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养殖计划书

合集下载

稻蛙养殖计划书

稻蛙养殖计划书

稻蛙养殖计划书1. 引言稻蛙养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业态,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本文档旨在介绍稻蛙养殖的基本情况、养殖计划以及市场前景等内容,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参考。

2. 稻蛙养殖概述稻蛙是一种小型青蛙,主要生活在稻田和湿地等环境中。

它们以昆虫和浮游动物为食,对农田有很好的害虫控制作用。

稻蛙养殖利用其生态功能,实现了农田的综合利用和产业化经营。

3. 养殖计划3.1 养殖场选址稻蛙养殖场应选在环境适宜、水源充足的地方。

养殖场周边不应有污染物和化学农药的使用,以确保稻蛙养殖的质量和安全。

3.2 养殖环境建设稻蛙养殖需要建立稻蛙的生活环境,包括稻田和湿地等。

稻田应根据稻蛙的生活习性,合理进行排水和灌溉,提供适宜的水质和食物。

湿地则为稻蛙提供栖息场所和繁殖环境。

3.3 选种与繁殖选择健康育种的稻蛙作为种蛙,确保其遗传基因优良。

采取科学的繁殖管理措施促进繁殖,如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

3.4 饲养管理稻蛙饲养需要合理的饲养管理,包括稻蛙饲料、水质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稻蛙对饲料要求较高,应根据其需求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

3.5 产品加工与销售稻蛙养殖的产品主要包括稻蛙肉和稻蛙皮。

稻蛙肉富含营养,有很高的市场需求。

稻蛙皮则有制作皮具等产品的潜力。

产品加工主要包括加工、存储和包装等环节,销售渠道可以选择线上、线下或兼顾两者。

4. 市场前景稻蛙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稻蛙的生态功能可以减少农田的害虫,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深受农民的欢迎。

而稻蛙肉则具有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特点,市场需求大。

稻蛙皮则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5. 技术支持与风险控制稻蛙养殖涉及到一定的技术问题和风险控制。

投资者可以寻求专业的技术支持,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同时,要注意合理规避风险,如疾病防控、市场波动等。

6. 结论稻蛙养殖是一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农业业态。

通过合理的养殖计划和管理,可以实现农田综合利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养牛蛙的计划书

养牛蛙的计划书

养牛蛙的计划书1. 引言养牛蛙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养殖业务。

牛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计划书,介绍养牛蛙的相关信息,并提供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 养殖对象介绍牛蛙(学名:Rana catesbeiana)是一种肉蛙,体型较大,适合养殖。

牛蛙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在不同的水质和气候条件下生存。

它们以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等为食,生长速度较快。

3. 养殖环境牛蛙的理想养殖环境应具备以下条件:•池塘:选择水质清澈、富含氧气的池塘。

大小视养殖规模而定,一般每亩可容纳200-300只牛蛙。

•水温:适宜的水温为20-30摄氏度。

•养殖基质:池塘底部覆盖一定厚度的泥土或沙子,便于牛蛙活动和寻找食物。

•遮荫:提供一定的遮荫设施,防止阳光暴晒。

•水源:保证充足的水源供应,避免干旱期间水源不足。

4. 养殖技术4.1. 繁殖牛蛙的繁殖主要依靠自然交配。

在繁殖季节,雄蛙会发出特定的求偶叫声引诱雌蛙。

为了提高繁殖成功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包括充足的水源和水温等。

•提供充足的食物,保持蛙体健康。

•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清理,防止病菌滋生。

4.2. 饲养牛蛙的饲料主要包括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等。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饲料需新鲜,保持充足的供应。

•注意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而导致疾病传播。

•健康管理,定期检查蛙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4.3. 销售牛蛙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批发市场、超市、餐馆等。

在销售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产品的稳定供应。

•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价格动态,以调整销售策略。

•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以及完善的包装和运输服务。

5. 经济效益分析养殖牛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牛蛙肉的市场需求大且价格较高,能够带来可观的利润。

•牛蛙繁殖力强,短时间内能够实现规模化养殖,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3、黑斑蛙养殖方案设计精选全文

3、黑斑蛙养殖方案设计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黑斑蛙养殖方案(以1亩地综合测算)一、土青蛙品种介绍野生青蛙已被国家列入保护动物,从事繁养应该在当地林业部门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土青蛙由于活动饵料的来源有限,养殖规模受到限制。

