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doc
珍爱国宝丨浅谈青铜器的保养与修复工艺教案

珍爱国宝丨浅谈青铜器的保养与修复工艺教案。
一、青铜器的保养1.常规清洗青铜器的日常保养非常重要。
要定期对青铜器进行常规清洗,并在清洗前将青铜器表面的物质清扫干净。
常见的清洗方法有以下几种:(1)干布擦拭用干布擦拭青铜器表面,去除表面灰尘和杂质。
(2)漂洗将青铜器放入清水中,用笤帚轻轻刷洗表面。
注意不要使用带有化学成分的清洁剂,以免对青铜器造成损伤。
(3)泡洗将青铜器放入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细盐,将青铜器泡在水中30分钟至1小时左右。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铜中的氧化物,但使用后应注意将青铜器彻底清洗干净。
2.防止污染物侵入在日常使用中,还需要注意避免青铜器遭受二次污染,应放置在干燥且通风的环境中,尽可能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以及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等化学物质接触。
二、青铜器的修复对于青铜器而言,修复是保护其文化和历史价值的重要手段。
现代青铜器修复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局部修复局部修复主要涉及对青铜器局部的损伤进行修复,该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方便、经济简便,同时可以修复青铜器前所未有的细小损伤。
常见的局部修复方法有填补、钎焊、拼合三种。
(1)填补填补即在损伤处涂抹适量的铜粉、明胶等材料,填补损伤所形成的空隙。
当填补的深度较浅时,效果较好,但若深度较深,填补材料容易脱落,使得整体修复效果不佳。
(2)钎焊钎焊是通过熔融金属涂于损伤处,借以达到修复的目的。
它可将不同的金属材料将在一起,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但钎焊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操作技巧,否则会对青铜器造成二次伤害。
(3)拼合拼合的主要方式是使用黄蜡等材料进行拼合。
应注意拼合过程中避免力度过大,以免对青铜器造成破坏。
2.整体修复整体修复是将多个局部修复形成的单元构建成可回收或可用的整体,使青铜器恢复原来的形态和结构。
整体修复需要专业机构的权威的专业人员进行,修复前的准备工作比较繁琐,修复过程也比较复杂。
整体修复主要采用3D打印、激光扫描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
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青铜器大多数曾经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
出土青铜器怎样保养才合适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欢迎阅读!正出土青铜器的保护方法...青铜器大多数曾经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
出土青铜器怎样保养才合适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欢迎阅读!正出土青铜器的保护方法1.先用蒸馏水将锈蚀的青铜器冲洗干净,主要针对表面的、油污以及一些有机粘连物。
要注意的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器物,往往会附带有其特殊用途导致的一些有机物粘连,最常见的莫过于铜镜上面经常见到的"布纹",其实就是铜镜使用过程中往往是用布包裹起来的,布虽然腐蚀殆尽,但由于它的存在,使得锈蚀过程中留下了一些信息。
对于这些一般是应该予以保留才对,对于附带有彩绘的更需要特殊对待。
2.对粉状锈蚀区域采用Ag2O局部封护处理,操作是先用机械方法将产生粉状锈的病源——灰白色蜡状物的氯化亚铜剔除,直到看见金属铜为止。
用丙酮将腐蚀区域擦洗干净,然后将氧化银用分析纯的乙醇调成糊状物填充于剔除了氯化亚铜的部位,使未剔除干净的氯化亚铜与氧化银接触并反应,形成角银膜从而阻止氯离子的腐蚀作用,使铜趋于稳定;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如果这件青铜器最精美的部分,诸如纹饰、铭文所处区域不幸出现了粉状锈,绝对不能直接剔除,需加以变通。
3.用3%苯骈三氮唑(BTA)的乙醇溶液于60℃恒温槽中进行减压渗透处理,使BTA充分渗入青铜器的锈蚀层内。
4.最后用含有BTA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做表面封护。
