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关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关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关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关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推广应用,农业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农业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但是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一直比较缓慢。为分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简单分析发展特点和现状,探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发展影响因素,指出影响因素较多,包括自然条件限制、政策鼓励强度不够以及劳动力因素等,分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希望能够为推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基础建设;农机装备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物资技术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农业生产条件,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农业机械化发展更加迅速,承担越来越多的农业工作。统计资料显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已经达到52%。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多种问题,丘陵地区占到我国面积的2/3,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长期以来,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一直不快,仍然以传统人、蓄力为主,导致机械化发展极度不平衡,影响农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和对策。

1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和现状

随着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不断增大,丘陵地区劳动力也会逐渐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成为必然。农业机械化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促进农业高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我国丘陵地区较多的省份主要包括广西、浙江、湖南、重庆、四川、云南、青海等,耕地面积占到全部耕地面积的48%,到2008年,除了部分地区之外,东南、西南等地区受到地域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机械化发展,部分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刚刚起步,在未来的实践中,还需要攻克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难题,重点研究经济作物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相比,我国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黑龙江是典型地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经达到60%,其中黑龙江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很多农户也购买了大型农机设备。在华北平原,以河南省为例,2014年,河南省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6.3%,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开始全面推广使用拖拉机、玉米收割机等。丘陵区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最薄弱区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四川省简阳市为例,简阳市以山地、丘陵为主,从2006年开始积极推进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近几年在简阳市实施农机化示范建设工程,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面积近666.67hm2,简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一定发展,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明显偏低。截止2015年底简阳市农机总动力61.7万kw,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只有37.84%。因此说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分困难,因为地块面积小、田型不规整、分散性大,道路条件差;丘陵地区收入比较低,购买机械化设备能力也十分有限,最重要的需是农民接受新型农机具、新型生产方式,要从思想、思维上的跟本转变。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也面临很大机遇。当前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丘

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很大空间。农村不少人开始采用承包或者租赁的方式,将土地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和经营,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以某乡镇为例,农村人口近3万人,其中绝大部分的年青人和中年人都在外打工或者本地从事旅游业,留守务农人数本身很少,而且多数是老幼妇孺,很多田地已经无人耕种。农村不少技术骨干,开始大量租种土地,土地统一耕种逐渐得到实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有很大的使用空间。近些年丘陵地区加强示范推广,有群众基础,多年来,农村机械管理部门一直积极引进更新机械,现场操作和演示,加强推广使用,丘陵地区小型农业机械得到推广。国家对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逐年增大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结合本地实际采用贴补政策,农民对购买先进的适宜自己生产的农机投入不断加大,经营农机的热情也大大提高,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等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孕育而生。

2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占到全国总耕地面积50%,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成为限制农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2.1 自然条件

在平原地区,耕地落差小,耕地虽然也被分为不同的模块,但是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不会影响机械化耕作。但是丘陵地区而言,耕地分散更大,而且形状不统一,多事根据地势而建,还存在不少额的梯式耕田。如在贺州市内,可开发利用的低丘陵中,总面积在213.01km2,其中坡度在20°以内更低面积只有21.01km2,15~25°耕地面积在67.89km2,20°以上坡地耕地面积在31.48km2,虽然更低面积较大,但是在实际上可利用的实低丘陵坡地基本都是小块地,比较分散,很少出现连片0.05以上的更低。很显然,常规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发挥作用。

2.2 劳动力因素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村劳动人员主要是老弱病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到外打工,不少农村经营者,在农忙时,只能请人帮忙生产。绝大多数的留守人员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对农业机械知识了解很少,基本不了解农业机械的性能、操作以及保养等,很多农业经营者只能自己操作农业设备,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不高。受到传统农业的影响,不少地方农业生产仍然存在守旧思想观念,制约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丘陵地区农民收入偏低,购买能力有限,机械购买率不高。当前我国缺乏农业机械化相关人才,无论是企业、研究机关还是大专学校农业机械相关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农机相关从业人员待遇较差,导致不少农机化本科生选择报考其他工科专业,使得农业机械化方面高、新、尖技术人才短缺。

