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大学》读后感

合集下载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餐桌上的大学》资料2微不足道(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餐桌上的大学》资料2微不足道(精品)

《餐桌上的大学》资料
基础认知
微不足道:是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文化拓展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古人认为微小改变会对未来有很大影响。

《吕氏春秋》记载: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采桑叶,她们在做游戏时,吴国的姑娘不小心踩伤了卑梁的姑娘。

卑梁的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

吴国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恼火,杀死吴人走了。

吴国人去卑梁报复,把那个卑梁人全家都杀了。

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于是发兵反击吴人,把当地的吴人老幼全都杀死了。

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领兵入侵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离去。

吴国和楚国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

1。

教师读后感《餐桌上》

教师读后感《餐桌上》

教师读后感《餐桌上》第一篇:教师读后感《餐桌上》今天随意翻看一本杂志,看到了《餐桌上》。

别以为这是讲什么好吃的,其实是讲一个家庭在餐桌上发生的亲情故事。

爸爸妈妈忙着工作,几天都是随便弄点吃的——面条、饺子,甚至是外卖。

读三年级的“我”,却对着爸妈嚷嚷要吃大餐。

这时接连打来两个电话,爸妈分别去接听,而且都说同样的话:“……唉,这个星期太忙了,忘记了……好的,下次不会了。

”“我”奇怪的问了爸妈是谁打来的电话,爸妈告诉“我”,说是家里的老人家,妈妈告诉“我”是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不禁心酸起来。

早前,听说以后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视为违法行为。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的,可是人到老年,儿女却有种种原因久久不回家看看,以至于老人孤独无助,更有甚者孤独终老,死去多时也无人知晓。

这是多么悲哀多么惨不忍睹啊!作为儿女的你又有何感想呢?试问天下父母哪个不像《游子吟》中的母亲,为了孩子默默奉献,直到终老,只要尚有一口气,还想为孩子多做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小的事。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切为了孩子,那是何等的伟大。

愿天下父母都有常回家看看的儿女,也愿天底下的儿女常回家看看年老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的晚年过得舒心些,我们的问候常挂在嘴边。

第二篇:在餐桌上7、在餐桌上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不挑食、营养全面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到就餐时文明习惯是新时代儿童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对饮食的科学态度。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同时引导其养成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

3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知道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是不同的,但都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认识到偏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通过活动让儿童知道应如何文明就餐。

4通过剖析、互评平时一日三餐的食谱,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的一日三餐是很重要的;通过《奇奇餐厅》科学童话,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营养学知识;在通过辨析认识到就餐时文明的重要性。

餐桌上的大学教学反思(四篇)

餐桌上的大学教学反思(四篇)

餐桌上的大学教学反思《餐桌上的大学》是一篇充满哲理的课文,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深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朗读、品味、分析;引导学生去把握、领会语文内涵和语言形式,从而积淀和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自身的听说读写活动。

语文阅读教学要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以读代析,读中求悟。

初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能读通,读正确,确保学生扫除阅读的障碍,而初读课文中两个思考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

在此基础上,进入到精读课文的环节,此时,要求学生能带着问题细细读文,并能通过品词品句能对课文的主旨有所感悟。

例如,文中有一句话“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

我们叙述的事情不论怎样微不足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学生在理解这句话时,就可抓住“微不足道”和“聆听”这两个词来体验,孩子在诉说微不足道的事情时,一般家长都会心不在焉,或是随便敷衍,而双亲却是“仔细聆听”,这样仔细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自然也就体会到文字间所流露出的情感——双亲对知识的尊重,对孩子的宽容。

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则要求学生能将自己感悟到的通过朗读的形式再现出来,通过传情达意的读来再次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并且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语感得以培养,心灵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

餐桌上的大学教学反思(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因此,我在努力尝试结合课文的特点,根据课文所提供的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而,在本节课中,我以感悟双亲在全家餐桌上学习时的表现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感悟的层次较浅,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我的点评和适时的点拨使得感悟的层次逐渐加深。

