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国度》:为什么以色列人最能创业

合集下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读《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有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读《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有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读《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有感以色列,弹丸之地,人员较少,却孕育着惊人的创造力;土地贫瘠,资源短缺,却吸引了大量的风险资本投资;敌国环伺,战争频发,却能突破逆境,成为全球的经济重镇。

它突破常规,把不可能变成现实,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经济奇迹。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回答了一个价值数亿美元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让以色列——一个仅有710万人口,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产生的如此多的新兴公司,甚至比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英国等大国都多?一是忧患意识,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以色列之所以能够成功,这与它独特的处境,不断面临外界的威胁有很大的关系。

建国伊始,以色列战火连连,长期受到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围攻。

它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多的是漫漫黄沙,但是却在这种情况下开拓出一片沙漠绿洲,成就了以滴灌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农业,它是现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土地沙漠化率减少的国家。

起初它没有自己完善的工业体系,处处受制于人,但目前几乎全世界都在使用以色列研发的芯片和机器。

如今的以色列已成为重要的高新技术出口国和全球风险投资家们的乐土,仅以色列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总数就超过了全欧洲的总和。

这个国家土壤贫瘠、危机四伏,是什么促使它走向繁荣,在我看来正是忧患意识。

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只有做到最好、变得更强,才会有出路,才得以生存。

二是不畏权威,对科学的不断追求。

在以色列没有明确的等级制度。

在军中士兵们可以直接向指挥官指出他的错误,在公司里最小的职员也可以直接向高层提出建议而不必知会其上级。

这样的文化传统为以色列人提供了发挥创新思维的空间。

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事例:芯片巨头英特尔曾经仅以时钟频率为依据来衡量微处理芯片的运算能力,这一依据曾是行业权威标准。

进入奔腾4时代后,出现了“功耗壁垒”这一行业难题,芯片运算速度与功耗似乎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在移动计算领域这个问题尤为明显。

创业的国度资料

创业的国度资料

春节前,王局长推荐大家学习一本书《创业的国度》,泛读后,确实感触很多。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家,人口仅有710万,而且笼罩着战争阴影,没有什么自然资源,而它却是世界高科技新兴企业密度最高、最繁荣兴盛的国家。

其人均风险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国家的30倍,中国的80倍。

很多美国高科技企业的重要研发成果都出自以色列的研发中心:如intel、microsoft、google。

看到这些相信任何人都会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以色列繁荣发展原因是什么,带着探究的心情,想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民族团结的力量,创新的意识,以色列以及以色列人的特点注定他们会成功:一、他们拥有“肆无忌惮”的沟通方式,使得全民族都有一种勇于挑战权威,打破常规,独立思考的勇气和魄力;二预备兵役制以及这个民族的传统,也使每个以色列人都受到了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培养了果断、勇敢的品质,以色列人和企业家行为模式是雷厉风行的,有想法就立即付诸行动;三对失败的包容:只要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实验,就没有失败,因为你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四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色列周边敌国林立,战争连连,二战中的备受迫害,战后长期受到阿拉伯国家围攻等等因素,使得整个犹太民族从骨子里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他们必须各个领域中表现突出,才能改变自己社会地位低,总受到排斥的现实,才能在国际上立足;五“扁平式”的管理模式,使得以色列人不唯上、不唯权、唯科学、唯真理。

以色列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比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和整个欧洲大陆在此上市的公司数量还要多。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所言:技术进步才是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

“两弹一星”工程、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峡大坝都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成功典范,这些让我们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我们不能忽视普遍存在的事实,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至今仍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

“创业国度”以色列

“创业国度”以色列

只有800多万人口、2万多平方公里国土的以色列,总体规模只相当于一个大城市。

然而,这个“弹丸之国”却是创业创新的“超级大国”。

目前,以色列拥有近6000家创新科技公司,初创企业总数仅次于美国硅谷,人均创业密集度全球第一,近400家知名跨国企业在以色列设有研发中心,英特尔、谷歌、微软等企业的不少颠覆性技术在这里萌芽。

“以色列到处都充满着创新活力。

”正如以色列驻华大使马腾所说,记者在以色列的采访中随处都能感受到创新,感受到人们对于创新和创业的热情。

“如果不去创业,我就是个失败者。

”致力于帮助少数族裔创业者寻求资源和投资机会的Hybrid公司创始人艾坦•塞拉告诉记者,很多以色列年轻人都有和他一样的想法,他们的职业理想就是通过创立企业实现自己的想法。

