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未来

【摘要】步入21世纪的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归结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采取措施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向国际接轨,加快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

我们的党和政府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是宝贵资源和财富。为了带领中国人民走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党和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了对高等教育战线的支持力度。这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迅速造就规模宏大的专门人才队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体现和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于80后的我们,深刻明白教育在我们人生旅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一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用切身实践感受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通过接受教育,我们从懵懂幼稚到知书达理,从盲目无知到明辨是非,从孤身截然到拥有专业技能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对比学校每年招收学生的人数数量,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近几年高校扩招很明显。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党和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二十五亿元实施“质量工程”,大力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从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高等教育开始了扩招过程,发展迅速,在这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翻了两番。研究生教育由1998年19.8万人增加到2005年97.9万人,全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由1998年的623万人增加到2005年23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增加到21%。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达到了1562万人,再加上其余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模式,构成了2300万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这符合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正向我们走来,高校的扩招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信息网络的发达,使我们查询检索更加方便快捷,消息的获得更加丰富准确。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较早地在高校得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高校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并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多媒体教学、数字化

校园、网上大学已被人们熟悉,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全面的信息化。由此带来的好处正慢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们知道我国的办学方式逐渐多元化。一是办学体制多元化,过去那种单靠政府包办大学的单一模式已经被打破,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正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现在除国立大学如清华、北大、中山大等,还有民办大学,一些国立大学的内部可能会出现相应调整,出现“一校两制”甚至“一校多制”的现象。二是投资渠道多元化,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新增加的教育投资,只有20%来自政府,80%来自银行贷款和社会力量投入。

价值的体现需要社会的认可。我们高校的毕业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最终是要步入社会,要接受社会的严格选择,高校的科研成果同样要接受市场的严格选择,高校正逐步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并最终完全融入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就业越来越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知识跨度的越来越广泛,学生实际技能的越来越受重视程度都说明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分割正在被打破。

中国要与时俱进,就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高等教育将更加广泛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服务竞争。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国际化交流合作空前活跃。

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国的大众化教育基础差,国家投入低,一直处在比较低弱的状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水平也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尤其是经费投入跟不上规模增长的速度。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1998年,国家对高等学校的生均投入为6775元,而2006年为5869元,比1998年还减少908元。考虑到10年期间物价的上涨,生均教育经费大约为1998年的一半。这表明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而且,过去5年,我国GDP达到约90万亿元,而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仅有2.34万亿元,教育投入远低于GDP的4%。

由此,我们应该明确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寻求实现和谐发展的途径。在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应增加预算内的财政拨款,使大学有一定自主支配运行经费的权力。这样,可以让大学根据自身优势和条件,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此,应较大幅度增加大多数高校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生均经费额度。国家在采取措施的同时,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珍惜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学有所成,真正发挥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10日第一版

【2】谢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1日

【3】葛雪珍《浅论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年第0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