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2010-2035路线图

合集下载

史上最全美军现役无人机资料

史上最全美军现役无人机资料

史上最全美军现役无人机资料作为现代战争中的新生力量,无人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

各军事强国都在不断挖掘无人机作战应用的新概念、新方法和新领域。

其中,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无人机系统数量最多、技术最发达的国家,无人机的作战使用经验也最丰富。

尤其在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先后发布了5版关于无人机的发展路线图,紧跟作战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不断修正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方向。

在美军发布的“2009-2034财年综合无人机系统路线图”中,美国又推出联合能力范围(JCA)的新概念,力图使其无人机的发展研制更贴近未来的作战需求。

自2001年以来,美军已在战场上装备了“猎手”、“大乌鸦”、“影子”、“全球鹰”、“捕食者”等各型无人机系统,主要被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

仅在伊拉克,美国就投入使用了361架无人机。

美军对于无人机的需求正大幅增加,其执行飞行时间已超过50万小时。

这些无人机主要是用于监测、追踪,但现在美军发展的趋势是将无人机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攻击地面目标(图1)的作战行动中,基本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

图1 无人机攻击界面随着作战任务的多样化,未来美军将列装更多型号及用途的无人机,本文主要罗列到目前为止美军列装的主要无人机装备及参数。

图2 MQ-1“捕食者”(Predator)MQ-1“捕食者”(Predator):空军总重:1020Kg有效载荷:200Kg续航时间:>24h/16h (带外挂)最大/巡航速度:220/130Km/h升限:7600m发动机: Rotax 914F功率:115马力传感器:光电/红外、雷神AN/AAS-52、合成孔径雷达、诺斯罗普?格鲁门、AN/ZPQ-1武器:2 枚AGM-114图3 RQ-4“全球鹰”(Global Hawk)RQ-4“全球鹰”(Global Hawk):空军总重:12000Kg有效载荷:890Kg续航时间:32h最大/巡航速度:650/630Km/h升限:19000m发动机: AE-3007E推力:7600 磅力(劳斯莱斯)传感器:光电/红外、合成孔径雷达/移动目标图4 MQ-9“死神”(“捕食者”-B)MQ-9“死神”(“捕食者”B ):空军总重:4700Kg有效载荷:1700Kg续航时间:24h/4-20h (带外挂)最大/巡航速度:425/220Km/h升限:15000m发动机: TPE-331-10Y 功率900轴马力(霍尼韦尔)传感器:光电/红外/激光测距仪/ 激光指示器/合成孔径雷达/移动目标指示器武器:4枚220Kg量级或10枚110Kg量级的弹药图5 RQ-2B “先锋”(Pioneer)RQ-2B“先锋”(Pioneer):海军、海军陆战队总重:190Kg有效载荷:35Kg续航时间:5h最大/巡航速度:200/120Km/h升限:4500m发动机: SF 350,功率26马力传感器:光电/红外,Tamam POP200/300图6 RQ-15“海王星”(Neptun e)RQ-15 “海王星”(Neptune):海军总重:59Kg有效载荷:9Kg续航时间:4h最大/巡航速度:115/110Km/h升限:2400m发动机: 2 冲程发动机功率15马力传感器:光电/红外图7 RQ-5A/MQ-5B “猎人”(Hunter)RQ-5A/MQ-5B“猎人”(Hunter):陆军总重:810Kg有效载荷:90Kg续航时间:18h最大/巡航速度:200/165Km/h升限:12000m发动机:摩托固斯(×2),重油发动机(航空煤油) 功率57 马力×2传感器:光电/红外,Tamam MOSP图8 RQ-7A/B“影子”200(shadow 200)RQ-7A/B“影子”200(Shadow 200):陆军总重:150Kg有效载荷:27Kg续航时间:5h最大/巡航速度:200/130Km/h升限:4300m发动机:AR-741 功率38马力传感器:光电/红外Tamam POP300 Tamam POP 300图9MQ-1C“天空勇士”(sky warrior)MQ-1C“天空勇士”(Sky Warrior)“增程/多用途”(ER/MP)无人机:陆军总重:1450Kg有效载荷:360/220Kg续航时间:40h(110Kg 有效载荷)最大/巡逻速度:240/110Km/h升限:7600m发动机:Thielert 柴油机功率135马力传感器:光电/红外/激光测距仪/ 激光指示器/合成孔径雷达/移动目标指示器(SAR/MTI)武器: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GBU-44/B“蝰蛇打击”激光制导炸弹图10 RQ-8A/B“火力侦察兵”(Fire scout)RQ-8A/B“火力侦察兵”(Fire Sscout):海军、陆军总重:1430Kg有效载荷:270Kg续航时间:>6h最大速度:210Km/h升限:6000m发动机: 250-C20W 功率320轴马力传感器:光电/红外/激光测距仪/激光指示器图11X-47BX-47B:海军、空军总重:21000Kg有效载荷:2000Kg续航时间:9h最大速度:850Km/h升限:12000m发动机: F100-PW-220U Power (SLS) 7600 lb传感器:光电/红外合成孔径雷达/移动目标指示器/电子支援设备武器:炸弹图12 美军列装的微小型无人机目前“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理论是美军大力发展无人机武器装备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编配现状和发展趋势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编配现状和发展趋势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编配现状和发展趋势文/岳松堂林芳竹据预测,到2020年前后,美军战斗力将有1/4来自无人化平台。