近年来,人工大量养殖蝇蛆、蚯蚓、黄粉虫,为人工养殖土青蛙创造了很好的养殖条件。

最常见的土青蛙在动物分类学上被称为黑斑蛙,此外还有金线蛙和虎纹蛙。

虎纹蛙的野生资源非常稀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斑蛙和金线蛙是省(直辖市)重点保护动物。

目前市场上对大型蛙如牛蛙、美国青蛙不看好,接受程度减低。

虎纹蛙尽管是一个很好的养殖品种,但因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对该项目并不支持。

而本地蛙黑斑蛙种源来源多,肉质鲜美,深受欢迎。

下面以黑斑蛙养殖为例,设计该项目。

黑斑蛙简介黑斑蛙俗称“青蛙”,“田鸡”。

雄蛙62cm,雌蛙体长74.4mm。

成蛙体重一般60~100克,雌蛙身体显著大于雄蛙。

黑斑蛙成蛙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洞穴中,深约10~17厘米。

次年3月中旬出蛰,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

每1卵块有卵2~3.5千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毫米。

蝌蚪体笨重,尾肌弱,尾鳍发达,尾末端尖圆,约经2个多月完成变态。

三、黑斑蛙的养殖理论数据1、黑斑蛙的生长发育阶段经过一个冬眠,长江流域3月中旬出蛰活动,一般4~7月份进行繁殖,繁殖高峰期为4~5月,雌蛙一次可产卵3000粒左右,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黑斑蛙一般从孵化到成蛙,经过三个阶段:即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等四个阶段,全部过程需要5个月时间。

2、饲养密度数据①蝌蚪(变态期):蝌蚪在原孵化池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2个半月。

②幼蛙:按每平方米100~150只培育,60~80只,1个月。

③成蛙: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1个半月,体重达到100克。

④商品蛙:100克以上成蛙,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以后逐渐减少到每平方米10~15只。

幼儿园青蛙生态养护方案

幼儿园青蛙生态养护方案

幼儿园青蛙生态养护方案幼儿园青蛙生态养护方案背景介绍:现代幼儿园注重环保教育,在教育中为孩子们搭建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针对此,饲养青蛙,并让孩子们体验和了解青蛙生态,不仅可以启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生物,培养其动手能力等。

目的:本方案旨在搭建一套科学、实用的青蛙生态养护方案,保证幼儿园内的青蛙能健康、有序、持续地生存,同时满足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需要。

具体措施:一、青蛙养殖1、饲养种类选择青蛙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饲养需求也不相同。

因此,幼儿园需要选择较为适合自己饲养条件的品种。

2、饲养区域选择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靠近自然环境、水源条件好、安全隐患少的饲养场所。

其次,由于青蛙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向阳度不高,且处于树荫下或建造遮阳棚的饲养区域。

3、饲料准备青蛙主要吃昆虫、小型脊椎动物等,在幼儿园中,常常使用一些常见且容易找到的饲料如麦虫、虫卵、蚯蚓等作为青蛙的食物。

4、水体准备青蛙是半水栖动物,因此建议在饲养区域内栽植荷花、魔芋等水生植物,并配备一定的水源,如喷泉、小型水池等。

5、环境保护幼儿园需要加强对饲养场所的环保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政策,杜绝饲养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行为的发生。

6、饲养及健康管理幼儿园需要学会青蛙的口腔清洁及体表消毒工作,根据青蛙的饲养需要,搭建好相应的饲养环境,及时清洁饲养区域,预防疾病发生。

二、环境教育1、青蛙生态环境展示区域的设置设置青蛙的展示区域,并在其周边种植一些青蛙喜欢的水生植物,使得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察、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青蛙知识教育在幼儿园普及青蛙的知识、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如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栖息习性、饲养方法、生理特点等内容,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自然,亲近自然,爱护自然。

3、生态环境的建设通过培养幼儿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植树造林、园艺、生态改造等措施,不断美化幼儿园的环境,营造生态人文环境,让幼儿园成为一个有生命、有灵魂的生态圆周。

养蛙创业计划书范文大全

养蛙创业计划书范文大全

养蛙创业计划书范文大全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蛙肉作为一种低脂低热量、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质肉食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因此,养蛙养殖成为了一个备受青睐的创业项目。

我对养蛙养殖行业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经验,因此有信心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投入,建立一个成功的养蛙养殖企业。

