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肌肉起止点
肌肉起止点

肌肉起止点1.斜方肌起于: 枕上韧带。
止于: 锁骨、肩峰、肩胛冈。
主要作用:上部纤维上提肩胛骨,下部纤维下降肩胛骨,全部肌纤维收缩肩胛骨向脊柱移动由副神经、颈3、颈4神经支配2.背阔肌起于: 下部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骨中嵴和髂嵴。
止于: 肱骨小结节嵴。
主要作用:肩关节后伸、旋内和内收。
由胸背神经、颈6-8支配3.头夹肌、颈夹肌起于: 上部胸椎和第7颈椎的棘突及项韧带、第3-6胸椎棘突。
止于:枕骨上项线、第1~3颈椎横突后结节。
主要作用: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由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C2-5)支配。
4.肩胛提肌起于: 上4个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于: 肩胛骨内角和脊柱缘的上部。
主要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上方由肩胛背神经(颈2-5)支配5.菱形肌起于:第6-7颈椎棘突、第1~4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主要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由肩胛背神经(颈4-6)支配。
6.骶棘肌(竖脊肌)起于:骶骨背面、骶结节韧带、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和胸腰筋膜。
止于:肋骨、椎骨的横突和棘突以及颞骨乳突等。
主要作用: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曲;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竖直躯干由脊神经后支支配7.头后大直肌起于第2颈椎棘突。
止于枕骨下项线。
主要作用:使头部旋转和后仰由枕下神经后支(颈1-2)支配8.头后小直肌起于寰椎后结节。
止于枕骨下项线。
主要作用:使头部旋转和后仰由枕下神经后支(颈1-2)配。
9.头上斜肌起于寰椎横突。
止于枕骨下项线。
主要作:使头部旋转和后仰由枕下神经后支(颈1-2)支配。
10.头下斜肌起于第2颈椎棘突。
止于寰椎横突。
主要作用:使头部平和后仰。
由枕下神经后支(颈1~2)支配11.前斜角肌起于颈椎横突(C4-6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斜角肌结节主要作用一侧收缩颈侧曲侧旋,两侧同时收缩颈前屈,上提第1,2肋由颈5~7神经前支配12.中斜角肌起于颈椎横突(C2-4横突后结节)。
止于第1肋中份上面。
人体所有肌肉起止点以及功能

人体所有肌肉起止点以及功能
人体的肌肉起止点以及功能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肌肉和它们的起止点以及主要功能:
1. 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起自肩胛骨的喙突和骨际间隙,止于半径骨。
主要功能是屈曲前臂和旋转前臂的掌心向上。
2. 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起自肩胛骨的下外侧部和上臂后侧三头粗隆,止于尺骨的长茎突。
主要功能是伸直前臂和旋转前臂的掌心向下。
3.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起自骨盆,止于肋骨的软骨和骨质。
主要功能是屈曲躯干和稳定腰椎。
4. 斜方肌(Deltoid):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主要功能是使肩膀能够做各种动作,如屈伸、旋转和外展。
5. 腓肠肌(Gastrocnemius):起自股骨的髁状突和股骨外侧髁间沟,止于跟腱。
主要功能是屈膝和背伸足踝。
6. 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包括股直肌(Rectus femoris)、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和股中肌(Vastus intermedius)。
