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页)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优秀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优秀PPT

2.原因:
(1)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根本原因) (2)严刑重法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
(3)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直接原因)
3.结果:
商鞅虽死,但其改革措施得以保留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思考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 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
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28页学思之窗中的材料,谈谈 你的看法
秦二世灭亡的原因是在于秦的暴政. 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秦朝 有 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改革 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壮大了 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优秀PPT
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
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
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
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
家。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一、商鞅之死
1.经过:
孝公时,旧贵族不甘心失败,为抵制变法,唆使太 子故意触犯法律。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 法坚决打击,因为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于是 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 公元前338年,太子即位,即是惠文王,这时,秦 惠文王身边以前曾遭商鞅惩罚的亲信诬告商鞅 谋反,下令发兵捉拿商鞅。商鞅在封邑被迫起 兵自卫,兵败被杀,尸体运回咸阳,车裂示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优秀PPT
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与比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历史选修一(人教版):历史上 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洛阳市最大的 广场
商鞅广场
陕西省合 阳县洽川 旅游景区
商鞅简历
一、初涉政坛 二、投奔秦国
三、实行变法 四、车裂而死
一、初涉政坛
1、学习经历:
刚毅果断、天资刻薄、 学习刑名法术, 受魏国李悝、楚国吴起;
2、相国家臣:
公叔痤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轻有才, 可以担当大任治理国家”“主人如果不用商 鞅,一定要杀掉,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势如破竹,统一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以农富国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增强国家实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26张)优质课件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3.后面一系列的情节都是老人的内心 表白, 一个是 与大海 与大鱼 的对话 ,一个 是自言 自语, 说给自 己听, 一个是 自己心 里的想 法。

4.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 再少, 情节不 枝不蔓 ,主人 公性格 单一而 鲜明。 本文中 直接出 场的人 物只有 老渔夫 桑地亚 哥一个 ,情节 也主要 是围绕 大马林 鱼的捕 获以及 因此而 引来的 与鲨鱼 之间的 搏斗, 可谓单 纯而集 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共16张PPT)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秦孝公的父亲。继位后在秦 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 编制户籍和 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但 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献公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 的雍(今陕西凤翔)迁到了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今 陕西西安阎良区之武屯乡)。献公迁都一方面是向国人表明他 要夺回西河之地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另一方面是要摆脱奴隶 主聚集的旧都雍的束缚。
③变法已经深入民心;变法非常彻底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 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 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 3、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分界限。 4、变法中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给后来的秦 朝也造成了消极影响。
我们应怎样评价 商鞅变法?
评价:
1、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全面的、成功 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性质)
――《汉书·食货志》
分析材料思考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作
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产生的重大
作用)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进步性)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 的建设从此开始。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 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农业生产 发展,实力增强。 3、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 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21张PPT)

小结
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
是改革家的悲剧,评价一个历史人
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 观点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改了什么?
史发展的进程为标准. 但商鞅变法处在新旧交替时期,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槽糠;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改了什么?
木” 、“法及太子”) (4) 东方六国忙于战争,无暇顾及秦国 (5)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最高统治者 坚定的支持改革
(2)商鞅变法措施全面彻底,行之有效
改革 全面彻底,改革措施 行之有效
(3)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南门徙木” 、“法及太子”)
C
改革者 具有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信心。
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成果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4)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如“焚书坑儒”政策
——为什么要变法(改革)
影响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因素:
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1)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小农经济
A
D.实行军功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4.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D
C.按军功授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9张PPT) (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9张PPT)  (1)
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
虚(之地2)”商。鞅吴变起变法法历遭时到19旧年贵,族分反先对。后公两元次前逐3步81年推,行楚,悼注王 死重,旧取贵信族于杀民害和吴制起度,保变证法仅。进(行2分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摘明编确自,《但中使国自通己史陷》于) 孤商立鞅变;法变在法战急国于时求期成各,国时变法间中短成暂效,最许为多显措著施,变难法以使实秦施国。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变法的进步意义 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化改革。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总2、体经:济商:鞅促变进法封废建除经旧济制发度展,,建国立力新增制强度。, 促3、进军经事济:发大展大,提推高动了了秦社国会军进队步的,战为斗秦力国。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禁止私斗;
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2分)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4分)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 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大声 宣读变法法令: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 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回答: (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 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对土地的占有; 奖励军功使我能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有 的爵位、官职; 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稳定。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 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史记》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 4、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 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 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课件(共21张PPT)

经济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封建经济 发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 等爵制(严禁私斗) 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废除世卿世禄制 政治
普遍推行县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司法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 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积极作用
措施
积极作用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B.废除特权,奖励耕战 B.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C.建立县制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改革者的命运如何,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D.编制户口,推行什伍制 (5)商鞅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个人因素)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 界限;
(4)压制工商业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5)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 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
小结认识:
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悲剧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推动 历史发展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标准 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有时会付出沉重的 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

人教版选修一2.3富国强兵的秦国(共27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2.3富国强兵的秦国(共27张PPT)