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商代青铜器样品,在相对湿度100%室温条件下,放置4年未发现粉状锈的再产生,又在相对湿度95%-100%,温度50℃条件下试验200小时以上仍未发现任何锈蚀物的生成。
出土青铜器怎么保护

出土青铜器怎么保护当前,随着我国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青铜器修复及保护工作的压力及重要性已日益凸现,并受到各地博物馆的高度重视。
下面店铺整理了出土青铜器怎么保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青铜器文物的保护方法(1)去离子水法用40~60℃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反复多次漂洗腐蚀青铜器。
(2)倍半碳酸钠法将锈蚀青铜器放入1%或5%的倍半碳酸40℃的热溶液中浸泡,晚上自行冷却。
开始每周换一次溶液,几周后可半个月或更长一点时间换一次,浸泡至少三个月。
浸泡时加用超声波,效果会更好。
(3)乙腈法用50%乙腈水溶液除青铜锈蚀产物中的氯化亚铜。
(4)柠檬酸和硫脉混合溶液法用5%硫脉和5%的柠檬酸混合溶液涂刷一价铜和二价铜伴生的锈蚀处。
(5)碱性连二亚硫酸钠法碱性连二亚硫酸钠法除表面锈蚀产物效果好,除氯离子的速度快,可在几分钟内使蓝绿色的碱式氯化铜经过氢氧化铜,而分解成棕褐色的细粉状金属铜。
(6)过氧化氢法用过氧化氢将氯子氧化除失,所用浓度视锈蚀情况而定。
此法对面积大小不同、深浅不同的粉状锈均可清除,处理时间短、清除彻底。
青铜器表面锈层对器物的影响凸起,使器物表面铜质膨胀,这种锈蚀极不稳定,而且容易扩散蔓延,致使器物畸形,纹饰剥落,铭文模糊,严重时整个器物粉化、完全毁坏。
粉状锈还能侵害感染其他青铜器,能在青铜器自身和青铜器之间相互“传染”。
若一件青铜器患有粉状锈,将会威胁整个库房青铜器的安全,这就是“有害锈”,应及时予以彻底清除。
有害锈去除及青铜器修复保护在青铜器除锈方法上,我们一般采用机械方法。
此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易于掌握,对于青铜器表面仅有疏松的土垢、坚硬的钙质结壳、无害的锈蚀产物或这些物质的混生物,机械方法可以满足清除的要求。
但在操作时需认真细致,避免损伤器物。
去锈的原则是: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可不去的不去,能少去的少去,以求保存文物古色古香的风貌。
机械除锈法包括手工挖除和借助微型电动机械工具除锈。
手工挖除法即用手工挖剔、削切、刮磨、打磨等,工具有:手术刀、刻刀、钢针、小锤、砂纸等。
古玩收藏如何正确保养和展示古代铜器

古玩收藏如何正确保养和展示古代铜器古代铜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古玩收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铜器的材质特性和历史悠久的年代,如何正确保养和展示古代铜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保养和展示古代铜器的正确方法,希望能对古玩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保养古代铜器1. 清洁:定期清洁铜器是保养的重要一环。
一般来说,用柔软的棉布和微湿的海绵轻轻擦拭铜器表面即可。
切记不要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或者磨剂,以免损坏铜器表面的独特光泽。
另外,在清洗时要避免过度擦拭,以防划伤铜器。
2. 防止氧化:铜器容易受到氧化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它们。
一方面,可以使用透明的蜡或者纯素食油将铜器表面涂抹一层薄薄的保护膜,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需要将铜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长时间接触潮湿空气。
3. 避免碰撞:古代铜器多为薄壁结构,容易受到碰撞而产生破损。
在收藏和展示铜器时,应当避免碰撞或者摔落,可以使用绒布等软垫物来保护铜器表面和底部。
4. 避免阳光直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于铜器的保护也有一定的危害。
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铜器表面退色,甚至变形。
因此,展示铜器的环境应当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选择适当的展示柜或者遮光布进行遮挡。
