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调查报告-
登革热调查报告

篇一:登革热个案调查表附表1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县(市)名称:国标码:□□□□□□病例编号:□□□□□一、基本情况1. 患者姓名:_________ (如患者年龄<14岁,则家长姓名:_____________)2. 性别: 1男,2女□3. 年龄:_____岁□□□4. 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5. 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 7.家庭住址: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县(市区)___乡(镇/居委会)___村(街道)二、发病情况1. 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2. 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3. 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5.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6. 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7. 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8. 入院诊断:□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 4其他9、临床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10. 出院诊断:□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 4其他11.临床分型:1典型,2轻型,3重型,4其他□12. 转归:1 痊愈, 2 好转, 3 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三、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1. 起病急:1是,0否□2. 乏力:1有,0无□3. 发热: 1有, 0无□如有,则热型为:1双峰热,2稽留热,3驰张热,4其他□4. 头痛: 1有, 0无□5. 颜面潮红: 1有, 0无□6. 眶后痛:1有, 0无□7. 肌痛: 1有, 0无□8. 关节痛: 1有, 2无□9. 胸红: 1有, 0无□10. 结膜出血:1有, 2无□12. 牙龈出血: 1有, 2无□13. 呕血: 1有, 2无□14. 便血: 1有, 2无□15. 血尿: 1有, 2无□16. 呕吐: 1有, 2无□17. 结膜充血: 1有, 2无□18. 眼睑浮肿:1有, 2无□19. 黄疸: 1有, 2无□20. 皮肤出血点:1有, 2无□如有,则出血点为:1散在,2条/线状,3簇状,4其它_________ □21. 皮疹:1有, 2无□如有,则皮疹为:1斑丘疹、,2麻疹样皮疹条/线状,3猩红热样皮疹簇状,4红斑疹,5其它_________ □皮疹部位:1全身,2四肢,3躯干,4面部□22. 烦躁: 1有, 2无□23. 昏迷:1有, 2无□24. 休克: 1有, 2无□25. 肝大: 1有, 2无□26. 脾大: 1有, 2无□27. 淋巴结大:1有, 2无□28. 束臂试验:1阳性,2阴性,3未做此项检查,4不详□29. 白细胞计数:1正常,2增多,3减少,4未做此项检查□30. 中性粒细胞(%):□31. 淋巴细胞(%):□32. 血小板减少: 1有,2无,3未做此项检查□33. 红细胞压积:□34. 出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36. 脑脊液: 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37. 尿常规: 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38. 肝功能: 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五、病例分类 35. 凝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2. 病例类别:1输入性病例,2本地病例,3不明感染原因病例□3. 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诊断病例□六、既往史1. 过去身体是否健康: 1是,2否□2. 既往是否患过登革热或“乙脑”:1是,2否□3. 乙脑疫苗接种:1是,2否□七、接触史及有关因素调查1. 发病前2周内是否有外出(或旅游)史: 1 是,2 否□如是,到何地:___________;外出时间:天□返回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2. 发病后到过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停留时间:________天□□3. 病家及院内人口:3.1 0~4岁________人□3.2 5~9岁________人□3.3 10~19岁______人□3.4 20~29岁______人□3.5 30~39岁______人□3.6 40~49岁______人□3.7 50~59岁______人□3.8 60岁及以上____人□4. 有无家庭其他成员出现过类似症状:1有,0无,9 不详□如有,最近一例发病时间(患者除外):____年____月____日□□□□/□□/□5. 发病处院内或周围环境:5.1 积水容器数:__________个□5.2 阳性容器数:__________个5.3 积水容器类型:1花瓶,2瓦盆,3铁罐,4碗碟缸5池塘,6树洞,7竹桩,8假山,9盆景,10其它________ □6. 防蚊设备:1蚊帐,2蚊香,3纱门,4灭蚊剂,5其它:____________ □(病例编号填写说明:年号(两位数)、流水号(后边三位))调查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调查地点:调查者:篇二:溧阳市一例登革热病例调查报告(论文)溧阳市一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报告王国强1,孔卫荣1,张建陶2,张惠力2,孙刚1,甄茜2 (1溧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3300;2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3022)摘要:目的规范处置一起登革热疫情,查明原因,为登革热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报告