2.3 政策因素

农业机械化涉及面广,其中包括农业设备的制造、研究、鉴定、推广、维修、使用等,因此想要提高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需要系统分析。自2004年以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政府对其投资力度开始逐渐增加,因此农业机械化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很多还处于摸索阶段,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政策一般集中在机械资金投入方面,对其他方面的关注不多。

2.4 农机装备不合理

在丘陵地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全国推广村村通项目修建的水泥路虽然能够达到各个自然村,但是不少存活丘陵区域的生产道路仍然是泥土路,不便行车,而且部分道路依山而建,行走困难,很多农业机械设备无法进入到田间作业,即使采用传统方式将农业机械拉入到耕地中,面积小,地形复杂,机械设备很多并不适合使用。

南方种植面积小,雨水丰富,耕地常年积水,农业机械在使用中基本都存在转向不灵活的问题,操作难度很大。大型耕地种植设备,转弯半径很大,南方山区基本无法操作。丘陵地区能够使用的农业机械基本为小型产品,对技术以及经济性要求比较高。现有的农机设备种类少,使用效率较低。如贺州市脐橙种植,要求机械具有除草、施肥、采摘等,但是农户表示,当前采用的设备主要是水泵和微耕机,劳动强度大,而且现在的微耕机在丘陵地区也无法开展深耕操作。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存在技术不完善的地方。如不少丘陵地区开始推广使用膜覆盖技术,地膜一般可以重复使用10a,每年投入2.2kg左右地膜,残膜累及污染比较严重,初春秋末,残膜漂浮在各个田地,而且还会污染草料,影响牛羊生长,污染耕地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随着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丘陵地区农业成本逐渐超过机械成本,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成为一种必然,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亟待提高。

3.1 健全支持体系

推广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需要将目光放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方面,不能仅仅关注重度综合机械化水平和装备量,而是全面提高竞争力和农业素质。支持农机化政策不能仅仅局限在财政补贴中,而是涉及到各个环节农业农机化发展方面,包括农业机械的开发研究、维修、保管、道路整修等方面。支持政策方面不应该局限在农机购买方面,还需要涉及到农业机械、农机企业、教学部分等方面,逐渐扩大政策鼓励面。

政府部门也需要继续增加对机械化发展的补贴资金,促进机械化发展,同时需要增加其他方面的投入工作,尤其是丘陵等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调合理整补贴结构,增加丘陵作业农机补贴比例,促进机械化发展。

3.2 加强基础建设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机耕道建设力度。丘陵地区农业机械作业要求具有小型化特点,但是不可能将机械搬到耕地中,因此需要能够实现机械作业的小坡度耕地上,进行道路改造,可以多方筹集资金,适当改造耕地道路,让机械顺利能够进入到耕地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强丘陵地区土地统一平整治理,保水保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充分利用本地地理优势,满足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条件,提高机械化利用率。

3.3 加强推广队伍建设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地形地貌存在紧密联系,农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缺乏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强丘陵地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对基层农机管理和作业人员不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农机相关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并改善相关技术手段,逐渐实现农机安全监管信息化发展。

切实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待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保证农机从业人员能够得到相同的待遇,学校等教育机构也需要积极培养各级农机管理人才。

3.4 加强农机具研究

当前我国农机设备研究逐渐开始追求实用性,逐渐朝着小型化、规模大发展,丘陵地区机械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地坡度缓坡。我国丘陵地区机械不实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科研机构需要加强农机设备的透析,针对特定条件开展要求,提高农机设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研究中也需要引进国外科技,日本、韩国等地区地形虽然与丘

