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教学
关于修辞手法教学的教案

关于修辞手法教学的教案教案:关于修辞手法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2. 学生能够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
【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及分类;2. 常见修辞手法的解析与例子展示;3.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前,教师播放一段音频或视频,其中包含了不同的修辞性手法,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魅力,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二、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及分类(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修辞手法是作家为了增强作品的表达力而运用的艺术手段。
修辞手法能够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形式来打动读者或听者的情感。
2. 教师解释修辞手法的分类: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等。
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三、解析常见修辞手法与例子展示(2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幻灯片,详细解析每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如,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拟人则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等。
2. 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询问他们对例子的理解和感受。
四、讨论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2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的段落,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享他们的观点。
教师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并提供反馈。
3. 随后,教师邀请几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积极尝试运用。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并巧妙地使用3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作文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如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深入讲解,提升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要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要点修辞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教学目标修辞手法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选教学内容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2.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如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拟人可以使语言具有人格化特征等;3.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如何将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等;4.经典修辞手法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3.情境教学: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认知。
四、注重实践教学修辞手法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2.课后作业:布置与修辞手法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或语言表达,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3.课外活动:组织与修辞手法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4.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意识。
1.2 教学内容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
第二章:比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喻的定义和结构。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比喻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喻的定义和分类。
比喻的结构和要素。
比喻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喻的定义和结构。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比喻练习,纠正错误。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比喻的应用和修辞效果。
第三章:拟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拟人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拟人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拟人与比喻的区别和联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拟人。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拟人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第四章:夸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夸张的定义和修辞效果。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夸张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夸张的定义和特点。
夸张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夸张的注意事项和限制。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夸张的定义和修辞效果。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夸张练习,纠正错误。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夸张的应用和修辞效果。
第五章:反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反问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反问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反问的定义和特点。
反问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反问与疑问的区别和联系。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问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问。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反问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第六章:排比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排比的定义和结构。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排比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排比的结构和要素。
排比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初中修辞讲解教案

初中修辞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学会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 修辞手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写作效果。
教学难点:1.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 创造性地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思想和感受。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例句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语文知识,提问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了解。
2. 简要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二、修辞手法讲解(15分钟)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突出其特点。
如“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敢”。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如“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向他挥手”。
3. 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词语重复表达相似的意思。
如“我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进步”。
4. 对偶:用对称的语言结构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亦是失败之母”。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相关例句,让学生识别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 分析例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和作用。
四、练习与创作(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2.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思想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和表达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秀文章,提高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修辞手法运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识别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进行创意写作。
但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和学生的创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属性。
5. 设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的修辞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
2. 示例法:通过典型例句展示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比喻和拟人现象,引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举例说明。
3. 示例:展示典型例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修辞手法的效果。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他们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明显提高。
