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磅肉的案件——赏析《威尼斯商人》
浅评话剧 《威尼斯商人》

浅评话剧《威尼斯商人》戏剧影视文学120140221刘心成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是部耳熟能详,极具讽刺意味的剧作。
在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读它,看到更多的是善与恶的极端对立,最后代表善的安东尼奥一方战胜了代表恶的夏洛克。
和很多类似的小说例如《雾都孤儿》一样的结局,恶的一方受到的惩治,光明属于了代表正义的一方。
但当我现在回味经典,重新欣赏了它的话剧时我所抱有的不再是如此欢快明朗的情绪,它让我看到的是一出悲剧式的喜剧,虽然它的结局很美好,善良的安东尼奥并没有严惩想要割他一磅肉的夏洛克,只是没收了他的财产作为处罚。
结尾极具人文主义关怀,高度美化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也许是因为莎士比亚所处的早期社会矛盾还未尖锐化,社会也相对稳定繁荣,所以在其著作中没有深入对社会黑暗面的认识,更多的是对于当时社会下对犹太人的偏见和不公萌发的一种博爱与宽容,这可能也是从中世纪到现在,作家们都想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
毕竟艺术很难抛开政治,而且无法从艺术中撇清人本。
谁都有自己的立场,但真正的西方在中世纪时期并不是一个非常讲究感情的地方,贝尔蒙特庄园只是作品中的理想国,乌托邦。
舞台上的戏剧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它不像小说一样是全开放的。
这一点在《威尼斯商人》的话剧编排上就有所体现,它打破了西方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原则,突破悲剧、喜剧界限。
丰富多彩的舞台布景描绘出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威尼斯广场和街道的热闹繁荣,鲍西亚的贝尔蒙特庄园风景如画,诗情画意都使人迅速被欢快的歌舞和热闹气氛所带入,创造出了剧情所需的情调和气氛。
它在剧情的编排上不失紧凑,场景转换迅速,以其时空自由、极力调动观众的观看兴趣。
一出戏的好坏不仅在于演员的投入表演和舞台设计的华丽精美上,还在于对这部戏的整体感知,热爱上。
学校编排的《威尼斯商人》可谓是用尽心思的,有了对于经典的热爱作为基础进行解读,才有了对于人物夏洛克独具匠心的改编。
这样的改编在历史上虽不是首次,19世纪一位英国演员就曾将夏洛克诠释为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九年级语文下册《威尼斯商人》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威尼斯商人》课文原文及赏析《威尼斯商人》课文原文
在威尼斯的一座宏伟的宫殿里,公爵、安东尼奥、夏洛克和其他人正围绕着一场官司展开激烈的争论。
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夏洛克借了一笔高额贷款,但因未能按时偿还,被夏洛克告上法庭。
夏洛克要求按照合同条款,从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来抵债。
公爵试图调解,希望夏洛克能怜悯安东尼奥,但夏洛克坚决不同意。
最终,安东尼奥愿意接受割肉的惩罚,以换取朋友的自由。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喜剧作品,它以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中的善恶冲突和友谊的力量。
在人物塑造方面,安东尼奥是一个典型的仁爱、正义和勇敢的形象,他代表了人文主义理想。
他借钱给朋友不收利息,面对夏洛克的仇恨和威胁,他仍然坚定地站在朋友一边,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对友谊的坚守和对正义的追求,使他的形象显得高大而光辉。
而夏洛克则是一个贪婪、冷酷的高利贷者形象,他的行为体现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特点。
他的残忍和无情,使人们对他的行为感到震惊和愤怒。
在情节设计方面,这部作品采用了曲折跌宕的故事线,使得情节发展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通过公爵的调解和安东尼奥的牺牲,作品深刻地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主题表现方面,《威尼斯商人》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冲突,还强调了友谊、爱情和正义等价值观。
这部作品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充满智慧和人性关怀的作品,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莎士比亚卓越的文学才华,更让我们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威尼斯商人课文赏析

威尼斯商人课文赏析威尼斯商人课文赏析作为莎氏喜剧的巅峰,《威尼斯商人》在人物刻画方面确实非常的纯熟和到位,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富豪孤独的鲍西娅,重情重义的巴萨尼奥等。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带来威尼斯商人课文赏析,如果你也有自己的见解,欢迎补充指正!威尼斯商人课文赏析1、这篇课文是《威尼斯商人》的高潮部分,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最后集中在这场戏里。
故事充满悬念,十分紧张,丝丝入扣,令人欲罢不能。