创新似乎已经融入血液,成为以色列基因中的一部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以色列这个笼罩着战争阴影,既没有区位优势,又没有广阔市场的国家,在近二三十年间一跃成为美名远扬的“创业国度”?拥有以色列创业“教父”称号的索尔•辛格曾表示,创业者都拥有共同的特点,创据外媒报道,在德意志银行遭美国司法部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重罚之后,该行正在考虑改变经营策略,通过放弃在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是收缩在美国的业务比重,以此来降低成本。

分析称,这将进一步影响该行的盈利。

德意志银行去年陷入亏损,今年又是雪上加霜。

9月,德银就不当销售R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问题与美国司法部谈判,后者提出约140亿美元的和解金额。

和美国司法部的天价索赔和解金还没谈妥,德银又面临美国监管机构的罚款。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因鼓励旗下约50名研究分析师与客户沟通,未能保护非公开信息,以及发布不当的研究报告,未能妥善保存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特定的电子记录,德银同意缴纳罚款950万美元以了结民事起诉。

德意志银行的股票因此一度大跌,因投资者担心德银是否具有足够的财力来应对,该行股票市值今年已经跌去46%。

解码“创业之国”:以色列创新创业成功之路

解码“创业之国”:以色列创新创业成功之路

解码“创业之国”:以色列创新创业成功之路作者:邱灵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1期以色列,这个国土面积仅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仅800多万的中东国家,却成为吸引全世界投资者的“创业之国”。

以色列创业企业密度全球第一,不到两千人就有一个创业者,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

如此“弹丸之国”,何以建国六十多年就创造出享誉全球的创新创业奇迹?解码以色列创新创业基因,正是其人才、技术、资金、文化、制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和出众表现,共同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重视教育和崇尚知识的优良传统第一,政府历来重视教育。

以色列国父、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强调“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建国初就制定《义务教育法》,规定5—16岁儿童必须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2001年,以色列将义务教育范围扩大到3—18岁。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始终维持在8%左右,2011年甚至超过10%。

第二,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开放式思维。

强调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鼓励学生探究质疑、挑战权威,目的是培养有想法、能思辨的创新人才。

经过这样的基础教育,打破思维定式、挑战约定俗成成为以色列青年的一种习惯。

第三,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支持高校成立孵化器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中心,强调将科技创新与经管、法律等学科结合形成创新创业综合优势。

高校普遍采取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缩短或延长学习时间,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第四,视学习为终身使命。

以色列人爱读书、爱买书、爱写书,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全球首位。

目前,以色列25—60岁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达到45%(法国、日本约为25%),每万名就业人口约有14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美国为85名、日本为65名)。

(二)基于强大国防的精英培养模式第一,国防军成为培养成功企业家的摇篮。

以色列是在中东地缘政治夹缝中强势求生的国家,最尖端的技术往往首先应用于国防,国防军肩负着培养最优秀技术人才的使命。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高科技创业的骄傲与尴尬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高科技创业的骄傲与尴尬

创业的国度:以⾊列⾼科技创业的骄傲与尴尬以⾊列⼈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虽然时有战争,在过去的⼗⼏年当中,⼤量来⾃欧美的风投基⾦直接投资以⾊列,带动了其IT⾼潮的发展。

这个⼈⼝仅710万的国度⾥活跃着60多家风投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远远⾼于欧洲、中国与印度。

如果你碰巧和⼀位以⾊列⼈吃饭却不知如何开场,试着提起《创业的国度》(Start-up Nation)这本书吧。

在过去的两年中,这个词俨然成为了以⾊列最好的国家代名词,⽽巴菲特在战时投资以⾊列并取得可观回报的例⼦更是被反复提及。

以⾊列⼈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虽然时有战争,在过去的⼗⼏年当中,⼤量来⾃欧美的风投基⾦直接投资以⾊列,带动了其IT⾼潮的发展。

这个⼈⼝仅710万的国度⾥活跃着60多家风投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远远⾼于欧洲、中国与印度。