《》家庭教育从餐桌开始读后感悟

《》家庭教育从餐桌开始读后感悟

《》家庭教育从餐桌开始读后感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家庭教育从餐桌开始读后感悟篇1“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本身就是我们所有家长为之暗暗努力之目标。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能为孩子操劳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圆满,更关键的是要辅助孩子练就一身可以万夫不当的本领。

因此,如何做家长、做“好” 家长成为了我们为人父母后最大的课题,乃至是一生的追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及众家之所长,运用详实的事例、深入浅出的剖析;摘录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总结、警句给我们以振奋和警醒;内容丰富、概括全面,从全视角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初读,为内容的丰富与多彩而爱不释手。

再读,为书中观点、建议的现实指导意义而自我审视。

书籍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听了朋友的谆谆诤言,该行动起来的是我们。

作为一名家长,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无从挑选,无从逃避,既然选择了就要微笑着、享受着勇敢地担起这份重担。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我们在时代的大潮中踯躅前行,家庭教育也越来越真切地提到了最为关键的位置。

没有一个人是主观不想做好,而是客观现实中太多的误区。

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最深的感触是,好家长是做出来的,更是学出来的。

从儿子上小学开始,虽然我刻意地学习了很多关于如何指导孩子的方法,可是实践中能用上的,能正确使用的,能持之以恒的太少太少。

为什么?当然,我们得承认的是,我们自身的成长环境不同,我们的认知能力不同,甚至是我们的阅历也不同,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方法都与书本上的有很大的差别。

那么,我想我要做的是:在我自身现有的能力基础上,融会贯通,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好的方法,融合到我和儿子真实的生活状态中,既要遵循又要创新。

说到“讲道理”、论到“读书”,我想我和更多的家长一样,非常认真而努力,但不是说我们努力了就可以了,我认为这是一种“伪”努力、“伪”认真,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孩子,我们更需要解决的是我们的“对象”是否接受、感知我们给予他们的这种教育。

餐桌上的礼节读后感【通用6篇】

餐桌上的礼节读后感【通用6篇】

餐桌上的礼节读后感【通用6篇】餐桌上的礼节读后感【通用6篇】一每个人都离不开餐桌,在我们的人生中,餐桌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重要的发展的平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的家乡就有许多着名的风味小吃,如:困板、牛肉炒河粉、油豆腐等,可我最喜欢的并不是什么有名的小吃,而是大家经常在肯德基见过的薯条、汉堡包、炸鸡翅等。

世上最伟大的情,莫过于亲情;世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亲对我们的爱。

厨师烧的饭菜,是餐桌上最好的菜,但是,这最好的菜莫过于妈妈的一盘爱的菜。

所以,大家要珍惜妈妈做的每一盘菜。

餐桌上的礼节读后感【通用6篇】二今天我在吃饭,掉了几粒饭粒。

妈妈过来数了数,一共有15粒饭粒。

便说:“假如一粒小米粒有0.025克,15粒饭粒一共有几克。

”我问:“妈妈,你问这干吗?而且一个小米粒你怎么会知道准确的重量呢?在奇人大挑战中,活称王可也没这么大的本领?妈妈振振有词的说:“怎么不相信,我这是在电脑上查的。

”现在可实验了一句话,事实胜于雄辩。

于是我回答:“15粒饭粒有0.375克。

妈妈又发问了:“全国13亿人口都浪费15粒米,将会浪费多少克,合几千克几吨。

我显示出自己的口算能力,迅速的回答:“共浪费487500000克,487500千克,合487.5吨。

假设一吨3000元钱,487.5吨要花多少元?我绞尽脑汁,很有学问地说:“487.5吨要卖1462500元。

妈妈说:“按这样计算,一年要花多少元呢?我沉思了一会儿,说:“一天浪费1462500元,一年按365天计算浪费533812500元。

这样我们国家一年就要浪费533812500元。

如果把这些钱捐给灾区、失学儿童,那么可以使多少个人重新背起书包呀!如果一位儿童一年学费是300元,那么可以让多少儿童读上一年的书?”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按这样算,可以供1779375位同学上一年。

