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国鼎立精讲课件

合集下载

《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精编版

《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精编版
—曹操《龟虽寿》
要统一天下,主要对手是谁?
再现“三国”风云——剑指天下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
曹操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备
孙权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曹 二十多万人
赤壁 大战 刘
五万人
孙、刘联军 孙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看图说史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强而失败, 你能分析原因吗?
5万
局面的形成 以少胜多 奠定基础
启示:骄兵必败,战争需要天时、地利、 人和及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再现“三国”风云——曹操
★ 曹操眼中的曹操 ★ 百姓眼中的曹操 ★ 名家眼中的曹操
★ 你 眼中的曹操
曹操眼中的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 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感悟“三国”情怀
《三国演义》虽是文学作品,但大多取材于史料与传 说,可谓“七分虚,三分实”,对我们研究那段历史 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作用。《三国演义》毕 竟是一部小说,我们切不可将里面所描述的故事当作 历史史实来对待,这是一定要明确的。
《三国志》是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但同时, 《三国志》文辞简约,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况 且,陈寿是晋国人,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三国志》 便尊曹魏为正统。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 代史,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 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 料的选用和我们认识三国真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图示小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精品教学课件

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课堂总结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为未来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你还有什么疑惑 ?
请与同伴交流!
小 结 与 思 考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 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后作业

北方社会经济

尚未恢复和发展,惨

败后无力南下

曹操
具 备


统治区域扩大, 刘备
尚需稳定巩固
孙权
江东、江南地区 正在巩固发展
全 国 的 条

学习任务四
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时间:221年 建立者:刘备 都城:成都
魏 蜀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今南京)
学习任务四
利。于是—远水大—道土疫《奔不,三走服吏国,,士志兵 疾多·士 病死魏疲 流者书,惫 行·乃; ;武引帝军纪还》。 瑜部舰将船黄连盖接曰,:不“习今水寇众战我;寡,难
与持久。骄然傲观轻操敌君,方指连挥船失舰,误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时风盛猛,悉延烧 岸上营落。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学习任务三
学习任务二
自主阅读:阅读教材第92—93页的内容,梳理官渡之战的相关史实。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与袁绍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影响: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学习任务三
实力较强, 占据北方。
曹操
刘备
遍寻人才, 寻求发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统一全国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优质课件下载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优质课件下载

下 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

11
赤壁之战
自主学习

时间:
龙 出
地点:

双方兵力:


采用的计策:


结果:

曹操

二十万
曹军
208年



刘 五万

孙刘联军

分 天
曹军
赤壁赤之壁战



卧 龙 出 山
三 分 天 下
合作探究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卧 龙
赤壁之战曹操为何以强败弱?



提示:从曹军弱点、指挥者的态度、


孙刘联军计策等方面探讨。

15
赤壁之战






曹军不习水战
三 分
曹操的骄傲自满
天 下
孙刘使用正确的战术
孙刘利用天时、地利
16
集思广益
赤壁之战后,
卧 龙
曹操逃回北方,

刘备和孙权为

何不趁机北上,
三 分
一统天下呢?


17
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三 分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曹操基本统一
200年
北 方10万人



乌巢

心 怀
官渡官之渡 战


曹操
3 ~4 万人

(部编)《三国鼎立》ppt公开课课件

(部编)《三国鼎立》ppt公开课课件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汉,
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 国号吴,定都建 业。
三国鼎立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220年
洛阳
蜀汉
221年
成都

229年
建业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意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地区统一,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曹魏重视

兴修水利


蜀 锦 销 往
理 与 开 发
参战方兵力

袁绍——约10万人
曹操——2万人


曹操赤脚迎许攸

公元200年
袁绍
官渡 之战
曹操
夜袭乌巢,烧毁 袁军粮草
乌巢
二、赤壁之战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
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曹军不习水战,采取了错误的战术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分析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取胜原因:
曹操方面: 1、官兵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2、因实力强大而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方面: 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策略得当)。
客观方面: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原因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战争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吴国造船业发达,

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4.16三国鼎立(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4.16三国鼎立(课件)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 一 部 分 单元导言篇
单元内容概述: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 ,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 。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 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 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2、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 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222年,孙权称 吴王,229年称帝, 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史称蜀
汉,定都成都。

三方都不具备 统一天下的条件
叁·三国的建立及发展
3、三国经济的发展:
(1)曹魏:220年,洛阳,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屯田
三国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实力
最强。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
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
翻车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叁·三国的建立及发展
3、三国经济的发展: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吴国船只
吴国船只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 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三国志·周瑜传》
①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 不服,瘟疫横行。
②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③曹操骄傲轻敌。
材料二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
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 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

部编版《三国鼎立》ppt课件完美版

部编版《三国鼎立》ppt课件完美版

部 编 版 《三国鼎立》课件完美版(PPT优秀 课件)
23
部 编 版 《三国鼎立》课件完美版(PPT优秀 课件)
三分天下 谋求统一
两三
朝 开顾 频
济烦 老天

