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2019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综合类

期刊名称影响因子
创伤与急危重症病医学 0.914
中国全科医学 1.299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0.329
中国输血杂志 0.585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0.785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130
临床急诊杂志 0.674
中国血液净化0.846
临床军医杂志 0.971
中国医刊 0.801
临床输血与检验 0.476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0.505
临床误诊误治 0.655
中国医师杂志 0.475
临床血液学杂志 0.661
中国医药 0.961
实用医学杂志 1.053
中国真菌学杂志 0.466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0.604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102
疑难病杂志 0.977
中国综合临床 0.471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0.587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369
中国急救医学 0.945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0.501
中国临床研究 0.592
中国全科医学 1.021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050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1.758
中国临床医学 0.600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1.006中国美容医学 0.561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0.624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0.686。
遵义医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药学综合考试大纲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 定的通知》(教学[2018]5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硕士 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决定,2019 年临床药学全日制统 招硕士研究生初试《临床药学综合》试题采用自命题形式,现考试大 纲公布如下:
和策略 2.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的药物治疗管理 七、消化系统疾病 1. 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方
案和策略 2. 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管理 八、血液系统疾病 1.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方案和策略 2. 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管理 九、内分泌系统疾病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药物治疗原则、方
1. 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 2. 抗肿瘤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二、临床药物治疗学理论考试大纲 临床药物治疗学(Clinical drug therapeutics)是临床治疗学中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药物的手段治疗疾病,达到消除或控制病因 与致病因素,减轻或解除病人的痛苦,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缓解 治愈疾病,保持病人生活质量以及预防疾病复发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将药物学、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有机结合的一门交 叉学科。考核的重点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从病人出发,制订 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患有特定疾病的特定病人,能根 据复杂多变的病情,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以获得 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使用。 考试参考教材:《临床药物治疗学总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李 俊, 第 1 版,2015 年;《临床药物治疗学各论》(上册), 《临床药 物治疗学各论》(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张幸国,第 1 版,2015 年。 考试内容 一、绪论
2019 全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 E 类 模拟卷二 答案

2019全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E类模拟卷二答案及解析第一部分医学基础知识一、单选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共40题,每题1.2分,满分48分)1.【答案】C。
解析:疾病的症状及体征属于临床范围,并不是流行病学的重点。
2.【答案】B。
解析: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临床过程可分为四期:(1)刺激期:短时间内出现呛咳、流涕、咽干、咽痛、胸闷及全身症状;(2)潜伏期:刺激期后,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相对稳定,但肺部潜在病理变化仍在继续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发生肺水肿,属“假象期”;(3)肺水肿期:潜伏期后,突然出现加重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剧烈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此期病情在24小时内变化最剧烈,若控制不力,有可能进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期;(4)恢复期。
3.【答案】B。
解析:可吸入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
4.【答案】B。
5.【答案】A。
解析: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特异性IgM抗体,通常情况下持续时间不长,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特异性抗体IgG抗体临近恢复期出现,但持续时间较长。
IgA抗体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的局部抗体。
IgE抗体主要出现在寄生虫感染病例中。
6.【答案】C。
7.【答案】C。
解析: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8.【答案】C。
解析:古代医学模式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学模式,到后来依次经历机械唯物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9.【答案】C。
解析:国境卫生检疫所涉及的传染病中,监测传染病包括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疟疾以及流行性感冒、艾滋病为国际间监测传染病,此外,如埃博拉一一马尔保病毒病、拉沙热、军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也被列入严密监测之中。
10.【答案】C。
11.【答案】C。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专业知识)真题及详解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考试(专业知识)真题及详解⼀、A1/A2型题(以下每⼀道考题下⾯有ABCDE五个选项。
请从中选择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框涂⿊。
)1. 浆膜腔积液中,少见的恶性肿瘤细胞为( )。
A. 肺癌细胞B. 卵巢癌细胞C. 恶性间⽪瘤细胞D. 胃癌细胞E. 乳腺癌细胞【答案】 C【解析】浆膜腔积液中恶性细胞的类型以上⽪性恶性肿瘤为最多。
ABDE四项,肺癌来源于⽀⽓管上⽪,卵巢癌可以来源于上⽪组织,胃癌来源于胃黏膜上⽪,乳腺癌来源乳腺导管上⽪。
C项,恶性间⽪瘤不是来源于上⽪组织。
2. β-内酰胺酶的检测阳性的嗜⾎杆菌、淋病奈瑟菌和卡他莫拉对( )。
A. 青霉素耐药B. 青霉素、苯唑西林和头孢他啶耐药C. 青霉素、苄卡西林耐药D. 青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E. 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耐药【答案】 D【解析】β-内酸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β-内酰胺酶阳性,表⽰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
3. 临床免疫检验成功的关键是( )。
A. 分析前样本运输B. 分析中质量控制C. 分析后结果审核D. 分析中试验过程E. 分析前样本采集【答案】 B【解析】为保证实验结果不出现错误,强化和完善免疫诊断的全⾯质量控制体系,执⾏标准化程序操作,建⽴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实验仪器的校准,是确保检测质量⽔平的关键。
4. 与诊断不稳定⾎红蛋⽩病不相符的实验结果是( )。