妈妈又比喻,如果一个中学生每年要用1000元学杂费,每年可以供多少中学生上学呢?我说:“一年就可以供533812位中学生上学。

《饭桌上的故事》读书笔记

《饭桌上的故事》读书笔记

《饭桌上的故事》读书笔记《饭桌上的故事》读书笔记《饭桌上的故事》是一本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纪实性随笔集。

作者以生动有趣的笔触,描述了一系列与饮食相关的真实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探讨了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食物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这本书共分为十篇,每篇围绕着不同的食材或餐饮场景展开。

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让读者重新审视长久以来被我们忽略的饭桌上的故事。

在第一篇《菠萝》中,作者通过菠萝的历史渊源和对菠萝的独特解读,告诉我们菠萝的故事并且传达出了对“真实”的讨论。

在作者看来,人们对菠萝的热爱是人类欲望的一种象征,而菠萝则是一种追寻真实的企图。

接着,在第二篇《米饭》中,作者通过对人们对米饭热爱的个人记述,探讨了饭菜在人情味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米饭是最基本而又最丰富的食物,它承载着家人的浓郁情感和记忆。

第三篇《奶酪》则揭示了奶酪对于作者个人的特殊意义。

作者通过对奶酪制作过程的叙述,让我们体会到对食材的精心呵护和对味道的追求,同时也体会到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

在接下来的几篇中,作者分别以章鱼、牛腩、蒜头等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他告诉了我们食物和人生之间的联系,以及饮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最后一篇《深夜食堂》则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夜晚世界。

作者通过对深夜食堂的描述,以及在那里发生的种种故事,让我们发现了食物对人心的治愈和连接的巨大力量。

整本书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独特的饮食场景中,让我们可以感受到食物的美味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通过这些饮食的故事,作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食物的意义,并深刻地思考了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饭桌上的故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饮食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生的书籍。

通过对食物的描写和探索,作者引导我们思考关于真实、家庭、情感、追求等人生问题。

读完这本书后,我重新认识了食物,也重新审视了我的生活。

饭桌上的故事让我明白了食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食物和生活。

餐桌上的大学阅读答案

餐桌上的大学阅读答案

餐桌上的大学阅读答案篇一:餐桌上的大学练习4餐桌上的大学预习作业1、给多音字组词轴Zhóu ( ) 泊bò()zhòu 〔〕pō ( )2、用适宜的方法理解:“琐碎、压轴戏、拯救、聆听、微缺乏道、迫不及待、正中下怀〞等词语〔写在书上〕。

3、从课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热闹〔〕教育〔〕挽救〔〕饶恕〔〕倾听〔〕讲述〔〕4、读读课文,填一填。

餐桌上热烈讨论的情景,以及晚餐上的压轴戏——,这就是作者向我们展示的。

餐桌成了学习知识的殿堂,在餐桌上洋溢着脉脉温情中我们也明白了。

5、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选其中一个写下来〕我的问题是。

课后练习: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词语。

〔〕的气氛〔〕的声音〔〕的谈话〔〕的压轴戏〔〕的游戏〔〕的时刻二、积累词语1、表示“静〞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急〞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加标点〔1〕妈妈丽丽喊道我很饿有什么吃的吗〔2〕雨生说今天我谈的话题有关尼泊尔的人口问题〔3〕尼泊尔我连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呢妈妈答复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作者最怕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正是这样的时候,让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句子:晚餐时声音嘈杂,碗碟的碰撞声衬托着热烈的谈话。

我们表达的事情不管怎样微缺乏道,双亲都仔细聆听,并随时评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缺乏道的事情,双亲为什么却都会仔细聆听?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大学读后感(15篇)

大学读后感(15篇)

