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碳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

杂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除了碳原子以外还有氮、氧、硫等杂原子。

元素有机高分子:大分子主链没有碳原子,主要有硅、硼、铝和氧、氮、磷、硫等原子组成,但侧基多半是有机基团。

无机高分子:大分子主链和侧基均无碳原子的大分子。

结构单元:单体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进入大分子链的基本单元。

单体单元:单体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的元素组成和单体完全相同的结构单元。

重复单元:大分子链上化学组成和结构均可重复出现的最小基本单元又叫链节。

连锁聚合:由活性种开始有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的聚合反应。

逐步聚合;由低分子转变成高分子的缓慢逐步进行的聚合反应。

加据反映:凡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或环状低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剂、引发剂或辐射等外加条件作用下,同种单体间相互加成形成新的共价键相连的大分子反应。

缩聚反应:官能团多次缩合成聚合物的反应,除形成缩聚物外还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离子对:带相反电荷的两个离子依靠库龙引力结合成的一对离子。

异构化聚合:在链增长过程中常常发生原子或原子团重排过程的反应。

活性聚合;不从在链转移和链终止的聚合为活性聚合。

均聚与共聚:有一种单体聚合的反应叫均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共聚而成的反应叫共聚。

共聚组成与序列结构:不同化学组成的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链上分布链接次序。

共聚中的前末端效应;带有位阻或极性较大基团的烯类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时,前末端单元对末端自由基的活性将产生影响。

解聚效应:聚合反应的逆过程叫解聚效应。

竞聚率:表示某一结构单元结尾的活性链与其自身单体加成反应的反应速率K11与另一单体加成反应的速率常数K12的比值。

聚合反应和聚合方法:由小分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聚合反应,聚合反应的实施过程叫聚合方法。

邻位基团效应和几率效应;芳香族环上临位基团之间相互影响引发的反应先发生H重排形成一个新建同时断裂一个与H原子相邻的键。

当聚合相邻侧基做无规成对反应时,中间往往留着有未反应的孤立单个基团,最高转化程度受到限制。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1、高分子(聚合物):合成高分子多半是许多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2、碳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绝大部分烯类和二烯类的加成聚合物。

3、杂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

如-O-,-OCO-,-NHCO-4、结构单元: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转变成大分子的一部分结构。

5、反应程度P:参与反应的基团数(N0-N)占起始基团数N的分数。

6、体型缩聚:指某-2官能度与另一官能度大于2的单体先进行酯化而后形成交联结构的缩聚过程。

7、界面缩聚:两种单体分别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在界面处进行聚合,具有明显的表面反应的特征,而且不必严格等基团数之比。

8、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

9、偶合终止:两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方式,偶合终止的结果是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10、歧化终止:某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而终止的方式,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11、动力学链长v: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12、链转移常数:是链转移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代表这两反应的竞争能力。

13、竞聚率r: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自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