A. 热变性试验(+)B. ⾎⽚中红细胞⼤⼩不均,可见异形或碎⽚C. 异丙醇试验(+)D. 红细胞镰变试验(+)E. 变型珠蛋⽩⼩体(+)【答案】 D【解析】不稳定⾎红蛋⽩病诊断依据:①有遗传因素,⽗母可为杂合⼦;②⾎红蛋⽩电泳可发现异常区带;③慢性溶⾎性贫⾎,⽹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不均,有异形及靶形红细胞;④热变性试验及异丙醇试验阳性;⑤⾎⽚中可见变性珠蛋⽩⼩体。
2019年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2【基础综合科目】(医学人文综合——医学伦理学2)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A3/A4型题、B1型题试卷大题名称:A3/A4型题1.(共用题干)美国一女患者,患有严重的脑综合征、慢性褥疮、心脏病、糖尿病等,对环境没有感觉,只有原始的脑功能,有自主呼吸,没有认识、行为能力,且无改善的希望,住院不久即插入鼻饲管以维持生命。
她的监护人要求取走鼻饲管,被主管医师拒绝,监护人向法院起诉要求强迫取走,法院同意并下令取走;但受理上诉的法院否定了这个决定,认为中止喂饲就是杀人。
3年后,女患者死亡,她的鼻饲管仍保留着。
(1).主管医师拒绝患者监护人的请求,是因为:医疗行为必须体现()。
A.生命神圣B.医乃仁术C.不伤害原则D.尊重患者自主原则E.以上都是【答案】E(2).下列哪项为对主管医师行为的正确伦理评价?()A.完全不正确B.完全正确C.基本上不正确,侵犯了患者家属自主权D.基本上正确,但应弄清患者本人意愿,彻底维护患者权益E.以上都不是【答案】D2.(共用题干)有一年轻男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了黄疸性肝炎以后,很恐惧,怕女朋友离开他,怕同车间的伙伴疏远他,所以十分恳切地请求医师替他保密。
医师看他很值得同情,就决定替他保守这个秘密,但要求他抓紧治疗,不要耽误了病情。
(1).怎样评价医师的这种做法()。
A.全部是对的B.基本是对的C.是错误的D.应该得到表扬,因为他很好地处理了矛盾E.以上答案均不对【答案】C(2).该医师正确的做法是()。
A.替病人保密,给他开一些对症的药,让他在家治疗,以免别人知道B.替病人保密的同时,把他留在医院治疗C.应该拒绝保密,拒绝给他治疗,以免被传染D.介绍他去别的医院E.不能保密,让他住院,隔离治疗【答案】E3.(共用题干)某地一位司机在车祸中受重伤,被同行的人送到附近一家医院抢救。
检查发现病人多发性骨折,多脏器破裂,如不及时手术,病人就会死亡。
手术需要亲属签协议书。
可病人的同行者谁也不敢代替家属签名。
这时,主刀医师的上级医生签了协议书,表示承担责任。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试题(网友回忆版)及详解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试题(网友回忆版)及详解[单选题]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依据是((江南博哥))。
A.病程的变化B.病机的变化C.症状的变化D.体征的变化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
同一疾病,可出现病情发展、病机变化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证候,采取不同的治法;而不同的病因或疾病,可出现大致相同的病机变化和证候,故可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依据是病机的变化。
因此答案选B。
[单选题]2.《素闻·五脏生成》说“肾……其主脾也”,其“主”是指()。
A.生我B.我生C.克我D.我克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土克水,脾克肾。
因此“肾……其主脾也”,其“主”是指克我。
[单选题]3.“阳中求阴”适用于()。
A.补阴时佐以补阳B.补阳时佐以补阴C.补阳制阴D.补阴制阳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阴虚时在补阴的药物中配伍补阳的药物,以达到阳中求阴的目的。
[单选题]4.下列选项中,对尿液生成、排泄过程起主宰作用的是()。
A.肺气的通调水道B.膀胱的开阖气化C.三焦的决渎D.肾气蒸腾气化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是津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
津液代谢过程中,各脏腑形体官窍代谢后产生的浊液,在肾气的蒸化作用下,其清者经脾达肺,重新参与津液代谢;浊者留而为尿。
尿液的排泄,依赖于肾阴抑制与肾阳推动作用的平衡以及肾气蒸化与固摄作用的协调。
因此答案选D。
[单选题]5.“昼不精,夜不瞑”指的是下列哪项功能异常?()A.中气B.元气C.卫气D.宗气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营属阴,卫属阳。
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
若营卫二者失和,则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
[单选题]6.入上齿的经络是()。
A.手阳明大肠经B.足阳明胃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太阳膀胱经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颊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医生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评价标准

医生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评价标准1. 背景医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是评价医务人员的重要指标之一。
临床综合能力包括医生的诊断能力、治疗能力、护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高医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制定医生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评价标准是必要的。
2. 考核评价标准2.1 诊断能力- 能够细致全面地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能结合临床表现做出准确的诊断。
- 能够正确运用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
- 能够对疑难复杂病例进行差别诊断,避免误诊。
2.2 治疗能力- 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展基本治疗和手术治疗。
- 能够针对不同疾病,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并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 能够制定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计划。
2.3 护理能力- 能够积极关心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 能够正确判断患者的护理需求,并按照需求提供专业的护理措施。
- 能够与其他护理团队成员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4 沟通能力- 能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 能够向患者和家属清晰地传达医学信息,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 能够与同事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2.5 专业知识和技能- 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
- 持续研究和更新医学知识,紧跟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 能够应用最新的医学技术和治疗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3. 考核方法- 通过临床考试、病例讨论、技能操作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
- 引入360度评价机制,包括患者满意度、同事评价、专家评估等来全面评价医生的综合能力。
4. 结论以上所列为医生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评价的基本标准,为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评价过程应当严格规范,评价结果应当作为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和培训的参考依据。
105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医学2019版)

三年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试点工作研究生培养方案细则(临床医学)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南京大学医学院启动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改革试点工作。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改革项目,提高攻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以下简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结合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专业方面,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掌握扎实医学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高层次临床医师。
二、研究方向01内科学02儿科学03神经病学0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05影像医学与核医学06临床检验诊断学07外科学08妇产科学09眼科学10耳鼻咽喉科学11肿瘤学12麻醉学13急诊医学14皮肤病与性病学15临床病理学16全科医学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1、课程学习:入学后一学期内利用平时或晚间及周末在学校完成学位课程学习。
2、临床技能训练:按国家卫计委要求进行不少于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结合临床工作,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工作。
