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作文之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2012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2012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2012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一、(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二、(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 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

2013诗歌鉴赏——形象训练一.(江苏卷)(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

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

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评点]此诗鉴出得好,节省阅读时间,又包罗选修所学,学以致用,命题者实为有心人!作者: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

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暖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入选上述诗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诗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参考答案】10、①【答案】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吟咏的对象写重点。

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

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

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

2012年、2013年高考部分诗歌鉴赏赏析

2012年、2013年高考部分诗歌鉴赏赏析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5分)
• 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 形象。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 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 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 他人作嫁衣裳。诗人借她表达了怀 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的思 想感情。
• • • • •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 •

• 野菊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 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未与:不给。不追求被文人 赏识。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 《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 句。 况:何况,更不肯。 政:通“正”。 缘:因为。
⑴明府: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 (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⑵宰:主管。西畿县:唐长安西边的一个县。 ⑶“三年”句:这句说,邹明府为官清廉,在 任三年连骑的马都没有吃肥。 ⑷“债多”句:这句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 只好把佩剑卖了。“债多平剑与”,《嘉靖宁 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 此 从《全唐诗》本。 ⑸“官满”句:这句说,官满卸任后,只有书 籍了。 ⑹晓角:古代军中报晓的号角。[2]
•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 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 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 • 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 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 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 送邹明府游灵 武⑴ • 曾宰西畿县, 三年马不肥。 • 债多平剑与, 官满载书归。 • 边雪藏行径, 林风透卧衣。 • 灵州听晓角, 客馆未开扉。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 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 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 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 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 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 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 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江苏201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梦江南》赏析

江苏201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梦江南》赏析

江苏201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梦江南》赏析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注释】1、水风:水上之风。

2、摇曳碧云斜:反用江淹《杂体》诗句意。

其诗曰:“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译文】我心里有无数的恨事,痛恨心上人远在天涯;可是山上的明月,却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天边的碧云,还是恣意地摇曳横斜【作者简介】温庭筠(约公元812-870年),字飞卿,晚唐著名的词人、诗人。

温庭筠善于从容貌、服饰、情态上描写思妇、宫女、青楼女子生活及情思,他的词对五代及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半个世纪之后的花间词派,就是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温庭筠被誉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是我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

中晚唐诗人张志和、白居易、刘禹锡等虽然也有词作传世,但他们的词在韵律和形式上与七律非常接近,运用的词牌也很少。

温庭筠则不然,据林大椿先生所编的《全唐五代词》统计,留传下来的温词共有七十首,而他使用的词牌也有近二十种之多。

温庭筠生性风流,轻佻放荡,他的词多写花前月下,闺情幽怨,构思精巧,语言含蓄,词风香软艳丽,浓妆重抹,充满脂粉香泽,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能给读者带来美感和联想,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温词美中不足的是题材较窄,不容易给读者带来直接的感动。

温庭筠从小聪明好学,文思敏捷,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

《北梦琐言》说他“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曹子建“七步成诗”已属不易,温庭筠“八叉手成八韵”也非常了得,于是,他有了“温八叉”的美誉。

温庭筠才华横溢,却屡试不中,科场之中,他又“好代人为文”。

有一次考试,主考官为防止温庭筠考场救人,特将他召到庭前应试,严加防范,但温庭筠还是帮助了八个人,便又得一绰号“救数人”。

温庭筠终生未能通过进士考试,并因才高气傲,得罪权贵,仕途坎坷,一生潦倒。

不过他不是没有机会,温庭筠曾被宰相令狐绹相中,拿着丰厚的俸禄,写下了奠定他词名的代表作《菩萨蛮》。

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解析二

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解析二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解析(二)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解析】还未展开芳心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答:【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2012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2012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 • • • • • • • • •
7、(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䴙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 (2分) 〖答案〗边塞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1 分)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 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 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苦。 (2分),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1 分),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 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2分)。
•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 思念。(2分)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 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 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3分)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能力。 •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 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 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 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 这一情感。
•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 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 •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 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 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 因而褪去了颜色。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 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 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 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全集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全集

2013届诗歌鉴赏专训一.(2012年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1)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

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解析:略(2)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解析:略二.(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

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六 、 咏 史 怀 古 诗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 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 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 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 子当如孙仲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
七 、 羁 旅 行 役 诗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 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 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 春山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四 、 思 妇 闺 情 诗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 腮雪,懒起画娥眉, 弄妆梳洗 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双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 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 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 苦;亡,百姓苦!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 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 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 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 吹取三山去。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 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 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 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 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 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 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 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
2012高考作文之诗歌鉴赏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别二首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二 、 悼 亡 游 仙 诗
遣悲怀三首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十 二 、 闲 适 隐 逸 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九 、 即 事 抒 怀 诗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十 、 山 水 田 园 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十 一 、 谈 禅 说 理 诗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谢 谢!
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三 、 借 景 抒 情 诗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பைடு நூலகம்起故园情
八 、 边 塞 征 战 诗
南园十三首 【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五 、 托 物 言 志 诗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