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两基汇报材料
“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临夏县河西中学“两基”工作汇报材料一、学校基本情况1、我校始建于1991年,位于大夏河与黄河交汇处,折达公路从校门前经过。
占得6670m²,其中教室324m²,办公室258m²,其他用房871 m²,砖混结构1057 m²,砖木结构396 m²。
电教器材一套,普教器材一套,音体器材五套,卫星小站一个,远程教育设备三套,应开通了因特网,图书6200册,课桌凳240双人套。
学校总资产496076元。
2、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以“依法执教,以德治校,教研兴校,质量第立校”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为领导作风,有一个团结进取,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以“团结勤奋,文明进取”为校风;以“求严、求实、求精、求新”为教风;培养了一个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3、学校在管理中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强化养成教育,使学校各班保持了良好的“多学、多问、多思、多练”的作风。
我校于2002----2003学年度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今年在州县统考中几科成绩名列前茅。
4、我校现有教师31人,其中男19人,女12人;少数名族9人;本科13人,专科16人中专2人,学历合格率为91.3%。
5、适龄少年入学率96.3%。
女少年入学率94.3%,少数名族入学率94.4%,少数名族女少年入学率94.2%。
巩固率98.2%,毕业率98.7%,17周岁完成率91.4%。
残疾少年入学率66.7%。
我校现有学生171人,其中男生97人,女生74人,少数名族学生78人,其中少男50人,少女28人。
共六个年级班。
二、学校所做的主要工作1、学校成立了“两基”攻坚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抽调专人具体负责。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两基”的重大意义,积极配合乡政府失辍学少年返校,确保在校少年巩固。
悬挂横幅3条,书写永久性标语50条,举办黑板报5期,布置展室1个,发动师生捐赠图书1750册。
白湾子乡镇中学关于国家“两基验收”的汇报材料

定边县白湾子镇中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汇报2007年4月2004年定边县通过陕西省“两基”验收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逐年提高,现将学校“普九”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概况白湾子镇中学是一所镇办初级中学,是一期项目工程和寄宿制工程学校。
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136人(其中女生507人,住宿生803人),教职工69人,专任教师64人。
二、“两基”工作达标情况1、普及程度2006年,全校13—15周岁正常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56% ;无“三残”儿童;初中辍学率为0.15 %;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8.6 % 。
2、教师队伍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率17.2 %;2001年起新补充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现有校长2人,其中已参加校长岗位培训2人,校长接受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3、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22800平方米,生均20.1平方米;校舍总面积7318平方米,生均6.4平方米。
自2003年以来,共投入资金546.4198万元,消除危房758平方米,新建教学用房及配套用房4920平方米,运动场地6000平方米。
按要求和标准配备了1厅1部18室,教学仪器配备达到一类标准,音体美和卫生设备与器材达到二类标准。
生均图书19.4册,师均图书30册,报刊种类28类,工具教学参考书343种。
4、教育经费(1)学校近三年公用经费拨付及使用情况。
2004年国拨公用经费2,3600元,一费制收入15,7950.76元;2005年国拨公用经费5,7540元,一费制收入22,3690.06元;2006年国拨公用经费6,7132元,“一免”收入30,0803元;三年共拨公用经费14,8272元,一费制收入68,2443.82元。
以上经费,我校本着节约、压缩不必要的开支的原则,全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及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两基汇报材料

两基汇报材料两基汇报材料一、基本情况怀远县唐集中学创办于1982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平阿山东麓、225省道北侧,西邻唐集镇政府和中心商住区,学校有教职工135人,学生3200余人,是一所完中,1995年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1997年被国家教委、卫生部誉为“全优双文明”学校。
现有48个教学班,其中初中有31个教学班,初中在校学生6人。
二、“两基”达标情况(一)普及程度唐集中学在本辖区主要服务于唐集街道和 19个行政村。
201X—201X学年度,适龄人口2944人,其中在外乡就读的人165,在县外就读的125人,适龄少年12—14周岁已完成初级中等教育或升入高一级学免费范文网,..校的2808人,入学率为95.38%,17周岁人口688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62690.99%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0.99%。
上学年初在校学生数2531人,辍学率为2.69%,上学年初毕业班人数899人,毕业率为97.11%,适龄残疾少年为0。
(二)师资水平201X—201X学年度唐集中学初中在校教职工83人,专任教师77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74人,学历合格率为96.1%,中学三级以上72人,任职合格率93.5%,正副校长2人,均取得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合格率为100%。
(三)办学条件我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学校校园面积52325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22平方米,校舍面积16140平方米,生均6.9平方米。
学校现有图书43000册,生均18册,理化生教学实验仪器按二类配备达标,学校配备计算机120台,其中学生计算机110台,办公用10台。
建立多功能教室,安装宽带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教学手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措施和作法(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两基”工作扎实有效市、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始终把普九迎国检为重要工作内容,印发了《蚌埠市“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蚌教督【201X】4号文件,县教育局和镇中心校经常检查、督促、指导学校“两基”具体业务,真正落实了政府包入学、学校包巩固的责任制。