美国陆军非常重视无人化装备,尤其是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已为旅战斗队和火力旅编配了RQ-7B“影子”200、RQ20A“美洲狮”、RA-11B“大鸦”无人机系统,为战斗航空旅编配了MQ1C“灰鹰”无人机系统,并经历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实战检验。

目前,在继续改进现役无人机系统的基础上,美国陆军还正在大力发展便携式无人机体系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

美国陆军编制体制模块化改革和优化概况美国陆军已于2012年底全部完成模块化改革:地面战斗部队转型为机动旅,即旅战斗队(BCT),其他作战与作战支援部队转型为支援旅。

旅战斗队按兵力结构又分为3种类型:轻型部队称为步兵旅战斗队,编制人数为3300~3400人,主要由轻型步兵、空降步兵和空中突击步兵组成;机械化部队称为重型旅战斗队(2012年2月16正式改称为装甲旅战斗队),由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组成,主要装备“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布雷德利”步兵/骑兵战车、“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及M113A3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等,编制人数为3700~3800人;中型旅称为“斯特赖克”旅战斗队,主要装备由10种车型组成的“斯特赖克”系列轮式装甲车以及“悍马”和中型战术卡车等,编制人数为4000~4100人。

支援旅又分为多功能支援旅和特种功能支援旅,多功能支援旅按功能分为火力旅、战斗航空旅、战地侦察旅、机动作战加强旅和保障旅5种类型;特种功能支援旅包括防空炮兵、工程兵、军事警察、防化兵、军事情报兵、通信兵、爆炸物处理兵、军需兵、医务兵、后勤支援部队和民事及心理战部队等功能的支援旅。

为贯彻“新国防战略”,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陆军在《2013年陆军战略规划指南》中明确提出建成一支能够“预防冲突、塑造环境、打赢战争”的“2020年陆军”。

“2020年陆军”的主要内容是从2013年10月开始,在缩减陆军规模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完善、优化旅战斗队的编制体制:一是将步兵旅战斗队和装甲旅战斗队合成战斗营由2个增至3个—将被裁旅战斗队的合成战斗营增编到被保留的旅战斗队中;二是增加工兵力量,为所有步兵旅战斗队和装甲旅战斗队在特种勤务营(也称特业营,编制营部及营部连、军事情报连、通信连、战术无人机排、工兵连等)的基础上,增加1个工兵连,组建工兵营(即取消特种勤务营,组建工兵营),“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则将隶属于旅部的工兵连扩编整合为工兵营;三是扩编旅战斗队所属火力营。