14、无规共聚物:两结构单元M1,M2按概率无规排布。

-CO-15、交替共聚物:共聚物中M1,M2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

-alt-16、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

-b-17、接枝共聚物:主链由M1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M2单元组成。

-g-18、悬浮聚合: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方法(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场所:液滴内19、乳液聚合: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态的聚合(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场所:胶束或胶粒20、摩尔系数:令Na、Nb分别为官能团a、b的起始数,则两种单体的官能团之比r=Na/Nb<1称为摩尔系数。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1. 笼蔽效应(Cage Effect):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在开始的瞬间被溶剂分子所包围,不能与单体分子接触,无法发生链引发反应。处于笼蔽效应中的初级自由基由于浓度高,易发生结合、歧化及诱导分解等副反应。
2. 线型缩聚及线型缩聚物:线型缩聚:单体含有两个官能团,形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增长,得到线型缩聚物的反应。
转化率:21. 动力学链长平均每一个链自由基从引发到终止过程中(包括链转移反应的延续)所消耗的单分子数。
22. 活性聚合引发体在引发聚合之前,预先100%迅速转变成阴离子活性中心,然后以相同的速率同时引发单体增长,至单体耗尽仍保持活性,故称活性聚合。
2、匀速聚合,引发剂的半衰期选用得当,可使正常聚合减速部分与自加速效应部分互补,达到匀速。
3、前快后慢的聚合,采用活性过高的引发剂,聚合早期就有高的速率,稍后,残留引发剂过少,凝胶效应不足以弥补正常聚合速率部分,致使效率转慢,过早地终止了聚合,成了所谓“死端聚合”。
6、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聚合?并指出聚合反应机理,简单说明理由。(1)CH2=C(CH3)COOCH3 (2)CH2=C(CN)2 (3)CH2=CHOC3H7 (4)CH2=C(Cl)2 (5)CH2=CHCH3 (6)CH2=CH-CH=CH2
15. 竞聚率表征了单体M1和M2分别与末端为M1·的增长链反应的相对活性,它是影响共聚物组成与原料单体混合物组成之间定量关系的重要因素。
16. Ziegler-Natta聚合
17. 热塑性与热固性
18. 定向聚合、有规立构聚合这两者是同意语,是以产物的结构定义的,都是指以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75%)的聚合过程。
11. 降解是指聚合物分子链在机械力、热、高能辐射、超声波或化学反应等的作用下,分裂成较小聚合度产物的反应过程。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聚氯乙稀分子链可以看作结构单元多次重复构成,因此括号内的化学结构也可称为重复单元或链节(chain element)。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gation):重复单元的数目n,表征聚合物分子量大小的一个物理参数。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分子量分布指数(多分散系数): D=1 均一分子量 D>1 分子量多分散性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gation):通过打开环或双键、三键互相联结起来而形成聚合物的反应。

聚合过程中无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缩聚反应(polycondensation):缩聚反应通常是经由单体分子的官能团间的反应,在形成缩聚物的同时,伴有小分子副产物的生成。

链(增长)式聚合(链式聚合,chain (growth) polymerigation):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绝大多数属于链增长聚合反应。

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始终由单体、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和微量引发剂组成,没有中间产物,单体转化率与反应时间无关。

逐步(增长)聚合(step growth polymerigation):逐步聚合没有活性中心,它是通过一系列单体上所带的能相互反应的官能团间的反应逐步实现的。

绝大多数缩聚反应以及合成聚氨酯的聚加成反应等等都是逐步增长聚合反应。

文档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文档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单体:能够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结构单元的小分子化合物。

2.高分子:由许多结构相同的简单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也称聚合物或高聚物。

3.结构单元:高分子中多次重复的并且可以表明合成所用单体种类的化学结构。

4.重复单元: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5.单体单元: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相同化学组成而不同电子结构的单元。

6.聚合度: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

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n表示。

7.碳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聚合物。

8.杂链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的主链中除了含有碳原子外,还含有氧,氮等杂原子。

9.元素有机聚合物: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没有碳原子存在,又要由硅,硼,铝和氧,氮,硫,磷等原子组成。

10.无机高分子:主链与侧链均无碳原子的高分子。

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1.均缩聚:由一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2.混缩聚:由两种均不能独自缩聚的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3.共缩聚:在均缩聚中加入第二单体或混缩聚中加入第三,第四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4.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与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

5.平均官能度:指反应体系中平均每一分子上带有的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目。

6.过量分率:线型缩聚中某一单体过量的摩尔分率。

7.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8.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瞬间的临界反应程度Pc。

9.熔融缩聚:指反应温度高于单体和缩聚物的熔点,反应体系处于熔融状态下进行的反应。

10.溶液缩聚:单体加适当催化剂在溶剂中呈溶液状态下进行的缩聚叫做溶液缩聚。

11.界面缩聚:两单体分别溶解于两互不溶的溶剂中,反应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缩聚反应,具有明显的表面反应的特性。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1.活性种:打开单体的π键,使链引发和增长的物质,活性种可以是自由基,阴离子或阳离子。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高分子: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

2.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3.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陈伟结构单元。