I g M抗体 阳性 1 人, 登革热 I g G抗体均阴性 。 1 . 4 诊断、 治 疗与 转 归 针对 病人 的症状 和 体征 、 实 验室 检查 结果 , 结 合 患者有 登革热 流行 区旅 游史 和蚊 虫叮咬史 , 诊断为登革热。经降温、 防出血对症支持 治疗 , 于3 月 1 0日全部症状体 征消失 , 符合 出院标 准, 痊 愈 出 院。 1 . 5 疫情 处 置 3例患者住 院隔离 治疗 ; 进 行 网络直 报, 并逐级汇报, 向浙江省 、 出入境部门通报疫情 ; 对出 入东南亚 国家的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醒和健康体 检; 对 该旅行 团 的其 他 2 0名游 客开 展 主 动检 索 , 对 密 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 加强区间防控合作, 统一安排
1 . 2 临 床 表 现 3位 患 者 均 为 女 性 , 年龄 2 8—3 O 岁, 2月 2 6 1 3均 出现 乏力 、 畏寒、 并 感 全 身 肌 肉关 节 酸痛 , 有 高热 , 神 志清 醒 , 1 人 牙龈 有 出血 现 象 , 皮 肤 粘 膜均无 皮 疹 及 出 血点 , 亦 未 见 其 他 异 常 。辅 助 检 查: 血/ J 、 板( 1 4 3—1 7 0)×1 0 / L , WB C( 2 . 1 6~5 . 1 4 ) X 1 0 / L, 淋 巴( 0 . 3 8— 0 . 4 4 )X 1 0 / L 。 1 . 3 实 验室 检测 2月 2 8日上 午 , 采集 的患 者 血液 标本 送 至 省疾控 中心 检测 。 当天采 用 P C R与 胶 体金 法检 测 , 结果 显示 : 登革 热病 毒核 酸 阳性 3人 , 登革 热
1例输入性3型登革热病例疫情调查分析报告

1例输入性3型登革热病例疫情调查分析报告摘要】目的:对我区医疗机构报告的1例登革热病例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以后的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病毒NS1抗原、抗体及相关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患者在发病前有印度旅行及蚊虫叮咬史,回国后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总数下降等表现。
血清检测登革病毒(DENV)NS1抗原、IgG抗体和IgM抗体均为阴性,DENV通用核酸阳性、DENV-3核酸阳性。
寨卡、新型布尼亚和基孔肯亚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患者隔离治疗5天后,痊愈出院。
对患者所在医疗机构进行蚊媒监测和灭蚊措施。
患者出院25日后无二代病例发生,疫情终止。
结论:此起疫情为一起境外输入性3型登革热病例疫情。
对于有伊蚊传播的多种传染病流行区旅行史的发热病例,采用多种病原体同时检测可以缩短检测时间,提高诊断效率。
登革病毒感染早期,与抗原和抗体检测相比,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核酸的灵敏度最高,分型核酸的灵敏度高于通用核酸的灵敏度。
【关键词】3型登革热;输入性;荧光定量PCR【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208-032017年10月31日14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医疗机构报告,称该院收治一名疑似登革热病人,接报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展现场调查。
1.资料与方法实验室采用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采用登革病毒IgM抗体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通用登革热病毒(DENV)核酸、登革热病毒1型(DENV-1)、2型(DENV-2)、3型(DENV-3)、4型(DENV-4)核酸,基孔肯雅热病毒、寨卡病毒核酸和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
2.结果2.1患者发病就诊经过患者,女,33岁,于10月25日上午从上海前往山东出差,下午出现发冷、肌肉痛等症状,当天返回上海。
登革热调查报告

登革热调查报告篇一:登革热个案调查表附表1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县(市)名称:国标码:□□□□□□病例编号:□□□□□一、基本情况1.患者姓名:_________(如患者年龄2.性别:1男,2女□3.年龄:_____岁□□□4.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7.家庭住址: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县(市区)___乡(镇/居委会)___村(街道)二、发病情况1.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2.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3.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5.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6.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7.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8.入院诊断:□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9、临床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10.出院诊断:□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11.临床分型:1典型,2轻型,3重型,4其他□12.转归:1痊愈,2好转,3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三、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1.起病急:1是,0否□2.乏力:1有,0无□3.发热:1有,0无□如有,则热型为:1双峰热,2稽留热,3驰张热,4其他□4.头痛:1有,0无□5.颜面潮红:1有,0无□6.眶后痛:1有,0无□7.肌痛:1有,0无□8.关节痛:1有,2无□9.胸红:1有,0无□10.结膜出血:1有,2无□12.牙龈出血:1有,2无□13.呕血:1有,2无□14.便血:1有,2无□15.血尿:1有,2无□16.呕吐:1有,2无□17.