二、展示古代铜器1. 选择合适的展示环境:展示古代铜器需要选择一个温度、湿度和光线条件适宜的环境。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5℃之间,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
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明亮的光线,以免对铜器造成损害。
2. 使用展示架或者展示柜:铜器在展示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展示架或者展示柜来保护和支持它们。
展示架应当选择适当的高度和角度,以展示铜器的独特之美。
展示柜可以选择密封性较好的材质,同时放置干燥剂来保持其内部环境的干燥。
3. 考虑空间布局:在展示古代铜器时,需要合理考虑铜器的摆放位置和布局。
可以根据铜器的大小、重量和形状进行分类,然后在展示空间中合理布置,突出每一件古代铜器的独特之处。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作者:马云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1期摘要:近现代以来,青铜器在出土过程中时常面临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磨损、锈蚀、破裂及变形等,对其修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和修复工艺,恢复青铜器原始状态,并由博物馆进行收藏、展览和研究。
而在完成青铜器的修复后,需对修复成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避免青铜器二次破损现象的发生。
文章围绕青铜器修复工作和保护工作展开深入讨论,总结了青铜器修复及保护工作的性质、原则以及步骤,并在掌握青铜器病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有效的青铜器修复及保护方法。
关键词:青铜器;修复;保护1 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的工作性质、原则及步骤1.1 工作性质人生病后需紧急就医,青铜器被破损同样需“医治”。
目前,人们在博物馆所参观到的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其中有一部分均来自文物修复工作者之手,遵照中国传统的整形、作旧、补配等工艺,让青铜器重新焕发生机和艺术光彩。
文物修复工作是一项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技术等于一体的科学研究工作,技术性、专业性以及实践性相对较强,所覆盖范围除了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之外,还涉及金石、美术鉴赏以及金属工艺等相关学科。
从实用技能方面看,与色彩、冶金、雕刻、腐蚀、镀金、翻模、粘合、焊接、油漆等多项内容息息相关。
但上述学科和技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非两种独立事物,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
面对多学科与多技能的交叉应用,青铜器修复者不但要对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把握,还应以相关修复理念和修复原则作为基础条件,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青铜器修复过程中,形成对其的有效保护。
1.2 工作原则在青铜器的修复工作中,第一,需坚持“维持文物原状”的原则,尽可能避免文物修复过程中二次破坏的产生,运用科学方法对青铜器病害进行有效清除;第二,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也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对原材料和原工艺的大范围使用;第三,青铜器修复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关标准;第四,坚持可识别与整体协调两者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在整个青铜器的修复过程中,需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原则。
出土的青铜器怎么清洗方法是什么.doc

出土的青铜器怎么清洗方法是什么出土的青铜器清洗方法1、铜器--醋:醋与铜器不宜长久接触,否则产生铜绿(碱式醋酸铜),用生有铜绿的铜器盛放食品,或烹炒菜肴则易中毒。
2、铜器--羊肉:((本草纲目》:羊肉以铜器煮之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物,性之异如此,不可不知。