莎翁的语言诙谐、优美,富有感染力,富有音乐美;行文娴熟,紧张中含有轻松,轻松中暗藏杀机。
这场戏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冲突。
开端便剑拔弩张。
公爵试图规劝夏洛克这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放弃这一种处罚”。
然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喜欢这样”、“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
对于公爵的规劝,夏洛克理直气壮,对基督徒们进行了深刻、淋漓尽致的批判与揭露。
“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我也可以回答你们: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让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
”巴萨尼奥的劝说和怒斥都无济于事,主动权在夏洛克手里。
鲍西娅假扮法官上场,前面的冲突暂时得以缓解。
她也力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可夏洛克不答应,并强调法律铁面无私。
主动权还在夏洛克手里。
故事到此已经陷入僵局,鲍西娅欲擒故纵,夏洛克自以为得计,“屠刀”高高举起。
而沙翁此时把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别处。
通过巴萨尼奥之口(“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犯一次小小的错误”)为鲍西娅赢得主动。
“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
试评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1)

《威尼斯商人》热情地赞美了安东尼奥与巴萨尼 奥之间的友谊和仁爱,歌颂了巴萨尼奥等三对年轻 人之间纯洁与朴实的爱情,揭露了高利贷者夏洛克 贪婪、残忍、凶狠的丑恶嘴脸,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 的虚伪本质,赞颂了波西亚祟尚正义,超群出众的勇 气和智谋。全剧结构严谨、情节风趣横生。在剧中,莎 士比亚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一大批真实可信、鲜明生 动的人物形象:仁慈宽厚、侠义豪爽的安东尼奥;见 义勇为、重情重义的巴萨尼奥;贪婪残忍、冷酷无情 的夏洛克;才华横溢、行事果断的波西亚,他们都给 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莎士比亚高超的表达技巧 使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戏剧冲突紧张激 烈,显示了极高艺术水平。在剧中,莎士比亚的语言 丰富生动、富于个性、富有诗意;文辞华美流畅,妙语 比比皆是,对白诙谐幽默;比喻、排比和对比精辟深 刻,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夸张、奉承、回敬、 挖苦、奚落嘲讽等技巧在《威尼斯商人》剧中使用得 淋漓尽致,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加强了喜剧效 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充分显示了莎士(下转第79页)
不久,巴萨尼奥在格拉夏诺陪同下来到贝尔蒙 特向波西亚求婚,此时,波西亚刚刚送走了向她求婚 的两位王子,这两个求婚者都没有选中匣子,失望而 归。波西亚对巴萨尼奥一见钟情,当巴萨尼奥要求选 择匣子时,她恳求他等几天后再选择匣子,巴萨尼奥 坚持要碰碰运气,他没有选择金匣子和银匣子,而是 选择了正确的铅匣子,里面装有波西亚的肖像。巴萨 尼奥赢得了波西亚,波西亚送给他一枚戒指作为订 婚礼物,巴萨尼奥发誓永远把这枚戒指戴着,并准备 尽快结婚。与此同时,陪同巴萨尼奥来贝尔蒙特求婚 的格拉夏诺告诉巴萨尼奥,娜瑞萨,波西亚的女仆, 接受了格拉夏诺的求婚,也送给他一枚戒指。两对恋 人都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此时此刻,在威尼斯,爱财如命的夏洛克一反常 态,宁可放弃被他视为生命的钱,也要报复他的对 手,坚持要求按照契约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
人文主义拒绝带血的“一磅肉”——《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法庭败诉细读

不 是 吗 ? 既 然 法 庭 判 合 同 成 义 便 为 他 早 期 的 创 作 注 入 了 愉 快 “ 把 法律 稍 为 变通一 下 ” 的 要求 , 接
夏洛克
珍惜友谊 , 为 了 朋 啊 , 聪 明 正 直 的 法 作 的 初 期 正 是 英 国 伊 丽 莎 白 女 王 放 债 不 取 利 息 ;
官 !那就请 法庭 派人 执行 吧 。
统治 的极 盛 时期 。 当 时 , 由 于 中 央 友 向 高 利 贷 者 借 钱 并 为 此 死 而 无
智 勇敢 , 不仅 维 护 了 法律 的 尊严 , 盾 的 根 源 ,是 美 好 生 活 的破 坏 者 。 善 恶两 种 力量 的斗 争 , 在 喜 剧 中 往 还 严 惩 了 恶 人 ,读 之 听 之 的 确 是 于 是 , 鲍 西娅 、 安 东 尼 奥 便 与 夏 洛 往 通 过 恶 人 的 悔 悟 和 好 人 的 宽 恕 大快 人 心。 总之 , 鲍 西 娅 这 个 富 豪 克 形 成 对 照 , 鞭 挞 了资 产 阶 级 拜 金 来 求 " N- 矛 盾 的解决 , 多 少让 人 看 到
下 台词 :
“ 败 的钱 也 打 了 水 漂 。 安 东 尼 奥 自 己做 生 意 失败 了 , 损 失 的 却 是 夏 洛 克 的