美国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中文版(部分)

美国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中文版(部分)

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美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二OO五年八月八日(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组织翻译)编译说明2005年8月,美国国防部在其网站发布了其2000年以来的第三版,也是最新版有关无人机发展的指导性文献《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

该文献比较详细、全面地阐述了美国各种用途的无人机研制、作战使用情况,说明了美国对无人机的未来需求、技术实现途径、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设想。

该文献英文版正文77页,11个附件,共约230页。

为及时了解、掌握国外无人机发展情况,推动我国无人机事业发展,为“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组委会委托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组织军队和地方有关专业人员对该文献进行了翻译。

由于时间紧张只翻译了正文和前3个附录。

考虑到资料的完整性,现将英文版全部附上,供大家参考。

翻译中的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有关进一步需求可与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直接联系。

“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组委会 二OO六年九月十六日联系人:孙柏山 电话:88587506-816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华盛顿特区203012005年8月4日本文件作为一个备忘录,分送给各军事部门领导,包括:空军参谋长、陆军参谋长、海军陆战队司令、海军作战部长、国防预研局局长、国家地面与空间情报局局长。

主题: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我们批准发布这个版本无人机系统路线图是因为:无人机系统自2001年秋季参与反恐战争以来,在军事作战中的使用迅速扩展。

无人机系统采用新战术、新技术、新方法改变了当前的作战空间,实现了对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的打击支援。

无人机系统不仅可提供持久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还可提供精确和及时的直接火力和间接火力。

作战指挥官需要更多的无人机系统。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快速协调地整合这一技术以支援联合作战。

该路线图的中心目标是指导国防部推动无人机系统任务能力向最紧迫的作战需求实现合理的转移。

无人机发展美国无人机路线图

无人机发展美国无人机路线图

基本性能
RQ-5A 总重: 总重:730Kg 有效载荷: 有效载荷:90Kg 续航时间: 续航时间:11h 最大/巡航速度: 最大/巡航速度:200/165Km/h 升限: 升限:12000m MQ-5B 总重: 总重:810Kg 有效载荷: 有效载荷:90Kg 续航时间: 续航时间:18h 最大/巡航速度 巡航速度:200/165Km/h 最大 巡航速度 升限: 升限:12000m

美国无人机路线图的主要内容( 二、美国无人机路线图的主要内容(续)
本节将从以下6个部分介绍美国无人机系统的发展现状: 本节将从以下 个部分介绍美国无人机系统的发展现状: 个部分介绍美国无人机系统的发展现状
1.1 1.2 1.3 1.4 1.5 1.6 已列装的无人机系统
前三版路线图框架基本一致 部分: 共6部分: 部分
1.概述 1.概述 2.无人机系统发展现状 2.无人机系统发展现状 3.无人机系统任务需求 3.无人机系统任务需求 4.无人机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 4.无人机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 5.无人机系统的作战使用 5.无人机系统的作战使用 6.无人机系统发展路线图 6.无人机系统发展路线图
美国“2007~2032 无人机路线图”
Unmanned System Roadmap 2007~2032

概述( 一、概述(续)
相继推出的四个版本的无人机路线图反映: 相继推出的四个版本的无人机路线图反映:
1 2 3 4 美国对无人机系统的最新认美国无人机路线图的主要内容( 二、美国无人机路线图的主要内容(续)
1.1.2 RQ-4“全球鹰”(Global Hawk) RQ-4“全球鹰 全球鹰” )
1998年2月,“全球鹰”完成首飞,2001年3 月由先进概念技术演示项目转入工程制造与发展阶段。 两种型别:RQ-4A(第10批次飞机)和RQ-4B(第20、30、 40批次飞机)的尺寸和性能有差别。