二、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肉类产品,蛙肉备受青睐。

据市场调研显示,市场上对蛙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养蛙养殖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

2.竞争分析目前养蛙养殖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众多养蛙企业。

但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市场份额分散。

因此,只有提供高品质的蛙肉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蛙肉作为一种优质的肉类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据预测,未来几年养蛙养殖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将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因此,养蛙养殖行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前景广阔的行业。

三、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养蛙养殖项目2.项目内容:该项目主要包括蛙苗购入、饲料配制、养殖和销售等环节。

3.项目目标:通过在提供高品质的蛙肉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养蛙养殖企业。

4.项目投资:本项目初始投资约为200万元,包括购置养殖场地、设备投入、蛙苗购入和运营资金等。

5.项目收益:预计项目利润率在30%以上,投资回报期为2年左右。

四、市场策略1.产品策略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卫生安全的蛙肉产品的需求,我们将采取科学养殖技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我们将积极开发新品种,推出更多口味的蛙肉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2.价格策略我们将采取合理的价格策略,确保产品价格在市场的竞争性水平。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黑斑蛙养殖创业计划书

黑斑蛙养殖创业计划书

黑斑蛙养殖创业计划书一、项目名称:黑斑蛙养殖项目二、项目概述黑斑蛙是一种热带蛙类,常见于东南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外貌和相对简单的养殖方法,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宠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随着人们对宠物、观赏动物的需求不断增加,黑斑蛙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本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黑斑蛙的大规模养殖和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三、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宠物和观赏动物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黑斑蛙因其独特的外貌和观赏性,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需求量。

另外,一些科研院校和实验室也需要大量的黑斑蛙用于实验研究。

可以预见,未来黑斑蛙市场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2. 市场供应目前市场上的黑斑蛙供应主要以野生捕捉为主,由于野生黑斑蛙的资源受限,且养殖规模较小,导致市场供应不足。

因此,通过大规模养殖黑斑蛙来满足市场需求,将会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 市场竞争目前,市场上黑斑蛙养殖项目并不是很多,而供应量有限。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提供大规模、高质量的黑斑蛙养殖产品,将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良好的竞争地位。

四、项目内容1. 选址养殖场地需要远离城市,但又便于供应货物和运输。

场地应该有充足的自然资源,例如水源、阳光和土壤等。

同时,应该在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规定下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2. 投资规模养殖场地的选址、建设、设备、黑斑蛙购置和饲养等方面的投资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项目的顺利进行。

目前初步预计,总投资额约为**万元,具体的投资分配方案将在项目实施中逐步调整。

3. 生产规模初期我们将稳步扩大养殖规模,以确保养殖质量和市场供应。

预计在养殖场面积**平方米的基础上,首先进行黑斑蛙的小规模试点养殖,力求做到实践先行。

之后将有序扩大养殖规模,可以考虑与其他同类型养殖企业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

4. 配套设施在项目实施中,我们需要根据黑斑蛙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搭建合适的饲养环境和设备。

此外,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养殖人员和技术人员,以确保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青蛙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青蛙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青蛙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

青蛙养殖是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产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青蛙肉的消费量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开展青蛙养殖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二、市场分析。

青蛙肉富含蛋白质,且肉质鲜嫩,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目前,市场上对青蛙肉的需求量大,而供应量相对较少,导致青蛙肉价格居高不下。

因此,青蛙养殖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技术要求。

1. 场地选择,选择空气流通良好、水质清洁的场地,以便于青蛙的生长和繁殖。

2. 水质管理,保持养殖场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确保青蛙的生长环境良好。

3. 饲料供应,合理搭配青蛙饲料,保证青蛙的营养需求,促进青蛙的生长发育。

4. 疾病防控,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定期对青蛙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养殖场的卫生安全。

四、投资与收益分析。

青蛙养殖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场地选址、设施建设、购买青蛙种苗、饲料费用等。

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规模,合理制定投资计划,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同时,根据青蛙养殖的周期和成本,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五、风险预警与应对措施。

青蛙养殖项目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疫病风险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销售策略,降低市场风险。

同时,加强养殖场的防灾防病工作,提前制定相应的灾害应对预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实施方案。

1. 确定养殖场地,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青蛙养殖。

2. 建设养殖设施,包括青蛙养殖池、饲料储存仓库、办公室等。

3. 购买青蛙种苗,选择优质的种苗进行养殖。

4. 制定养殖管理方案,严格按照管理要求进行养殖。

5. 加强市场营销,开拓销售渠道,确保产品畅销。

七、总结。

青蛙养殖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管理,加强市场调研和风险预警,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蛙类养殖技术创业计划书