其实, 《 威尼 斯 商 人》 这 场 喜 剧 钱 , 这 合理 吗? 安 东尼 奥压 根 就没 却借 款 去做 风 险投 4 4 - , 公 平 正 直 的 法 的 胜 利 是 莎 士 比 亚 人 文 主 义 思 想 有 还 款 的 能 力 , 的胜 利 。简 言 之 , 就 是 人 文 主 义 拒 资 , 血 本 无 归后 又 想赖 账 , 这 合 法
一磅肉的案件赏析威尼斯商人

一磅肉的案件——赏析名著《威尼斯商人》教学目标:1、运用思维导图,理清剧中的主要人物关系。
赏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的性2、格特征。
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3、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重点:赏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的性格特征。
难点: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教学设想:. 小组合作,网络环境下平板互动教学、 1 、2教学过程中实施“展示、阅卷、赏析、探究”(1)展示:展示前置作业:运用思维导图,理清主要人物关系,并概述戏剧主要内容.教学技术手段:方法一:学生运用平板中的软件做思维导图。
方法二:学生在纸上画思维导图,运用平板拍照功能发送到教师平台,以供全班展示。
(2)以阅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兴趣点,有针对性地以学生的兴趣点来展开教学。
教学技术手段:运用IRS软件,直观快捷反馈数据,以便教师凭借数据进行教学。
(3)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技术手段:播放一段视频,学生进行角色配音SHOW,不仅回顾了关键情节,而且增加学生的品读兴趣。
(4)结合社会背景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技术手段:运用发送功能,展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一、.戏剧中有一位女子,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博学多才,机智果断,见之忘俗。
她的名字叫鲍西娅,她可谓是:集品德、美貌、智慧于一身的富家少女,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西娅无奈遵照父亲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西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1)金盒子:谁选择了我,将会得到众人所希望求得的东西。
(2)银盒子:谁选择了我,将会得到他所应该得到的东西。
(3)铅盒子:谁选择了我,必须准备将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
如果你也是公子王孙中的一员你会选哪个盒子?为什么?恭喜你选对铅盒子,现在请发挥你的才情,对着屏幕中的鲍西娅表演一段“爱的表白”。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威尼斯商人》赏析 1这个寒假在家里读了《威尼斯商人》,让我感觉到友情的珍贵。
主人公安东尼奥和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们的友谊更显得无私。
《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亚其他的剧本一样,表现了呀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青春的向往。
我觉得这部剧情节曲折有趣,弥漫着非常浓厚的喜剧色彩,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在生活中开朗乐观的性格。
剧中有一个既可恨又令人同情的角色。
他的名字叫夏洛克。
他是一个支付高息贷款的犹太人。
他唯利是图,贪婪成性,但他也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
我更喜欢那个鲍西娅。
他优雅高贵,温柔多情,智慧极高,敢于机智果断地投入行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人不比男人差。
这本书写出了当时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里的真实故事,人间的亲情和友情比什么都重要!《威尼斯商人》赏析 2《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安东尼奥是人们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谓的“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而夏洛克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
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莎士比亚显然持否定的态度。
莎士比亚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安东尼奥这样的商人可以消除资产阶级的矛盾,建立被金钱摧毁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而夏洛克这样的资本商人,看重利润,损人利己,是社会矛盾的根源,是美好生活的破坏者。
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同情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和羞辱。