起自髂骨和股骨,止于髌骨和胫骨。
主要功能是屈膝和伸髋。
7. 母乳酸根(Serratus anterior):起自肩胛骨前侧面的肋骨,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主要功能是使肩胛骨能够向前平移和旋转。
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肌肉,人体内还有很多其他肌肉,每个肌肉都有特定的起止点和功能,共同协调运动和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肌肉起止点

一、胸大肌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
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二、胸小肌部位:胸大肌深层。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三、肱三头肌部位:上臂后面,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长头还可使肩关节伸。
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肘肌部位:位于肘关节后面,呈三角形。
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
止点:止于尺骨背面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并加固肘关节。
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四、肱二头肌部位:上臂前面浅层,有长、短两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肘关节屈和外旋。
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五、背阔肌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
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
六、三角肌部位:肩部皮下,呈倒三角形。
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和内旋;中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伸、水平伸和外旋;整体收缩,可使肩关节外展。
七、斜方肌部位: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一侧为三角形,两侧相合为斜方形。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近固定时,上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和后缩;中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和后缩。
肌肉图 起止点 N

止点
起点
肱二头肌
肌皮N
(第5、6颈N)止点
尺骨粗隆
肌皮N (第7颈N )
肱骨中部的内侧
喙 突
正中N
起:肱骨内上髁、前臂深筋膜
起:尺骨远端前面
起:肱骨内上髁、前臂深筋膜正中N
止:桡骨中部外侧面止:桡骨远端掌面
桡动脉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
拇长伸肌
止点:乳突
起点:锁骨、胸骨
副N(第11颅N),第2、3颈N
肩胛背N (第5颈髓)
止:肩峰、肩胛冈
副 N
起:枕外隆凸,项韧带
起:第1-4颈椎横突
肩胛背N ;3、4、5颈N
止:肩胛骨内侧角和内侧缘上部
止点
肩胛下N最下支(第5、6颈N)
腋N(第5颈N)
肩胛上N(第5、6颈N)
肩胛上N(第5颈N)
止点
起点:
肩胛骨肋
面内侧
2/3及外
侧缘沟下
部2/3
止点:小结节
大圆肌
腹直肌
肋间N (7-12
)
菱形肌
肩胛背N,
(第5颈髓)
起:1-4颈椎横突
起:第7颈椎及上位的4个胸椎棘突
止:肩胛骨内侧缘止:肩胛岗起始部
肩胛提肌
