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课件-完美版1

合集下载

第2课《梅岭三章》课件(共24张PPT)

第2课《梅岭三章》课件(共24张PPT)

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大业未成 此头须向国门悬。——死不瞑目 后死诸君多努力,——勉励存者 捷报飞来当纸钱。——捷报告慰
关心国家命运,盼望 祖国解放的情感。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表现了至 死不渝,誓与 反动派血战到 底的革命精神 。

南国烽烟正十年,
借代 战争
此头须向国门悬。
用典
作用:表达的是自己关心革命、死 不瞑目,要亲自看着同志们取得战
后死诸君多努力,斗的胜利的愿望。
捷报飞来当纸钱。
这两句与陆游的哪两句诗有 异曲同工之妙?
头悬国门
典故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认为吴 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 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 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 边人说:" 扶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 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而诗 中的此句含义是:自己即使牺牲了,也希 望头悬国门,让我看看反动派是怎样被人 民打垮的。
解题
• 梅岭,即大庾(yǔ)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 雄交界处。 • 章: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三章,就是三首,并 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 体裁:七言绝句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 小序有什么作用?
我 交代时间、地点、事件
伤病伏 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 的原因和结果。
躲藏 树丛
估计 时代背景
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
作业:拓展阅读
无题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梅岭三章》PPT优秀课件

《梅岭三章》PPT优秀课件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陈毅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
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72年于北京逝世。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知识必备 文体知识
组诗
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
。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 , 每 首 诗
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精读:赏析重点词句
1、革命征程是怎样的呢?结合关键词句进行赏析。
泉台 旌旗十万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旌旗”借指军队,旌旗十万,指战争中牺牲的人 员之多,也显示出正义力量之大。
烽烟 十年 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时间之久。
2、巧用修辞,语言形象精练 诗中巧妙运用设问、借代、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彰显厚重的 文化积淀,增强了表达效果。例如,第一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三章中多次运用“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旌旗”, 原是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 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 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血雨腥风”借喻反动当局对革命人民的 屠杀和镇压;“取义成仁”引用《论语》《孟子》“舍生而取 义”“杀身以成仁”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难酬蹈海亦英雄。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我以我血荐轩辕。
人物素材积累
马毛姐,安徽无为人,1954年6月入 党。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 表,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渡江 战役中,年仅14岁的她参加“渡江 突击队”,在手臂中弹的情况下依然 咬牙坚持,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 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

《梅岭三章》PPT课件(第1课时)

《梅岭三章》PPT课件(第1课时)

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
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 “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
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
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 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
点拨技巧,提升技能
用 抒情言志 典 表明心迹
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慨叹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典故: 《汉书·冯唐传》:汉文帝时,魏尚 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 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 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典例精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 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 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 理。④更:经历。
用事 引用前人诗句
诗歌用典
精讲课文,透视考点
梅岭三章(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伍子胥
诗歌用典
精讲课文,透视考点
梅岭三章(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诗歌用典
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梅岭三章》ppt课件)

《梅岭三章》ppt课件)

课后作业
一、完成课后练习 二、读读作者的其他诗词,感受“元帅诗人”的魅力。
感谢聆听
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 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课堂小结
《梅岭三章》以生动的画面再现了诗人的革命斗争经历,充分表现了诗 人为革命不惜献身的坚定决心、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 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时诗人又充满激情地鼓励革命战友继续奋斗完成自 己未竟的事业,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 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写作背景
1936年冬,陈毅在江西梅山被围, 敌人以5个营的兵力日夜不停展开搜索。 因伤病缠身,他埋伏草莽丛中20余日, 有好几次,敌人的脚步近在眼前。陈 毅在布片上写下被称为“绝笔”诗的 《梅岭三章》。
读读写写
(一)生字词
旌旗( jīnɡ ) 阎罗( yán ) 烽烟( fēnɡ )
(二)多音字 捷( jié )捷报 睫( jié )睫毛
命理智向自己提出问题,集中展现了他冷静的神态、清醒的和坚 毅的斗志。 这正是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的写照。后三 句是对首句的回答。
思考探究
三、“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 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写出诗人即使死后仍然关心革命, 要看到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的。表现出 诗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英勇殉难的精神。
思考探究
八、《梅岭三章》这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又 有怎样的关系?
第一首,面临牺牲的考验,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至死不渝的强烈感情;
第二首,回忆十年革命征程,抒发死不瞑目,激励战友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

