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专题突破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印尼火山爆发的文字资料,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通过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过教师举例不同类型的顶级群落,明确顶极群落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难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群落的图片,提问:这是是什么群落?具有怎样的特点?(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追问: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群落的演替》。

(二)新课教学1.演替的概念多媒体展示印尼火山爆发后的群落变化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火山爆发后,在裸地上先长出的小草和出现的蜘蛛,能不能将他们统称为群落?如果是群落,那稳定性怎么样?(是群落;稳定性非常弱。

)(2)后面形成的小树林算一个群落吗?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为什么?(小树林应该是群落;不是,因为物种组成不一样,而且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都发生变化。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概念。

(上述群落演变的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的现象就叫做演替)教师补充讲解: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一样也要经历演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演替都是像刚刚各位同学看的从裸岩演替过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想日常生活中,农田被弃耕后演替的过程。

提问:这种演替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有什么异同之处?(起点不同,一个是从裸岩开始,而一个是从弃耕的草本植物开始的。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

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3.种间关系深化拓展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常见形式:营养关系图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4)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5)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6)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7)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2.有关群落结构的判断(1)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

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最新考纲]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5年5考)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①概念关键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③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④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取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四种常见种间关系比较3.群落的空间结构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1)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017·全国卷Ⅱ,31(3)](√)(2)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2016·全国卷Ⅲ,5A)(×)(3)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016·全国卷Ⅲ,31(1)](√) (4)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Ⅰ,4B)(×)(5)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013·全国卷Ⅱ,31(4)](√)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教材P71~P75,侧重考查群落的组成及空间结构。

2.(教材P77“二·2”改编)《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之句。

请说出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提示 蜾蠃捕食螟蛉幼虫。

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辨析1.(2014·全国卷Ⅰ,6)某种植物病毒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答案

第2讲__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

群落的演替(Ⅰ)3。

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

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知识梳理|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物种组成(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二、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答案】①—b ②—d ③—a ④—c三、群落的空间结构A图B图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①植物分层:阳光。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四、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过程(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演替的类型下列实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b、c(填字母下同);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d。

a.在火灾过后的草原和过量砍伐的森林上发生的演替b.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c.裸岩上发生的演替d.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基础自测1.判断(1)池塘中鲤鱼的性别比例及出生率、死亡率也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

(×)(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4)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5)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6)火灾后的森林中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下图中的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坐标曲线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将①、②、③与甲、乙、丙配对,并写出各组种间关系类别。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群落的结构及演替》考纲展示考频考纲解读群落的结构特征(Ⅰ)☆识别群落,举例说出种间关系的类型,说明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意义群落的演替(Ⅰ)☆☆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区别两种类型的群落演替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Ⅰ)☆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集合。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群落的丰富度越高,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

如从热带到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海拔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水深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二、种间关系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捕食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羊和草;狼和兔等竞争一般来说,生态位越相近的生物,竞争程度越激烈。

牛和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寄生A寄生者;B寄主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例: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特点:分层现象原因: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栖息场所等有关。

高山植物的分层与温度有关,水生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有关。

1、水平结构特点:镶嵌分布(即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原因:受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例: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D、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生物:解读群落的结构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生物:解读群落的结构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 垂直结构
①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森林中动物的垂直结构:林下层、中层、林冠层。

②决定性因素:A. 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光照决定。

B. 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栖息空间、食物条件有关。

可见,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

③意义: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 水平结构
①特点: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

②影响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别、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随堂练习】
1.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思路分析:A项属于共生;B项中,菜粉蝶幼虫以油菜叶为食,而蜜蜂以油菜花上的花蜜为食,两者不是竞争关系;C项中噬菌体寄生在活的细菌中,不能直接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而是利用细菌体内的氨基酸,细菌与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D项中属于竞争关系。

答案:D。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生物:揭秘群落的演替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生物:揭秘群落的演替

二、重难点提示群落的演替过程。

【随堂练习】1.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 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 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 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思路分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森林恢复后,生产者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也得以提高;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依据题意可知,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137种)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种数(226种)少,则人工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降低;自然恢复林是在原有土壤基本保留的情况下形成的,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D2.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A. 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 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 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 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思路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由于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

答案:A例题1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 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 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思路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活动(如旅游)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火山喷发后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3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3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3

第3、4节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高考目标定位】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考纲知识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其中互利共生体现了种间互助,其余三者为种间斗争。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2、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①原因:阳光的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

②意义: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植物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三、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要点名师精解】一、种间关系的比较【例1】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1)判断A~D 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 ;B. ;C. ;D. 。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

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点定位】
【命题预测】
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预测2018年高考仍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以上知识点。

【要点讲解】
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群落
①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
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种间关系及实例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如狼和兔。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其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如草原上的羊和牛。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根瘤菌与大豆。

3.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①表现:分层现象。

②影响因素:植物:光照强度;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

(2)水平结构:
①表现:镶嵌分布。

②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二、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4.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5.群落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考点透析】
考点1 群落的结构特征
【典型例题】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
D.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答案】B
【变式训练】植物高度是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的重要指标。

下图是某草原放牧活动对群落植物高度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放牧程度对群落植物净光合速率没有影响
B.禁止放牧是对草场最好的保护
C.同一种牧草的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植物的生长
【答案】D
考点2 群落的演替
【典型例题】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其中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答案】C
【变式训练】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
C.草本阶段多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