铜遇酸碱高热,皆可起化学变化而天生铜盐,按羊肉为高蛋白食品,其生化万分极为复杂,在与铜共煮时,可能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有害人体健康,古人虽不明其机理,但经验可信。
3、铜器--酸性饮料:铜与酸性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产生碱式碳酸铜,与柠檬酸作用产生柠檬酸铜,这都是有毒物质,污染饮料后,味觉苦涩。
人中毒后出现舌苔变黑,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4、铜锅--含维生索C的蔬菜:维生素C对氧很敏感,铜有促进抗坏血酸氧化的作用,所以烹调蔬菜时,应幸免使用铜锅。
铜器与什么不宜长久接触? 知道了。
铜器发暗的现象非常普遍,那么铜器发暗怎么办呢?铜器在空气中置久会生锈。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氧化成黑色的氧化铜,铜器表面的氧化铜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CO3 Cu(OH)。
另外,铜也会与空气中的硫化氢发生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铜。
用蘸浓氨水的棉花擦洗发暗的铜器的表面,就立刻会发亮。
因为用浓氨水擦洗铜器的表面,氧化铜、碱式碳酸铜和硫化铜都会转变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而被除去。
或者用醋酸擦洗,把表面上的污物转化为可溶性的醋酸铜,但这效果不如前者好,洗后再用清水洗净铜器,铜器就又亮了。
青铜器如何保养1、煤油,牙粉除锈法:先用布蘸煤油擦一遍,然后再用牙粉擦拭,铜锈即可除去。
2、食醋去绣法:铜质器具上的绿色铜锈,可用布浸食醋,再加适量的盐或墨鱼骨粉拭擦,即可除去。
3、海盐除锈法:如果铜质器具上的锈蚀很严重,可把海盐放在熔化的蜡中化开,用这种溶液擦拭,可消除铜锈。
4、柠檬汁除锈法:如果铜质器具上生了锈,可用柠檬汁加盐擦拭除去,如果想使其更亮,可用包香烟的锡纸或者锯木屑加一些盐擦拭,效果非常好。
出土青铜器锈蚀因素论文

出土青铜器锈蚀因素论文摘要:对于出土青铜器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目前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加先进稳妥的保护措施出现,使我国青铜器修复预防事业再上一层楼。
目前,很多馆藏青铜器都出现了锈蚀的情况,这些出土青铜器的锈蚀过程较为复杂,不是简单的一个化学反应可以解释的,在参考前人对青铜器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锈蚀机理,需要出土青铜器文物保护工作者挖掘更多修复和保护青铜器免遭锈蚀侵害的方法。
1 青铜器和其锈蚀的主要成分及锈蚀因素1.1 青铜器和青铜器锈蚀的组成、化学成分和性质青铜器的锈蚀不仅包括了铜锈,还包括了其中不同杂质产生的锈,以及土壤中矿物质产生的锈。
一般较为常见的青铜器锈蚀包括绿色锈蚀[Cu2(OH)2CO3],蓝色锈蚀[CuSO4·5H2O],红色锈蚀[Cu2O],黑色锈蚀[CuO]等,一些青铜器也会出现多种锈蚀同时出现的情况。
多成分的青铜器还会出现SnO2和PbO等锡、铅的锈蚀,导致青铜器锈蚀表现为层状或粉状。
1.2 出现锈蚀的因素出土青铜器出现锈蚀,受周围环境影响包括湿度、温度、化学环境影响等因素制约。
出土青铜器在相对湿度环境大于98%的情况下,其表层CuCl极易产生粉状锈蚀,随着相对湿度比例的降低,青铜器出现粉状锈蚀的时间被延迟,但仍不能避免锈蚀的出现。
除去湿度影响,青铜器所处的温度和化学条件也是锈蚀出现的主要因素,温度决定着青铜器锈蚀出现的速度。
而化学环境较容易使之发生电化学反应如青铜器于周围空气中的CO2、SO2、O2、H2O等反应,增加了青铜器在地下已存在锈蚀的酸性,造成出土后青铜器锈蚀现象的进一步严重化[1]。
2 青铜器锈蚀过程的反应机理2.1 环境因素的影响出土的青铜文物,自身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锈蚀现象,锈蚀状况并不严重。
当青铜器出土后,一些对锈蚀产生有危害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硫等加快了青铜器锈蚀的速度,并且受周围环境的湿度、温度、pH值等影响,青铜器锈蚀程度会尽一步扩大,细菌、可溶性盐的比例增多,导致青铜器锈蚀产生的机率加大。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258作者简介:段佳薇(1987— ),女,汉族,河南省新乡人。
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及馆藏文物研究。
青铜器出土容易腐蚀以及变形、部件缺失或是磨损。