肩胛背N;3、4、5颈N
斜方肌
副
N
枕外隆凸
项韧带
起:肋骨
腰椎棘突 髂嵴后部
骶正中嵴
胸腰筋膜
背阔肌。
肌肉起止点

肌肉起止点脊椎有关肌肉:腹直肌:起:耻骨联合上缘止:第5、6、7肋骨之软骨腹外斜肌:起:最后8条肋骨的外缘止:腹白线、盆骨、阔腱膜腹内斜肌:起:胸腰筋膜、髂嵴、止:腹白线、耻骨嵴、最后3条肋骨腹横肌:起:胸腰筋膜、最后6条肋骨的软骨、髂嵴止:腹白线、耻骨嵴竖脊肌:起:骶骨止:枕骨、全部脊椎的横突及棘突、肋骨骨角肩胛部分肌肉斜方肌:起:枕骨、第7颈椎及全部胸椎止:肩峰、肩胛棘、锁骨外三分之一处菱形肌:起:(小)第7颈椎及第1胸椎的棘突;(大)第2~5胸椎的棘突止:肩胛内缘前锯肌:起:8或9条肌骨的外侧表面止:肩胛骨,靠近脊柱的一侧(内侧)的整个前表面。
肩关节有关肌肉:冈上肌(supraspinatus)◆形态位置:位于斜方肌的深面。
◆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infraspinatus)◆形态位置:大部分被斜方肌与三角肌遮盖。
◆起、止点:起自冈下窝的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可使肩关节旋外。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形态位置:位于肩胛前面。
◆起、止点: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小圆肌:起:肩胛骨后面的外侧缘止:肱骨大结节,位于棘下肌附着点的下方大圆肌:起:肩胛骨后面的下角止:肱骨臆面的小结节,与背阔肌肌腱熔为一体背阔肌:起:最后6条胸椎、腰椎、最后3~4条肋骨、髂嵴及肩胛下角止:肱骨前面(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下方的骨嵴。
)胸大肌:起:锁骨、胸骨、第1~6条肋骨间软骨及腹外斜肌的腱膜止:肱骨大结节三角肌:起:锁骨外三分之一,肩峰及肩胛棘止:肱骨三角肌粗隆肘关节有关的肌肉:肱二头肌:起:短头喙突、长头盂上结节及关结盂唇止:桡骨粗隆肱肌:起:肱骨远端前面止:尺骨冠状突及肘关节囊肱三头肌:起:长头盂下结节、内侧头肱后桡神经沟、外侧肱骨后面大结节止:尺骨的鹰嘴突髋关节有关肌肉臀大肌:起:髂嵴、骶骨、尾骨及棘肌的筋膜止:阔筋膜的髂胫束及股骨的臀肌粗隆梨状肌:起:起于骶骨前面,向外经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
常用肌肉的起止点和功能

常用肌肉的起止点和功能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常用肌肉的起止点和功能。
你看那胸大肌,起点那可是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上位 6 个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呢,止点在肱骨大结节嵴。
它的功能可厉害啦,能让咱的上臂内收、内旋和前屈呢!就好像是大力士,能把东西往怀里拽。
再说说那三角肌,起点在锁骨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点在肱骨三角肌粗隆。
它能让咱的胳膊抬起来,像个起重机似的把胳膊吊起,多牛啊!还有那肱二头肌,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止点在桡骨粗隆。
它能帮咱弯曲胳膊,想想看,你拿起东西的时候,是不是它在发力呀,就像个小马达一样。
那肱三头肌呢,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内下方,止点在尺骨鹰嘴。
它就和肱二头肌对着干,负责伸直胳膊,一弯一伸,配合得多默契呀!咱这身上的肌肉就像是一个个小精灵,各自有着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它们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让我们能跑能跳,能拿能放。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肌肉,咱不就成了软面条啦,啥也干不了。
它们就像是身体里的小英雄,时刻守护着我们。
那背阔肌也是很重要的呀,起点在借腱膜起自下 6 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止点在肱骨小结节嵴。
