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1.3学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2)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2)

2024年浙教版九上科学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涉及第3章“物质的变化”和第4章“能量的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3.1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3.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平衡,3.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4.1能量守恒定律,4.2热能的利用,4.3电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3. 掌握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掌握能量转化过程。

5. 学习热能和电能的利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守恒定律。

难点:化学平衡的理解,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能量转化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金属腐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2. 例题讲解:(1)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释化学平衡的概念。

(3)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实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 板书中间:展示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能量守恒定律等核心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说明如何实现化学平衡。

(3)简述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4)阐述能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能量转化的过程。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件:1.3第1课时 盐酸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件:1.3第1课时 盐酸

第1课时 盐酸
[情景展示2] 观察实验:把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盛有盐
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火柴伸入试管口。
17
第1课时 盐酸
[问题探究]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该实验说明了盐酸具有什么性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 盐酸
[归纳总结]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继续探究] 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而盐酸 与氧化铁反应时没有气体生成,这是否意味着盐酸能继续与金属铁反 应产生气体呢?怎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你设计的实验需要对照实验 吗? [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 盐酸
[情景展示3]
实验:(1)取一枚生锈的铁钉,观察它的颜色后小心地放入试管底
部,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振荡,过一会儿取出铁钉,用水冲洗干净
后,观察并记录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2)向盛有氧化铜粉
末的试管中加入2 mL盐酸,微微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2)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3节 常见的酸 第1课时 盐酸
1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课时 盐酸
新知学习 互动探究 课堂小结
2
第1课时 盐酸
考纲要求: 1.概述常见酸的主要性质。 2.说出常见酸的用途与对人类的影响。 3.说出酸使用的注意事项。
3
第1课时 盐酸

2024年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2. 使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了解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探索电磁现象的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微观结构、化学反应原理、能量守恒定律、遗传基因。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能量转换、电路原理、遗传与变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电线、电池等)。

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如电池的使用、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新课内容讲解:(1)物质的组成与变化:介绍物质微观结构,通过实验演示化学反应过程。

(2)能量转化与守恒: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换实例。

(3)电磁现象:介绍电路原理,演示电磁现象实验。

(4)生命与遗传:讲解遗传基因,分析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能量转换等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章知识点,包括物质、能量、电磁、遗传等。

2. 板书右侧:展示重要概念、公式、实验结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物质的组成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一个简单的电路原理。

(4)简述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如研究生活中的能量转换实例、观察植物的生长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1.1-1.3复习导学案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1.1-1.3复习导学案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上第一章1.1-1.3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学号评价【知识储备】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在表述中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相同的一种粒子——,阴离子叫做这种酸的离子;常见的酸有。

4.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显_____色,遇碱显_____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_________,遇碱显____色。

5.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用______________表示,常用pH试纸测定。

pH值的范围是0—14。

pH==7,溶液显______性;pH>7,溶液显______性,数值越大,碱性越______;pH<7,溶液显______性,数值越小,酸性越______。

6.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用洁净的__________蘸取被测液,滴在_________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和_____________对照,看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液的pH值。

7.物质的性质比较(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气味特性用途(2)酸的通性:①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无色酚酞________;②能与活泼金属(排在的金属)反应生成;③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④能与碱反应生成____________;⑤能与某些______发生反应生成。

酸之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

(3)向氧化铜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并微热,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溶液呈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产生,反应方程式是;继续加入足量盐酸,现象是沉淀逐渐、溶液呈色,反应方程式是。

8.物质的鉴别:(1)检验盐酸(或Cl—)用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硫酸(或SO42)最好用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第一节:宇宙与星际物质第二节:恒星与行星第三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2.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第二节: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提高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认知能力。

2. 使学生理解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多样性,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的理解;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宇宙和生命的演化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文望远镜;宇宙演化模型;生物进化挂图。

2. 学具:九年级科学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疑问。

2. 例题讲解:解析宇宙起源的学说,以实例说明恒星、行星的形成。

3.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宇宙演化过程图,加深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的理解。

4.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以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假说。