陵地区类似,但是机械化水平却远远高于我国丘陵区域,我国农机生产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承担丘陵地区农机发展责任,加强技术引进,制造更加符合我国丘陵地区的产品。机械化产品推广中,注意技术的完整性,机械化膜覆盖技术实用性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回收技术落后,建议基础建设中,还需要不断引进机械化膜回收技术,推广丘陵地区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国家需要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协调企业、科研部分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共同完成农机的研究和推广。农机研究方面需要建立良好技术创新环境,强化政府监管职能。社会中建议建立农机行业协会,有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共同组成,全面推广农机行业的发展,在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共同制定发展原则,加强行业内的沟通,全面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3.5 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给予支持,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也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例如四川省简阳市,近年来积极(培育)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大力扶持。到目前为止简阳市已建成3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四川省农机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个,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当地机械化水平。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帮助扶持农机专合社的政策下,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提高农业机具利用率和农业机械化综合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平原地区,主要制约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机械设备、劳动力转移等,为全面促进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加强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在丘陵地区的推广力度,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促进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先云,彭代龙.加快发展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中部省份农业现代化[J].湖北农机化,2009(1):31-33.

[2]陈进,陈敏.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四川农机,2009(5):33-35.

[3]郑旭颖.丘陵山区陆稻全程机械化构想及对其经济效益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4.

[4]房岳充,梁云.丘陵地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与探索[J].今日种业(四川农业科技),2006(4):60-61.

[5]陈建.关于西南山地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4大支撑的思考.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2009)论文集[C].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3).

[6]梁贤焕.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现状[J].湖南农机,2014(10):4-5.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探讨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探讨 2014年我国农机化事业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态势。一季度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机工业总产值均保持历史新高。随着农机化发展速度提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显现。丘陵山区农机化无论规模还是速度,与平原地区的差距仍在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丘陵山区发展农机化的条件日渐具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平原地区的农机化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共识,但目前对丘陵山区农机化问题还有不同的认识,工作推动力度不够。随着国家支持“三农”政策力度加大和农机化事业的进步,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发展的经济技术和人才条件日渐具备。 (一)发展丘陵山区农机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六大任务之首,粮食安全被提至“国家战略”高度。中央农村经济会议提出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须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去年产量突破12000亿斤。创历史记录,但同时谷物进

口继续增加,农产品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2014年农业部提出全国粮食产量要保持在11000亿斤以上,汪洋副总理说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从多年发展经验看,依靠农机化技术装备支撑粮食增产增收已成为现实选择和普遍共识,平原地区农机化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然而,平原仅占土地资源的12%,丘陵山区比例高达69%,全国近一半省份超过50%的辖区面积是山地丘陵,丘陵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2左右,粮食产量占全国的55%以上,油料产量约占49%,还是经济作物、林产品、中药材、绿色食品、畜禽产品的生产基地,特别是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作物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但农机化发展水平仍然很落后,如湖南、广西、海南、福建、重庆、贵州等6个省市区2012年农机化水平还在40%以下,最低的省不到20%。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但要养活13亿人口,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压力仍然巨大。大力发展丘陵山区农机化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求,急需进一步激发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后劲和活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保证粮食持续增产增收。 (二)发展丘陵山区农机化是农村城镇化的需要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的发展目标,届时将有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既要保障粮

(完整版)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 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而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 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 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1.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却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 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1 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 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 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 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 36 万台。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 (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 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 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 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 (4)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 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不断学 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 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 1.2 中国农业机械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体 现了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 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 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

关于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xx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编者按 6月20-21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与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召开,这是首次大规模举办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内容的专门论坛,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盛会。 农业部、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以及24个省区市的农机管理、科研、教育、生产、鉴定、推广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在深入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充分认识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 2008、2009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突出把研发、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列为重要内容。这表明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已上升到重要位置,中央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国丘陵山区县级行政区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的50%以上,但GDP只占全国的30%。丘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麻类作物、糖料、烟叶、蔬菜瓜果、青饲料生产基地,特别是水稻种植大部分集中在丘陵山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山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季节性劳动力严重短缺,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建议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大力度,全力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努力提高xx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现状及其发展分析报告(1)

