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高分子

合集下载

高分子材料名词解释

高分子材料名词解释

第一章1.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以共价键连接若干个重复单元所形成的以长链结构为基础的大分子量化合物。

P82.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聚合物中所含各同系分子重复单元数的平均值。

根据测定或计算方法的不同,得到的平均值的大小和含义有所不同。

P93.交联(cross link):由线型或支化高分子转变成网状高分子的过程。

4.端基(terminal group):高分子链终端的化学基团,虽然端基在高分子链中所占的量很少,但是端基可以直接影响高分子链的性能,尤其是热稳定性。

5.柔性(flexibility)指由于内旋转而使高分子链表现不同程度卷曲的特性。

6.分子间作用力(intermolecular force)指非键合原子间、基团之间和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包括范德华力与氢键。

7.内聚能(cohesive energy)将液态或固态中的分子转移到远离其邻近分子(气化或溶解)所需要的总能量。

内聚能是分子与分子间的结合能。

8.内聚能密度(cohesive energy density, CED):单位体积的内聚能。

第二章1.链锁聚合(chain reaction polymerization):整个聚合反应是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

其特征是瞬间形成分子量很高的聚合物,分子量随反应时间变化不大,反应需要活性中心。

P332.逐步聚合(step reaction polymerization):反映大分子形成过程中的逐步性,反映初期单体很快消失,形成二聚体、三聚体等低聚物,随后这些低聚物间进行反应,分子量随反应时间逐步增加。

P333.引发剂(initiator)是在一定条件下能打开碳–碳双键,使链引发、增长进行链锁聚合的化合物。

4.阻聚剂(Inhibitor):自由基与某些物质反应形成稳定的分子或稳定的自由基,使聚合速率下降为零的物质。

5.触变性(thixotropy)指物理凝胶受外力作用(如振摇、搅拌或其他机械力),网状结构被破坏而变成流体,外部作用停止后,又恢复成半固体凝胶结构,是一种凝胶与溶胶相互转化的过程。

《高分子材料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材料学》名词解释

1.高分子材料: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材加入适当助剂,经过混炼的能够进行成型加工的材料。

2.高分子化合物:是指那些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1万以上的化合物3.重复单元: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4.结构单元:重复单元中包括的更小的不能再分的结构单位。

5.聚合度:即聚合物大分子链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

6.分散性: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不一的专业术语7.连锁聚合:活性中心引发单体并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反应8.逐步聚合: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使分子链逐步增长的聚合反应9.加聚反应:烯类单体经过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10.缩聚反应:单体经过多次缩合而聚成的大分子反应产物,并伴随小分子生成的反应。

11.热塑性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可熔,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可固化成型。

12.热固性聚合物:加热条件下发生了交联反应,形成了网状或体型结构,再加热时不能熔融塑化,也不能溶于溶剂,这类聚合物称为热固性聚合物。

13.聚合反应: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14.自由基聚合:用自由基作为活性中心引发,使链增长自由基不断增长的聚合反应15.诱导效应:有机分子引入一原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16.诱导分解: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其结果是引发剂效率降低17.笼蔽效应: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粘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体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18.半衰期:在一定的温度下,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用于衡量引发剂活性或反应速率的大小19.引发效率:引发聚合的这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剂效率20.自由基寿命:自由基从产生到引发单体聚合形成聚合物的这段时间。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高分子: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

2. 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3. 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称为结构单元。

4.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则称为共聚物。

5. 加聚反应:烯类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6. 缩聚反应: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聚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

7.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聚物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即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排列和堆砌结构。

分为晶态、非晶态、液晶态。

8. 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叫官能度9. 平均官能度: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10. 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

11.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12. 两者区别: 转化率是指已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 反应程度则是指已经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如:一种缩聚反应,单体间双双反应很快全部变成二聚体,就单体转化率而言,转化率达100%;而官能团的反应程度仅50%13. 凝胶化现象:体系粘度突然急剧增加,难以流动,体系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这一现象称为凝胶化。

14. 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化时的反应程度(临界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用Pc表示,是高度支化的缩聚物过渡到体型缩聚物的转折点。