令⼈尴尬的是,与其他发达的⼩型经济体相⽐,这个“创业国度”依然缺乏全球顶级企业,⽽类似于IAI等军⼯企业或是⾃来⽔、电⼒企业等⼤型公司仍掌握在国家⼿中。

不过,这并不阻碍我们去探讨与发现为何以⾊列可以成为年轻⼈创业天堂的秘诀,这需要教育、⾏政到市场⼒量的共同努⼒。

从校园开始从特拉维夫⼀路向北,沿着美丽的地中海边际,⼀个⼩时左右的车程就可到达海法,这⼀⾛廊被称为以⾊列的“硅⾕”地带。

位于核⼼位置的是以⾊列最优秀的理⼯类⾼校——以⾊列理⼯学院。

它的诞⽣甚⾄早于这个年轻国度,⽽其欢迎中⼼展⽰的微卫星、⽕箭等最新成果也时刻提醒着参观者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该校的传播总管告诉记者,⽬前以⾊列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129家公司中,有⼀半多都与该⼤学相关联。

“⾕歌、雅虎、英特尔和IBM都在海法设⽴了研发中⼼,以⽅便聘请理⼯学院培养出来的学⽣。

”这位传播总管说。

以⾊列也被誉为“美国硅⾕之外,世界上⾼科技创业公司最密集的地区”。

以⾊列理⼯学院副校长Boaz Golany 对本报表⽰,理⼯学院采取了⾮常积极的政策⿎励师⽣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以及科技转移。

创新,强国之本 创业的国度读后感

创新,强国之本 创业的国度读后感

创新,强国之本——读<<创业的国度>>有感<<创业的国度>>这本书,深入分析了以色列在艰苦环境中逐渐富强的原因。

稀少的人口,战争的肆虐,自然资源的匮乏,这一系列因素,足以摧毁一个国家。

但是,以色列却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崛起,他们依靠的是什么?是政府的正确领导,是人民的团结,更是创新。

“创新,将会是国家迅猛壮大的原因。

”创新,是强国之本。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它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在经济,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等重要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

生活离不开创新,同样,创新来源于生活。

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一个国家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一个国民,他没有创新意识,只懂得搬照前人的知识,那么他只能停滞不前。

”一流的人创新:二流的人模仿;三流的人盲从。

创新对于个人而言是很重要的。

当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

各行各业,一个人要想获得进步,就必须时刻保持思想的跃动,即使再简单的工作中,也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瓦特的蒸汽机,鲁班创造的锯子,杜甫高歌“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无不是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创造出的不平凡,因而成就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

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创新对一个国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国家要想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保持它的活跃,它与时俱进的发展。

以色列,如此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上天没有给它任何创造财富的先决条件,但它却凭借着创新,在战火中屹立不倒,在世界各国都在为争夺资源拼得头破血流时,他们在谋创新,谋发展,因而,才有了今日令人刮目相看的一个创新强国。

以色列何以成为一个创业的国度?因为乐观与坚韧

以色列何以成为一个创业的国度?因为乐观与坚韧

当我谈及伟大的企业家的特质时,我就会用“坚韧和乐观”这两个词去看待以色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所以,对于以色列及其企业家改善世界的独特能力,我有着难以置信的乐观。

以色列是一个很幸福的国度,一直名列最幸福的 15 个居住地的榜单里。

78.8% 的以色列人对我们的未来很乐观,89%的以色列人认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会有人挺身而出。

以色列历经的一系列战争与威胁让我们更加坚韧,而且一点也没有减少我们的乐观。

这种坚韧、乐观和幸福是孕育企业家的沃土。

我常会想到 Ariel Beery 这个人,他是MobileOCT的创始人,这家公司利用以色列在图像分析和 3D 打印上的独创性,去开发诊断宫颈癌和皮肤癌的产品。

MobileOCT 建立在 Ariel 的愿景上,为了改善世界的健康状况,他认为可以利用 iPhone、图像分析和 3D 打印出来的针钩去进行诊断,而且非洲居民、美国的农村居民也都可以承担得起这个费用。

Ariel Beery 在哥伦比亚和纽约大学受过教育,他本人也是在美国长大的,但是受以色列的乐观精神所激发,他成功创建了一个全球性的非营利性孵化器,现在他又创建了一个公司,仅用几美元就能够诊断癌症,挽救很多生命。

Ariel 也曾被质疑过很多次,但是他很坚韧。

他和很多企业家一样,是一个以色列移民,被以色列的挑战锻炼出来。

现在有越来越多像 Ariel 这样的人从法国、英国和美国过来,成为这个坚韧的创业国度里的一员。

我也会想到 Yuval Kaminka,他是JoyTunes的创始人和 CEO,他利用他在部队里学到的技术让这个世界变成更加有趣、更加充实的地方,他利用移动设备把音乐学习推广给大众。