大学读后感(15篇)我最喜欢高尔基的是渴望读书的那种精神,这让我震撼。

所以我喜欢高尔基。

他的《我的大学》我已经读完了,让我给你讲讲吧:这部分说了高尔基到了喀山,带着去大学读书的愿望去了大学,可高尔基没钱,所以高尔基只能流浪,和小偷、乞丐在一起。

社会上的腐朽使他想自杀,可是没有成功又受了伤。

伤好以后,他离开喀山,重新走向回乡流浪的道路。

高尔基饱经了人间的辛酸,高尔基面临的环境相当恶劣,在重重困难面前,他始终坚持读书,坚持追求真理和知识,不放弃,希望就在前方。

而且他不论在码头当搬运工还是在面包房做学徒,只要一有空,就会抽时间看书,并且要将自己所学到的一切用到生活中去,这让我敬佩。

这部分很好看,我推荐大家看。

大学读后感4《不要假装读大学》这本书给迷茫的大学生指明了成长的方向,与其说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南,我觉得更适用于每一个青年人。

是一本接地气的书,谁读了谁受益!经典的一句话是,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的学习决定的是你读什么大学和专业,而大学阶段的学习决定的是你将过什么样的人,通过这本书可以使大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大学生的父母也有帮助。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健康,快乐,做什么事都顺利。

有时会过多干预子女选择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也为我这个未来孩子上大学妈妈敲响了警钟,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学会接纳一个平凡的子女,多一点淡定,少一点功利心,儿女只要在这个世界上能够靠自己独立生活,就是我们的福气!最好的教育是身教大于言传,从现在开始多看书,多学习,认真对待生活,你想要孩子是什么样?你先向那个方向发展,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的未来一定会阳光灿烂!大学读后感5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是由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所写的。

书中,四岁的主人公阿廖沙,因为父亲的死亡,和母亲跟着外祖母乘船来到了外祖母的家里,那里有阿廖沙的舅舅、舅妈、哥哥、姐姐等。

但因为外祖父开的染坊被大火烧坏了,舅舅分了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桌上的大学》读后感
篇一:《餐桌上的大学》读后感快升四年级了,我语文一直学不好,我妈妈怕我跟不上,就给我借来了一本四年级的语文书,我迷上了里面一篇文章,它叫《餐桌上的大学》。

课文写了晚餐时,作者一家常常交流所学的知识。

这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不限于学校、课堂,无论在那都可以学习。

比如,我和妈妈去旅游,我听到导游说的一些好词,还知道了一些少数民族。

如:毛男族、瑶族、壮族等。

学习也是无止境的,作者的爸爸用了一些不起眼的几分钟,就可以学好习,因为日积月累,所以几分钟变成了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变成了几年。

他们就是用这个方法学好习。

我也要学习他的这个方法,去学校的时候我要听英语,回到家里听语文一些方面的内容。

有人说,学到知识,小偷偷不到,强盗抢不走,大火烧不了,大水冲不走。

所以我要争取掌握作者介绍的学习方法,好好学习。

篇二:《餐桌上的大学》读后感我们很有意思的时刻——晚餐。

有时,我们全家人在吃饭时,会讨论着一件事。

比如:学习、新闻等等........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学习的事。

大家一边围着桌子吃饭,一边谈论着。

碗筷碰撞的声音衬托着讨论。

这是爸爸主动地为我们开了头,说:“蒙蒙,
你今天有不懂的题,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吧?”我想了想说,“恩........我辅导书上遇见了一个问题是一道计算题要我们来估算的。

”我又想了想这道题是什么?“这道题是9814-15904除以32?要先估算。

”爸爸习惯性的提醒我要巧算,而妈妈却满脸堆笑地说:“这到题嘛,恩......我也.......”这时,我们放下碗筷,爸爸叫我拿草稿纸来,打下草稿,答案终于出来了!一会儿,又听见碗筷相碰撞的声音.......
我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没想到却在餐桌上解决了。

所以,我觉得每天的晚餐讨论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