启示:
1、改革是曲折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治国方 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2、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3、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 有光明前程。
4、改革者应有坚定的意志、务实的政策。 5、改革措施应适合国情,顺应民意。
商鞅之 死
富国强 兵的秦
商鞅颁布的法令,必须验明身份,否则他就要受罚,最终拒绝了商
鞅的投宿要求,所以后人称商鞅是“作法自毖”。这一事件反映出
商鞅变法的哪一特点:
A.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
B.改革涉及各个领域,非常全面
C.重视农民的利益 D.法治,即重视用法令治理国家和推行改革
5.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
处于奴隶社会 包含民主政治
向封建社会过渡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重农抑商
对奴隶 主贵族
限制特权
性质 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废除特权 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影响
促进工商业发展,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 定基础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 于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 课堂检测:要求关上书本,独立完成。
1、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商鞅的智慧与策略 A、“为天开阡陌封疆” B、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2、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C、变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
A、“为天开阡陌封疆” B、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D、始终以“富国强兵”为宗
商请A旨4、鞅阅、西变 读周法[秦学中思哪惠之B些、窗内文春](容秋P直王2C8接、页废发战)除国谈了兵谈奴你隶捕的主看贵捉D法族、?的秦商特朝权鞅,商鞅出逃,在旅馆投宿,店主称按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优质课件 (1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2单元 富国强兵的秦国 PPT优质课件 (15张)ppt

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
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
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
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
家。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一、鞅之死
1.经过:
孝公时,旧贵族不甘心失败,为抵制变法,唆使太 子故意触犯法律。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 法坚决打击,因为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于是 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 公元前338年,太子即位,即是惠文王,这时,秦 惠文王身边以前曾遭商鞅惩罚的亲信诬告商鞅 谋反,下令发兵捉拿商鞅。商鞅在封邑被迫起 兵自卫,兵败被杀,尸体运回咸阳,车裂示众.
材料: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 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槽糠;有国强者兼 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请回答: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说明商君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动。
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2)材料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
小结
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家的 悲剧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 推动历史发展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标准
改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有时会付出沉 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 成功.
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与比较
(1)相同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 发展的趋势;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如“南门徙 木(”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 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只要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 爱情,尤 其是向 生活。 是否记 得?我们 曾经多 么专注 地设计 美妙的 未来,我们是 如何细 致地描 绘多彩 的前途,然而,尽 管我们 是那样 固执、 那样虔 诚、那 样坚韧 地等待,可生活 却以我 们全然 没有料 到的另 一种面 目呈现 于面前 。

3.童年少年青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儿,呀,时光 真快,一 生的一 半儿已 经烟飞 云散。 无论如 何,时 光是无 情的,青 春不会 因为你 的期盼 而凝滞,也不会 因为你 曾有的 虚度而 有半丝 的缓慢 。
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四、商鞅之死
1、作法自毙:
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 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 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
2、车裂之刑:
商鞅被车裂,变法失败了吗?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改革者的命运如 何,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 只是说明改革过程中充满残酷的斗争。商鞅虽
——《史记》
势如破竹,统一六国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洛阳市最大的 广场
商鞅广场
陕西省合 阳县洽川 旅游景区
势如破竹,统一六国
谢谢各位!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 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秦国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君权较集中,秦孝公大 力支持(政治保障)
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 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 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体会:商鞅变法的效果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 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二、投奔秦国
1、秦朝衰弱:
地处偏僻、尚武风尚、诸侯羞辱、战国六 雄形成、内忧外患;
2、秦孝公求贤令:
3、说服孝公:
四次游说(帝道、王道、霸道、富国强 兵);
4、酝酿改革:太子犯法、移木立信
三、实行变法
1、变法措施:
富国之举: 强兵之举:
2、结果:
(1)周天子打发使者送胙肉(祭祀时供神的 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 ; (2)元前340年秦联合赵国战败魏国,魏国 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并将国都迁至大梁 (今河南开封)。
便利各地经济的 交流和发展
“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6张PPT)
(二)强兵之举—以功强国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提高军队战斗力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 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6张PPT)
强化对地方的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6张PPT)
4、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6张PPT)

4.年老时,你对青春的期盼就只能依靠 些许爽 朗的情 怀,时光 告诉你,青春是 一种年 龄,亦 是一种 心境。 只是,来 日不多,你身处 的境地 已经很 明白地 告诉你:自己孩 提时的 理想是 否成真 ,自己 生命的 质量显 现了一 种什么 样的光 色。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6张PPT)
3、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指本人没有 实施犯罪行为,但因与犯罪者有某种关系而受牵连 而入罪,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 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 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 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 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 一种“连坐”。
历史选修一(人教版):历史上 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洛阳市最大的 广场
商鞅广场
陕西省合 阳县洽川 旅游景区
商鞅简历
一、初涉政坛 二、投奔秦国
三、实行变法 四、车裂而死
一、初涉政坛
1、学习经历:
刚毅果断、天资刻薄、 学习刑名法术, 受魏国李悝、楚国吴起;
2、相国家臣:
公叔痤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轻有才, 可以担当大任治理国家”“主人如果不用商 鞅,一定要杀掉,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史记·秦本记》
商鞅立木建信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
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以农富国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增强国家实力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稳定财政收入 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经济实力
(3)法家思想在秦国的传播,商鞅与旧贵族的论战,为 变法扫清了思想的个人才能
秦孝公、商鞅交谈图
法古无过,循
礼无邪。求贤令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理之循”
“三晋攻夺我河西地,诸侯 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 之分土。
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加强思想统治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 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 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 认为应统统毁灭。”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件(共26张PPT)

1.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 诞生了 跋涉者,它给忍 辱负重 者以光 明和力 量,给苦 难者以 和平和 勇气。 一个伟 大的民 族需要 泥泞的 磨砺和 锻炼,它 会使人 的脊梁 永远不 弯,使 人在艰 难的跋 涉中懂 得土地 的可爱 、博大 和不可 丧失,懂 得祖国 之于人 的真正 含义。 当我们 爱脚下 的泥泞 时,说明 我们已 经拥抱 了一种 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