蛙类养殖技术创业计划书

蛙类养殖技术创业计划书一、市场调研1.行业现状当前,我国蛙类养殖业发展迅速,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场,蛙肉销售市场逐渐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蛙类养殖总面积已达到数万亩,养殖规模与产值稳步增长。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为蛙类养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蛙肉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

尤其在一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蛙肉的消费需求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而且,蛙类产品不仅可以作为食品供应,还有药用价值、贵重动物观赏等多种用途,市场潜力巨大。

3.竞争状况目前,蛙类养殖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产品品质、价格竞争等方面。

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通过采用科学管理、创新技术等手段,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因此,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并能够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才能脱颖而出。

二、项目规划1.项目概述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家规模适中的蛙类养殖场,以生产优质的蛙肉和其他蛙类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通过科学管理、创新技术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益,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将以全方位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健康的蛙类产品,成为市场的领头羊和领导者。

2.项目优势(1)规模适中、灵活经营:兼具规模效益和灵活运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计划。

(2)高品质产品:科学养殖、专业管理,保证蛙肉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创新技术: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产能和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4)品牌服务:建立品牌形象,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树立企业良好的口碑。

三、项目实施1.选址并规划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蛙类养殖,一般来说,湿润、通风、阳光充足的环境最为适合蛙类养殖。

考虑到市场需求和交通便利等因素,选择在离城市较近的郊区地区建立养殖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养殖计划蛙的形态特征:1、黑斑蛙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体长约8厘米、头扁而宽,呈三角形,眼圆而突出,两眼后方各有一明显的圆形鼓膜,鼻孔小,口宽阔,吻部尖,舌扁平分叉,并能翻出。

皮肤较光滑,躯体短而阔,背部黄绿、深绿或灰棕色斑,腹部白色。

前肢较粗短,有四趾,后肢肌肉发达,雄蛙口角两旁有一对外声囊,前肢第一指头内侧有婚姻瘤,生殖季节时更为明显。

2、黑斑蛙与虎纹蛙的区别是虎纹蛙体型较大,体长10厘米以上,背部黄绿棕色斑纹,后腿有横斑。

金线蛙体长约5厘米,背部绿色或橄榄绿色,有两条棕黄色的背侧褶。

大腿后面有一条黄色和一条明显白色纵纹。

蛙为两栖类动物,一般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

青蛙栖息在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中,晚上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来年春季出来活动,4—7月份进行繁殖,雄蛙以鸣叫的方式来吸引雌蛙抱对产卵,蛙在水中受精,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一、养殖青蛙之前的准备工作1、学习好技术2、基地建设3、饵料的培育(主要用蝇蛆和蚯蚓)二、野生青蛙养殖存在的问题1、技术问题2、资金问题3、养殖误区4、饵料问题5、政策问题三、野生青蛙生活习性及种类生活习性——食性:以昆虫、飞虫为食。

2、两栖类3、群居性蛙的种类——黑斑蛙(3—6月份繁殖)虎纹蛙四、青蛙的生理及生活特性蛙属于水路两栖动物,一昆虫为食,主要生活在田野,水沟,池塘,河岸边的草丛中,青蛙有雌雄之分,性成熟一般在三年以上,人工养殖两年即可达到性成熟,属卵生,产出后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生活在水里,通过一些时间和蝌蚪会变成幼蛙,成幼蛙后主要在陆地上生存。

(蛙—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着陆)五、场地建设1、场地要求——要求水源充足,环境安静,水质无污染,交通电力方面2、场地规划(附表1)3、各占比例引种蛙100对计算种蛙池面积20—30平方米100对种蛙能卵10W粒需要孵化池10—30平米左右蝌蚪池200—300平米左右驯化池20—30平米幼蛙池50—100平米成蛙池2—3亩(附表1)4、蛙池的建设a.种蛙池(虎纹蛙、黑斑蛙)一般要求20—40平米为宜,池深度50CM以内,池四周用纱窗布围起来,防止青蛙外逃,水深保持10—20CM之间,可修水泥池,也可土池(但要求池底垫薄膜)水太深,卵沉入水底,也不容易发现卵粒,无法捞卵作业。