2.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表达效果。
3.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借代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知识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知识教学修辞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手法,用以增强表达的效果,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授修辞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下面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知识教学进行探讨。
一、修辞知识的分类修辞知识可以分为音韵修辞和意义修辞两类。
1. 音韵修辞:主要是指借助音韵的变化来增加表达的艺术效果,包括对词语的造音、变音、增、删、换、调等。
2. 意义修辞:针对语义的扩充和转化,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包括比喻、夸张、对仗、排比、反问等。
二、修辞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修辞知识应该从浅入深,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理解修辞知识在实际表达中的作用。
1. 真实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带有修辞语言的名著或优秀的古诗词,让学生通过真实的阅读体验,感受到修辞的魅力和力量。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生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例子,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修辞对语言表达的提升作用。
2. 游戏化教学法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的方式学习修辞知识。
可以设计一个配对游戏,让学生根据课前学习的修辞知识,将修辞手法和对应的例子进行配对。
通过游戏,可以加强学生对修辞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应用于实际。
3.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宣传广告、新闻报道、小说片段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通过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将修辞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修辞知识教学的注意事项1. 注意启发学生的兴趣修辞知识教学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演讲、示范表演等,来激发学生对修辞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2. 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修辞知识的教学要与实际生活和写作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修辞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语言表达和写作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修辞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修饰手法,用于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解释修辞的概念:在开始修辞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修辞的概念,并简单介绍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设问等。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修辞在语言中的作用。
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深入分析,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和表达意义,并能够从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
练习写作中的修辞运用: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可以通过课堂写作或书面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尝试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文章。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
学习名人名言和古诗词: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名人名言和古诗词,让学生品味其中的修辞之美。
通过欣赏和朗读这些名言和诗词,培养学生对修辞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创设情境和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修辞的美妙之处。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体验和理解修辞的运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解释概念,分析运用,练习写作,学习名人名言和古诗词,以及创设情境和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修辞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常见修辞手法(教学完整)ppt课件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说,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话语也不一定是比拟。例
“我是小白杨,小白杨就是我。我和它一起长大。”却是两个比喻。
c)借代
定义: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乙事物代表甲事物的修辞方式叫借代。借代也叫换名。被替代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替代的事物叫借体。
“香芝如今不同往昔了,她年轻的时候的确很吃香的。没想到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老同学都说她,这是一株早已凋谢的桂花。”
同样的语言单位,由于特定的语境的原因,它却成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由此我们发现,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断和一定的上下文,包括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篇章之间的关系。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断之外的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包括话语交际时具体的时间、场合、地点、对象、话题乃至发话人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等等。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树是人生的一部档案,年轮是履历表,树干是成绩,枯枝、树洞是人生的缺点。”
三、修辞方式的运用
修辞方式有:比喻、比拟、借代、移就、通感、夸张、婉曲、双关、反语、对照、衬托、拈连、仿词、对偶、回环、顶真、反复、排比、层递、设问、反问。高中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比喻句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介。
略提:运用比喻要注意:本体和喻体要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要喻深以浅,要新颖,本体和喻体的感情色彩要协调一致。
b)比拟
(1)定义:基于想像,用描写彼类事物动作形态的词描写此类事物的修辞方式。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①拟人,就是用写人的动作形状的词描写物。例如:
③不因鹏展翅,哪得鸟途通。(出句与对句是因果关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构成条件关系)(出句和对句意思相关,有承接、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串对,也叫流水对。意思是说出句和对句之间就像流水一样,一浪接一浪,一般前后不能互换。)
对偶和对照的区别:对照,是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是学习第一,你是娱乐第一”从结构构成上来说有相似,要求成对。但是也有明显的区别:1、对偶以结构为特征,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对照以意义为特征,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同。2、作用不同,对偶利用均衡、对称的语言形式,和谐优美的语音节奏,以加强艺术感染力;对照主要是为了加强语言的鲜明性。但是,为了收到好的修辞效:1、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给人以真实感,夸而有据,夸而有节。他的头好大啊,像一座大山。2、夸张的本质是超越了客观事实,所以运用夸张时要注意一个“度”,不能又像夸张又不像夸张,要鲜明。3、要新颖,不落俗套。4、夸张要得体,夸张多用于文学作品,政论文不宜用,新闻、调查报告、科学论文、情况汇报等不能随意用夸张。
(3)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①比喻和比喻产生的心理基础不同,比喻主要基于联想,通过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进行联想。比拟主要基于想像,这种想像是具有创造性的。例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毛泽东,三伏的风
“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是新形象,“三伏的风”生活中常有的事物。所以前句是比拟,后一句是比喻。
(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比喻词用“是”、“变成”、“化为”、“作为”等连结。)
判断式的暗喻也有不用比喻词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用逗号或破折号
“毛泽东-----三伏的风,不落的红太阳,行船的顺帆风。”
修饰性:
例:②“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怕事实的镜子。”
修饰性暗喻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同位式:同位式暗喻的本体和喻体构成同位关系。
(4)借代和借喻的联系和区别:借代是用借体代替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替本体,两种辞格非常相似,但是,也有明显的区别:1、借代和借喻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借喻是相似,借代是相关。2、从本体和喻体、借体之间的关系看,借喻的本体和喻体本质不同,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实际关系;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看着是两种事物,实际上是同一事物。3、借喻可以用“像”之类的比喻词转换为明喻,借代不能。“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最可恨那些剥削阶级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我们的血肉。(国际歌)
(1)常见的借代方式:
①用专指代泛指。
“在非典时期,我们需要成千上万个钟南山。”
②借特征代所要说的人或事物。“小不点儿很可怜,在寒风中缩成一团,哆哆嗦嗦。”
③用具体代替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④部分代替整体。“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⑤借作者代著作或出产地代本体。“读了李白,方知豪放;读了钱钟书,才知睿智。”
二、修辞及其与语境的关系
①提问:什么是修辞?大家接触这个东西很久了,有谁能具体把它的概念说出来?