梅岭三章-ppt课件

梅岭三章-ppt课件
>第一章:回首征程——过去
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第二章:勉励战友——现在
14
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第三章:展望未来——将来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1.第一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22
研读课文
7.第三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精神?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 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 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 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23
写作特色
研读课文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引 用、借代等修辞手法。
(1)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是设问;
(2)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是 借代,以“旌旗”代部队;
24
2.用词恰当。
研读课文Biblioteka 文中一些词语掷地有声,生动形象。“旌旗 十万斩阎罗”中,“斩 ”字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力度强,速度快;
3.引用传说和典故。
在这组诗中,“泉台”和“阎罗”是引用民间 传说, “此头须向国门悬”是引用古代文献典故。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骨的头悬东门 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
的坚定信念。 “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 “ 飞来
”描绘了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状况。纸钱祭死
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

《梅岭三章》精美课件

《梅岭三章》精美课件
“捷报飞来当纸Q”中“飞来”是轻快、欢 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Q祭S者,带有中H民 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显现出将J豪迈爽朗的 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充满着革M乐观主 义豪情。
“头悬G门”的典故
春秋时期 ,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认为吴 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 惕越国报C。夫差听信谗言,怀疑伍子胥谋F, 逼他自S。伍子胥临S时,对身边人说:“抉吾 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M吴也。”后来吴 国果然被越国M掉。
黑田打开画卷,读了题诗,听了回话,气得说不出话来。 当夜时分,黑田亲自带着“神鹰”队五十多人,轻装偷袭一支 队司L部。黑田冲进亮着灯光的司令部,只见桌上摆着一盘围棋, 棋盘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首诗:“虚虚实实变幻多, B家自当细琢磨。让开小道三十里,待军来此作俘L。”黑田知 己中计,未曾拔腿,就做了新四J的第一名“佐”字号俘L。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有中H儿女在, 不教倭寇度茅山。
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为什么 要写这首诗?
陈毅写诗挫黑田
1938年夏天,新四J一支队司L员陈毅率部进驻茅山,与 日寇黑田大佐所率“神鹰”旅D对。有一次黑田让秘书给陈毅 送去一幅“山川跃马图”,请陈毅题诗留墨。陈毅在画上题了 这首改字七绝,还对他的秘书说:“回去告诉黑田,有本事请 他自己来一趟,我在山门外等他。茅山虽小,有他一块Z身之 地。”

断T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Z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Z阎罗。
第一首诗主要写什么?表现 了诗人的什么精神?
身在必S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 申明此生不见革M胜利,S后必召集旧部英 魂,继续Z斗。表现了诗人至S不渝,誓与 反D统Z血Z到底的革M精神。
赣南游击词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 露侵衣被夏犹寒, 树间唧唧鸣知了, 满身沾野草。

《梅岭三章》PPT优秀教学课件

《梅岭三章》PPT优秀教学课件
烈感情; ➢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抒发死不瞑目,激励后死同志
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 ➢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的险境,表达革命理
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 ➢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怀。
整体感知
➢通读全诗,思考诗歌小序的作用。
➢解析:小序介绍了创作此诗的时间、地点、事件的缘起及时代 背景。小序告知我们,这三首诗是作者在梅山遇险,面临“断 头”的考验,又“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作 者从容、淡定,诗“留衣底”以明志,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 决心。小序有助于我们领略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死亡面前的 浩然正气和高理想以及大无畏精神、乐观精神。
整体感知—第二章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解析: ➢1、“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典故,化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表达
了诗人关心革命、死不暝目,想要亲眼看着同志们取得胜利的愿望,表 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贰的崇高品质。 ➢2、“正”字,从时间上表现了往日斗争的漫长、艰苦,也显露出一个革 命者回顾自身战斗历程的自豪心情。 ➢3、“须”字,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死亡面前的浩然正气,把 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势和为革命献身的光荣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合作探究
➢ 2、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
➢解析: ➢(1)多种修辞手法并用。 ➢①设问。如“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巨百战多”。 ➢②借代。如诗中用“旌旗”借指军士,用“烽烟”借指战争。 ➢③借喻。用“血雨腥风”借喻战争,用“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④引用。“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中的内