农业机械现状及其发展分析报告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使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变化,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为此,就我国农机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国内农机业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全国已有30 个省(区、市)制、修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2005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2005年,国内农机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抓住了自身发展的机遇。 1.1 国内农机业的优势

1)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一是农机化促进法在2004年出台;二是农机化行政编制增加;三是农机化的国家项目增加。农机化促进法涵盖了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订原则是“淡化管理,立足促进”。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2)建立了从科研、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的整个农业领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情况不同,我国农机产品门类复杂、品种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生产14 大类、95 小类、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建立了包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 3)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关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关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推广应用,农业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农业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但是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一直比较缓慢。为分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简单分析发展特点和现状,探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发展影响因素,指出影响因素较多,包括自然条件限制、政策鼓励强度不够以及劳动力因素等,分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希望能够为推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基础建设;农机装备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物资技术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农业生产条件,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农业机械化发展更加迅速,承担越来越多的农业工作。统计资料显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已经达到52%。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多种问题,丘陵地区占到我国面积的2/3,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长期以来,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一直不快,仍然以传统人、蓄力为主,导致机械化发展极度不平衡,影响农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和对策。 1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和现状 随着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不断增大,丘陵地区劳动力也会逐渐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成为必然。农业机械化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促进农业高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我国丘陵地区较多的省份主要包括广西、浙江、湖南、重庆、四川、云南、青海等,耕地面积占到全部耕地面积的48%,到2008年,除了部分地区之外,东南、西南等地区受到地域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机械化发展,部分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刚刚起步,在未来的实践中,还需要攻克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难题,重点研究经济作物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相比,我国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黑龙江是典型地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经达到60%,其中黑龙江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很多农户也购买了大型农机设备。在华北平原,以河南省为例,2014年,河南省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6.3%,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开始全面推广使用拖拉机、玉米收割机等。丘陵区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最薄弱区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四川省简阳市为例,简阳市以山地、丘陵为主,从2006年开始积极推进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近几年在简阳市实施农机化示范建设工程,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面积近666.67hm2,简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一定发展,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明显偏低。截止2015年底简阳市农机总动力61.7万kw,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只有37.84%。因此说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分困难,因为地块面积小、田型不规整、分散性大,道路条件差;丘陵地区收入比较低,购买机械化设备能力也十分有限,最重要的需是农民接受新型农机具、新型生产方式,要从思想、思维上的跟本转变。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也面临很大机遇。当前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丘

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 发展趋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供给、保证农业稳步发展起了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探讨农业机械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机的应用大大增加。现阶段我国的农机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使用体系,并且每年的农机进出口数量都呈增长趋势,农机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1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 1.1农机设备总量持续增加 2013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2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3%,相当于之前30年的增幅。而且,在此之前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将会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可以预计,今年较之以往,农机的设备数量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 1.2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农机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更是投入了巨额资金。小麦、玉米、水稻这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装备及关键技术都已经投入应用并日趋成熟;油菜、甘蔗

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另外,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1.3社会服务效益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实现每家每户的机械化是不现实的。广大农民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方式:农业机械跨区生产。农业机械的跨区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家庭承包制在机械化发展上的弊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实现跨区生产的机械种类从原来的小麦收割机发展到水稻、玉米收割机、耕地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多种,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同时,农机作业的组织也逐渐正规化,开始出现了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兴的农业服务组织。我国的农机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2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2.1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 随着国家加快农业装备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的进程,各种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将被装备到农业机械上,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改善操作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拖拉机和自走式农业机械传统驾驶室中的仪表盘正迅速被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度,从而大大改善了人机交互界面。信息时代的农业机械将更多地依赖传感器来监视作业状况,通过各种复杂模型、决策支持软件和高精度的执行器,来按时、定位完成相应的任务和过程优化。以智能机器代替重型、复杂、高