雄心勃勃_美国陆军首次规划未来无人机系统

雄心勃勃_美国陆军首次规划未来无人机系统

开 始将 影像 传送给 控制 者 。 “弹 簧小折 无人
刀 '` 可 以 通 过 军 用直 升 机 上 使 用 的
后一 批次 将配 备专 门改进 的 “海尔 法 “ 导 弹 。 这 种 “海 尔法 “ 导 弹是专 门 为无 人机 设计 和研 制的 第一种 机载武 器 以离轴攻 击 目标 。 五 角大楼 已批准 了美 国陆军 采购两 个 中队所 需 的 “灰鹰 “ 备 架 无人 机 、 每 个 中队将配 个地 面控 制站 、 卫星 美 国陆军每 年将 用于 能力 可
小时 的 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订远期规划
从 长 远 来看

《路 线 图》 在
勿 羡 待 别 迷
年 间 主要 关注 于 无人 航 空 像医
的 '` 系 统生 存 、 自主性 、 通 用 性和互 操 作性 ` ' 。 按 照 《路线 图 》 的设 想 务 疗 救护 等很 大程度上 依赖 于飞行 员 的任 将在 远期规 划 的最后 几年逐 步过 渡
美 国的 《国防 》 杂 志预 测
美 国陆军 的
无 人 机 部 队一 旦 发 展 到 较 为完 善 的程 度 , 美 国空军 对天 空 的控制权 将彻 底被
弱化 。
与 无人 机编 队的作 战效 能 , 二者 可 以充 分 发挥 各 自的优 势 , 从 而更加 有效 地执 行各项 任务 因此 美 国陆军航 空 兵已 无人编 队 “的争论 经 停止 了有 关 “有 人 美 国陆军
所产 生 的影响远 远超 过 了其 中任何 一项 美 国 陆军 十分 需要 这 很可 能 种高 度 战术化 的空 中支援 手段 展成 完全 独立 的 “第二 空军 “
需 的大 多数电 子设备 机进 行升 级

美国2013-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

美国2013-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

美国2013-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4.3 通信系统,频谱以及自主修复性4.3.1 引言所有的无人系统(而非完全自主的系统)主要面临的挑战在于通信链路的可用性、通信链路支持的数据量大小、频谱资源的分配、以及所以射频子系统对抗干扰的能力(如电磁干扰等)。

为满足作战指挥的要求,各服务与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仍将需要继续改进。

国防部无人系统需要对操作控制和任务数据分布进行处理,特别是对非自主的系统。

因此,对于一些公司和大学,这类信息可以通过电缆传输,但对于高度移动的无人操作,用的电磁波信号(EMS)的传播方式将更加容易,或其他方式(例如,声学或光学)。

图13显示了支持无人系统所需要的通信网络体系结构(OV-1)。

该架构中同时考虑了载人系统的设计,说明载人和无人传感器以及其他指挥与控制(C2)系统之间需要共同的通信基础设施支撑。

辅助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的建设应该是平台无关的(载人或无人)。

运行架构采用了多种环境管理系统的频段,通信网关和中继网站,数据中心和数据传播节点,以及地面广播和网络服务。

在这种体系结构中的通信链路支持无人平台的指挥与控制以及和各自的有效载荷;并且支持将载荷的信息回传,用作战术、战略等意图。

应当尽可能地将载荷任务数据及时驻留在全局数据中心,使世界各地的用户能够快速简便地发现、获取和分析实时和非实时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信息和其他任务的数据。

第4.3.2节到第4.3.17节着重阐述了无人通信系统结构发展的需求及计划,并针对每个领域给出了适用的标准和系统指导。

图13. 高级辅助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结构运行概念图4.3.2 当前无人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过去十年内,美国在全球作战应用中操作的经验教训、详细分析研究和回顾、作战任务需求说明等都充分表明了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建设在支持无人平台方面的各种缺陷。

具体包括:全球连通性差:无人平台全球发送高带宽数据(例如,全运动视频)至战略战术用户的能力不足。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2010-2035路线图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2010-2035路线图

