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结合具体案例,如珠三角,分析产业集群现象及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结合具体案例,如珠三角,分析产业集群现象及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结合具体案例,如珠三角,分析产业集群现象及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珠三角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之一,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是指相邻区域内存在大量同种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群通过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提高了整个地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对地区竞争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方面,产业集群在吸引外资和扩大国际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遍布了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创新人才加入,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也提高了地区吸引人才的能力。

在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知识转移和人才流动,有助于提升地区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来到这里工作和生活。

然而,产业集群的存在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大量的企业集中在区域内,会带来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如用水和排放污水的问题。

此外,在经济危机或行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时,过度集中的产业集群也可能会导致失业、经济下滑等问题。

总的来说,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明显提高了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但也需要在区域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引导和管理。

世界工厂是哪个城市

世界工厂是哪个城市

谢谢观看
东莞的制造业发展:
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 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诺基亚、 雀巢美极、三星、生益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其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家,500强企业有4家。
世界工厂是哪个城市
珠江三角洲模式,即珠江模式,是人们对广东省珠江流域中以广州、深圳等为中心的14个市县, 自改革开放以来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由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 先生首先提出,他认为珠江模式不同于苏南的城市群地区(苏南模式),也不同于温州的农业区 域(温州模式),珠三角地处大陆南端,同时又毗邻香港、澳门,可以借助境外的资金、技术、 设备和市场,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世界工厂是东莞。
东莞,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化。
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为“广东四小虎”之首, 号称“世界工厂”,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中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集中分布,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密度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影响。

首先,以中国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业集群为例。

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为代表,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产业集群之一。

在这一地区,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相关的研发机构和服务企业。

这种集聚效应带来了生产成本的降低、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人才和资金的聚集,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产业集群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其次,以意大利的时尚产业集群为例。

意大利以米兰为代表的时尚产业集群,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和完善的产业链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地区,设计师、面料供应商、加工厂、品牌商等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形成了高效的产业集群。

这种集群效应不仅带动了意大利的时尚产业发展,也成为了国际时尚产业的引领者和标杆。

再次,以日本的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日本以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为中心,形成了世界知名的汽车产业集群。

在这一地区,集中了丰田、本田、日产等知名汽车制造商,以及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和相关服务企业。

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提升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系统。

最后,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竞争激烈,合作与竞争的平衡需要谨慎把握;产业集群外部的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会对产业集群的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产业集群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集群对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也需要我们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更好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与学案一体化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与学案一体化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并说明其重要性和优越性2.通过阅读有关统计图表,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并能结合案例资料分析说明其形成的原因,理解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我国城镇分布图和有关数据统计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理解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50-55 ,完成以下内容,小组内核对答案。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_省的_________部,__________江下游,毗邻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________,被称为我国“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紧邻__________的优势地理条件,发展________经济。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以“___________”为基本模式,其中__________地区扮演“店”的模式,__________地区扮演“厂”的角色。

彼此紧密合作,优势互补。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标志是__________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用地_______用地__________用地_______用地交错分布,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型经济繁荣,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小组探究一】1.读右图,探究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从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处于我国_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

属于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征是:有充足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对农业生产有利。

(2)从海陆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地处__________,南临___________,有便利的_____________。

(3)从相对位置看,珠江三角洲紧邻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_隔海相望。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梁倩雯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梁倩雯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 转移及其影响
目 录
Content
01 区域产业转移 0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0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
Part one
区域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概念: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 国家或地区的 经济过程 。
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
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D )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
是( B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产业布局优化 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1、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 观察下图,简述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一方面可以推动企业进行生产技 术变革;另一方面为承接 技术、资金 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腾出了空间。 (2)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地区,其工业发展水平得到 提升, 产业结构也得以优化升级。
4.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珠江三角洲地区:高 耗能、高 污染产业的转出有利于地区环 境污染的治理。 (2)承接地:大批产业转移工业园建立,改变了原有的地理景观,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5.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1)珠江三角洲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对 高素质人才需求增加,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2)承接地:带来大量 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带动了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化。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文科)(导学案,含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文科)(导学案,含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高二班第小组学号:姓名: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学习目标】1.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

3.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及其对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4.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

【重难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难点)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66):“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