它能让咱的胳膊往后拉,就像划船一样有力。
臀大肌呢,起点在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止点在臀肌粗隆及髂胫束。
它可是让咱能稳稳地坐着,站起来的时候也靠它发力呢。
这每一块肌肉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它们相互配合,让我们的身体能够灵活自如地活动。
这多神奇呀,咱得好好爱护这些小英雄们,别让它们太累了。
平时多锻炼锻炼,让它们更强壮。
总之啊,这些常用肌肉就像是身体这座大机器里的零件,缺了谁都不行。
咱得知道它们的起止点和功能,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们,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美好呀!不是吗?。
运动人体解剖学肌肉起止点

止点
1、斜方肌:枕外隆凸——全部胸椎
锁骨、肩峰、肩胛冈
2、菱形肌:6、7颈椎——1-4胸椎
肩胛骨内侧缘
3、肩胛提肌:1-4颈椎横突
肩胛骨上角
4、前锯肌:肋骨外侧面
肩胛骨内缘和下角
5、胸小肌:3-5肋骨
肩胛骨缘突
6、胸大肌: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上位6肋腹直肌鞘前壁
肱骨大结节嵴
7、喙肱肌:肩胛骨缘突
腓骨头
22、半腱肌、半膜肌:坐骨结节
-胫骨上端-胫骨内侧髁后面
23、股四头肌:-髂前下嵴-股骨体前面-粗线内侧唇-外侧唇
胫骨粗隆
24、腓肠肌:股骨内外侧髁
跟腱
25、比目鱼肌(和24为小腿三头肌):胫、腓骨上部
跟腱
26、缝匠肌:髂前上棘
胫骨上端内侧
27、胸锁乳突肌:胸骨柄前——锁骨胸骨端
颞骨乳突
28、耻骨肌:耻骨上支
桡骨茎突
15、旋前圆肌: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突
桡骨外侧面中部
16、肱三头肌:盂下结节、肱骨
尺骨鹰嘴
17、肘肌:肱骨外上髁上方
尺骨、肘关节囊
18、髂腰肌:-髂窝-腰椎
股骨小转子
19、阔筋膜张肌:髂前上棘—移向—髂胫束
胫骨外侧髁
20、臀大肌:髂骨翼后面后部及骶骨后面
臀肌粗隆及髂胫束
21、股二头肌:坐骨结节及股骨粗线
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29、短收肌:耻骨下支
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30、长收肌:耻骨上支
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31、大收肌: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
股骨粗线内侧唇上及股骨收肌结节
32、股薄肌:耻骨下支下行从膝关节后方转至前方
股骨粗隆内侧
肌肉起止点及功能表格

肌肉起止点及功能表格肌肉起止点及功能表格一、概述肌肉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织之一,其起止点和功能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姿势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肌肉起止点及功能的一些详细信息。
二、肌肉起止点表格下面是一份表格,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肌肉,它们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肌肉名 | 起始点 | 终止点--------------------------------------------------胸大肌 | 胸骨、骨盆 | 上臂骨臀大肌 | 骨盆 | 大腿骨股四头肌 | 髂骨 | 膝盖和胫骨斜方肌 | 脊柱、肩胛骨 | 锁骨和肩胛骨腓肠肌 | 尾骨、腓骨 | 足踝和跖骨三、肌肉功能表格下面是一份表格,列出了一些常见肌肉的功能和对应的动作。