注意:要求陆地面积小于水面,水中不放置水草b.孵化池:可以用备用蝌蚪池,塑料盆、缸代替,池子大小根据规模而定,水泥池一般在2—10平方米,土池10—20平方米,但个数要多,池深30—50CM,水深10—20CM做好进排水系统,室内外均可。

c.蝌蚪池的建造池型规整,一般每池面积10—40平米,水深20—50CM左右,池中可种少量水草。

采用级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2-0.3m左右,这样,池子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陆地供已变态的幼蛙栖息。

以上1、2两类池可以单独建造,精细管理。

d.幼蛙池和成蛙池土池宽3米,长10~15米,高0.5~0.6米。

每亩挖45㎡土池10个。

围网片:把1.2米宽的尼龙网埋设在水池内,紧靠围堰的池底,隔2~3米打一高0.9米的桩,并打于围网的内侧,网片下部埋入土中0.2米,上部钉在桩上成“┓”型,反边0.1米防逃。

进水管用50毫米的PUC管制成。

管体挤穿网片,进入围网内,出水管用110毫米PUC 管制成,埋于进水管对面的围堰中。

幼蛙池、成蛙池可以不专业建造,用稻田,小溪池塘等代替,注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必须做好防逃。

池四周用塑料薄膜,在用纱布围好四周,用薄膜的好处可以防止青蛙外逃时擦伤嘴巴,磨破皮后容易感染。

五、青蛙的识别选种——要求:体表无伤,表皮丰满,活泼好动,雌性个体稍大,雄性弹跳力强。

雌雄的识别——从体型看、从抱对看、从气囊看、从婚姻瘤看。

六、放种蛙1、种蛙的选择选择健康的无病种蛙,要求雌蛙个体大于雄蛙,选择经过第2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

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

2、雌性青蛙的识别a.体型:雌蛙比雄蛙大b.抱对:上面是雄蛙,下面是雌蛙c.气囊:雄蛙有,雌蛙没有d.婚姻瘤:雄蛙有,雌蛙没有(婚姻瘤作用,刺激性高潮,防止雌蛙逃跑)3、比例搭配——雄蛙与雌蛙比例是1:1或2:34、放种密度——一般每平米2—5对七、繁殖1、繁殖季节为3—6月份,4月是繁殖高峰期,因此在这之前把种蛙准备充足2、繁殖温度一般是15—25摄氏度3、繁殖数量一般一只可产1500粒卵左右4、繁殖方式雄蛙先找水源,找到水源后开始鸣叫,吸引雌蛙,看到雌蛙便跳上去,雄蛙抱着雌蛙,开始繁殖产卵,卵产出来后,半小时后才能取卵。

5、繁殖技术:青蛙繁殖可分为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自然产卵是通过搭建保温棚保温和适时抽入井水升温的办法,4月中下旬青蛙就可达到性成熟,产卵比室外提早1个月,4月中下旬保温棚内水温稳定23摄氏度左右时,将成熟的雌雄青蛙按1: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

放养密度0.5只/平方米。

入池前用高锰酸钾对水泥池进行消毒,3天~5天后加入经60目筛网过滤的清水,水深0.2~0.25CM,池中放入10~16束用棕片或马尾松枝做的卵巢。

下午放入成熟青蛙会自行抱对产卵受精,产卵产卵一般在午夜至凌晨这段时间,卵产仔卵巢上。

次日上午将青蛙抓出,雌性分池放入青蛙池中进行产后培育。

人工催产繁殖是取成熟度好的青蛙,皮下注射催产激素,剂量为每200克雌蛙注射35ug~45ug的LRH-A和400IU~450IU的HCG,雄蛙剂量减半。

从尾杆骨一侧由后向前水平进针,进针1.5CM~2.0CM,退针时轻轻按在注射部位,以免药液外溢。

注射完后按比例放入产卵池,一般10小时发情产卵,产卵后雌雄分池放入青蛙池中。

八:捞卵青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泥黄色、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

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

每天早上10点左右巡池,发现受精卵时及时从种蛙池捞出,捞卵时应注意蛙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