通过挂图、模型等教具,讲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5. 生物多样性与环保: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行星的形成过程。

2.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生命起源假说;生物进化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

请谈谈你对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认识。

2. 答案: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论;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的理解;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

2018秋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3.1盐酸

2018秋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3.1盐酸

管倾斜于内,试管内装有一定量的CaCO3固体。现将试管内的固体倒入 广口瓶内的盐酸中,你会看到广口瓶内有______气__泡产生,反应停止后广
口瓶浸入水中的体积比原来_____减__小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容

变小
水槽底部的压强将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12题图)
盐酸
第3 页
3.盐酸的性质
酸+碱===盐+水 3HCl+Al(OH)3===______A_l_C_l_3_+__3_H_2_O(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酸+某些盐===_____新__盐__+__新_ 酸
2HCl+CaCO3===_____C_a_C__l2_+__H__2O__+__C_O_(2实↑ 验室制取CO2) HCl+AgNO3===_____A_g_C__l↓_+__H__N_O_(3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6HCl+Fe2O3===______2_F_e_C_l_3+__3_H__2_O(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 成黄色溶液) 酸+某些金属===_____盐__+__氢__气 Fe+2HCl===____F_e_C__l2_+__H_ 2↑
精彩练习 九年级 科学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3节 常见的酸
第1课时 盐酸
★聚焦教材 ★分层训练
A 练就好基础 B 更上一层楼 C 开拓新思路
★聚焦教材
1.酸溶液使指示剂变色:酸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红__色____,___不__能___使 无色酚酞变色。 2.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由于浓盐酸具有___挥__发__性____,挥发出的HCl 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所以会看到______白__雾。浓盐酸 敞口放置质量会______减__轻,浓度会_____变__小_。工业盐酸因含杂质铁离子 而略显_____黄__色。

浙江省九级科学上册《1.3探索碱的性质1》教案 浙教版

浙江省九级科学上册《1.3探索碱的性质1》教案 浙教版

课题《1.3探索碱的性质1》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了解强碱使用的注意事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技能领域: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情感领域: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碱的性质、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难点碱的性质、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一、探索碱的性质1、碱性物质能使酸2、碱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碱+酸――盐+水3、碱可以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上一节中介绍了一些生活中酸性的食物,其实很多食物成碱性的。

常见食物的酸性:蛋黄,乳酪,白糖做的西点,火腿,面包,小麦,奶油,油炸豆腐常见食物的碱性:萝卜,苹果,洋葱,萝卜干,大豆,香蕉,草莓,蛋白,菠菜,海带;食用碱性食品时会感到涩味,洗澡时不小心有肥皂泡溅到嘴里也有这种感觉,此外碱还有哪些性质呢?(二)新课教学1、碱有哪些性质演示: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与碱的作用试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结论:碱性物质能使酸碱性物质能使酸碱指示剂呈一定的颜色: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碱的涵义: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结合多种可溶性碱的电离产物演示: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1)在反应中使用酸碱指示剂(2)反应所得溶液进行蒸发,观察蒸发皿中留有的固体结论:碱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碱+酸――盐+水实质:H++OH-=H2O应用:改良酸性土壤、中和胃酸过多等思考:用什么办法能够知道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过程中,酸和碱没有剩余,恰好完全反应?――使用指示剂演示: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来完成)――现象: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结论:碱可以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介绍: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提问:二氧化硫排入大气有何危害?)SO2+2NaOH=Na2SO3+H2O介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或木塞。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基本性质1.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2 物质的密度与结晶2. 第二章力与运动2.1 力的概念与测量2.2 运动的描述与分类3. 第三章光的传播与现象3.1 光的传播3.2 光的反射与折射4. 第四章电磁现象4.1 电流的产生与作用4.2 电路的组成与原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了解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密度与结晶。

2. 使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学会力的测量与运动描述。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 让学生了解电磁现象,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基本性质与分类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教学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光的传播电流的产生与作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物质样品、天平、量筒、显微镜力计、运动装置、光学器材电磁实验器材、电路元件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物质的基本性质、力与运动、光学与电磁现象。