肌肉名 | 功能 | 对应动作------------------------------------------------胸大肌 | 抬举和收紧胸腔和肩胛骨 | 推举、俯卧撑臀大肌 | 用力伸展髋关节,保持平衡 | 跳跃、骑自行车股四头肌 | 收缩和伸展膝盖 | 跑步、跳跃斜方肌 | 引起肩胛骨的运动 | 弯举、推举腓肠肌 | 弯曲和伸展足踝 | 跳跃、行走四、结论肌肉的起止点和功能紧密相关,不仅帮助人体实现各种运动动作,还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对于了解肌肉起止点及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不同肌肉的能力来进行各种运动,对于健康的生活和锻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学习肌肉起止点表格和肌肉功能表格,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为锻炼和运动选择正确的动作和训练方式。
此外,了解肌肉起止点还有助于预防运动伤害和改善运动表现。
总之,肌肉起止点及功能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保持健康、提高运动表现以及预防运动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份表格和文章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肌肉起止点及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肌肉起止点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常用肌肉起止点及肌肉功能总结能引起整个头皮紧张的感觉。
额肌部分地连接到眼轮匝肌上,这两个肌肉常与头痛有关。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
下方,至眼眉表面的皮肤,部分至眼轮匝肌和鼻根部。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
下方,至枕骨上项线。
相关部位:局部疼痛放散至头后部和顶部,并可涉及到同侧眼部。
肌连接:内侧,至睑内侧韧带,额骨和上颌骨及眼睑组织。
上内侧,至眼眶。
肌连接:上方,至颧骨。
下方,至口角组织,与口轮匝肌纤维融合。
颌关节(TMJ)问题的病人,都应该检查并治疗颞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弓上方颞窝的骨和筋膜。
下方,至下颌骨冠状突和下颌支前缘。
TMJ有问题时,首先应该治疗咬肌。
肌连接:上方,至上颌骨颧突和颧弓。
下方,咬肌浅层至下颌角外表面和下颌支的下半部;咬肌深层至下颌支上半部,可能延伸至下颌角。
有主诉头痛的病人都应该仔细检查胸锁乳突肌。
它的两个头是胸骨头和锁骨头。
肌连接:上方至乳突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1/2下方:胸骨头:胸骨柄前表面锁骨头:锁骨前表面的内1/3。
肌。
大部分的人都存在这一肌肉的问题。
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
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
肌连接:前斜角肌:上方,到第3至第6颈椎横突的前面。
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里面。
中斜角肌:上方,到第2至第7颈椎横突后面。
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外面。
后斜角肌:上方,到第5或第6颈椎和第7颈椎横突的后面。
下方,到第2肋骨的侧面,有时也可至第3肋骨。
肌肉。
斜方肌的问题可能引起多种疼痛和不舒适,因为它在上身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它起重要的作用。
对大部分人来说,它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部位。
肌连接:上斜方肌:上方和内侧,至上项线、项韧带和颈1到颈5的棘突。
下方和外侧,至锁骨外1/3。
中斜方肌:内侧,至第6颈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和韧带。
外侧,至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