15. 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可在聚合温度下具有适当的热分解速率,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

16. 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用来引发单体聚合的部分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

18. 自动加速现象:随着反应进行,体系的粘度增大,活性端基可能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速率常Kt下降,聚合反应速率不仅不随单体和引发剂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反而增大的现象。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1、高分子(聚合物):合成高分子多半是许多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2、碳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绝大部分烯类和二烯类的加成聚合物。

3、杂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

如-O-,-OCO-,-NHCO-4、结构单元: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转变成大分子的一部分结构。

5、反应程度P:参与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基团数N的分数。

6、体型缩聚:指某-2官能度与另一官能度大于2的单体先进行酯化而后形成交联结构的缩聚过程。

7、界面缩聚:两种单体分别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在界面处进行聚合,具有明显的表面反应的特征,而且不必严格等基团数之比。

8、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

9、偶合终止:两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方式,偶合终止的结果是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10、歧化终止:某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而终止的方式,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11、动力学链长v: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12、链转移常数:是链转移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代表这两反应的竞争能力。

13、竞聚率r: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自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

14、无规共聚物:两结构单元M1,M2按概率无规排布。

-CO-15、交替共聚物:共聚物中M1,M2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

-alt-16、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

-b-17、接枝共聚物:主链由M1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M2单元组成。

-g-18、悬浮聚合: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方法(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场所:液滴内19、乳液聚合: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的聚合(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场所:胶束或胶粒20、摩尔系数:令Na、Nb分别为官能团a、b的起始数,则两种单体的官能团之比r=Na/Nb<1称为摩尔系数。

高分子化学卢江名词解释期末必考

高分子化学卢江名词解释期末必考

名词解释1.高分子或称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有规律地连接而成的分子,具有高的分子量.2.高分子化合物或称聚合物: 由许多单个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组成的物质。

3.重复单元由实际上或概念上是相应的小分子衍生而来4.链原子:构成高分子主链骨架的单个原子5.结构单元构成高分子主链结构组成的单个原子或原子团,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链单元。

6.重复结构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7.单体单元:高分子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衍生而来的最大的结构单元8.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单个聚合物分子中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

9.末端基团(End Groups):高分子链的末端结构单元10.加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的组成与相应的单体分子相同的聚合反应11.缩聚反应是指聚合产物分子的单体单元组成比相应单体分子少若干原子的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伴随有水、醇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12.均聚物如果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重复结构单元、并且该重复结构单元可以只由一种(事实上的、隐含的或假想的)单体衍生而来,则该聚合物为均聚物,否则为共聚物。

13.逐步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分子是由体系中的单体分子以及所有聚合度不同的中间产物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聚合反应可在单体分子以及任何中间产物分子之间进行。

14.链式聚合反应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分子之间不能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发生在单体分子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之间,单体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反应后生成聚合度更大的新的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分子。