Yuval 和他的联合创始人 Roy Itzkovitz 、兄弟 Yigal Kaminka 是一个标杆团队,他们象征着以色列年轻人的使命,利用军队和学校的先进技术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让他们发现自己内在的激情、探索创造性的表达。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犹太民族是个神奇的存在,作为一个被驱逐了2000多年,失去故土、饱受歧视与战争的民族,却能一次又一次凤凰涅槃,终于在茫茫荒漠中重新建国,并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自己的财富。

如今的以色列人均风险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国家的30倍,中国的80倍;很多美国高科技企业的重要研发成果都出自以色列的研发中心:如intel、microsoft、google。

我觉得犹太人的成功,除了他们拥有聪明的智商、强烈的危机意识外,肯定还有其他因素。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一书就从创新创业的角度诠释了以色列能取得如今这一番成就的原因与方法。

这本书回答了一个价值数亿美元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让以色列——一个仅有710万人口、笼罩着战争阴影、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产生了如此多的新兴公司,甚至比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英国等大国都多。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激发培育未来一段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今天,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与借鉴。

书中总结了一些以色列及以色列人的特点:1、“肆无忌惮”的沟通方式,预备兵役制以及这个民族的传统,使得学生能勇敢挑战教授、下属能勇敢挑战上级。

2、对失败的包容:只要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实验,就没有失败,因为你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

3、忧患意识:以色列战争连连,他们长期受到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围攻。

即使在外国生活的犹太人,他们也必须在自己的领域冒尖,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低,总受到排斥,只有努力争先,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4、“扁平式”的管理模式,使得以色列人不唯上、不唯权、唯科学、唯真理。

这为以色列人极大的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提供了空间。

5、长年的战争和义务兵役制,使每个以色列人都受到了严格的军事化训练,以色列空军和精英突击队的选拔更是复杂严格,这给今后的商业发展埋下了众多伏笔:(1)维持以色列国防军的科技优势的同时,将领导经验和技术知识结合起来训练,这对于创造一个新的企业家是最完美的环境;(2)预备役制度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的同龄人一起合作共事、共度难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起以色列,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硝烟弥漫、战火连天,那里安全吗?很多人并不知道,以色列经济长年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则是高科技创业经济。

以色列拥有4000 多家科技创业公司,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平均每2000 名以色列人中就有一人创业。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一书作者索尔·辛格告诉《外滩画报》:“以色列人的直率性格和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潮是成就以色列创业经济的源泉。

”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的阿兹列里中心(Azrieli Center),是特拉维夫最高的摩天大楼,也是以色列经营高科技、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运作中心。

阿兹列里中心是以色列亿万富翁、房地产大亨大卫。

阿兹列里(David Azrieli)的产业,后者拥有的阿兹列里集团(Azrieli Group)于2010年6月在特拉维夫股票交易所上市,是以色列史上规模最大的私营企业IPO索尔。

辛格(Saul Singer),这位《耶路撒冷邮报》社论版编辑和专栏作者,没有想到他的书在中国这么受欢迎。

他和美国外交政策专家丹。

塞诺(Dan Senor)合写的《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自2010年9月出版中文版之后,至今已经重印14次。

2011年12月中,辛格受邀访问中国,短短五天便辗转重庆、南京、上海和北京四地,出席了无数讲座和发布会。

在南京,他受到隆重的礼遇。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之前的一次会议上,向全省干部推荐了这本书。

据出版商中信出版社介绍,江苏省已经团购了上万本《创业的国度》。

这本书在中国的热卖,固然和它是《纽约时报》书评版上的畅销书,并曾以16种语言在全球翻译出版有关,但更多的则是中国读者的好奇,他们好奇这个常年硝烟弥漫的陌生国度创业经济竟然如此发达。

在新闻报道中,以色列这个国名总和中东局势,和战火连天,和漫长而无可分解的争端联系在一起。

人们提起以色列的第一印象总是,那里安全吗?很多人并不知道,以色列经济长年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GDP更是增长4.8%,连续7年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平均增长率。