下斜方肌:内侧,至4到12胸椎的棘突和韧带。
外侧,至肩胛嵴的内侧端,接近肩胛提肌连接处的下方。
相关部位:肩部上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上部至乳突和耳上方至颞部的疼痛,也引起下颌角疼痛。
中斜方肌和下斜方肌的激发点引起颈后部颅底、肩后部和肩胛骨之间疼痛。
在中斜方肌的激发点,特别是位于接近肩峰外侧端引起上臂近端外面下至肘部的疼痛。
于紧张状态,并且是头痛主要涉及的肌肉。
肌连接:下方,至第1到第6胸椎的横突(头半棘肌也至第3到第6颈椎)。
上方,颈半棘肌至第2到第5颈椎的棘突;头半棘肌至枕骨基底部;头最长肌恰好至头半棘肌的外侧。
肌连接:下方,至第3颈椎到第6胸椎的棘突。
上方,颈夹肌连接到前两个或前三个颈椎横突的背面。
头夹肌连接到乳突和紧临乳突的枕骨的一小部分。
大于运动作用;在较大肌肉使脊柱弯曲时,它们防止个别的椎骨过度弯曲或旋转而脱位。
肌连接:上方,第2至第5颈椎。
下方,第4至第7颈椎。
的三角叫做枕骨下三角,它的肌肉经常与颈后部其他肌肉引起常见的头痛。
治疗这些肌肉最好的方法是按压法和伸展法。
肌连接:头下斜肌连接前两个颈椎,其余的肌肉连接前两个颈椎和枕骨。
时,总应该同时治疗锁骨下肌。
肌连接:内侧,至第一肋软骨。
外侧,至锁骨肩峰端的下表面。
用。
肌连接:下方和内侧,锁骨部分至锁骨内侧1/2。
胸骨和肋骨部至胸骨柄、胸骨体和第一到第六肋软骨的前表面;腹部至外斜肌腱膜。
上方和外侧,至肱二头肌沟的外侧缘。
肌。
它的紧张可能累及神经,引起上臂麻木,特别是抬高上臂时。
肌连接:下方,至第3肋,常为第2肋,到第5肋的肋骨与肋软骨的连接处。
上方,至肩胛骨喙突的顶部。
力量保持平衡。
因此,菱形肌紧张几乎总是伴有胸部肌肉的紧张。
肌连接:大菱形肌:上方,至前4个胸椎的棘突和相应的棘突上韧带。
下方,至脊柱下方肩胛骨内侧缘。
小菱形肌:上方,至第6和第7颈椎棘突。
下方,至脊柱上方肩胛骨内侧缘。
从背下部和骨盆部稳固上臂。
肌连接:下方,至下5或6个胸椎和腰椎的棘突,骶骨上嵴中间和髂嵴外缘。
上方,与大圆肌一起进入肱骨二头肌沟内侧缘。
肌连接:内侧,至肩胛骨下角和外侧缘下1/3。
外侧,至肱骨二头肌沟内侧缘。
躯干的运动。
肌连接:内侧,至锁骨外1/3,肩峰外侧缘,肩胛冈下缘。
外侧,至肱骨干外侧中部稍上(三角肌粗隆)。
“SITS”a)冈上肌——冈上肌在上臂外展时,它与中三角肌一同工作。
提重物如手提箱或沉重的公文包的人容易有冈上肌的问题。
肌连接:内侧,至肩胛骨冈上窝。
外侧,至肱骨大结节。
b)冈下肌——冈下肌是常有麻烦的部位,最常由沿着肩胛冈和肩胛骨内侧缘的激发点引起上臂外侧疼痛。
肌连接:内侧,至肩胛骨冈下窝。
外侧,至肱骨大结节。
c)小圆肌——小圆肌主要是冈下肌的辅助肌肉,与冈下肌有相同的功能。
肌连接:内侧,至肩胛骨外侧缘上2/3。
外侧,至肱骨大结节冈下肌下方。
d)肩胛下肌——肩胛下肌在重复举起重物时,肩胛下肌紧张。
上臂不能完全抬高至头上可能是肩胛下肌紧张的体征。
肌连接:内侧,至肩胛下窝。
外侧,至肱骨小结节。
胸小肌的方式放射至臂部。
肌连接:下方,至头8-9肋骨侧面的中心。
上方,肩胛上、下角以及介于其间的内侧缘。
肌连接:内侧和下方,与背阔肌一同,从最下两个胸椎和两个或三个上部腰椎的棘突。
外侧和上方,至最下面四个肋骨的下缘。
肌连接:内侧,至最下两个颈椎和最上两个胸椎的棘突。
外侧,至2到5肋骨角的外侧。
肌连接:近端,长头自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自肩胛骨喙突。
远端,至桡骨粗隆并由肱二头肌腱膜连至前臂筋膜。
功能:屈肘和后旋前臂。
肌连接:近侧,至肱骨下1/3前表面。
远端,至尺骨冠状突。
肌连接:近侧:长头或肩胛骨头:至肩胛骨外侧缘盂状窝下方的盂下结节。
外侧头:至肱骨大结节下方后外侧表面;内侧头:至肱骨后表面。
远端:尺骨鹰嘴。
肌。
肌连接:近侧,至肩胛骨喙突。
远端,至肱骨内侧缘中部。
功能:外展和屈曲肱骨。
防止肩关节向下脱位。
的肘部屈肌。
肌连接:近侧,至肱骨髁上嵴外侧。
远端,至桡骨茎突基底前。
功能:。
髂肋肌群:髂肋肌群存在于竖脊肌群的最外侧,由三部分组成:腰髂肋肌、胸髂肋肌和颈髂肋肌。
肌连接:下方,起自骶骨和髂骨。
上方,至下6个肋骨的下缘。
内侧的区域是需要放松激发点的最常见的区域之一。
此处的疼痛经常伴发肩部肌肉的疼痛。
肌连接:下方,下6个肋骨下缘的内侧。
上方,上6个肋骨下缘。
肌连接:下方,至上6个肋骨的上缘。
上方,至中间颈椎的横突。
9个或10个肋骨的结节和角之间。