“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龙泉十二小“两基国检”资料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二小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二小学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几年来,我校以“孕育多元生命、精彩照亮未来”为学校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校,经过三多年的不懈努力,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正稳步提高,为科教兴区、建读书之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为总结经验,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现特将近几年来我校的“两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二小学校是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现代化、优质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一所城乡结合部新型义务教育体制内的学校。
2007年10月正式批准成立,原名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第五小学校,2010年10月正式更名为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二小学校。
学校就是两所村小(玉石村和分水村)的组合,其生源是两所村小学生和城乡结合部进城在大面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其教师也就是原村小教师拼凑组合,近几年,队伍逐渐壮大,师资状况已大为改善,学校面貌已焕然一新。
随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很快将达到12个教学班,学生700余名,在岗教职工近50人的办学规模。
过去的一年中学校胜利完成了“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校安工程”、“档案达标”“校舍规范管理达标评估”工作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等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1、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思路校训:诚心热心开心求真求善求美校训内涵:诚信做人诚信为本学做真人求得真知热心做事勤恳耕耘崇尚善道以善立身开心生活积极进取以行铸美追求卓越校风:团结实干进取有为班风:文明活泼乐观向上教风:正己敬业爱生奉献学风:自主合作乐学善思领导作风:勤政廉洁民主科学学校精神:成功不必在我,奋斗当以身先。
办学思想:和谐孕育生命底色、小学校大教育;发掘丰盈生命内涵、小学校真教育。
学校办学目标:龙泉驿区小学教育的一流学校,农村薄弱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示范窗口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试验园区,素质教育精品示范园区。
岗子小学两基迎国检督政汇报材料

岗子小学两基迎国检督政汇报材料岗子小学2011年7月岗子小学两基迎国检督政汇报材料红古区岗子小学坐落在湟水谷地平安镇,背靠湟水,前临兰州铝厂,距甘青铁路、109国道不足300米。
岗子小学始建于1939年(民国28年),当时在岗子供销商场对面的黑虎庙内,为民国初级小学。
岗子小学始建于1939年(民国28年),当时在岗子供销商场对面的黑虎庙内,为民国初级小学。
1958年迁现址,几经修建。
现占地面积7968平方米。
建筑面积1936 平方米。
现有6个教学班,14名教职工,其中有小学高级教师10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未评教师2人。
有党员3名,教师中本科学历的4人,大专学历的6人。
现有学生130名。
学校在2001年至2006年的六年时间里先后建成了两栋二楼的办公区和六幢平顶的教学区。
学校现有健全的各类科室,各类图书总计2500册。
在2006年,学校成功升格为兰州市二级二类标准化小学。
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岗子小学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先后获得红古区“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单位”、“红古区文明单位”等。
一、两基迎国检主要工作为了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
我校积极行动起来,带领全体教职工,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团结奋斗的精神,开拓进取,负重自强。
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开展迎国检工作,在软、硬件建设,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现将我校迎国检工作汇报如下:1、宣传到位。
学校利用教职工大会、家长会、板报、宣传栏等渠道大力宣传“两基”巩固与提高工作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规政策,并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紧密结合,从而使这项工作得到广泛的舆论支持。
2、认识到位。
由于广泛宣传,广大教职工高度关注、积极配合,都决心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把“两基”迎国检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3、领导到位。
学校接到迎国检任务以来,立即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实行责任到人。
教育局“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两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同德县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自2003年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对“两基”工作总体部署,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紧紧围绕“两基”工作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狠抓教育项目建设,健全中小学管理制度,推进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培训,认真组织教研督导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一、基本情况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5所,初级小学4所。
全县共有中小学在校生10157名,其中小学生7218名(不含在外就读的309名小学生),初中生2939名(不含县外就读的383名初中生)。
全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935名,其中专任教师674名(含特岗教师168名),工勤人员261名(含临时聘用工230名)。
二、主要做法(一)发挥职能,全力推进“两基”工作进展。