臣下
心计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版(PPT优秀 课件)
24
你还穿开裆裤呢!
周瑜: 快来人,把他拉出去斩了!
众人: 请大都督息怒啊!宽恕黄老将军吧!
周瑜: 看在大家的面子上,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推出帐外痛打50 脊杖!
我是小小剧作家
13
群雄斗智 决战赤壁
小剧场 ·黄盖诈降
剧中人物: 黄盖、蔡和、蔡中
场景二: 黄盖营帐
旁白: 入夜,蔡和、蔡中兄弟来到黄盖的营帐中。 蔡和: 这周瑜不管你是三代元老,打的皮开肉绽,真是手狠! 蔡中: 他这样无情无义,老将军为何不归降曹丞相? 黄盖:我也想啊,苦于无人引荐。哎…… 蔡中: 不如我们来做个引荐,现在就修书一封,把此事告知丞相。
随堂检测
4.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 州即今天的( B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部 编 版 《三国鼎立》课件完美版(PPT优秀 课件)
29
旁白: 双方约定三日后黄盖投曹。 这正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黄盖诈降曹操,这才上演了火烧连营的重头戏。
我是小小剧作家 14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作用
孙刘联军胜利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15
赤壁之战分析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PPT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PPT优秀教学课件

孙权称王
三国鼎立
SANGUODINGLI
发展概况
曹魏重视农耕
屯田
翻车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
发展概况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锦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蜀锦行销三国。
发展概况
孙吴开发江南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概况
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 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 降并用火攻。
CHIBIZHIZHAN
赤壁之战
二十多万人 曹
孙刘联军(五万人) 刘
赤壁大战
赤壁

赤壁之战 C H I B I Z H I Z H A N
赤壁之战 C H I B I Z H I Z H A N
5300万
东汉末年
760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
官渡之战 GUANDUZHIZHAN
背景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形同虚设,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占据河南一带的 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 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三国鼎立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官渡之战
GUANDUZHIZHAN
赤壁之战
CHIBIZHIZHAN
三国鼎立
SANGUODINGLI
你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戏剧舞台上的曹操
史书里的曹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统一全国的壮志
课后活动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 他实现了吗? 没有 原因又是什么? 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 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 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板块三:
阅读和思考
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原因何在?
2、三国鼎立的概况(制作表格包含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等信息)
3、三国鼎立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三、三国鼎立
历史背景: 1.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
的割据势力,完成北方的统一;
2.刘备得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四川、云贵 地区;
根本原因:统一的条件不成熟。
分析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取胜原因:
曹操方面: 1、官兵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2、因实力强大而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方面: 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策略得当)。
客观方面: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原因
影响
官渡之战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 开国皇帝,三刘顾备茅是庐汉朝的宗室,汉 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 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 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
孙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周三国时代东吴 的建立者。跟随兄长瑜孙策平定江东, 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 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 保住了父兄基业。
术 曹操自恃兵多,骄傲轻敌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曹操
政治:挟天子以 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实行屯田 ,奖励农耕
袁绍
骄傲轻敌,听不 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
曹操
兵多将广 --骄傲轻敌
孙、刘
人少力弱
天时 地利 人和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②农业生产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 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 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③军事上:战术得当。 袁绍败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 侯,处于有利地位,并招揽各 种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 复农业生产 (3) 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 袁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 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 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 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 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分析:
曹操 胜
①政治上:曹操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 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 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揽各种 人才。
3.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 南、湖北。
三、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三方都
赤壁 之战
孙权---巩固江南
不具备 统一全 国的条
刘备---巩固与发展

直接原因: 赤壁之战
根本原因: 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 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条件。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三国鼎立

曹魏重视

兴修水利


蜀 锦 销 往
理 与 开 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

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三国鼎立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一万去开发夷洲。经过 充分准备,卫温和诸葛直组成了一支有三十余艘船的队伍,带着足 够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万,扬帆出海,浩浩荡荡,开始去寻找 夷洲。 经过日夜航行,数月之后,按照《禹贡》上的记载,他们终于到达 夷洲。人马刚上岸,还没来得及欣赏岛上风景,岛上的高山族居民 即击鼓聚集,纷纷拿着长矛、弓箭、本棍冲乐过来。卫温和诸葛直 赶紧叫士兵迎击了高山族人并击退了他们的进攻。 卫温等人开始在夷洲住了下来,帮助高山族人耕种,并教给他们农
赤壁之战
战争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 双方
袁绍 — 曹操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 —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②经济上: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战术得当
① 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②曹军不习水战,采取了错误的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作用
孙刘联军胜利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分析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胜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人和)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地利)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天时)
曹操 败
①北方官兵,不习水战(客观) ②连环战船,战术失误(主观) ③骄傲自满,松懈轻敌(主观)割据江东的孙权搜索:三顾茅庐的故事板块二:
赤壁之战
阅读和思考
1、指出赤壁之战的时间、交 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历史 作用?
2、分析曹操战败的原因是什 么?从战争胜负中我们应该吸取 哪些教训?

曹操 二十万

刘刘 刘
曹军
五万
赤壁 孙孙、刘
之战
联军
赤壁之战
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 力,统一全国。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 权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参战方兵力

袁绍——约10万人
曹操——2万人


曹操赤脚迎许攸

公元200年
袁绍
官渡 之战
曹操
夜袭乌巢,烧毁 袁军粮草
乌巢
二、赤壁之战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 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曹操
曹操是不是就满足于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自 称皇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汉,
定都成都。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三国鼎立
222年,孙权称王, 国号吴,定都建 业。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三国鼎立
国名 魏
蜀汉 吴
三国鼎立
建立时间
都城
220年
洛阳
221年
成都
229年
建业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意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地区统一,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