而在以色列经济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高科技创业经济。

以色列的国土面积约为2万平方公里,人口710万,还不如北京和上海数量多。

但在2009年之前,以色列一直是美国之外在纳斯达克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国家,共有64家上市公司,到2010年才被中国超越。

今天,以色列拥有4000多家科技创业公司,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平均每2000名以色列人中就有一人创业。

根据以色列风险资本研究中心的研究,以色列人均风险投资额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

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达到近200亿美元,约占总出口额的一半。

以色列还有很强的研发能力。

特拉维夫大学和耶路撒冷大学等在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位列全球领先位置,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

舍特曼(Daniel Shechtman)更夺得了刚刚颁发的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不像在印度仅仅开设呼叫中心,在中国设代工工厂,很多跨国大公司把他们的核心技术研发放在了以色列。

像英特尔(微博),他们在以色列安置了6600名技术人员,专攻酷睿双核芯片设计。

IBM、微软和谷歌(微博)等国际IT巨头都在特拉维夫设有规模庞大的研发中心,英国《卫报》认为,特拉维夫附近的以色列硅谷是仅次于美国加州硅谷的最大科技中心。

一个炮火笼罩下的弹丸之国,如何催生出这么生机盎然的创业经济?“什么是打扰一下?”引一个笑话:四个人站在街角,一个美国人,一个俄罗斯人,一个中国人,一个以色列人。

一个记者走上来问:“打扰一下……请问你们对肉类短缺有什么看法?”美国人说:“什么是短缺?”俄罗斯人说:“什么是肉类?”中国人说:“什么是看法?”而以色列人说:“什么是打扰一下?”这个笑话说明了以色列人的直率性格。

有一个词语叫“chutzpah”,中文的意思大概是“肆无忌惮”,但在以色列,这个词是带褒义的。

大学生向教授提问,雇员们挑战他们老板的决定,军士质问自己的长官,文员批评政府要员,这些对于以色列人是司空见惯的。

以色列人自小就被这种行为方式熏陶,他们认为自信是一个人的基本要素,沉默寡言或者言不尽意或许反而会使你落后于人。

这便是辛格在《创业的国度》这本书里总结出的以色列创业经济兴旺的一个文化背景。

辛格介绍说:“以色列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这样的国家,每个权力人物,包括总理和军队政要都有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叫得绰号。

包括普通老百姓在内,谁都可以用绰号称呼他们。

以色列前任总理本亚明。

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和阿里尔。

沙龙(Ariel Sharon)的绰号分别是…比比‟和…阿里克‟……这些绰号不是官员背后相互的称谓,而是公开的,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称呼他们。

”这样的文化显然适合创业公司,因为创业公司需要扁平化,需要每个人都能直截了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创意。

在以色列,集体讨论是最常见的方式,而且往往由地位最低或者年龄最小者先发言,避免他们跟从那些权威人士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这种文化和以色列的兵役制度结合起来,奇特的化学作用发生了。

以色列和韩国等国家一样,建立了强制兵役制。

每个年轻人在18岁以后都要强制服役二到三年。

以色列的军队系统设置了非常少的高级军官,尽量向下授权,让士兵有在前线随机应变决策的权力。

这样的战例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的“六日战争”(1967年)和“赎罪日战争”(1973年)都可以看到,在那两场战争中,以色列都取得了胜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强制兵役为以色列的创业文化打下了基础。

每个年轻人退伍之后都会拥有几个服役时的战友,在服役期间他们就共处一室热烈讨论过,这样的友谊非常可能成为创业伙伴之间的纽带。

而对于那些部队中优秀的年轻人,他们还可能在服役时就被选进特殊的高科技部门,在那些部门里的训练和培养为他们日后进入科技创业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国民数量相对较少,部队人数有限,以色列军队一开始就以高科技作为主导建设方向。

以色列的高精尖武器研发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精英情报部门“8200”以及军事科技创新部门“Talpiot”每年都通过多道程序遴选真正顶尖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在这些部门里的服役经历会使他们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声誉和真正的科技能力。

辛格说:“这些部门就像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一样。

”他在书中援引一个受访者的话说:“在以色列,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在学术上的经历比不上其在军队的经历重要。

在求职过程中,每次面试必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军队的哪个部门服役?很多招聘广告都说明只要“8200毕业生”。