前言2001年10月,54架“猎人”和“影子”攻击型无人机投入作战运用。

由此,美国陆军的整场军事行动拉开帷幕。

今天,美国陆军装备的无人机已经超过了4000架,它们型号各异,功能不同,而且还在进一步列装之中。

近9年连绵不断的战火中,在支援部队作战的行动中,无人机系统作战运用的方式不断适应形势,发生着显著变化。

这种适应,不仅表现在当前无人机部队作战平台的剧增,而且也表现在无人机系统能力的不断扩展。

值此联合能力集成开发系统(JCIDS)文件对需求已经予以认可,官方计划业已立项之际,为未来的无人机系统需求做出通盘战略考虑的时刻,或是制定规划的时机已经来临。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10-2035)》为美国陆军研发、装备和在全谱作战中使用无人机系统提供了广阔视角,该路线图的主要理念将为持续学习和分析建立共同的基础。

我们将不断评估这些观点,质疑这些假设,对无人机系统能力的各个领域都予以开发。

该路线图将明确战斗功能概念,致力于完成基于能力的评估,并有助于新技术知情决策的发展(这些新技术将通过综合实验和测试完成评估)。

最终,该路线图将回答这样的问题:“未来美国陆军需要具何种功能的无人机?”正如《美国陆军核心概念》所述,在这个持久冲突的年代里,为了在不确定的、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有效作战,领导者必须明察战场纵深态势,部队行动要不断适应形势变化以先发制人并保持主动,在广阔地域内持续作战时需具备远距离快速作战能力。

研发无人机系统,将其纳入到部队行动之中,将扩展陆军的态势感知能力,同时将提升陆军发现、定位和摧毁敌军的能力。

我们也希望,在危险的严酷环境下,未来的无人机系统能够有助于快速反应和持续保障。

该路线图为无人机系统发展及其与陆军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途径,路线图划分为三个时间段:近期发展阶段(2010-2015年),中期发展阶段(2016-2025年)和远期发展阶段(2026-2035年)。

近期要在快速应用当前技术,满足陆战场需求的同时,关注当前无人机的能力差距。

感恩亲情之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编配现状和发展趋势

感恩亲情之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编配现状和发展趋势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编配现状和发展趋势据预测,到2020年前后,美军战斗力将有四分之一来自无人化平台。

美国陆军非常重视无人化装备,尤其是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已为旅战斗队和火力旅编配了rq-7b“影子”200、rq-20a“美洲狮”、rq-11b“大鸦”无人机系统,为战斗航空旅编配了mq-1c“灰鹰”无人机系统,并经历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实战检验。

目前,在继续改进现役无人机系统的基础上,美国陆军还正在大力发展便携式无人机体系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及陆基感知与规避系统。

美国陆军编制体制模块化改革和优化概况美国陆军已于2012年年底全部完成模块化改革:地面战斗部队转型为机动旅,即旅战斗队(bct),其他作战与作战支援部队转型为支援旅。

旅战斗队按兵力结构又分为3种类型:轻型部队称为步兵旅战斗队,编制人数为3300~3400人,主要由轻型步兵、空降步兵和空中突击步兵组成;机械化部队称为重型旅战斗队(2012年2月16正式改称为装甲旅战斗队),由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组成,主要装备“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布雷德利”步兵/骑兵战车、“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及m113a3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等,编制人数为3700~3800人;中型旅称为“斯特瑞克”旅战斗队,主要装备由10种车型组成的“斯特瑞克”系列轮式装甲车以及“悍马”和中型战术卡车等,编制人数为4000~4100人。

支援旅又分为多功能支援旅和特种功能支援旅,多功能支援旅按功能分为火力旅、战斗航空旅、战地侦察旅、机动作战加强旅和保障旅5种类型;特种功能支援旅包括防空炮兵、工程兵、军事警察、防化兵、军事情报兵、通信兵、爆炸物处理兵、军需兵、医务兵、后勤支援部队和民事及心理战部队等功能的支援旅。

为贯彻“新国防战略”,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陆军在《2013年陆军战略规划指南》中明确提出建成一支能够“预防冲突、塑造环境、打赢战争”的“2020年陆军”。