〈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课后提高案;(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案】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工业化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_______________,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市。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全国最大的__________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__;1990年之后是第二阶段,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和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

珠三角产业转移

珠三角产业转移

案例: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

这种产业转移是由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

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

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

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

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量。

90年代后期以来,他们不但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为此,他们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如扩展战略联盟,世界最大的15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90%的公司参与结盟;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已由1991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56%。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2年跨国公司达6.4万家,分支机构87万个,分别是20年前的6.7倍和14.5倍,海外分支机构销售收入17.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出口的2.7倍。

例如阿迪达斯公司已将95%的制造环节转移至其他国家东亚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最大承接地。

432地理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432地理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4--3--2】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2课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考纲展示]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会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方法。

知识点一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自读教材·抓基础]1.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加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有_____的趋势,环境质量日益___________。

②出现水质性缺水:首先,________的迅速发展和________的急剧增加,使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其次,__________________需水量不断增加,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2)人地矛盾加剧--------表现①______________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③_________________急剧下降。

(3)重复建设突出--------表现①城镇盲目_______________,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

②____________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巨大浪费。

2.对策(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①提出“青山蓝天碧水工程”;②采取各种措施治理_____________.保护水土资源;③通过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扩大城市______________,优化人居环境。

(2) 优化产业结构------具体措施:在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注重调整_______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对第二产业,改造并淘汰__________________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措施:①在城镇规划中,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②_____________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③__________应合理布局.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2—2001年,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由内向型开始转向外向型发展。(浦东崛起 和江浙地区的新发展)
• 2001年至今,经济融合和结构调整阶段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和城市布局之间的分工
合作趋势日益明显,长三角经济融合前所未有地展开。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模式比较
我国制造业赶超全球提供了比
较优势基础,但现在这些优势
随着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以
及市场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
已经难以维持原样,但这并不 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就丧失了竞 争力。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Logo
产业整合;传统的“前店后厂”模式逐步形成“店厂合一”的局面。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历程
• 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劳动密集型)——资本的有效供
给——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本密集型、技术密 集型)——信息密集型
• 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转换过程,即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
集型、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的转换,印证了动态比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Logo
主要内容
1 2 3 4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历程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历程 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模式比较 中国=“世界工厂”?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历程
• 1979—1984年,经济起步阶段
经济开始起步,对外开放程度低,发展以内向型经济为主。
资本来源 产权结构和 组织结构
长三角:集
企业、市场、 政府三者的 关系
长三角:依
产业的外向度
长三角:贷款
和民间积累; 投资
珠三角:外来
体产权和私有 产权为主;
珠三角:以
靠政府推动, 市场化程度相 对较低;
长三角:经
历了以区际贸 易为主的内缘 型发展道路, 产品以国内市 场为主; 向度一直较高 ,产品以国外 市场为主
• 1984—1992年,经济起飞阶段
经济高速起飞,对外开放程度大为提高,发展由内向型转向以外向型 经济为主。
• 1992—2001年,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
• 2001年至今,经济融合和结构调整阶段
构筑珠三角协作大平台,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珠三角的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
•过去几十年中,政策优惠和土
地、劳动力要素供应充分,为
“我们现在的优势,恰恰是 过去三十年积累起来的新 优势,主要包括工业链条 完善、国内市场基础雄厚 这两方面,现在不是有很 多企业迁出中国又迁回来 吗?关键是怎么适应这些 变化”。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中国=“世界工厂”?
• 一般来说,“世界工厂”有两重基本含义。首先,一个国
家或地区要成为“世界工厂”,其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
并参与国际分工;其次,该国或地区要在国际分工中扮演 工厂的角色。
• 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 ≠ 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工厂”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工厂”
较优势理论中关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与产业结构转移
的关系以及温特尔主义中关于集群效应的观点,符合产 业动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相吻合。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历程
• 1979—1992年,经济缓慢增长阶段
内生性增长模式,其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为主。(江浙乡镇企业和城乡 个体私营企业)
外方产权为主 ,以三资企业 为主要组织形 式
珠三角:市
场化程度则相 对较高
珠三角:外
珠江三角洲与世界工厂
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模式比较
•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民营化和外向化已
成为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
•制度的创新与突破极大地激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 •城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