肌连接:下方,至上部腰椎和最下部2个胸椎的棘突。
上方,至中部和上部胸椎棘突。
功能:支撑和伸展脊柱。
肌连接:下方,至第5胸椎至第11胸椎横突。
上方,至前4个胸椎和第5颈椎与第7颈椎的棘突。
功能:伸展脊柱。
背下部疼痛的病人,你经常会发现骶骨上的敏感点。
肌连接:下方,从骶骨和骶髂韧带,腰椎乳突,胸椎横突和最后4个颈椎的关节突。
上方,至所有上方椎骨的棘突,包括枢椎。
肌连接:下方,自一个椎骨的横突。
上方,至上方靠近的2或3个椎骨的棘突根部。
39.腹直肌——腹直肌将前胸部(胸廓)与骨盆前部(耻骨)连接起来。
它屈曲脊柱并抵抗脊柱伸展。
肌连接:下方,至耻骨嵴与耻骨联合。
上方,胸骨剑突和第5至第7肋软骨。
肌连接:外斜肌:上方,至第5到第12肋骨。
下方,至髂嵴外侧缘前半边,腹股沟韧带和直肌鞘前层。
内斜肌:下方,至髂筋膜深部到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分,髂嵴前一半和腰筋膜。
上方,至10到12肋骨和腹直肌鞘。
的筋膜层与腱膜组织的深部。
肌连接:下方,至髂嵴、髂腰韧带和下部腰椎横突。
上方,至12肋骨和上部腰椎横突。
盆向前倾斜并使腰曲发生脊柱前凸。
而且腰肌引起的疼痛可能涉及内脏。
肌连接:上方,至第12胸椎到第5腰椎椎体和椎间盘及腰椎横突。
下方,与髂肌至股骨小转子。
肌连接:上方,至髂窝。
下方,至腰肌腱、小转子前表面和髋关节囊。
肌连接:上方,至髂骨后面臀后线,骶骨和尾骨的后面,骶结节韧带。
下方,至阔筋膜髂胫束(表面3/4)和股骨臀肌粗隆(近端后外1/4)。
肌连接:上方,至髂骨臀前线和臀后线之间。
下方,至大转子侧面。
46.臀小肌臀小肌与臀中肌一起是有力的髋部外展肌,它可引起远距离型疼痛,常涉及髋部和腿部疼痛。
肌连接:上方,至髂骨臀前线和臀后线之间。
下方,股骨大转子。
其本身的疼痛,还可能累及坐骨神经。
这种情况称为梨状肌综合症。
肌连接:内侧和上方,至骨盆骶前孔边缘和坐骨大切迹。
外侧和下方,至大转子上缘。
肌连接:下方:四个头: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和股内侧肌至髌骨并从那里通过髌韧带至胫骨粗隆,股内侧肌还至胫骨内侧髁。
上方:股直肌:至髂前下棘和髋臼的上缘。
股外侧肌:至粗线外侧缘远至大转子。
股内侧肌:至粗线内侧缘。
股中间肌:至股骨干前面上3/4处。
前面紧张,在治疗前应先放松缝匠肌。
肌连接:上方,至髂前上棘。
下方,至胫骨粗隆内侧缘。
a)半腱肌肌连接:上方,至坐骨结节。
下方,至胫骨骨干上1/4的内侧面。
b)半膜肌肌连接:上方,至坐骨结节。
下方,至胫骨内侧髁后部。
c)股二头肌肌连接:上方,长头至坐骨结节,短头至粗线下半部外侧缘。
下方,至腓骨头。
腿部的深筋膜)的增强的纤维。
阔筋膜张肌与其连接并拉紧深筋膜。
肌连接:上方,(阔筋膜张肌)至髂前上棘和附近的髂骨后外侧表面。
下方,至阔筋膜髂胫束,后者连接到胫骨外侧髁。
肌连接:上方,至坐骨结节和坐骨耻骨支。
下方,至股骨粗线和收肌结节。
肌连接:上方,耻骨联合和耻骨嵴。
下方,至粗线内侧缘中1/3。
肌连接:上方,至耻骨下支。
下方,粗线内侧缘上1/3。
肌连接:上方,至耻骨嵴。
下方,至股骨小转子和粗线之间的耻骨肌线。
肌连接:上方,至耻骨联合附近耻骨体和耻骨下支。
下方,至胫骨干内侧胫骨粗隆下。
肌连接:近侧端,至胫骨外侧面上2/3和骨间膜远侧端,至内侧楔骨和第1趾骨基底部。
功能:足部背屈和内翻。
肌连接:近侧端,至腓骨外侧面上2/3和胫骨外侧髁。
远侧端,其肌腱通过外踝的后面并跨越足底至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的基底部。
肌连接:近侧端,至腓骨外侧面下2/3。
远侧端,至第五跖骨基底部。
功能:足部背屈和外翻。
肌连接:近侧端,通常与趾长伸肌融合。
远侧端,至第5跖骨基底部背面。
功能:协助足部背屈和外翻。
肌连接:近侧端,至胫骨外侧髁和腓骨前缘上2/3处。
远侧端,四个腱分别至第2至第5趾骨近节,中节和远节基底部背面。
肌连接:近侧端,至股骨外侧髁。
远侧端,至胫骨后面比目鱼肌线上方。
注意事项:避免按压到沿膝中线走行的腘动脉和胫神经。
肌连接:上方,两个头(外侧头和内侧头)分别来自股骨外侧髁和内侧髁。
下方,与比目鱼肌通过跟腱至跟骨后面下1/2。
肌连接::上方,至腓骨头和腓骨干上1/3的后面、胫骨比目鱼肌线与内侧缘中1/3和一个胫骨与腓骨间腘部血管上方通过的腱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