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15.单体功能度(f ) 逐步聚合反应的单体分子要求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功能基或反应点,单体分子所含的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或反应点的数目叫单体功能度(f )16.反应程度P = 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数/ 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反应过程中功能基的转化程度17.凝胶化现象在交联逐步聚合反应过程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中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明显生成的实验现象。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Θ溶剂(Θ solvent):链段-溶剂相互吸引刚好抵消链段间空间排斥的溶剂,形成高分子溶液时观察不到远程作用,该溶剂中的高分子链的行为同无扰链2.7Θ温度(Θ temperature):溶剂表现出Θ溶剂性质的温度2.7Argon理论(Argon theory):一种银纹扩展过程的模型,描述了分子链被伸展将聚合物材料空化的过程5.3Avrami方程(Avrami equation):描述物质结晶转化率与时间关系的方程:--α,α为转化率,K与n称Avrami常数(Avrami constants) 4.8 =Kt1n)ex p(Bingham流体(Bingham liquid):此类流体具有一个屈服应力σy,应力低于σy时不产生形变,当应力大于σy时才发生流动,应力高于σy的部分与应变速率呈线性关系3.13 Boltzmann叠加原理(Blotzmann superposition principle):Boltzmann提出的粘弹性原理:认为样品在不同时刻对应力或应变的响应各自独立并可线性叠加 3.8Bravais晶格(Bravais lattice):结构单元在空间的排列方式4.1Burger's模型(Burger's model):由一个Maxwell模型和一个Kelvin模型串联构成的粘弹性模型3.7Cauchy应变(Cauchy strain):拉伸引起的相对于样品初始长度的形变分数,又称工程应变3.16Charpy冲击测试(Charpy impact test):样品以简支梁形式放置的冲击强度测试,测量样品单位截面积的冲击能5.4Considère构图(Considère construction):以真应力对工程应作图以判定细颈稳定性的方法5.2Eyring模型(Eyring model):一种描述材料形变过程的分子模型,认为形变是结构单元越过能垒的跳跃式运动5.2Flory-Huggins参数(Flory-Huggins interaction parameter):描述聚合物链段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参数,常用χ表示,物理意义为一个溶质分子被放入溶剂中作用能变化与动能之比2.11.2Flory构图(Flory construction):保持固定拉伸比所需的力f对实验温度作图得到,由截距确定内能对拉伸力的贡献,由斜率确定熵对拉伸力的贡献2.16.2Flory特征比(characteristic ratio):无扰链均方末端距与自由连接链均方末端距的比值2.4 Griffith理论(Griffith theory):一种描述材料断裂机理的理论,认为断裂是吸收外界能量产生新表面的过程5.4Hencky应变(Hencky strain):拉伸引起的相对于样品形变分数积分,又称真应变3.16 Hermans取向因子(Hermans orientation factor):描述结构单元取向程度的参数,是结构单元与参考方向夹角余弦均方值的函数4.8, 4.10Hoffman-Weeks作图法(Hoffman-Weeks plot):一种确定平衡熔点的方法。

高分子的名词解释

高分子的名词解释

高分子的名词解释高分子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高分子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高分子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高分子的意思高分子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聚合反应生成具有相当高的分子量的大分子,一般指聚合物和结构上包括聚合物的分子。

几乎所有的高分子都是有机分子。

许多生物化学中的分子是高分子,其中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核酸,这些分子有时也被称为生物大分子,另外,还包括大分子量的非聚合分子,比如大环化合物。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包括塑料。

金属和晶体虽然也是由许多原子组成的,其内部通过类似分子的键联合在一起,但是它们一般不被认为是高分子。

高分子造句欣赏1、研究有机硅高分子氨乙基氨丙基硅油的季铵化及其抗菌性能。

2、磨耗不仅会导致高分子链的断裂,而且可能会发生链转移反应和大分子自由基的异构化反应。

3、介绍了共聚马来酸酐平平加酯盐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其性质的影响。

4、甲壳素、壳聚糖是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来源丰富、性质优良.5、中国研究高分子聚合物领域的团队特别多,他们的工作也非常出色,所以聚合物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回到化工学院的感觉非常好。

6、进一步弄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丰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理论,可为二茂铁基聚合物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7、详细研究了有关高分子材料的动态接触角。

8、研究了网状交联高分子增塑体系相分离时热力学平衡条件。

9、产品说明:这一产品是使用特殊导电高分子材料生产,这一特殊的西方使得本产品能迅速有效的祛除物体表面的静电电荷,并可在一定时间内有效的防止物体表面的静电积累。

10、本文总结了金属、陶瓷、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的磨损失效机制,以及不同材料磨损失效行为的主要区别。

11、因此,在进行高分子化学实验之前,有必要对所用试剂进行纯化。

12、用传统的高分子树脂对纸质文物进行加固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高分子树脂的渗透、润湿性能较差,容易增加纸张光泽;会产生内应力加速纸张老化等问题。

高分子名词解释

高分子名词解释

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其分子结构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有规律地连接而成的,一般具有高的分子量,其中的重复单元是由相应的小分子(实际上的或假想的)衍生而来。

聚合反应:由小分子生成高分子的反应过程。

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在聚合反应后构成所得高分子的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重复结构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