加快山区农业机械化途径与措施-农业建设论文-农业论文

加快山区农业机械化途径与措施-农业建设论文-农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与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建设是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正规化必要措施。因此需要从多方面来扩宽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方式,通过多元化发展来实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种植进度。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户的机械购买力度,并做好后期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 关键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措施 提高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使用率,能够有效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通过加快农业机械的研发设备、提高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来加速丘陵地区的农

业机械使用、发展速度。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机企业大力开发、推广新的农业机械,完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生产的相关政策等等,以此来推动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 1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1.1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迫在眉睫 自从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丘陵山区由于地理环境、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等因素,生产方式始终落后平原地区一大截,整体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也远远落后其他地区。当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从多方面来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1.2吸取经验,提高农业机械质量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早期在平原地区进行推广的时候出现了过于重视购买数量,而忽视了农业机械的质量和实际使用范围。目前丘陵山区农机推广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要充分吸收前期的推广经验,做好质量和使用范围的把控,从而提高农业机械推广的效率,并有效提高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质量与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扩大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在保护丘陵山区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产量[1]。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对我国农业产业的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3扩宽农业机械发展领域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人们对于粮食农作物的机械化种植是十分关注的。在农业机械的初期发展阶段,农机主要是服务于农

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该文结合重庆市云阳县农业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分析了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山区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该县的农业机械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问题;成效;对策;重庆云阳 云阳县境南北长99.5 km,东西宽70.2 km,幅员3 649 km2,其中耕地60 679 hm2,森林覆盖率46.4%,辖38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36万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向山地过渡地带,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呈现“一江四河六大块”的地貌特征,山地面积70%以上,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工具落后,劳动强度大,农业比较效益低,2/3的农业劳动人口外出务工,土地撂荒十分严重。缺劳力,缺技术,不善管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市场严重脱节,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在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必然。 1 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发展水平先天不足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都把“加快农业机械化”、“强化农业物资装备”作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在现代农业提速发展进程中,因劳动力短缺和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尤其是在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滞后,农业机械装备、农艺科技集成应用水平低,人工劳动强度大,耕作粗放,管理不到位,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效益低下。 1.2 山区传统农业转变过程缓慢 山区传统农业生产以人、畜力为主要动力,劳动强度巨大,农民成了最艰苦的职业,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倾向严重,劳动者科技文化素养低,对现代农业科技接受和掌握能力低,小农经济体制明显,农业机械化推广和水平受到严重制约[1-2]。 1.3 山区农业劳动力短缺 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据统计,云阳县外出劳动力数量近40万人,农户全家外出近5万户,分别占劳动力总数和农户数的64%、16%,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农户家庭经营主体严重缺失,造成农村土地闲置和撂荒,“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十分突出。这种现状为推广适合山区的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农机装备质量提供了客观条件。

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 经验与启示 摘要:根据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结合我国丘陵山区特点:地形复杂、耕地面积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机作业受限等,从农业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社会服务体系、政府扶持以及科研投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农业基础建设;政府扶持;科研投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出现了快速提高,从总体上看,却凸现出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极不平衡。中央对此高度重视,2008、2009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条文中,突出把研发、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列为重要内容,这充分表明我国农机化发展已进入了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新阶段。本文旨在分析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结合实际探讨如何又好又快地提高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1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农业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情况 1.1日本的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耕地面积为499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3.2%。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产值占种植业(水稻、小麦、蔬菜、水果等总产值)的47%。1995年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为490.2万人,比1975年减少38%,占总人口的3.9%。同时,农业劳动力素质也不断下降,当今高中毕业后务农的青年人只有1.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十分严重。 1.2韩国丘陵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70%,其中耕地191万公顷。水稻是韩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一年一作。韩国农业属于小农体制下的家庭农业,1998年,每户农户平均占有耕地1.35公顷,其中水稻面积为0.82公顷。1970年以后,韩国农业人口以平均每年3.5万人的速度减少。韩国同样存在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农村劳力妇女化的倾向也日趋严重。 1.3我国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现有耕地面积86万公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台湾总人口的19%,平均每一农户拥有农地面积约为1.16公顷,是小农体制。从事农业劳动的主力人口结构出现逐渐高龄化的趋势,此外,台湾从事农业人口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较低。 从日韩两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地理和社会环境情况看来,均与我国丘陵山区农业环境相似,但它们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却走在世界前列。日韩两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总结并应用推广到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践中去。 2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从客观方面来讲:我国农丘陵山区地理条件复杂,土地相对不集中,耕地面积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机作业受限。长期以来,我国“先平原,后山区”的不成文的发展计划,忽视了众多小