就是为了适应语境而运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可见修词有一个前提,语境。
②提问:什么是语境?修辞和语境有什么关系?
例1:“这是一株早已凋谢的桂花”
这句话只是一般的陈述句,但是它在一定的语境里就不同了:
“时间好比一个良医,他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他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②拟物,就是把描写物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描写人,或把描写彼物的词用来描写此物。
“下课铃声刚响,张义房就飞也似的跑出了教室,冲进了食堂。”
(2)比拟的修辞作用:比拟是人们常用的修辞方式,它往往能寓情于物,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使用比拟能使文章饶有风趣。许多寓言故事,童话故事,都使物人格化,使深刻的道理寓于风趣的语言当中。用比拟写景状物,可以把所描写的场面或对象的形状、动作逼真地描摹出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用比拟说理,能说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使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
第二课时
对偶
d)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辞格,并总结归纳该辞格的特点,试着说说该辞格的作用。
①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龙。上下两联都是说丽江玉泉的美丽自然风光。(出句和对句从不同角度说明一个事理,互为补充——正对)
②对人民,你比炭火更温暖;对敌人,你比钢刀更锋利!上下两联写周总理对人民与敌人的不同态度。(出句和对句意义相反,反对)
例2:朱仕水同学学习很刻苦,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分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因果关系,对话对象及地点时间等等。
对语境的把握很重要,否则在做题时,会脱离语境,对有关诗文的内容把握不到位,导致答非所问,或把某种修辞的作用硬套堆砌。
例3: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犹如”、“仿佛”等比喻词来连接。
(2)暗喻,也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用“是”、“变成”、“成为”等,有的不用比喻词。暗喻有判断式、修饰性、并列式三种。
判断式:
例:①“她的往事是对面无量山不倒的青峰,她的习俗以及无法考证的传说都活在小镇的一棵大青树上。”
②比拟的拟体不出现,本体一定要出现,比喻的喻体一定要出现,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借喻是这样)
③比喻主要是描写静态,比拟主要描写动态。但是,有些比喻经过静态描写后,它的延展体又对同一事物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就是比喻和比拟的连用。例如:
“他热爱自己正在攻读的自然科学,热爱生活,更热爱大自然,他像一只刚出巢的小鹰,总是充满活力和信念地振动着翅膀,眺望着无边无际的,弥漫着神奇、丰富和瑰丽色彩的世界。”
⑥酒还没喝道嘴里,心就醉了。醉的反应应在喝之后。(超前夸张,是就时间上说的,把事物出现的时间说得比实际的要早,要快。)
夸张:就是为了表情达意,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渲染夸大的修辞。
夸张修辞的作用:夸张重在主观情意的抒发,而不是客观情况的如实反应。大家不觉得假反而觉得真实,为什么?这是因为夸张本身是客观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夸张运用得好,可以揭示事物本质,增强艺术感染力。给人印象深刻。
敌人害怕你静若悬剑人们信赖你稳如磐石(结构工整,意义相对,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夸张
④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xian)水。把他们那种一心想发财的贪婪本质写得淋漓尽致。(扩大夸张,积极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处说)
⑤她鼻子里响了一声,把子敬和天一全看得不值半个小钱。不值半个小钱,故意说小了人的价值(缩小夸张,消极夸张,于扩大相对,故意说小。)
设问的修辞作用:能把事物的矛盾展现出来,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能突出文章主题,强调观点,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生动活泼,波澜起伏。
(2)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式。类型:1、否定式,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例:“不看实际情形,死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这种现象不是也应该加以改革吗?”(应该改革)2、肯定式,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内容。例:不钻研原著,你怎么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所阐明的革命原理呢?
修辞教学
目标:
一、熟悉修辞概念及其与语境的关系。
二、运用常见的几种修辞格,解决学习中的相关问题。
三、体会修辞艺术,运用到说话、作文当中。
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修辞,西汉刘向(公元前77---6)就指出:“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也,故不可不修。”认为言语辞令是用来尊崇君王,推重自身,安定国家,保全本性的。因此,语词和文辞不可不修,而语词和文辞不可不美好。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都是明知故问,但是有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答在问外,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问与答集中在一句话中。2、反问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呢,作用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3、设问和反问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设问一般在段落、篇章、句子的前面,而反问往往在后面。4、修辞效果不同,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不容置辩的语气表明自己的看法,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