“2020年陆军”的主要内容是从2013年10月开始,在缩减陆军规模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完善、优化旅战斗队的编制体制:一是将步兵旅战斗队和装甲旅战斗队合成战斗营由2个增至3个——将被裁旅战斗队的合成战斗营增编到被保留的旅战斗队中;二是增加工兵力量,为所有步兵旅战斗队和装甲旅战斗队在特种勤务营(也称特业营,编制营部及营部連、军事情报连、通信连、战术无人机排、工兵连等)的基础上,增加1个工兵连,组建工兵营(即取消特种勤务营,组建工兵营),“斯特瑞克”旅战斗队则将隶属于旅部的工兵连扩编整合为工兵营;三是扩编旅战斗队所属火力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2001年10月,54架“猎人”和“影子”攻击型无人机投入作战运用。

由此,美国陆军的整场军事行动拉开帷幕。

今天,美国陆军装备的无人机已经超过了4000架,它们型号各异,功能不同,而且还在进一步列装之中。

近9年连绵不断的战火中,在支援部队作战的行动中,无人机系统作战运用的方式不断适应形势,发生着显著变化。

这种适应,不仅表现在当前无人机部队作战平台的剧增,而且也表现在无人机系统能力的不断扩展。

值此联合能力集成开发系统(JCIDS)文件对需求已经予以认可,官方计划业已立项之际,为未来的无人机系统需求做出通盘战略考虑的时刻,或是制定规划的时机已经来临。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10-2035)》为美国陆军研发、装备和在全谱作战中使用无人机系统提供了广阔视角,该路线图的主要理念将为持续学习和分析建立共同的基础。

我们将不断评估这些观点,质疑这些假设,对无人机系统能力的各个领域都予以开发。

该路线图将明确战斗功能概念,致力于完成基于能力的评估,并有助于新技术知情决策的发展(这些新技术将通过综合实验和测试完成评估)。

最终,该路线图将回答这样的问题:“未来美国陆军需要具何种功能的无人机?”正如《美国陆军核心概念》所述,在这个持久冲突的年代里,为了在不确定的、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有效作战,领导者必须明察战场纵深态势,部队行动要不断适应形势变化以先发制人并保持主动,在广阔地域内持续作战时需具备远距离快速作战能力。

研发无人机系统,将其纳入到部队行动之中,将扩展陆军的态势感知能力,同时将提升陆军发现、定位和摧毁敌军的能力。

我们也希望,在危险的严酷环境下,未来的无人机系统能够有助于快速反应和持续保障。

该路线图为无人机系统发展及其与陆军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途径,路线图划分为三个时间段:近期发展阶段(2010-2015年),中期发展阶段(2016-2025年)和远期发展阶段(2026-2035年)。

近期要在快速应用当前技术,满足陆战场需求的同时,关注当前无人机的能力差距。

中期要把新出现的多用途无人机系统集成到陆军行动的全部领域之中,无论是“支援网络”或是“保障运输”。

远期要进一步减小无人机系统的尺寸,减少重量,降低对动力的需求,同时关注于其性能改善。

每两年我们将评估一次路线图,使其与作战需求、经验教训以及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保持紧密联系。

第一版无人机系统路线图将为未来无人机系统发展提供新的方向,我们将不断对其予以修订,满足陆战场上勇士们的需要。

1.概述《无人机系统(UAS )路线图》规划了美陆军在2010-2035年这25年间如何研发、装备以及如何在全谱作战中使用无人机系统的蓝图。

该路线图是无人系统初始能力文件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将新技术转化为无人机系统能力,从而使得部队在遂行战斗任务时减少风险,更具效率。

持久自由行动(OEF)和伊拉克自由行动(OIF)中的经验证明,使用无人机系统,可以减少士兵的工作负荷,避免他们与敌人直接接触,显著提高了遂行任务水平。

作为指挥官的独特工具,无人机系统增强了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还可以通过向最低级别的战术单位提供直接保障行动的情报,提高观察、定位和摧毁敌人的能力。

