6高空飞艇(HAA) (72)2.5.7近空间机动飞行(NSMV)/攀登者/V-飞艇 (73)2.5.8海军空中中继系统(MARTS) (74)2.6无人飞行系统项目数据 (75)2.7世界无人机系统发展 (77)2.7.1国外无人机系统发展 (78)2.7.2出口政策 (80)3.需求 (81)3.1无人机的作用经过历史的检验 (82)3.2作战司令部对无人机的需求 (83)3.3无人机的任务要求分级 (85)3.4向无人机开放的任务领域 (86)3.5互操作性 (87)4.技术 (89)4.1处理器技术 (91)4.2通信技术 (93)4.2.1数据链 (94)4.2.2以网络为中心的通信系统 (95)4.3.1平台技术 (97).4.3.2控制 (98)4.3.3推进 (99)4.3.4可靠性 (102)4.3.5生存力 (103)4.3.6系统成本控制 (105)4.4有效载荷技术 (106)4.4.1传感器 (107)4.4.2通信中继 (110)4.4.3武器 (112)4.4.4有效载荷的成本控制 (113)5.作战 (113)5.1培训 (113)5.2作战方案制定一参与部门 (116)5.3作战 (121)5.4武器投放................................................... (125)5.5使用和支持费用 (127)6.路线图............................................................ (128)6.1无人机系统能力路线图 (129)6.2无人机系统任务路线图 (131)6.3无人航空的目标 (135)6.4未来方向 (137)附录A…………………………………………………………附录B附录C1.概述1.1目的该路线图旨在推动美军2005年至2030年间无人机开发计划的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