中国农业机械发展报告

看点之一: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综合水平已达52% (1)“十二五”农机化发展仍然大有可为 日前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加速期,“十二五”仍然是农机化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持续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十二五”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农机化中级阶段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凸显期。重要特点是快速成长与发展转型交融,既要加快发展,又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既

(2)我国农机总动力、劳动力迅速提升 在加快发展时,不得不承受转型的阵痛,机遇空前好,难度空前大。在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农机化实践中,总体发展态势可以概括为四新:新基础、新环境、新起点、新格局。农业生产的新基础表现为现代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了,传统元素减退了。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农机总动力约增加2.35亿千瓦,达9.2亿千瓦;农业机械原值约增加2500多亿元,达6450多亿元;每公顷播种面积农机动力约增加1.4千瓦,达5.8千瓦;每公顷播种面积农机原值约增加1530元,达4000多元。在此期间,农村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由140万台增加到384万多台,小型拖拉机由1540万台增加到1780万台,联合收获机由47.7万台增加到97万多台。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5200多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的同时,乡村农机从业人员在增多,2010年比2005年约增加1100万人,达5270多万人。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践思考【论文】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践思考 [摘要]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已成为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根本,我国农业也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但在丘陵地区机械化发展进程还较缓慢。基于此,分析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结合龙市镇农业发展现状提出几点看法,以期为推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建设;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了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近年来,由于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及大量的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村机械化的发展迅速,机械化在农业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在我国,丘陵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而我国农村又基本以丘陵为主,农业机械化为农村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一直以来,农业机械化在丘陵地区的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进程较慢,部分地区还是以传统人力、畜力为主,从而严重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丘陵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不理想。

