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性

合集下载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15篇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15篇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15篇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11、学生是在认知冲突中体会可能性存在的几率。

可能性是学生在三年级开始学习的内容,每年,教材都会对此内容进行扩展和加深,但是由于知识的阶段性,也造成了衔接上的一些冲突,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多少,先想有几种可能性,然后分别求出每种事物出现的可能性具体是多少,很多学生在用语言描述可能性的时候,还是习惯性的说是多少而不是几分之几,还有的学生并不清楚表示集体的可能性时必须通过分数的意义来理解,所以在知识的衔接上有一点小问题。

2、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往往对游戏本身更感兴趣。

这个单元的学习有很多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比如书上安排了转盘,掷色子,抽卡片,划拳等游戏活动,设计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直观体验。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学生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

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也让他们参与领悟事物发生的概率,并修正自己错误的猜测。

3、区别平均数和中位数。

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是透着感性的,因为平均数只是我们判断一组数据的趋势的一个中间量,在实际的数据中是不存在的,学生也能基本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但是中位数却是实际存在的,往往更能反映数据的实际情况,学生容易把中位数和平均数混淆,也在已有的知识构架中不容易接受这个新朋友,两者在概念上需要加以区分。

我在课堂上强调两者的不同,并讲解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能灵活处理。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2教材分析:1、五年级的“可能性”第一课时,属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与可能性》中的范畴。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关于“可能性”,本套教材分两次编排。

首次是在三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在本册。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2.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知道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它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

但是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平均数更合适。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并且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编排特点1.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内容。

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就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在选材上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中位数时,教材选取的掷沙包、跳远、跳绳等活动,都是学生几乎天天参与的游戏,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统计和可能性

统计和可能性

练习:2
(1)指针停在这四种 颜色区域的可能性 各是多少?
(2)如果转动指针100 次,估计大约会有多 少次指针是停在红色 区域?
6名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 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 各面分别写上1,2,3,4,5,6。 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 朝上的数是几,选取这个数的人 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 计的方案公平吗?
摸到红球 的可能性 比黄球大。
摸到黄球 的可能性 比红球大。
摸到红球 和黄球的 可能性差 不多。
每次摸到 的都是红 球。
快乐大转盘
文具店进行优惠 活动,一次消费满 20元,可以在“快 乐大转盘”上摸奖 一次,以此类推。
小亮在这家店买 了23元钱文具,就 有了一次摸奖机会。
快乐大转盘
想一想:
摸到什么奖品的可 能性最大?
骰子每一个面的大小不同,它出现的可 能性也就不同。而只有在可能性相等的 情况下游戏才能公平、公正。
游戏规则: 一个小正方体,6个面上分别是1、2、3、4、5、6 如果抛到1、2、3、4、5中的一个数字,老师就向 前一格;如果抛到6,学生就向前一格。
游戏规则要怎样订,对双方才 公平呢?
每次摸一个球,根据摸球的结果,连一 连,是哪袋球?
正面
反面
阅读材料:数学家抛硬币试验情况:
数• 学家
总次数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12
11988
罗曼列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学会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2. 让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描述数据的方法3. 概率的基本概念4. 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5. 应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

3.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概率。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与概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

4. 讲解: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5.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统计与概率概念的理解。

2. 作业:布置有关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概率计算的练习题。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

4.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数据分析与解释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概念,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

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置信区间、假设检验。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利用计算器或统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4.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分析案例引入主题。

讲解:讲解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方法。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分析的实践操作。

讲解:讲解如何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

实践:学生尝试解释给定的数据分析案例结果。

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数据分析实践中的表现。

作业:布置相关的数据分析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评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介绍《统计与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统计与可能性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且培养他们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2. 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够分析和解读统计图表;•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的分析与解读;•教学难点:统计思维培养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实际调查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和记录数据。

•统计图表的分析与解读: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来展示和解读数据。

•概率与可能性:学生将了解概率与可能性的概念,并学会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知识。