单体单元: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衍生而来的最大的结构单元。

聚合度:单个聚合物分子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

逐步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分子是由体系中的单体分子以及所有聚合度不同的中间产物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聚合反应可在单体分子以及任何中间产物分子之间进行。

链式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分子之间不能发生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只能发生在单体分子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之间,单体和聚合反应活性中心反应后生成聚合度增大了的新的活性中心,如此反复,生成聚合物分子。

碳链高分子:主链(链原子)完全由C原子组成。

杂链高分子:链原子除C外,还含O,N,S等杂原子。

元素有机高分子:链原子由Si,B,Al,O,N,S,P等杂原子组成,不含C原子。

聚集态: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也称超分子结构,是指聚合物内分子链的排列与堆砌结构。

柔顺性:聚合物分子链能够通过内旋转作用改变其构象的性能称为聚合物分子链的柔顺性。

单体功能度f:单体分子所含的参与聚合反应的功能基或反应点的数目。

反应程度:反应时间t时,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的分数,即:p = 已反应的A(或B)功能基数/起始的A(或B)功能基数。

凝胶化现象:在交联型逐步聚合反应中,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的明显生成。

凝胶点p c:出现凝胶化现象时的反应程度。

无规预聚物:未反应功能基在分子链上无规分布。

确定结构预聚物:具有特定的活性端基或侧基,功能基的种类与数量可通过设计来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32年: Berzelius(Swedish Chemist)提出“Polymer”一词
1838年: C.N.Goodyear 发明天然橡胶硫化的方法
1907年:比利时人L.Backeland 合成酚醛树脂,首次人工合成
1920年:H.Staudinger首次提出共价键联结的大分子概念
高分子(polymer):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并且这些重复单元实际上或概念上是由相应的小分子衍生而来。

高分子化合物:或称聚合物,是由许多单个高分子组成的物质。

单体(monomer):可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构成高分子主链结构一部分的单个原子或原子团,可包含一个或多个链单元。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的结构单元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生成的最大的结构单元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单个聚合物分子(或链段)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

全同立构高分子(isotactic polymer):主链上的C*的立体构型全部为D型或L 型。

间同立构高分子(syndiotactic polymer ):主链上的C*的立体构型各不相同, 即D型与L型相间连接。

无规立构高分子(atactic polymer):主链上的C*的立体构型紊乱无规则连接。

遥爪高分子(telechelic polymer):含有反应性末端基团、能进一步聚合的高分子。

均聚物(homopolymer):由一种(真实的、隐含的或假设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copolymer):由一种以上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生成共聚物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反应。

逐步聚合反应(step-growth polymerization)是指在反应过程中,聚合物链是由体系中所有聚合度分子之间通过缩合或加成反应生成的。

连锁聚合反应(chain-growth polymerization):是指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链是仅由单体和聚合物链上的反应活性中心之间的反应生成,
并且在新的聚合物链上再生反应活性点。

聚合物的多分散性(dispersion of polymer):聚合物是由一系列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高分子组成,这些同系物高分子之间的分子量差为重复结
构单元分子量的倍数,这种同种聚合物分子长短不一的特征称为聚合物的多分散性。

平均分子量(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的分子量或聚合度是统计的,是一个平均值,叫平均分子量或平均聚合度。

聚合物的分类(categorization of polymer):
按来源:天然高分子、半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
按主链元素组成:碳链高分子、杂链高分子和元素有机高分子
按性质和用途:塑料、纤维和橡胶,以及功能高分子、胶粘剂和涂料
聚合物的命名(nomenclature of polymer):习惯命名和IUPAC命名
自由基聚合(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由自由基引发的连锁聚合反应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 :由阴离子引发的连锁聚合反应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 :由阳离子引发的连锁聚合反应
配位聚合(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是指烯类单体的碳-碳双键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剂活性中心上进行配位、活化,随后单体分子相
继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

引发剂半衰期(half-life of initiator):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的一般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

诱导分解(induction decomposition):自由基向引发剂转移反应。

笼蔽效应(cage effect):当体系中引发剂浓度较低时,引发剂分子处于单体或溶剂包围中而不能发挥作用,称为笼蔽效应。

链转移常数(chain transfer constant):链转移速率常数与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用C表示。