因此在出土时针对青铜器我们需要进行完善的修复工作,避免它遭受第二次伤害。
一、修复工作原则藏品保护技术的核心是修复和保养,即治和防两方面。
对于其修复,首先要确定它的修复原则,要确定正确的态度,也就是最大程度维护它原来的样子,力求不要让它发生改变;其次便是要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也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对原材料和原工艺的大范围使用,修复的时候尽量减小对它原本的成分进行干预,修复它所用的材料我们也得达到尽可能接近原来面貌的材料,这样才能让青铜保持它原本的样子;对修复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来说,尽可能地选择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材料,所使用的新材料的适用范围要逐渐缩小,且要具有能实际操作的可逆性,待后人使用性能更好的材料时,能将其去除。
而原材料的使用需要我们多花点时间对它进行思考,也就是搜集青铜器原材料的组成部分,然后在基础上进行完善,这样修复出来的东西才是它本来的样子;另外就是可识别程度和文物的真实性我们也得合理的考虑到,对于它的工作性质还有就是青铜器的挖掘过程中的保护,需要考虑多种环境的因素。
比如说出土的环境成分,以及出土之后需要对文物及时的保护,防止它加快腐蚀;再者,保护技术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在工艺完成之后,应清除干净,不可残存于文物上,经保护技术处理后仍伴随文物的新材料和新生物,不能给文物带来不利影响。
这些原则与要求,无疑增加了文物保护的技术难度,但也正是需要创新开拓的研究方向。
二、修复注意事项对已损藏品进行技术处理,使其消除病害威胁,劣化现象受到控制,毁损得以恢复的工艺过程为藏品修复。
在修复时我们要注意在挖掘它的过程中,出土之后及时的联系好相关的保护单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送到有能力保护它的地方。
制定相应的方案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出土时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保养出土青铜器的方法有哪些
正出土青铜器的保护方法
1.先用蒸馏水将锈蚀的青铜器冲洗干净,主要针对表面的、油污以及一些有机粘连物。
要注意的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器物,往往会附带有其特殊用途导致的一些有机物粘连,最常见的莫过于铜镜上面经常见到的布纹,其实就是铜镜使用过程中往往是用布包裹起来的,布虽然腐蚀殆尽,但由于它的存在,使得锈蚀过程中留下了一些信息。
对于这些一般是应该予以保留才对,对于附带有彩绘的更需要特殊对待。
2.对粉状锈蚀区域采用Ag2O局部封护处理,操作是先用机械方法将产生粉状锈的病源灰白色蜡状物的氯化亚铜剔除,直到看见金属铜为止。
用丙酮将腐蚀区域擦洗干净,然后将氧化银用分析纯的乙醇调成糊状物填充于剔除了氯化亚铜的部位,使未剔除干净的氯化亚铜与氧化银接触并反应,形成角银膜从而阻止氯离子的腐蚀作用,使铜趋于稳定;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如果这件青铜器最精美的部分,诸如纹饰、铭文所处区域不幸出现了粉状锈,绝对不能直接剔除,需加以变通。
3.用3%苯骈三氮唑(BTA)的乙醇溶液于60℃恒温槽中进行减压渗透处理,使BTA充分渗入青铜器的锈蚀层内。
4.最后用含有BTA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做表面封护。
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商代青铜器样品,在相对湿度100%室温条件下,放置4年未发现粉状锈的再产生,又在相对湿度95%-100%,温度50℃条件下试验200小时以上仍未发现任何锈蚀物的生成。
由于这个方法对于多数人而言比较麻烦,故而不推荐私人在家使用,建议需要做保护处理最好还是借助专业的保护单位。
而日常存放青铜器的时候,务必注意要防潮,特别要提醒一句,千万不要用自来水擦拭,因为自来水中加有次氯酸钙,次氯酸钙
不稳定,很容易产生氯离子,一旦把氯离子带到青铜器上,后患无穷。
情铜器的8大正确保养方法
1、保管铜器的房屋必须保持干燥,没有尘埃和空气污染物。
温度在18℃~24℃,相对湿度在40%~50%。
2、必须预防接触铜器产生的有害化学作用的物质,如酸类、油脂、氯化物等。
搬取铜器一定要带上绵丝手套,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避免手上的汗腐蚀。
也不能用油污的纸或盒来包装。
3、为预防尘埃,铜器要放置在密封的橱柜中或玻璃橱里,中小型器物要每件做一锦盒,再将盒放在橱中;如放在开放式架子上或在室内地上,则应特别注意房屋内保持清洁。