2. 教学方法为了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本章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实际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统计和概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示范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流程安排1. 预习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25分钟)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师介绍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通过示例演示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并逐步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2.2 统计图表的分析与解读教师依次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和用途,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关数据的信息。

小学数学知识点3 统计与可能性 江苏

小学数学知识点3 统计与可能性 江苏

释义
备注
画“正”字、统计表、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不确定事件:可能确定事件:一定、不可能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合计数、总计数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作用: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作用: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应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作用: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与条形统计图不同的是,不太容易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与折线统计图不同的是,不能反应数量变化趋势。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类别
统计图可能性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可能性

你能根据自己条形统计图每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吗?
朝上的数字
“1”
“2”
“3”
次数
“1”朝上的次数最多,“1”朝上的可能性大一 些。
“2”和“3”朝上的次数差不多,“2”和“3”朝 上的可能性差不多。
10颗红球
摸出红球和黄球 的次数差不多。
一定能摸到红球。 5颗黄球 5颗红球
10颗黄球 不可能摸到红球。
小林调查了小组各成员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他把调查结果画成 了下面的条形图。
香蕉 苹果 梨 草莓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根据条形图,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最喜欢吃的水 香蕉 果 苹果 3人 梨 2人 草莓 7人
人数
4人
这就说明从装有相同个数的白球和黄球的袋子里任 意 摸球,摸到白球和摸到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 是 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下面的转盘各转动50次,结果会怎样?你能用线连一连吗?
指针经常落 在白色区域
指针偶尔落 在白色区域
指针落在两 个区域的机会 差不多
教学后记
学生兴趣浓厚,在实践操做中获得新知! 由于课堂时间较少,学生操作次数不多, 有一个班操作时出现的可能性相差较远, 只能加以说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应该 是次数越多可能性越明显!
一定能摸到黄球。 不可能摸到黄球。
在袋子里放6枝水彩笔,应该怎样放?
(1)每次任意摸一枝,摸若干次,摸到红色水彩笔的次数 可能比摸到黑色水彩笔的次数少。 (2)每次任意摸一枝,摸若干次,摸到红色水彩笔的次数 可能比摸到黑色水彩笔的次数多。 (3)每次任意摸一枝,摸若干次,摸到红色水彩笔和 黑色水彩笔的次数差不多。 (4)任意摸一枝,不可能摸到红色水彩笔。 (5)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红色水彩笔,也可能是黑色水彩笔 或者黄色水彩笔。

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可能性1、统计1、统计表:把收集到的资料实行数据整理后制成表格,用来分析情况,反映问题。

2、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够很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够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4、扇形统计题: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百分数。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5、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稳定,但它容易受到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6、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

中位数的作用: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对事物大体趋势实行掌握和判断。

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7、众数: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二、求统计量的一般方法1、求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2、求中位数的方法:(1)奇数个数据:按大小排序最中间的一个。

(2)偶数个数据:按大小排序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3、求众数的方法: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2、可能性1.游戏的公平性:判断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也就是看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相等,游戏规则公平;不相等,游戏规则不公平。

2.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明确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用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的数量作分母,某一种情况出现的数量作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小学全员远程研修
技术应用任务单
研修主题:用技术改变教学(50学时)填报人:张景云
应用
任务
通过本次研修,学习微课程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优化我们的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信息技术完善课堂教学。
针对
问题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本人对于微课程了解甚少,多媒体教学不是很熟练。通过本次学习,希望自己熟练地制作课件,并能把微课程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熟练应用于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地解决教学重难点。
研修
选择
1.pxj47微课程应用实践与思考[作业]
2.pxj55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3.pxj118虚拟实验与未来教学
4.pxj76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作业]
5.pxj76微课程设计与应用[作业]
6.pxj101教学PPT设计入门[2003]
7.pxj102 Word应用基础[2003]
8.pxj39 PPT的设计及高级教学应用[2003]
9.pxj46屏幕录屏软件CamtasiaFra bibliotek应用打算
新学期要将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应用于教学当中,利用学习的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方法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环节;利用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