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很多事物虽然外表十分美丽,但实际上确是很丑陋的,很多富家公子外表金光灿烂,但实际上却是不学无术。
有一句话说的好“会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黑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许多事情的表面现象往往是虚假的,仅仅是为了迷惑我们,我们要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
所以,在爱情和友情面前,金钱也只剩淡如水的痕迹了。
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对“一磅肉”的选择

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对“一磅肉”的选择王秀丽【摘要】“一磅肉”的故事是《威尼斯商人》中重要的一场戏。
作者通过分析夏洛克报复安东尼奥的原因,说明了夏洛克选择索要这“一磅肉”是合理的;分析夏洛克的结局,又说明了夏洛克的选择是错误的。
迷茫的夏洛克成了社会的不和谐因子。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同阶层的矛盾越发突出,社会上出现了中国的夏洛克和安东尼奥。
和谐社会的提法就是这种矛盾存在的反映。
和谐社会如何去创建,“夏洛克们”和“安东尼奥们”都要有所作为。
【期刊名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关键词】歧视;报复;宽;一磅肉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富商家庭,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作家、戏剧家和诗人。
早年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的时候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威尼斯商人》是他的人文主义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磅肉”的故事就是他的名作《威尼斯商人》中很重要的一场戏。
情节是这样的:安东尼奥的好朋友巴萨尼奥在追求富家女鲍西亚时急需三千金币,由于商船没有回港,手里又没有现钱,他毅然用靠近胸前的“一磅肉”充当抵押,向高利贷者夏洛克借来金币三千,满足了朋友的需求。
但是,由于商船遇到风暴没有能够按时还贷,夏洛克向他索要他事先许诺的“一磅肉”,从而引发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官司。
结果夏洛克非但没有索到这“一磅肉”,而且他的一半财产却划归安东尼奥。
夏洛克不得不用信基督教来换取他的另一半财产的所有权。
那么,他究竟该不该要这“一磅肉”呢,夏洛克一直感到迷茫。
我们作以简要分析就可以解除夏洛克的迷茫。
我们认为夏洛克不该索要这一磅肉,原因有:一是他和安东尼奥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安东尼奥是社会上层人,具有地位的优势占据上风,有很多支持者,社会很多人偏向于他,打官司有很大的胜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狡诈,具有惟利是图、贪婪残忍、能言善辩、复仇心重的本质。同时,他 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 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 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一磅肉的案件
——赏析名著《威尼斯商人》
教学目标:
1、 运用思维导图,理清剧中的主要人物关系。 2、 赏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的性
格特征。 3、 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
的精神。
重点:
赏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的性格特 征。
(
)
A.可以借机报复,消灭对手。 B.可以获得遵守宪章的美名。 C.可以在威尼斯树立自己的威信。 D.可以满足他剜肉的心愿。
4 、《威尼斯商人》剧中主要人物中你最佩服(
A. 夏洛克
B.
安东尼奥
C.巴萨尼奥
D. 鲍西娅
),说说理由。
教学目的: 以阅卷调查的方式, 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兴趣点,有针对性地以学生 的兴趣点来展开教学。
教学技术手段: 运用 IRS 投票器,直观快捷获得数据, 以便师生凭借数据进行教学活动。
四、 结合名著情节内容,赏析人物(鲍西娅、夏洛克)形象。
鲍西娅: 是莎翁创造的人文主义女性的典型形象。她的性格在这场戏的矛盾斗
争中得以充分展示。她果敢沉着、博学聪慧、精明能干、足智多谋、落落大方、 善良仁慈,崇尚正义、注重友情。她利用智慧取得了法庭斗争的主动权,并一 步步揭露夏洛克的面目,三步棋即给夏洛克以致命的打击。
教学目的: 引领学生能够结合社会背景多角度,多侧面去评价人物。
教学技术手段: 播放一段视频,学生进行角色配音 增加学生的品读兴趣。
SHOW,不仅回顾了关键情节,而且
五、 联系写作背景,结合名著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提供背景资料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之一,大约写于 1596-1597 年,莎士
难点:
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 神。
教学设想:
1 、 小组合作,网络环境下平板互动教学 .