为扎实抓好“两基”工作,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县委、县政府和县“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两基”工作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抱定“两基目标一定要实现,而且一定能实现”的信心,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成立“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机制,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在实施“两基”攻坚过程中,利用中小学寒暑假,抽调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协调配合各乡镇“两基”专干对全县“两基”情况进行普查,准确掌握“两基”相关数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数据,制定配套政策提供了可信的资料,确定“两基”各个阶段目标任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保证了“两基”工作的连续性。
特别是2009年全县实现“两基”目标后,按照县政府下发《同德县“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紧紧围绕并对照国家重点检查的7项内容及指标要求,认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查漏补缺时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确保在整改查摆出的问题时事半功倍、取得实效。
桥北学校两基工作汇报材料定稿解读

桥北学校“两基”工作汇报材料学校坚持以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在县教育局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巩固提高我校“两基”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对青海“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全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
现将我校“两基”工作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乐都县桥北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前身是青海柴油机厂职工子弟学校(1994年改名为青海海力公司职工子弟学校),建于1973年8月,2001年初交属县办,遂被县政府更名为“乐都县桥北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1655平方米,教学综合楼二幢,建筑面积达8463平方米。
现有学生2176 名,小学1480人,初中696人,小学农村学生占37.9%,城镇学生占62.1%,初中农村学生占44.6%,城镇学生占55.4%。
教学班36个,其中初中部12个,小学部24个。
教育教学质量走在了全县同类学校的前列,连年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得到了家长的称赞和广泛的社会好评。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构建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校园,坚持走“管理科学化、教研联动化、课堂特色化、常规精细化”之路,打造全省一流的品牌学校。
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
学校的办学思路是: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两全”为核心,以德立校,民主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彰显特色、全面育人。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以教育教学质量为重中之重,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龙头,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学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校训:爱国励志拼搏自立培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自立、学会自信。
教风:敬业、爱生、勤教、自律。
两级工作汇报材料

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小学关于“两基”达标后巩固、提高工作的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全校1009名师生欢迎您们来内官营中心小学检查指导“两基”工作。
一、基本情况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小学创办于1913年,位于甘肃省定临公路23公里处的内官营镇中心,是安定区农村规模最大的一所集教学与实验为一体的完全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14922平方米,建筑面积4114平方米,校园内松柏吐翠,鲜花溢香,环境幽雅。
全校教职工45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学生964人,设24个教学班,各类实验器材1114件,藏书15008册。
二、“两基”工作取得的成绩(一)全面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切实提高了人口素质。
1、初等义务教育:2004年内官营镇内官村小学适龄儿童628人,已入学628人,入学率100%;其中适龄女童278人,已入学278人,入学率100%;上学年初在校学生698人,学年末在校698人,巩固率为100%;15周岁人口数180人,完成初等义务教育的180人,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学年初小学毕业班学生数139人,实际毕业生数139人,毕业率100%,升入初中166人,升学率100%。
(二)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
1、学校占地面积1492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14平方米,人均4平方米;课桌凳482双人套,配齐率为100% 。
2、学校近几年累计投入2万元建设花园式学校,学校从实际出发,在美化上晋升档次,绿化、地面硬化220平方米,跨入花园式学校行列,成为方圆几十里的一个风景亮点。
3、学校多方筹资购买了价值14000多元的体育器材、音乐器材、教学仪器设备,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购买素质教育图书2009册,目前学校图书室有图书15008册,生均15.6册。
(三)多角度、多方位搭建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本科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的19人,中专学历16人,学历合格率100%。
1、积极创造条件,先后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各类培训,投入近1万元,带动全校教师提高了业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两基汇报材料
工作汇报材料
孙扎齐牛录乡中心校是由一所锡汉双语授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一个维语教学点组成,均属双语教学的学校。
包括锡伯、汉、哈、维、蒙等民族,学校占地面积107亩,在校生440名,其中初中在校生128名,现在有教职工70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41名,初中专任教师13名。