结膜充血:1有,2无□18.眼睑浮肿:1有,2无□19.黄疸:1有,2无□20.皮肤出血点:1有,2无□如有,则出血点为:1散在,2条/线状,3簇状,4其它_________□21.皮疹:1有,2无□如有,则皮疹为:1斑丘疹、,2麻疹样皮疹条/线状,3猩红热样皮疹簇状,4红斑疹,5其它_________□皮疹部位:1全身,2四肢,3躯干,4面部□22.烦躁:1有,2无□23.昏迷:1有,2无□24.休克:1有,2无□25.肝大:1有,2无□26.脾大:1有,2无□27.淋巴结大:1有,2无□28.束臂试验:1阳性,2阴性,3未做此项检查,4不详□29.白细胞计数:1正常,2增多,3减少,4未做此项检查□30.中性粒细胞(%):□31.淋巴细胞(%):□32.血小板减少:1有,2无,3未做此项检查□33.红细胞压积:□34.出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36.脑脊液: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37.尿常规: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38.肝功能: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五、病例分类35.凝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2.病例类别:1输入性病例,2本地病例,3不明感染原因病例□3.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诊断病例□六、既往史1.过去身体是否健康:1是,2否□2.既往是否患过登革热或“乙脑”:1是,2否□3.乙脑疫苗接种:1是,2否□七、接触史及有关因素调查1.发病前2周内是否有外出(或旅游)史:1是,2否□如是,到何地:___________;外出时间:天□返回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2.发病后到过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停留时间:________天□□3.病家及院内人口:3.10~4岁________人□3.25~9岁________人□3.310~19岁______人□3.420~29岁______人□3.530~39岁______人□3.640~49岁______人□3.750~59岁______人□3.860岁及以上____人□4.有无家庭其他成员出现过类似症状:1有,0无,9不详□如有,最近一例发病时间(患者除外):____年____月____日□□□□/□□/□5.发病处院内或周围环境:5.1积水容器数:__________个□5.2阳性容器数:__________个。
登革热疫情的风险评估报告 .doc

关于我市近期登革热疫情的风险评估报告**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自8月22日报告我市首例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以来,截止至8月31日,我市共累计报告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13例。
为识别登革热在我市扩散的风险,找出薄弱环节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根据《广东省登革热防控专业技术指南(2015年版)》的要求,我中心组织业务人员对我市近期登革热疫情进行评估,现将评估结果汇报如下:一、近期本地登革热疫情概况**市于 8月22日报告首例登革热本地病例,截止至8月31日,**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3例,其中**街道8例、**街道4例、**街道1例,去年同期无登革热病例报告。
我市8月中旬以来疫情突然上升,且均为本地病例,疫情比2014年提早1个月(2014年首例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时间为9月25日);13例本地病例发病时间较为集中,并分布于3个街道,疫情较严重的区域为西新街道;病例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病程短,且病情稳定。
虽然目前疫情相对局限于3个街道,但发病地点为人口密集、蚊虫孳生较多的新旧城区结合部,防控难度大。
二、蚊媒密度监测情况我市从3月份开始持续开展登革热媒介伊蚊布雷图指数监测工作,监测点逐步覆盖全市所有镇(街道)。
8月份评估为“中度传播危险”的监测点有4个(**区铁铺镇、桥东街道和官塘镇、枫溪区),“高度传播风险”的有3个(潮安区彩塘镇和金石镇、饶平县海山镇)。
登革热本地病例发生后,各疫点均在病例报告后连续开展3天蚊媒密度监测,具体监测结果见下表:XXX年**区各疫点疫情发生后3天布雷图指数情况疫点地区布雷图指数(BI)疫情发生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街道4010.5 5.6**街道22113**街道58284注:高度风险(布雷图指数BI >20),中度风险(BI介于10~20),低度风险(BI 介于5~10),符合防控要求(BI<5)但疫点周围环境的布雷图指数未能按时(疫情发生后3天)下降到5以下的安全目标。
浙江省象山县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报告

常, 家 族及 本 人 无特 殊 病 史 可 查 , 预 防接 区 , 但存 在 登 革 热传 播 媒 介 白纹 伊 蚊 , 自 种史不详。 宁 波 市 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报 然 环 境适 合其 孳 生繁 殖 , 人 群 普 遍 缺 乏
告血清特异性 I g M 抗 体阳性 。
。
。
2 0 1 3 年 4月 7日 1 6点浙江省象 山 革热病例接触史 。
县 疾 控 中心 接 到 浙 江 省象 山县 中 医 院 防 2 _ 3 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
登革热临床表现主要以高热、 头痛、 肌
可 伴有 皮疹 、 淋 巴结肿 2 0 1 3年 肉和 关节 痛 为主 ,
见 实 用医堂
2 1 生 ! !目 簋 2 鲞 簋 ! l 期
・ 1 30 9 ・
・
病例报告 ・
浙 江省象 山县 首例输入性登 革热疫 情调查处理报告
杨存军 , 高丽 , 裴广军 , 陈子 萌 , 陈爱 女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1 1 . 0 6 4 【 中图分类号】 R 5 1 2 . 8 【 文献 标 志 码 】 B 【 文章编号】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1 1 - 1 3 0 9 - 0 2