2 、 教学过程中实施“展示、阅卷、赏析、探究”
( 1) 展示:展示前置作业:运用思维导图,理清主要人物 关系,并概述戏剧主要内容 . 教学技术手段:方法一:学生运用平板中的软件做思维导图。方法二:学生在 纸上画思维导图,运用平板拍照功能发送到教师平台,以供全班展示。 ( 2) 以阅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兴趣点,有针对性地以 学生的兴趣点来展开教学。 教学技术手段:运用 IRS 软件,直观快捷反馈数据,以便教 师凭借数据进行教学。 ( 3) 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技术手段: 播放一段视频, 学生进行角色配音 SHOW,不仅回顾了关键情节, 而且增加学生的品读兴趣。 ( 4)结合社会背景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技术手段:运用发送功能,展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比亚生活的年代,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当政的繁荣昌盛时期,尤其在
1588
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海外贸易也盛极一时。
当时人们对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有好感,对高利贷者却极端厌恶、痛恨。这部
戏剧明显地体现出莎士比亚的爱憎情感。
主题: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谴责仇恨和残忍。
六、 谈感悟,明事理。
主动的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 生对文本能创造性阅读,注意多让学生自我感悟,从人物性格分析到对主题的 认识,都力求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渐渐培养赏析名作的 能力。
如果你也是公子王孙中的一员你会选哪个盒子?为什么? 恭喜你选对铅盒子,现在请发挥你的才情,对着屏幕中的鲍西娅表演一段
“爱的表白”。 鲍西娅小姐,你
请嫁给我吧! 二、 检查前置作业:运用思维导图,理清主要人物关系,概述戏剧主要内容 .
教学目的: 运用思维导图,理清主要人物关系,概述戏剧主要内容
. 目的是让学生把书
在
方面,我应该
教学技术手段: 运用发送功能,展示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七、 总结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 看见朋友的真心。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 见义勇为的精神。
八、 教学反思
《威尼斯商人》是九年级下学期的必读的名著,我们把这部戏剧篇提前到 八年级下学期来阅读,学生第一次接触戏剧文学,因此在教学上增加了一定的 难度。新课标要求:掌握戏剧的一般特点, 学会抓住戏剧冲突, 分析戏剧语言, 进而把握情节发展、分析人物性格,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剧本的能力。 《威尼斯 商人》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篇,如何将经典名著设计教学更科学,更富有新 意,更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我在设计中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 第一,我在教学设计中,尽量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的环节。例如课堂导入,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爱情的朦胧意识,我根据剧中的鲍西娅父亲遗嘱“选 盒定婚”来设计一场“爱的表白”,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参与课堂兴致一下就 提起来。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思维导图的呈 现,教学互动平台起到快捷上传、发送的作用,作品展示直观、讲解到位。特 别是在对学生的阅卷调查中,可以通过 IRS 投票器当堂调查,直观快捷反馈数 据,即时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兴趣点,根据系统数据可以有针对性 地以学生的兴趣点来展开教学, 这些技术的更新运用, 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第三,“潜心会文本”。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引导学生潜心地理解情节内容,所 以,教学时我始终注意扣住人物和情节来理解宗教之间矛盾冲突。在处理矛盾 激烈到白热化的时候,我以一个小视频为蓝本,让学生角色配音,这个小小的 创意,让学生对鲍西娅的沉着淡定、机智果断、有胆有识的新时代女性有一个 全新的认识,从而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设计一个女扮男装的情节来走下法庭,从 而理解文本性别歧视的话题。 第四,处理教材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注意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
读薄,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结平板中的软件做思维导图。
方法二:学生在纸上画思维导图,运用平板拍照功能发送到教师平台,以供全班展示。
三、 问卷调查
IRS 阅卷调查你对本篇名著的掌握程度
1 、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到期不还就要用(
A、三千块钱
B
、原数的三倍
)作为补偿。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戏剧中有一位女子,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博学多才,机智果断,见之 忘俗。她的名字叫鲍西娅,她可谓是:集品德、美貌、智慧于一身的富家少女, 贵族子弟、 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 .鲍西娅无奈遵照父亲遗嘱 , 由求婚者猜盒定婚 . 鲍西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 ,分别刻有三句话: ( 1)金盒子:谁选择了我,将会得到众人所希望求得的东西。 ( 2)银盒子: 谁选择了我,将会得到他所应该得到的东西。 ( 3)铅盒子:谁选择了我,必须准备将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
C、按正常利息偿还
D 、胸口的一磅肉
2 、夏洛克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 ,理由是 (
)
A.“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 ” B.“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作不了自己的主。 ” C.“天生的癖性。” D.“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 ”
3 、夏洛克说,同安东尼奥进行这一场诉讼,并没有好处。那他的真正意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