《梅岭三章》ppt课件

《梅岭三章》ppt课件

品味语言 1.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语言 2.赏析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
“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 势;用“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写出了广大士兵与 诗人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取义成仁〕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 惜牺牲生命。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 牲。
整体感知
1.听范读音频,注意生僻字的读音,感受诗歌的重音 和节奏。
2.反复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把握诗歌的 感情基调,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整体感知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 伤 , 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 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 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离开。这三首 诗就写于这一时期。
正音释义
读准字音。 旌旗( jīng ) 阎罗( yán ) 烽烟( fēng ) 捷报( jié ) 丛莽( mǎng ) 血雨腥风( xīng )
正音释义
解释词语。
〔丛莽〕 丛生的草木。 〔旌旗〕 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泉台〕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烽烟〕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
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正音释义
解释词语。
〔捷报〕
胜利的消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继书香社会、书香城市、书香校园后,各地又纷纷展开 “书香家庭”的活动。(删去“继……后”) B.平时不重视积累写作素材,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 完一篇作文。(删去“左右”) C.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和条例,增 强了公共场所的禁烟范围。(“增强”改为“扩大” ) 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 显改善。(把“经过”或“使”去掉)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作品题材、内容不限,只求风格、手法为更多
的听众喜闻乐见。
A.簇新 抨击 启事 C.新颖 抨击 启示
【答案】A
B.簇新 批评 启示 D.新颖 批评 启事
【解析】簇新:极新;全新。新颖:比喻新鲜、别致,有创新 感。“批评”与“抨击”基本意思相近,但“批评”是指出缺 点或错误,“抨击”是用批评来攻击,词义更重,感情色彩更 强烈,与文段中的“严厉”更协调一致。启事:为了说明某事 而在报上、墙上刊登或张贴的文字。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 领悟。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农村中学参 加课外文体活动的人数比例高于城镇中学。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 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 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 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说 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 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 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yán luó( 阎罗)。 (2)后死诸君多努力,jiébào( 捷报)飞来当纸钱。 (3)投身革命即为家, xuè yǔ xīng fēng(血雨腥风 )应有涯。 (4)qǔ yì chéng rén( 取义成仁 )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名著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 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 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 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 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 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 上前来,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
【解析】“展开”改为“开展”。
4.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1) 人的一生像木 , 要充实 , 内涵须深刻 ;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 (2) 人的一生像火 , 要耀眼 , 事业须旺盛 ;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的
的阶段,经济全球化、都
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随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
②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八股文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之一,受
到严厉的

③中国交响乐团向海内外作曲家发出征集交响乐管弦乐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1.联系原著说说严监生“总不得断气”的原因是什么。(情 节概述) 因为两茎灯草在燃烧,费油。 2.文中,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是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艺术特色)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说明严监生到死都不舍得多费一茎灯 草的油,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严监生这个吝啬鬼的形 象。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3.严监生临死之时,作者写众人询问两个指头的意思有什 么作用?(艺术特色) 说明大家都从常理的角度来推测严监生的心理,也说明大家 都不理解他,从侧面表现了严监生的吝啬已经超出了常理。 4.思考《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的性格特点及描写方法。 (人物形象) 严监生非常吝啬贪财,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人。作者是抓住人 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的,尤其是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 的细节。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下面是“中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情况统计表”,请用文字 表述出表中反映的两种主要情况。
年级 农村中学 城镇中学 七年级 55.4% 50.2% 八年级 34.6% 31.5% 九年级 29.7% 26.4%
第1单元 2 梅岭三章 讲练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下 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