可 引起 较 大规 模 的流行 , 保 科 报 告 ,1 例 患者 在 境 外 确 诊 为登 革 3月 3 1日, 患 者 到 安 哥 拉 中铁 二 十 局 中 和 白血球 减 少 ; 热 在 接 受 治 疗 。 经 过 各 部 门 的 通 力 合 心医院就诊 , 实验室检测示 白细胞总数 是以高热、 出血、 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 1 . 1 x 1 0 ’ 个/ L, 中性 粒 细 胞 2 9 . 8 %, 淋 巴 目 前 主要是依靠防止传染源 的传人 、 蚊 媒控 作, 瘦 清迅 速 得 到有 效 控 制 , 现 将 调查 处 1 理情况 总结如下。 1 材 料 与 方 法 细胞 5 8 . 5 %。 患 者 2 0 1 3年 4月 7日 回 制的办 法来预防和控 制登革热 的传删 。 到 浙江 省 象 山县 , 仍 自觉 乏 力 , 双 下肢 红 本 例患 者有 登革 热流行 疫 区居住 史 ,
关于梁山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关于梁山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目的探讨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发病处置过程,为制定疾病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对病人血清进行抗体快速检测和PCR核酸检测。
结果2例患者在马来西亚回国后,出现登革热症状,血样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2例、IgM抗体阳性1例、IgG抗体均阴性。
结论该起疫情为全国纬度最高的输入性登革热疫情。
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疫情的发生。
标签:登革熱;输入性病例;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60多个国家广泛流行,其中以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更为严重[1-2]。
山东省地处我国北方,纬度较高,登革热疫情主要是输入性病例或由之所引起。
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报告2例登革热输入病例,是目前我国迄今为止报告登革热病例纬度最高的地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为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经积极规范处置,得到有效控制,无二代病例发生,现报道如下。
1 疫情概况2017年11月2日,梁山县疾控中心接到梁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报告1例发热待查病例,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并及时将该情况上报县卫计局及市疾控中心。
采集样品及时送济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经检测结果为登革热病毒阳性,符合实验室确诊病例诊断。
11月3日与患者一同外出务工返回人员出现发热症状,到梁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并收治入院,采集样品经检测结果为登革热病毒阳性,符合实验室确诊病例诊断。
该次疫情起病急,主要症状以发热、肌肉酸痛为主,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下发的《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诊断标准,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判定该次疫情是梁山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
2 患者情况患者王某某,男,汉族,44岁,梁山县寿张集镇四合兴村人。
济南市首例登革热病人调查

20 1 503
2 1 一 般 情 况 调 查 1 1家 、 业 人 员 3 6人 , 中 ・ 5 从 6 其 饮 食 店 ( 门头 的) 3家 、4 有 4 1 7人 , 品 生产 单位 1 食 4家
2 结 果
1 对 象 与 方 法
20 0 2年 1月选择 肥 城市 城 区商 贸 集 中 的新 城 路 、
作 者 单 位 : 山东 省 济 南 市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 东 济 南 1 山
2 山 东 省 济 南 市 历 下 区 卫 生 防 疫 站 3 山 东省 肥城 市卫 生 防 疫 站 , 山东 肥 城 2 1 0 760
病 人 。为查 明原 因 , 即 派 专 业 人 员 到 济 南 市 传 染病 立
医院进 行 了调查 处理 。
1 发 病 与 诊 治 情 况
2 讨 论
登 革 热 广泛 分 布 于 东 南 亚 、 平 洋 、 勒 比海 、 太 加 非
洲 和美 洲 的热带 和 亚热 带地 区 , 已有 6 0多个 国家 和地 区报告疫 情 , 1 亿 人 口受 威 胁 , 多次 发 生 大 规 模 约 5 曾 的暴发 和流 行 。我 国于 1 1 9 7年 有 登革 热疫 情 报告 , 为
为 了解 肥城 市城 区饮食 、 共场 所 卫生 许 可证 、 公 健 康证( 以下 简称 “ 两证 ” 持 有情 况 ,0 2年 1月 进 行 了 ) 20
调查。
长 山街 作 为调 查点 , 查沿 街 ( ) 品生 产 、 营单 位 调 路 食 经 和公共 场所 1 1 。采 取 逐 家 检 查 的方 法 , 家 5 现场 查 看 有 效卫 生许 可证 持 有情 况 , 在 现 场 的从 业 人 员 逐 个 对 查看 有 效健 康证 持有 情 况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登革热个案调查表附表1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县(市名称:国标码:□□□□□□病例编号:□□□□□一、基本情况1. 患者姓名:_________ (如患者年龄<14岁,则家长姓名:_____________2. 性别: 1男,2女□3. 年龄:_____岁□□□4. 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5. 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7.家庭住址: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县(市区___乡(镇/居委会___村(街道二、发病情况1. 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2. 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3. 