对于不断出现的致命武器和非致命武器而言,搭载在无人作战平台上使用是它们最为理想的选择,无人机系统将不断转型,符合美国陆军所预想的未来战争形态要求,拯救参战者的宝贵生命。

保障/运输无人机系统最终的作战运用将确保快速反应和不间断的保障,从而提高行动和战役的行动自由。

尽管该路线图并非官方法规,但是它的确是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发展战略在今后25年内理论上和实际中的指南,它为所有与无人机转型保持同步发展的单位勾勒出一幕共同的构想。

1915年,尼克拉•泰斯勒就撰文提出了“无人飞行”这一概念。

他描述了一种武装无人飞行器,可用于保卫美国。

1991年,美国陆军的无人机系统项目初试牛刀,“先锋”无人机(UAV)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成功完成了300余次战斗任务。

全球反恐战争的作战需求和经验教训促使美国陆军不断增加无人机系统的数量,提高其能力。

当前,超过328架陆军无人机在战区巡弋,其支援作战行动的时间累积超过100万小时。

为跟上无人机系统的迅猛发展,2012财年,美国陆军将要训练2100名以上的无人机系统操作员、维修员和指挥官。

这一数量比起2003财年的训练数量,增长了800%。

通过对情报的快速收集、处理和分发,以减少“从传感器到射手”这一流程所耗费的时间,“陆军神目”——无人机系统使陆军拥有了制信息权。

此外,无人机系统可以支援陆军和联合作战中的战术级单位,通过近实时态势感知和满足多任务需求的能力(包括通信、侦察、武装反应和补给)向正在作战的勇士们提供战术优势,并具备重新动态分配任务的能力。

一个完整的无人机系统包括无人飞行器(UA)、有效载荷、操作员,控制单元、显示器、通信结构、贯穿寿命周期的后勤以及所支援部队。

关于无人机系统“无需有人介入”的观点是不恰当的,因为正是我们那些训练有素、精通专业的战士们在操作和保养无人机系统。

因此,路线图关注的焦点是无人机系统在支援部队作战时的各项能力,其核心目的是协调使用无人机系统、人力和网络。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战略的两个关键因素分别是通用性和开放性结构系统。

美国陆军目前在战略、战役和战术各个层次的行动中使用无人机系统,支援所有级别的部队作战,这种支援可能是建制内的,也有可能是随伴行动。

典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部(分)队包括:•营以下单位:近程(航程25KM以内),续航时间短(1至2小时)。

其任务在协调高度下运作。

作为支援战术行动的建制单位时,实现与地面部队的高度一体化。

•旅级:中程(航程125KM以内),续航时间适中(5至10小时)。

实现与地面部队和其他飞行器一体化。

•师以上:远程(航程200KM以上),续航时间长(16小时以上)。

对战术和战役行动直接支援(DS)或全般支援(GS)。

作为概念性文献,路线图的时间跨度为25年,它将其划分为3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近期发展阶段(2010-2015年),中期发展阶段(2016-2025年),远期发展阶段(2026-2035年)。

每个阶段又分别划分成若干子阶段。

这些子阶段分别对无人机系统的能力演进、发展考虑(使用作战理论、编制、训练、装备、领导力和教育、人员、设施、政策这一被称为DOTMLPF-P的全谱分析工具)和预期实施计划予以阐明。