4.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称为共聚物。

5.加聚反应:烃类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6.缩聚反应: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缩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

7.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聚物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即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排列和堆砌结构。

分为晶态、非晶态、液晶态。

8.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目叫官能度。

9.平均官能度: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10.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

11.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

12.凝胶化现象:体系粘度突然急剧增加,难以流动,体系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这一现象称为凝胶化。

13.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化是的反应程度(临界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用Pc表示,是高度支化的缩聚物过度到体型缩聚物的转折点。

14.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可在聚合温度下具有适当的热分解速率,分解生产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

15.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能读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6.引发剂效率:引发剂用来引发单体聚合的部分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

17.自动加速现象:随着反应进行,体系的粘度增大,活性端基可能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速率常数Kt下降,聚合反应速率不仅不随单体和引发剂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反而增大的现象。

18.笼蔽效应:引发剂分子处在单体或溶剂的“笼子”中,在笼里分解成初级自由基,浓度高,若不及时扩散出笼子,引发笼子外的单体聚合,则初级自由基易相互结合,歧化等反应,消耗引发剂。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高分子化学是研究聚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聚合物是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

聚合物(Polymers)是由许多重复单元(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聚合物的重复单元可以是有机物或无机物,如石油中的聚合物、天然橡胶等有机聚合物,以及含硅聚合物等无机聚合物。

聚合物可以根据其结构分为线状聚合物、支化聚合物、网络聚合物等。

线状聚合物是由直线状的分子构成,如聚乙烯、聚丙烯等;支化聚合物是由具有分支结构的分子构成,如聚丙烯酸酯等;网络聚合物是由互相交联形成网状结构的分子构成,如环氧树脂等。

聚合物的性质和结构密切相关。

聚合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分子量、熔点、玻璃转变温度等。

聚合物的分子量决定了其物理性质的大小,通常用分子量分布来描述聚合物的分子量范围。

熔点是聚合物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温度,玻璃转变温度是聚合物从玻璃态到高分子流动态的转变温度。

聚合物的化学性质包括稳定性、亲疏水性、光学性质等。

大多数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抵抗化学和物理的腐蚀。

亲疏水性是指聚合物与水或溶剂的相互作用性质,与聚合物的结构和成分有关。

光学性质是指聚合物对光的吸收、散射、透射等性质。

聚合物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上,聚合物被用作塑料、纤维、涂料、粘合剂等材料。

塑料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材料,具有轻、便宜、易加工等优点。

纤维是由聚合物制成的纺织材料,如聚酰胺纤维(尼龙)、聚酯纤维等。

涂料是由聚合物制成的涂料,具有耐磨、耐腐蚀、防水等性能。

粘合剂是由聚合物制成的粘合剂,用于黏合不同材料。

在生活中,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用品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餐具、衣物、家具等日用品具有轻便、易清洁等特点。

医疗器械中的聚合物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如人工关节、缝合线等。

总之,高分子化学是研究聚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的一门学科,聚合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分子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高分子化合物,是指分子量很高并由多个重复单元以共价键连接的一类化合物。

结构单元: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组合,是由一种单体分子通 过聚合反应进入聚合物重复单元的那一部分。

单体单元: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由单个单体分子生成的最大的结构单元,与单体的化学组成 相同,只是电子结构不同的结构单元。

重复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的最小的结构单元,是大分子链上化学组成和结构均可重复的 最小单位,在高分子物理中也称为链节。

重复单元≥结构单元。

缩聚: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兼有缩合出低分子。

加聚:烯类单体Л键断裂而后加成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作加聚,产物称作加聚物。

聚合度:是衡量高分子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单个聚合物分子所含单元的数目。

以大分子链中的结构单元数目表示,记作 以大分子链中的重复单元数目表示,记作 逐步聚合:逐步聚合反应通常是由单体所带的两种不同的官能团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进行 的,多数缩聚和聚加成反应属于逐步聚合,其特征是低分子转变成高分子是缓 慢逐步进行的,每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连锁聚合: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 锁聚合,连锁聚合一定要有活性中心。