2. 教学新课:第一章:通过实验与讲解,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分类、密度与结晶。

第二章:讲解力的概念、测量与运动描述,结合实践情景进行例题讲解。

第三章:介绍光的传播、反射与折射,通过光学实验与例题讲解加深理解。

第四章:阐述电磁现象,讲解电流的产生、作用与电路原理。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实践性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物质的基本性质、组成、分类、密度、结晶2. 第二章:力的概念、测量、运动描述3. 第三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4. 第四章:电流、电磁现象、电路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计算物质的密度与结晶第二章: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力的作用第三章:解释光学现象,如影子的形成、镜子成像第四章:设计简单的电路,分析电路原理2. 答案:根据教学内容与例题,为学生提供详细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探索碱的性质
一、碱的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OH
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1、NaOH
①可以使酚酞变红色,使石蕊变蓝色。

②和酸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
2
O
2NaOH + H
2SO
4
= Na
2
SO
4
+ 2H
2
O
③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SO2+ 2 NaOH = Na2SO3+ H2O CO2+ 2 NaOH = Na2CO3+ H2O
④和盐反应
2NaOH + CuCl
2= Cu(OH)
2
↓+ 2NaCl
蓝色溶液蓝色沉淀
3NaOH + FeCl
3= Fe(OH)
3
↓+ 3NaCl
黄色溶液红褐色沉淀
2、Ca(OH)2
①可以和使酚酞变红色,使石蕊变蓝色
②和酸反应
Ca(OH)2 +2HCl = CaCl2+ 2H2O
Ca(OH)2 + H2SO4= CaSO4+ 2H2O
③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Ca(OH)2 = CaCO3↓+ H2O
④和盐反应
Ca(OH)2 + CuCl2= Cu(OH)2↓+ CaCl2
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
三、碱的通性
①可以和使酚酞变红色,使石蕊变蓝色
②碱+酸=盐+水―――――――――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实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③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碱+盐=新盐+新碱
四、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物性: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腐蚀性,易潮解——作干燥剂不可以干燥CO2、SO2等气体。

(为什么??)
可以溶解动物的毛发。

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潮解,还和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使得NaOH质量增加。

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
气中,也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2、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和消石灰)
其水溶液叫石灰水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有腐蚀性。

Ca(OH)2 +2HCl = CaCl2+ 2H2O——反应没现象
Ca(OH)2 + H2SO4= CaSO4+ 2H2O——变浑浊
盛有石灰水的烧杯壁有很多的白色固体,用稀盐酸洗。

反应为:
CaCO
3+2HCl = CaCl
2
+ H
2
O +CO
2

石灰乳刷墙:开始“冒汗”——空气中的CO2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水
后来变硬——生成了碳酸钙
CO2+Ca(OH)2 = CaCO3↓+ H2O
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HCl+AgNO3=AgCl↓+HNO3
B NaOH+HNO3=NaNO3+H2O
C CuO+H2△Cu+H2O
D NH4Cl+NaOH=NaCl+NH3↑+H2O
2、根据物质的组成特征将物质分类。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Ca(OH)2
B、Cu2(OH)2CO3
C、C2H5OH
D、Na2CO3
3、往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A、FeCl3
B、MgCl2
C、Ba(NO3)2
D、Cu(NO3)2
4、滴有酚酞试液的Ba(OH)2溶液与下列物质恰好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A、H2SO4
B、HNO3
C、CO2
D、K2CO3
5、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NaOH溶液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CO2
B、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
C、用稀盐酸除去NaOH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得到纯NaOH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和铁锈
6、往NaOH溶液里加入1-2滴酚酞试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硫酸,直到反应完全。

在这个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A、红色→无色→无色
B、无色→红色→无色
C、无色→蓝色→无色
D、红色→无色→红色
7、下列物质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无明显变化的是()
A.氯化钠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D.浓盐酸
8、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NaOH、Ca(OH)2、稀H2SO4三种溶液,可以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二氧化碳
9、把下列甲栏中的实验操作跟乙栏中的实验现象用线段连接起来,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