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公共基础课(A类)英语 4 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三选一)1 18专业基础课(B类)医学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科研伦理简介 2 36 重大疾病的研究进展 2 36专业实践课(C类)临床技能培训 6 108循证医学 1 8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1 8 医学法学 1 8 重点传染病防治 1 8 学术讲座 2 36公共选修课(D类)炎症与疾病 2 36 生物医学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36 生物信息学与医疗大数据 2 36 生物医学仪器分析 2 36生物医学科学史 2 36 疾病研究的生物学方法 2 36 实用医学实验动物学 2 36 公共卫生与重大传染病预防 2 36疾病遗传分析导论 2 36组织病理学 2 36分子病原学 2 36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2 36内科学新进展 2 36外科学新进展 2 36妇产科新进展 2 36药物新理论与新技术 2 36 申请学位要求:一般为32个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原文(完整版)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13%中医诊断学约13%中药学约13%方剂学约13%中医内科学约28%针灸学约14%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B型题第82—105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X型题第106—165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Ⅳ考查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的整体性,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在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体现。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1.精气学说(1)精气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1)五行的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的联系,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三)藏象1.藏象的概念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关系。
8.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精气血津液1.精(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生成。
(3)人体之精的功能。
2.气(1)气的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机、气化的概念。
(5)气的升降出入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6)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3.血(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
4.津液(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
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精和气的关系:精气互生互化。
(2)精和血的关系:精血互生互化。
(3)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4)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5)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1.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属络表里关系、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概念、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体质1.体质的概念。
2.体质学说的应用。
(七)病因与发病1.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
(2)六淫的概念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
(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征。
(4)疠气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失宜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1)邪正与发病。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3)发病的类型。
(八)病机1.病机的概念。
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
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出血。
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内生“五邪”病机(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1)脏腑病机的概念。
(2)五脏的明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阴肝血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六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九)防治原则1.预防(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2.治则(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的含义及意义。
(3)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范围。
(4)标和本的含义,治标与治本的运用及其适应范围:急则冶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5)扶正与祛邪的概念、适应范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6)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
(7)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8)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9)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概念及其运用。
二、中医诊断学(一)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诊法、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症结合。
(二)望诊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2.望色:常色、病色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五色的临床意义。
3.望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4.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头面、五官、颈项:头面、五官及颈项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躯体与四肢:胸胁、腹、腰背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皮肤:常见皮肤色泽、形态的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排出物:痰、涎、涕、呕吐物、大小便的颜色、质地、量的异常变化与临床意义。
10.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常见食指络脉的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11.望舌:舌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分析。
(三)闻诊1.听声音:音哑与失音、语声重浊、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喘、哮、气短、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及肠鸣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1.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与家族史。
2.问寒热:寒、热的含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及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与临床意义。
3.问汗表证辨汗:表征无汗与有汗的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的表现特征与临床意义,里证无汗的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心胸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及阴汗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问疼痛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酸痛、闷痛、绞痛、空痛、隐痛、窜痛、固定痛、掣痛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