4、不要将它们互相重叠放置。
不可以把铜器与其他制品一起保存。
清洗可由专业人员清洗,收藏家个人尽量不要自己动手。
5、铜器上的尘埃,要用干净而柔软的布片揩去,而那些需要特别小心的物品(如软金属,加工精细、易碎零件等),要用柔软的松鼠毛刷刷去或用吸尘器吸或吹去尘埃。
6、品,尤须特别小心。
7、如果铜器上镶嵌有其他材料(金、银、红铜、宝石、珍珠、玉石、珐琅等),便应当注意这些材料的保管方法。
8、如果无法避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和沿海地区的氯气,为使铜器不致发生腐蚀,这就要涂上一层保护膜(如B72)密封,可防止有害气体及潮湿影响。
这样既能起到保护铜器的作用,而且外表也不会有变化。
出土青铜器的修复方法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由于金属类文物的修复保护技术基本相同,青铜器修复保护技术在金属类文物中比较全面,而且青铜器占金属文物中的比例最高,所以本文以青铜器的修复保护为主
全面系统的介绍青铜器修复保护技术,大家可从中借鉴其它文物的修复保护方法。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青铜时代,这是一个以青铜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为特征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
所谓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
焊接
对一件出土不完整的青铜器文物首先要焊接把青铜器拼接成一个完成的器物,焊接是传统修复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是修复破碎青铜器和复原器形的主要手段。
需要根据青铜性质、残破和腐蚀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即大焊和小焊。
首先用矬子把焊口锉平,然后焊接是用电烙铁将锡融化注入要修复青铜器上。
补配
补配是传统青铜器修复技术中复原残缺部分的重要技术。
补配就是残缺的青铜器不完整了,根据铜器种类、形状、残缺部位,打制补配和铸造补配。
补配要根据青铜器的纹饰先拓下来,然后通过纹饰制作补配的器形,然后拼出一件完成的青铜器文物。
整形
埋藏于地下的青铜器由于墓穴崩塌、地层变化等原因造成挤压变形,出现裂缝等。
出土后的青铜器往往需要整形。
青铜器整形的方法有锤打法、模压法、锯解法、加热整形及其物理整形等。
选择方法的依据是器物的变形程度和铜器的质地。
文物腐蚀机理
要修复和保护好青铜器,必须对青铜器腐蚀的机理进行探讨,以利于采取正确的、有效的保护措施。
青铜器锈蚀机理随着科学的发展在不断的有所发展,各种理论和观点不断踊现,但如今看法较为一致的是:
器物埋藏地下时接触到氯化物,因为氯离子半径小,容易穿透水膜而与铜作用形成氯化亚铜:Cu十Cl= CuCl十e 氯化亚铜又与水反应生成氧化亚铜和盐酸:2CuCl十H20 Cu20十2HCl 氧化亚铜遇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时可生成碱式碳酸铜; Cu20十―02十H20十C02 CuC03 Cu(OH)2 氧化亚铜遇水、氧,加上盐酸又可转化为碱式氯化铜:2Cu20十2H20十02十2HCl CuCl2 3Cu(0H)2。
因此,青铜器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腐蚀产物,是一种由内向外为CuCl、Cu20,再向外是CuC03 3Cu(OH)2或CuCl2 3Cu(OH)2,或两者都有的层叠状结构,这一结果已被x射线衍射法的分析所证实。
由于氧化亚铜层的转化产物一碱式氯化铜是疏松膨胀的,呈粉状,通常称为粉状锈,氧和水仍可进入其中,使氯化亚铜层转化为碱式氯化铜∶4CuCl十02十4H20 CuCl2 3Cu(0H)2十2HCl 这就造成了内部生成粉状锈的条件;生成的盐酸遇到共析组织,又使铜转化为氯化亚铜:4Cu十4HCl十02 4CuCl十2H20 形成的氯化亚铜又与浸入内部的氧气和水作用生成碱式氯化铜。
这样周而复始,使青铜器的腐蚀产物不断扩展、深入,直到器物溃烂、穿孔,这就被称为青铜病。
青铜器锈蚀机理有的资料认为还与青铜中锡、铅密切相关。
这种硫化物是在嫌氧细菌的作用下,由微生物还原硫酸盐产生的硫化氢而转变得采的。
有关生物与青铜器锈蚀关系的理论还有待于人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1.史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是什么
2.出土的青铜器的特征是什么
3.出土青铜器鉴定方法有哪些
4.安阳殷墟青铜器出土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