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5.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6. 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7. 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8. 入院诊断:□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 4其他9、临床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10. 出院诊断:□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 4其他11.临床分型:1典型,2轻型,3重型,4其他□12. 转归:1 痊愈, 2 好转, 3 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三、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1. 起病急:1是,0否□2. 乏力:1有,0无□3. 发热: 1有, 0无□如有,则热型为:1双峰热,2稽留热,3驰张热,4其他□4. 头痛: 1有, 0无□5. 颜面潮红: 1有, 0无□6. 眶后痛:1有, 0无□7. 肌痛: 1有, 0无□8. 关节痛: 1有, 2无□9. 胸红: 1有, 0无□10. 结膜出血:1有, 2无□12. 牙龈出血: 1有, 2无□13. 呕血: 1有, 2无□14. 便血: 1有, 2无□15. 血尿: 1有, 2无□16. 呕吐: 1有, 2无□17. 结膜充血: 1有, 2无□18. 眼睑浮肿:1有, 2无□19. 黄疸: 1有, 2无□20. 皮肤出血点:1有, 2无□如有,则出血点为:1散在,2条/线状,3簇状,4其它_________ □21. 皮疹:1有, 2无□如有,则皮疹为:1斑丘疹、,2麻疹样皮疹条/线状,3猩红热样皮疹簇状,4红斑疹,5其它_________ □皮疹部位:1全身,2四肢,3躯干,4面部□22. 烦躁: 1有, 2无□23. 昏迷:1有, 2无□24. 休克: 1有, 2无□25. 肝大: 1有, 2无□26. 脾大: 1有, 2无□27. 淋巴结大:1有, 2无□28. 束臂试验:1阳性,2阴性,3未做此项检查,4不详□29. 白细胞计数:1正常,2增多,3减少,4未做此项检查□30. 中性粒细胞(%:□31. 淋巴细胞(%:□32. 血小板减少: 1有,2无,3未做此项检查□33. 红细胞压积:□34. 出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36. 脑脊液: 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37. 尿常规: 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38. 肝功能: 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五、病例分类 35. 凝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2. 病例类别:1输入性病例,2本地病例,3不明感染原因病例□3. 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诊断病例□六、既往史1. 过去身体是否健康: 1是,2否□2. 既往是否患过登革热或“乙脑”:1是,2否□3. 乙脑疫苗接种:1是,2否□七、接触史及有关因素调查1. 发病前2周内是否有外出(或旅游史: 1 是,2 否□如是,到何地:___________;外出时间:天□返回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2. 发病后到过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停留时间:________天□□3. 病家及院内人口:3.1 0~4岁________人□3.2 5~9岁________人□3.3 10~19岁______人□3.4 20~29岁______人□3.5 30~39岁______人□3.6 40~49岁______人□3.7 50~59岁______人□3.8 60岁及以上____人□4. 有无家庭其他成员出现过类似症状:1有,0无,9 不详□如有,最近一例发病时间(患者除外:____年____月____日□□□□/□□/□5. 发病处院内或周围环境:5.1 积水容器数:__________个□5.2 阳性容器数:__________个5.3 积水容器类型:1花瓶,2瓦盆,3铁罐,4碗碟缸5池塘,6树洞,7竹桩,8假山, 9盆景,10其它________ □6. 防蚊设备:1蚊帐,2蚊香,3纱门,4灭蚊剂,5其它:____________ □(病例编号填写说明:年号(两位数、流水号(后边三位调查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调查地点:调查者:篇二:溧阳市一例登革热病例调查报告(论文溧阳市一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报告王国强1,孔卫荣1,张建陶2,张惠力2,孙刚1,甄茜2 (1溧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3300;2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3022摘要:目的规范处置一起登革热疫情,查明原因,为登革热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临床及实验室信息。
结果该病例于40天前赴印度尼西亚,回国后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和醉酒样体征,对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样用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均为igm阳性,igg阴性。
结论该病例是一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密切关注外来务工、出国旅游等重点人群,提高医生诊疗水平,及时调查和加强宣传干预等是控制病例是防制登革热疫情的关键。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性;流行病学调查2012年11月6日,常州溧阳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1例疑似登革热病人住院就诊,由于无相关检测试剂,病人的血清标本直接送至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常州市疾控中心和溧阳市疾控中心随即展开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