而8200毕业生本身更是构成了巨大的社会网络。

他们的年度聚会通常称为巨大的生意搭建网络。

新晋的智能手机APP公司Onavo的几位合伙人都来自8200。

CEO 盖。

罗森(Guy Rosen)在接受《外滩画报》记者采访时说:“8200的帮助来自两方面,首先是军队安排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去做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项目,然而他们往往能成功。

这培养了一种…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的想法,这种想法使他们可以面对创业时的种种技术挑战。

其次,军队在人际网络上帮助巨大,即使数十年过去,那些战友之间的情谊和联系使我们和高技术的雇员、投资者和咨询机构之间都保持方便而密切的联系。

”以色列两届前任总理、现任总统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为《创意的国度》一书做序,资料来源:《创意的国度》一书,数据截至2009年5月(作者标注:在纳市上市的中国公司,如百度、网易、盛大等,都是在英属维京群岛或开曼群岛注册,作者仅以注册地统计)犹太移民的贡献辛格认为,以色列创业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移民。

由于犹太人散布世界各地,而以色列又是犹太人建立的唯一一个国家,所以以色列大量接收了来自全球的犹太人移民及其后裔,他们带来了劳动力和技术。

辛格说:“当我在美国演讲,说移民有助于经济发展时,台下一片哗然。

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限制移民,但以色列是对移民最积极的国家。

”从历史上来说,由于犹太人多次遭受迫害而被迫迁徙,直到1948年以色列立国,所以几乎99%的以色列人都是移民及其后代。

最大的一波移民来自前苏联。

在冷战结束之前,苏联境内的犹太人一直寻求通过秘密管道逃到以色列,而苏联军方严密控制边境,多次引发冲突。

苏联崩溃前夕,大批犹太人越过边境涌入以色列,人数约80万之众,其中有数量众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和工程师。

由于宗教的同一性,他们融入以色列社会并不会太过困难,而他们的子女更是从小和以色列社会融为一体。

以色列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移民吸收部来负责移民的安置工作。

以色列的移民政策对于犹太人很宽松,只要你属于犹太人,不论说何种语言,只要一到达以色列境内,你的以色列公民身份就立即生效,无需考试,也无需申请绿卡。

另外一批重要的移民来源,则来自美国及西欧的犹太人。

由于犹太人擅长做生意,在文艺、学术上往往也颇有造诣,所以在这些发达国家的犹太人,往往在金融、投资包括思想学术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他们会将资金投回自己的祖国帮助以色列经济发展,也对以色列公司在美国上市提供了巨大帮助。

而那些愿意回以色列发展的犹太人,也较容易直接受各大跨国公司委派,担任设于以色列的研发中心的核心人员——英特尔的以色列研发中心便是这么起家的。

另一方面,由于犹太人坚持宗教习俗的纯洁性,他们要求自己的后代必须受洗,必须掌握希伯来语,必须熟习犹太教经文。

相比在美国上犹太学校,他们会更倾向于将子女送回以色列进行教育,这样的熏陶更加原汁原味。

有时候,父母甚至会放弃他们在美国的工作,回以色列陪伴子女一起成长。

辛格本身就是一个例子。

辛格出生于美国,青年时曾短暂回以色列居住四年,学习了希伯来语。

后来他重回美国,他曾担任众多国会议员、众议院外事委员会和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官员的顾问长达10 年之久。

1994年,辛格和他的太太及三位孩子从美国搬回耶路撒冷居住,除了在《耶路撒冷邮报》工作外,他还担任以色列民主研究所驻耶路撒冷的兼职高级研究员,并在一家投资基金中担任顾问。

辛格甚至笑言,为了以色列盛产的美味番茄,很多犹太人都会想要回以色列。

移民给以色列带来的是民族性的丰富,它使以色列像一个文化熔炉,冶炼着移民带来的世界各地的文化。

而移民本身固有的冒险性更加使他们具备创业气质,这也成为以色列创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

“我们把一个潜在问题变成了财富。

”辛格说。

以色列两代创业潮约西。

瓦迪(Yossi Vardi)今年69岁,是一个戴眼镜,胡须花白,略带孩子气的秃顶老头。

他被称为以色列的“科技创业之父”。

在过去的40年里,他投资并培育了80多家以色列公司,其中诸多最终被国际巨头收购。

他最得意的作品,是1996年他投资自己的儿子埃里克和另外三个年轻人成立的公司ICQ。

这款风靡全球的聊天工具在1998年买给美国在线(AOL)时价格高达4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