1998年孙扎齐牛录乡中心校顺利通过自治区“两基”工作验收后,继续抓紧“两基”工作不放松,以“两基”促“两全”,在巩固“两基”成果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的成果,一年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普及程度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孙扎齐牛录乡中心校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在2005—2006、2006—2007和2007—2008这三个学年度中,7-12周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平均达100%(农村标准为98%),在校生巩固率达100%(农村标准为98%),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农牧区标准为60%以上),小学生辍学率为0%。
(农牧区标准为1.5%以下),初中生辍学率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农牧区标准为95%以上),13---15周岁初中学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农牧区标准为95%),年巩固率达100%,17周岁初中学龄教育完成率达98.03%(农
牧区标准为80%以上),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
二、师资水平
孙扎齐牛录乡师资水平经过这几年培训力度的加大有了进一步提高。
在13名初中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人数达13名,合格率达100%,在41名小学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人数达41名,合格率达100%。
三、办学条件
进一步加大了对办学条件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起色。
特别是在2008年在帮扶领导李部长的努力和亲自指导下,帮扶单位投资近19万元硬化了篮排球场、购置了两付篮球架、八付室外乒乓球台和六付健身器材,并且还帮助扩建了自行车棚等。
学校也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资20多万元修建了文化长廊、和谐厅、值班室和文化橱窗等,极大地改善了校园文化。
了
四、教育经费
孙扎齐牛录乡中心校严格按照“两基”要求进行经费管理,从未发生乱收费情况,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乡财政对“两基”,的投入逐年提高,保证了“两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管理与质量
1、领导重视
这几年来,我县把“普九”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县领导定期下乡了解和掌握全县的“普九”工作,乡领导不断改善管理制度、
到《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对国家、集体、他人的责任感。
为创造文明的公民,我们学生不仅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有一定的积极的模范行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我乡不断对教师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有关文件的学习,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的原则,结合本乡实际,确定了办学目标,及实施步骤方法。
课堂教学中基本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题,教给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004年我乡中心校配置了模式三的远程教育设施,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2007年中心校初三毕业班中有一名学生考入“内高班”,2008年又有四名同学考入了“内高班”。
5、学生管理
我乡开齐、开足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要求各任课教师制定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内差异”的计划,要有成效、有总结。
学校学生近视率和体育成绩合格率已达到自治区标准,各教研组每学年都开展一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六、扫除青壮年文盲
我乡是个以农业为主,农牧民结合的乡,位于本县大河灌区,经济发展处于各乡、镇(场)中上水平,全乡有五个行政村,总人口人,其中民族人,青壮年人口为人,劳动力为人。
我们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对我乡青壮年扫盲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
扫盲工作达标率为%。
我乡有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经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全乡农牧民文化技术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发展,办学面为100%。
现有成人教育专干数为四名,其中一名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三名为业教干事,专兼职教师数8名,已达到合格标准。
2007年我用于农村成人教育总投入14964元。
七、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本乡“普九”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几点问题和不足。
1、各项规章制度还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得提高。
3、因学校资金短缺对办学条件投入达不到自治区标准。
今后,我们以“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的原则,全面贯穿“八荣八耻”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学校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从而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1、进一步建立健全种类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
2、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仍然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师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3、一方面靠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招银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4、有计划地培养教师队伍,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5、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学校财力。
孙扎齐牛录乡
2008年8月25日
2008年5月
孙扎齐牛录乡中心校“两基”迎国检“普九”工作自查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