基于当前技术、预算和之前的预期计划,路线图在篇幅上对近期发展阶段的规划和描述分量大一些,而远期发展阶段的筹划主要基于预期能力,表现得更为概念性一些。

•近期发展阶段。

继续快速地将无人机系统整合到战术级单位之中,以适应部队当前的作战需求。

情报、监视和侦察是无人机系统能力需求涉及的主要领域。

无人机系统的基本预算包括采办和维修,这是美国陆军对不断增长的无人机系统能力需求给予充分投入的明证。

网络能力制约了信息分发。

近期发展阶段的无人机系统包括增程多用途无人机系统(ERMP )和“猎人”、“影子”、“渡鸦”无人机系统。

在近期发展阶段,审慎开发新技术,满足补给/运输无人机系统的研发和作战运用等问题也需要加以考虑。

•中期发展阶段。

美国陆军实现与无人机系统的一体化。

先进技术提高了无人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能够支援快速而流畅的作战行动。

无人机系统对目标毁伤效果和附带损伤的识别分辨能力以及网络中心战能力都在增强。

可调整乘员数量的飞行器(OPV)和轻于空气的飞行器(LTA)的出现建立了有人系统和无人系统之间的纽带。

操作员使用通用系统操作多个平台,向各种级别单位分发处理过的信息。

多个用户可以从各个分布式站点控制传感器。

增程多用途无人机系统全部列装美国陆军,战术和战役级别的补给/运输无人机系统开始装备。

在中期发展阶段,无人系统和地面无人车辆、无人值守传感器将通过通用互操作标准开启团队合作之路。

•远期发展阶段。

有人系统和无人系统将在通用性和能力上都得到极大提升——这是路线图远期规划的主要特性。

技术上的不断推进不仅提高了无人机系统的续航时间和负载能力,同时在尺寸、重量和动力(SWaP)等方面的需求不断降低。

美国陆军应用先进的垂直起降技术,实现点对点能力,提升无人机系统整体的自动化程度。

无人机系统可以全天候行动,具备感知并规避(SAA)能力,并且被纳入到国家空域系统的管理范围中。

医疗救护无人机系统和纳米蜂群无人机系统的能力已经成熟。

补给/运输无人机系统将继续应用先进技术,促使其机载计算性能和容量能力方面的潜能得以跃升,同时减少无人机平台的尺寸和重量。

补给/运输无人机系统在陆军军种内得以广泛使用。

无人机系统操作员通过通用控制系统操控多用途和多任务无人机系统,支援全谱行动。

作为无人系统团队的一员,无人机系统与无人地面系统高度整合,向指挥官提供无人系统全新的合力。

无人机系统前所未有的成熟速度使得指挥官得以在战场全域使用多种类型无人机系统。

未来,无人机系统将继续承担不断增长的多样化任务以支援部队作战,“陆军神目”——无人机系统的任务永远不会旁落。

在未来的25年里,在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作战需求的背景下,在新技术的推动下,陆军将继续推进转型。

该路线图从无人机系统当前能力到未来可能的潜在作战运用都给予了通盘考虑。

首要任务是支援当前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同时陆军要关注未来的陌生战场环境和不同作战样式。

因其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增强,工作负载减少,前沿部队风险降低,可以得以证实,无人机系统的确是作战倍增器。

陆军必须继续发挥当前技术和新技术的“杠杆作用”,发挥无人机系统潜力。

具有先进技术的无人机系统将为陆军节约兵力,节省开支。

该路线图关注无人飞行器、新技术、系统互通性和通用性,最为重要的是,关注无人机系统要继续支援我们的勇士。

在这一背景下,它是陆军首次协力得到的成果,为下一个25年内无人机系统的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美陆军无人机系统路线图的八个主题之外的外接主旨包括:•军人是陆军无人机系统战略的中坚•陆军要协调人力资源、网络资源和装备•陆军要把“通用性”和“开放性结构系统”作为无人机系统战略的两个关键•陆军无人机系统战略向地面指挥官提供动态可重新分配资源•陆军无人机系统能够为最低级别战术单位提供可资行动的情报资源•陆军无人机系统战略缩短了从“传感器到射手”的时间流程•陆军无人机系统支援全谱行动•允许指挥官使用多种能力2.引言2.1 目的该路线图廓清了美国陆军在2010年到2035年期间的全谱行动中将如何发展、列装和使用无人机系统。

陆军将充分利用无人机系统的各项能力和日新月异的技术优势,使我们的勇士在减少风险的同时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陆军在持久自由行动和伊拉克自行动中的战争实践证明,通过减少士兵的工作载荷,规避他们与敌方直接接触,无人机系统显著提高了遂行任务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