动力学链长(kinetic chain length):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用ν表示。

自动加速效应(autoacceleration effect) 及其产生的原因:单体和引发剂浓度随转化率上升而降低,聚合总速率应该降低。

但在实际上,当转化率达15%~20%以后,聚合速率会快速上升。

这种现象称为自动加速现象。

自动加速现象主要由体系的粘度增加引起的,又称凝胶效应。

引发效率(initiator efficiency):用于引发聚合的引发剂占所消耗的引发剂总量的分率成为引发剂效率,用f 表示。

本体聚合(bulk polymerization):本体聚合是单体本身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直接由光热等作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溶液聚合(solution polymerization):溶液聚合是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在溶液状态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悬浮聚合(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通过强力搅拌并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把单体分散成无数的小液珠悬浮于水中由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乳液聚合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而
进行的聚合反应。

乳化剂的作用:(1)降低表面张力,便于单体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即分散单体;
(2)在单体液滴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凝聚,使乳液稳定;
(3)增溶作用:当乳化剂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就会形成胶束(micelles),胶束呈球状或棒状,胶束中乳化剂分子的极性基团朝向水相,亲油基
指向油相,能使单体微溶于胶束内。

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
Polyvinyl acetate (聚醋酸乙烯酯)
Polytetrafluro ethylene (聚四氟乙烯)
Polyacrolynitrile(聚丙烯腈)
Polyacrylamide(聚丙烯酰胺)
Polyethylene (聚乙烯)
Polypropylene (聚丙烯)
Polystyrene (聚苯乙烯)
Polyisobutylene (聚异丁烯)
Polymethyl methacryli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henyl formaldehyde resin (酚醛树脂)
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两种单体单元的排列没有一定顺序的共聚物。

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有规律地交替排列的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成段排列的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以其中一单体组成的长链为主链,另一单体组成的链为侧链(支链)与之相连的共聚物。

竞聚率(reactivity ratios):单体自身增长(均聚)和交叉增长(共聚)的速率常数的比值,用r表示。

理想共聚(r1r2 = 1) 两种自由基进行均聚和共聚的几率相同;交替共聚(r1=r2=0)两种链自由基都倾向于与异种单体共聚;非理想共聚(r1>1,r2< 1且r1r2< 1)两种链自由基都有利于与单体M1反应;非理想共聚(r1<1, r2> 1且r1r2< 1)两种链自由基都有利于与单体M2反应;非理想共聚(r1<1, r2 < 1 且r1r2< 1)两种链自由基与异种单体共聚的倾向均大于均聚;“嵌段共聚”(r1>1,r2>1)两种链自由基
都有利于与同种单体反应,因此理论上应可形成嵌段共聚物。

共聚合反应的意义:开发聚合物新品种;提高聚合物的综合性能,通过共聚反应可吸取几种均聚物的长处,改进多种性能,如机械性能、溶解性能、抗腐蚀性能和老化性能等,从而获得综合性能均衡优良的聚合物。

共聚产物组成分布控制:a. 恒比点附近投料;b. 补充活性单体保持单体组成恒定法;c. 控制单体转化率。

缩合聚合:官能团单体多次重复缩合而形成缩聚物的过程。

逐步加成聚合:某些单体分子的官能团可按逐步反应机理相互加成而获得聚合物,但又不析出小分子副产物的反应。

线形逐步聚合反应:参与反应的每种单体只含两个功能基,聚合产物分子链只会向两个方向增长,生成线形高分子的反应。

非线形逐步聚合反应:聚合产物的分子链形态不是线形的,而是支化或交联型的,聚合体系中必须含有带两个以上功能基的单体的逐步聚合反应。

平衡缩聚反应:指聚合过程中生成的聚合物分子可被反应中伴生的小分子降解,单体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存在可逆平衡的逐步聚合反应。

不平衡缩聚反应:聚合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聚合物分子之间不会发生交换反应,单体分子与聚合物分子之间不存在可逆平衡,即不存在化学平衡的
逐步聚合反应。

尼龙-66:
尼龙-6: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