经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确认为1例输入性登革热确诊病例,现将本次疫情调查情况汇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根据登革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及家属进行询问调查。
1.2 收集病例的病案信息、门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3 省疾控中心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登革热igm、igg抗体; 2 调查结果2.1 患者就诊情况患者周时忠,男,汉族,47岁,出国务工人员。
患者于40天前赴印度尼西亚,在印尼期间未发病。
患者于10月30日乘飞机从印尼坐飞机至上海回国。
患者于2012年11月2日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次日在竹箦镇前马卫生院经对症治疗未有好转,症状未减轻,发热持续,最高体温达39℃左右。
伴随临床症状加重,患者于11月6日到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经初步诊断为疑似登革热病例,同时采集患者血液标本,于7号送往省疾控中心做抗体检测。
2.2 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于40天前去印尼从事工程管理工作,居住于公司宿舍(别墅。
当地天气炎热,居住地周围环境一般,患者户外活动较多,承认有蚊子叮咬。
印尼近年登革热流行十分严重,患者自述周边工地出现多名登革热病例。
2.3 临床资料2.3.1 临床表现患者在印尼期间,未出现不适症状,体温正常。
患者赴溧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乏力、弛张热、体温39.0℃,有典型的醉酒样体征(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无出血和结膜充血症状。
2.3.2 临床检查结果溧阳人民医院血检结果为白细胞(wbc过低(2.2×109/l,血小板(plt偏低(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meut偏低(43.0%,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偏高(43.1%。
省疾控中心检查结果:依据《登革热诊断标准》(gbws216-2008,将患者急性期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登革热igm、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igm弱阳性,igg阴性。
发病一周后,恢复期血清检测结果仍为igm阳性,igg阴性。
2.3.3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相对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明确的流行病学史、血小板明显偏低且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单份血清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igm抗体阳性,按照登革热诊断标准,诊断为实验室确诊登革热病例。
3 控制措施3.1 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对患者进行住院隔离治疗,隔离病房采取防蚊措施,如采用纱窗、纱门,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内做好消毒防蚊工作。
对密切接触者加强防蚊保护措施,并跟踪观察,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3.2 卫生宣传工作对患者家属及其周边居民开展登革热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
加强全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登革热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对登革热诊疗水平。
3.3 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家庭周围水沟、化粪池、水池等积水场所开展消毒灭蚊工作。
4 讨论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此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30年来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卫生问题。
登革热在临床上主要分两型:古典型和登革热出血型,其中登革热出血型的症状更凶险,病死率更高[1]。
溧阳市地处江苏省和安徽省两省交界处,属温带平原地区,非登革热流行地区。
伴随经济发展,我市与国外贸易交往的机会增多,出国经商、旅游、务工的人数不断上升,因此存在极大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风险,本次疫情即为一起典型的输入性案例。
另外,本地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若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易引起疫情在本地扩散[2]。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登革热的识别、诊断方面经验不足,对来自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人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诊断延误。
因我市现处于秋末冬初,蚊虫处于低活跃期,所以未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因此,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培训工作将是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重点。
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外来务工人员、旅行爱好者等人员登革热相关防护知识的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