官能度:是指一个单体分子中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无规共聚:两结构单元M 1、M 2按概率无规排布。

交替共聚:共聚物中M 1、M 2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

嵌段共聚:由较长的M 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 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每一链段可长达几百至几 千结构单元。

理想恒比共聚:不论单体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完全相等,共聚物组 成曲线是一条对角线的共聚。

(r 1=r 2=1)理想交替共聚:不论单体配比如何,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单体均聚,只能与异种单体 共聚,共聚物组成曲线为一水平线的共聚。

(r 1=r 2=0)凝胶化:体系粘度突然急剧增加,难以流动,体系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光敏引发剂—指某些能增大光引发聚合的反应速率,或可改变引发聚合的光波长的化合物,如安息香等。

2.自动加速效应: 又称凝胶化效应。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由于聚合体系黏度增大而使活性链自由基之间碰撞机会减少,难于发生双基终止,导致自由基浓度增加,此时单体仍然能够与活性链发生链增长反应,从而使聚合速率自动加快的现象
3.所谓链转移是指活性链自由基与聚合反应体系中的其他物质分子之间发生的独电子转移并生成稳定大分子和新自由基的过程。

包括;向单体转移、向引发剂转移、向溶剂转移、向大分子转移、向阻聚物质等的转移。

4.(1)动力学链长υ的定义
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单体分子数。

无链转移时,动力学链长为增长速率和引发速率的比。

5.能与链自由基反应生成非自由基或不能引发单体聚合的低活性自由基而使聚合反应完全停止的化合物称为阻聚剂(inhibitor);能使聚合反应速率减慢的化合物称为缓聚剂(retarding agents)。

6.当体系中存在阻聚剂时,在聚合反应开始以后(引发剂开始分解),并不能马上引发单体聚合,必须在体系中的阻聚剂全部消耗完后,聚合反应才会正常进行。

即从引发剂开始分解到单体开始转化存在一个时间间隔,称诱导期(induction period, t i).
共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或多元共聚。

7.竞聚率r1、r2:均聚速率常数和共聚速率常数之比,表征了单体均聚与共聚能力之比。

8F1-f1曲线与对角线相交,在此交点处共聚物的组成与原料单体投料比相同,称为恒比点。

曲线呈反S型。

9.将这种光学引发剂优先选择一种对映体进入聚合物链的聚合反应称为立构选择性聚合。

10.立构规整度:是立构规整聚合物占总聚合物的分数,是评价聚合物性能、引发剂定向聚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11.配位聚合是指烯类单体的碳-碳双键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剂活性中心上进行配位、活化,随后单体分子相继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链增
长的过程。

12.容易制备,比较稳定,只含一种过渡元素,单一组分就有活性,专称为 -烯丙基镍引发剂。

茂金属引发剂是由环戊二烯、IV B族过渡金属和非茂
配体组成的有机金属络合物。

13. 双(环戊二烯)二氯化锆和亚乙基双(环戊二烯)二
氯化锆是普通结构和桥链结构茂金属引发剂的代表。

研究聚合物分子链上或分子间官能团转化的化学反应历程。

14。

研究高分子化学反应的意义:
扩大高分子的品种和应用范围
在理论上研究和验证高分子的结构
研究影响老化的因素和性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15.基团转化率来表征:即指起始基团生成各种基团的百分数
高分子链上的相邻侧基作无规成对反应时,中间往往留有未反应
的孤立单个基团,最高程度受到几率的限制,称为几率效应。

16.高分子中原有基团或反应后形成的新基团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均可能影响到邻近基团的活性——活性增加或降低,这种影响称为邻近基团效应。

17.高分子中原有基团或反应后形成的新基团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均可能影响到邻近基团的活性——活性增加或降低,这种影响称为邻近基团效应。

18.解聚反应一般是自由基反应,先在链端发生断裂,生成活性较低的自由基,然后按连锁机理迅速脱除单体。

什么是高分子?
由许多相同的、结构简单的单元(unit)通过共价键(covalent bond)重复键接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单体(
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即合成聚合物的起始原料
结构单元
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