1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不断增大,丘陵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而留在农村的妇女、老人、儿童占比较大,还有部分90后00后年轻人,对于农业种植生产又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满足庞大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就需要提高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部门积极引进更新机械,并培养出大量技术人员带领农户学习相关机械设备的使用,使得小型农业机械能够在丘陵地区慢慢推广。同时,国家政府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贴补政策,每年对各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投入相应的的物力和财力,对农民购买适合自身生产的农机进行政府补贴,使农业机械化种植得到普及,提升农村农业的经济效益。 2影响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丘陵地区占全国总的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成为了限制农村农业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9810111.html,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殿芸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07期 [摘要]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了步伐。在科学技术不 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其为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因地理因素的影响,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还有待完善和加强。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丘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07-89-2 近年来,我国的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得到了更大面积和更大范围的机械化种植,一些丘陵山区也逐渐推广和应用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然而,因地理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农机推广的速度较为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丘陵山区的发展。为此,有必要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进行分析。 1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其逐渐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要想有效保证我国农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使其能够有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就必须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然而纵观农业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一些丘陵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其农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因素阻碍,急需要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支撑,来为整个农业经济的转型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2 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应用的措施 2.1 国家加强政策扶持 要想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政府的政策扶持能够更好地实现整体的宏观调控,其也是进一步推进丘陵山区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保障。为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结合中央的相关发展和扶持政策,制定符合实际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的政策体系。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和方针的执行力度,有效保证相关政策和执行力,为农民购置农机提供重要的资金补助和资金支持,使得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时真正得到帮助。此外,政府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宣传,有效加强农民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从建国后开始,伴随着制度变迁发生了重大波折。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市场需求机制为基本特征,农业机械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个体农民拥有和经营的农机数量迅猛增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活力。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标志。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退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农民私人为投资主体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快速推动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研究表明,土地经营规模、农民收入、农业机械价格水平、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变化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产生重要影响,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监测及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从建国后开始,伴随着制度变迁发生了重大波折。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市场需求机制为基本特征,农业机械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个体农民拥有和经营的农机数量迅猛增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存在着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农产品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品质上,相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入WTO 后,国家要降低农产品进出口关税,国外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会对我国农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抓住加入WTO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机遇,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波动将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农业是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但是,受务农人口众多、农户土地规模较小和农民收入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不高,很多农田作业环节还必须依靠人力、畜力完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加。(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3)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效益稳步增长。(4)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国家重视农机化的发展,对发展农业机械化、增强技术支撑和营造社会氛围都非常有利。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 发展现状 姓名:赵洲 班级:机化112 学号:2011012615 时间:2011.11.07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 摘要:农业机械化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叙述我国农业的发展现况,论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关于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为了适应中国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首先介绍一下我国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大特点: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 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也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了。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强大的农业作坚实的后盾,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而要使我国农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使我国的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要实现 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所以当前我国应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机

械化的综合水平。 1我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特点,因此农产品不论从价格上还是品质上都比不过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经济面对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因此农业的不稳定对人们生活、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农业在解放前基本是没有农业机械化的,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机的装备总量也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势头也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在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改变了我国“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结构性矛盾冲突、农机产品机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以及发展不平衡。 2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要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它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在提高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以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用现代农业工程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21世纪是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上世纪末,美国工程学家评价20世纪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工程技术时,把“农业机械化”列为20项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农业发展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回顾20世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世界各国都是从种植生产机械化起步的。美国于1940年左右率先实现粮食种植生产的机械化,继而60年代在经济作物领域也实现了土地耕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和运输等主要环节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此后,畜禽与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也达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 、日本、以色列也相继在20世纪50~70年代初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机械化。而我国从解放初期的改良农具开始,经历了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发展历程详述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发展历程详述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发展,波澜壮阔,极不平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战胜各种困难挫折,探索前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和历史性的进步,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实现了由初级发展阶段向中级发展阶段的跨越,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展历程 建国60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949至1980年,创建起步阶段。中央提出了明确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指导方针、政策。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增加对农机科研教育、鉴定推广、维修供应等系统的投入,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我国农机工业从制造新式农机具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先后建立了包括一拖、天拖、常拖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奠定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基础。 1981至1995年,体制转换阶段。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农机平价柴油供应等优惠政策逐步取消,曾经出现“包产到户,农机无路”的尴尬。1983年国家开始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经营农机,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为适应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农机工业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结构调整,重点生产了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手扶拖拉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等。而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停滞不前,机具配套比失调,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 1996至2003年,市场引导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开始出现大量转移趋势,农村季节性劳力短缺的趋势不断显现。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探索出了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农机规模化作业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初步形成。农机工业开始了新一轮产品结构调整,高效率的大中型农机具开始恢复性增长,小型农机具的增幅放缓,联合收割机异军突起,一度成为农机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2004年以来,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颁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购机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工业拉动效应显着,促进了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发展,农机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向技术含量高、综合性能强的大型化方向发展,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具备雏形,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4年以来,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提高2.7个百分点,农机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5%,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200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至38%,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基本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农业机械化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快速度向更广领域、更高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陆俊S08087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712100)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原因;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1]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2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确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1]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2]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1] 2.1.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2] 2.1.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1] 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