(受精卵上面黑色为动物极,白色为植物极)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

同一批卵要放在同一孵化池,这样孵出来的蝌蚪大小一致,方便管理。

九、蝌蚪的孵化1、在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C之间。

在换水、换盘时,如水温突然升降5°C以上或水温低于4°C,高于28°C或强的惊动均可导致蛙死亡。

因此,观察蛙卵孵化时动作要轻,不能随意搅动池水,以免蝌蚪幼体漂离卵膜,影响成活率。

经过两天孵化,蛙卵略能摇动,3-4天即成蝌蚪形态,5天左右孵化小蝌。

2、卵的密度:每平方3000—5000粒,密度越低孵化率越高,密度越高孵化率越低3、水质—勤换水,烂掉得卵会毒死其他的蝌蚪。

4、注意卵团与卵团之间不要靠在一起。

十、蝌蚪放养前准备工作1、清洗消毒:放养蝌蚪之前,先消毒蝌蚪池,新修德水泥池要用水清泡15天以上,消毒可用生石灰每立方米水50—100克。

2、池水陪肥:如果是采井水,蝌蚪池消毒处理好后,注意新水,可用人蓄清粪水泼洒,每600平方米水面用清粪水500公斤左右来培肥水质,也可以用青草、杂草和少量磷肥加尿素(每立方米水体用6克)培肥水质,要求池水呈青绿色,透明度30—50CM之间。

3、蝌蚪的饲料准备:蝌蚪期一般以植物饲料为主,动物饲料为辅。

植物饲料要占70%,动物性饲料占30%即可。

十一、蝌蚪的饲料蝌蚪的放养密度每亩小蝌蚪4W尾左右。

蝌蚪放养密度为①刚孵化500—1000/每平米,半月后减为300—500/平方米,大蝌蚪100—300/平方米。

②幼蛙:按每平方米100~150只培育,60~80只,1个月。

③成蛙: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1个半月,体重达到100克。

④商品蛙:100克以上成蛙,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以后逐渐减少到每平方米10~15只。

1、饲料用量数据幼蛙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50克以上的成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搭配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1、饲喂:a.5—50日龄蝌蚪喂养人工投饵补饲7日龄前喂煮熟捏碎的蛋黄和煮沸过的豆浆,7—50日龄用豆渣、麦麸、米糠、切碎的植物嫩叶、蚕蛹、蝇蛆、蚯蚓等人工饵料,同时投喂一些浮游动物、植物等。

饲料也可以自行配制,配方为鱼粉60%、面粉30%、豆粕10%。

日投食量为蝌蚪体重的5%—10%。

50日龄以后以动物性饲料为主。

蝌蚪刚摄食时一般以微小的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也吃颗粒很小的蛋黄,所以刚孵出的小蝌蚪3—5天可以不喂食,5天后开始投食,第一次第一天按10W尾小蝌蚪用十个鸡蛋黄+1公斤豆子的浆+2两奶粉+1两葡萄糖全池泼洒投喂。

当蝌蚪长到绿豆大小时改用猪血(动物血)加玉米糊喂养。

b.当蝌蚪长到豌豆大时改用饲料配方。

c.变态前期喂养当发现蝌蚪前肢伸出皮囊,尾部还没完全萎缩时,这段时间可以不投喂或少投食。

十二、蝌蚪的管理1、水质管理:要求达到活、肥、嫩、爽。

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2、水温管理水温控制在28摄氏度以下,最好是25度以下,如果温度太高,要注意加水降温,加水注意控制好温差,温差不超高3摄氏度。

3、溶氧发现蝌蚪浮头,说明缺氧,缺氧的可能性:水质太差,水温太高,密度过大,有害气体过重。

4、喂饲管理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定人原则喂养5、变态后期(幼蛙期)管理a.保持环境安静b.蛙卵孵化后2个月左右变成幼蛙。

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前变态后期蝌蚪需要登录呼吸,应在建蝌蚪池时要求坡度要大一些,若没有登录地面,应在水面上放一些木板、泡沫板、水草等漂浮物体。

当有90%以上蝌蚪变成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c.变态完的蝌蚪应立即设置饲料台,开始投喂小蛆虫等活性饵料。

6.越冬管理注意防寒、防结冰,适当加深池水深度十三、幼蛙的培育幼蛙池保持水深0.3~0.5M,水面设置3~5个饲料台和休息台。

刚变态的幼蛙放养密度为200只/平方米~300只/平方米,50克以下的幼蛙放养密度为100~200只/平方米。

同池幼蛙在饲养一段时间(20~30天)后应按幼蛙大小不同分级饲养,避免发生大蛙吃小蛙的情况。

幼蛙培育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为主,各阶段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与蛙的口径相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