即构成大分子链的基本结构单元。

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可以与单体的元素组成相同,也可以不同。

均聚物
由一种(真实的、隐含的或假设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齐聚物:由几个或十几个单元相互键连而成;不能称为聚合物。

均聚物: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聚而成的聚合物。

生成均聚物的聚合反应称均聚反应
共聚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真实的、隐含的或假设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生成共聚物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反应。

假如高分子的末端基团是反应性的,能进一步进行聚合反应,这样的高分子称为遥爪高分子或预聚物分子,其反应性末端基团常常是有目的地引入的。

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其特征是:
o加聚反应往往是烯类单体 键加成的聚合反应,无官能团结构特征,多是碳链聚合物;
o加聚物的元素组成与其单体相同,仅电子结构有所改变;
o加聚物分子量是单体分子量的整数倍。

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
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聚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
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

其特征是:
o缩聚反应通常是官能团间的聚合反应;
o反应中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如水、醇、胺等;
o缩聚物中往往留有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如-OCO- -NHCO-,故大部分缩聚物都是杂链聚合物;
o缩聚物的结构单元比其单体少若干原子,故分子量不再是单体分子量的整数倍。

o连锁聚合反应的特征:
o聚合过程由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几步基元反应组成,各步反应速率和
活化能差别很大;
o反应体系中只存在单体、聚合物和微量引发剂;
o进行连锁聚合反应的单体主要是烯类、二烯类化合物;
o根据活性中心不同,连锁聚合反应又分为:
o逐步聚合
o单体分子或其二聚体、三聚体、多聚体间通过多次缩合反应逐步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反应。

o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
反应早期, 单体很快转变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中间产物,以后反
应在这些低聚体(常称为齐聚物)之间进行。

聚合体系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中间产物所组成。

大部分的缩聚反应和聚加成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单体通常是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

分子量随时间逐步增大,单体转化率在开始时即可很高。

转化率很高时,分子量才达到较高数值。

非晶态高分子没有熔点,在比体积-温度曲线上有一转折点,此点对应的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用Tg表示;
缩聚反应
是合成聚合物的一大类型反应。

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混合,通过多次缩合生成高聚物,并伴随有小分子物生成的反应称为缩聚反应。

官能度的概念
是指一个单体分子中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反应程度:是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数,
体型缩聚的特征
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凝胶化现象:
在交联型逐步聚合反应中,随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逸出,可看到具有弹性的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的明显生成。

这一现象称为凝胶化;开始出现凝胶化时的反应程度(临界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Gel Point),用Pc表示。

1.从醋酸乙烯酯单体到维尼纶纤维,需经哪些反应?每一反应的要点和关键是
什么?写出反应式。

作纤维用与作悬浮聚合分散剂使用的聚乙烯醇有何差别?
答:(1) 须经自由基聚合发应、醇解反应及缩醛化反应。

(2) 各步反应要点和关键如下:
①自由基聚合反应
C H 2C H
OC O C H 3n C H 2C H O C OC H 3n
要点:用甲醇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以制取适当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醋酸乙烯酯溶液。

关键: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控制转化率,用甲醇调节分子量以制得适当相对分子质量,且基本不存在不能被醇解的醋酸乙烯酯侧基。

② 醇解反应: C H 2C H
O C O C H 3n
3C H 2C H O H n
要点:用醇、碱或甲醇钠作催化剂,在甲醇溶液中醇解。

关键:控制醇解度在98%以上。

③ 缩醛化反应(包括分子内和分子间)
C H
C H 2C H 2
C H O H O H H 2O C H C H 2C H 2C H O
O C H 2
要点:用酸作催化剂在甲醛水溶液中反应。

关键:缩醛化程度必须接近90%
纤维用和悬浮聚合分散剂用的聚乙烯醇的差别在于醇解度不同。

前者要求醇解度高(98%~99%)以便缩醛化。

后者要求醇解度中等(87%~89%),以使水溶性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