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妈妈的葡萄》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妈妈的葡萄》课件PPT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妈妈的葡萄》课件PPT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 真执行老师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 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时的作业量, 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外, 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 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 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 出了“听话”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 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的脚步。 “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 法,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 学习中,她常做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 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就否 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 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 样的成绩,我觉得,很重要的是, 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二中的学生, 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的 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 今天这么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 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础,还有一个 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 光的这样一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 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的,而且她 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 出的这样一个特点。所以我觉得, 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当中,心理 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 中 语文139分 数学 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 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 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 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 目标高远的学生,而且具有 很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效率 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 般同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 的作业,她一个小时就能完 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 中可以体现。每当杨蕙心在 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她 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 马上拿出解决办法。
曹杨二中高三(14)班学 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北京 大学中 文系 高考成绩:语文121分数 学146分 英语 146分历史134分 综合28分总 分575分 (另有 附加分10分)

小学语文辅导三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葡萄练习试卷

小学语文辅导三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葡萄练习试卷

小学语文辅导三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葡萄练习试卷班级姓名一、看拼音写汉字。

二、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三、我能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牛的母爱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

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

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

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

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

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象这头牛这般倔强。

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

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他从水车上到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

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2.“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他们哭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狐狸饥饿颗粒葡萄嗓子呜呼采摘危险二、狐狸理论饿了采摘孤独狐狸白鹅滴水一棵呜呼蝎子桑树颗粒鸣叫歇息嗓子三、1.一头老牛为了孩子而不惜挨打的故事,说明了老牛对小牛的浓浓母爱。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小学语文教案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小学语文教案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葡萄树对主人公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懂得感恩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葡萄树对主人公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葡萄树对主人公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家乡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葡萄树是什么样的吗?它与妈妈有什么特殊的关系?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朗读练习。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关注葡萄树对主人公的意义。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如此珍惜葡萄树?(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 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珍惜身边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2. 环保教育(1)教师展示相关环保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葡萄》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葡萄》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葡萄》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葡萄》教案1教学目标:★自主选择识字方法,认识6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续编故事或表演童话剧。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认识6个“会认字”,会书写8个“会写字”。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当妈妈受到威胁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宁愿自己牺牲一切,也要保证自己孩子的安全。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看一看,文中的狐狸妈妈遇到危险时候的做法你是否赞成?文中是否还有感动你的地方。

二、听读课文,体会母爱1. 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要求:① 仔细倾听课文录音,注意体会文中的感情。

② 边听边品味:听完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写在随堂本上。

2. 学生听完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此环节让学生在听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听课文录音,可以用录音中感人的朗读,让学生直接感悟朗读中的感情,又可熏陶学生的朗读,为以后的感情朗读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3. 指导朗读,体会狐狸的爱子情深。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狐狸妈妈很爱孩子?学生默读,边读边勾划出这样的句子。

之后汇报。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边读边勾划,又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一定要注意培养。

A、第一自然段重点:①课件出示句子:“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换词语。

谈换前、换后的感受。

②体会“终于”一词的用法。

幼儿园大班语言阅读教案妈妈摘的葡萄

幼儿园大班语言阅读教案妈妈摘的葡萄

幼儿园大班语言阅读教案妈妈摘的葡萄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了解葡萄和它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大班学生儿童读物《妈妈摘的葡萄》。

2.幼儿园椅子和桌子。

四、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老师将一篮子葡萄放在桌上,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葡萄是如何生长的。

鼓励学生分享关于葡萄的知识和经验。

2.导入话题:教师向学生展示《妈妈摘的葡萄》这本儿童读物,并问学生他们是否喜欢吃葡萄,为什么喜欢吃葡萄。

3.阅读故事:教师开始阅读《妈妈摘的葡萄》,同时指点学生一起跟读故事。

教师可随时停下来,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情节和细节,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都需要回答以下问题:a.故事的中心思想是什么?b.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部分?为什么?5.小组报告:教师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发言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鼓励其他小组成员附和或补充意见。

6.语言活动:教师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a.你觉得为什么葡萄会变酸呢?b.在故事中,妈妈为什么不生气呢?c.你在故事中学到了什么?7.练习活动:教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学生们可以扮演妈妈、葡萄树和葡萄的角色,重新演绎故事的情节。

8.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们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五、延伸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再选择一篇与水果相关的故事进行阅读和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故事《妈妈摘的葡萄》,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并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童话故事《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案

三年级语文童话故事《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案

三年级语文童话故事《妈妈留下的葡萄树》精选教案1.1 设计理念1.1.1 本文以童话故事《妈妈留下的葡萄树》为主题,通过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亲情、友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1.2 本文注重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1.3 本文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情节理解2.1.1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是故事的核心线索,体现了妈妈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2.1.2 小明在妈妈离世后,通过照顾葡萄树,体会到了妈妈的教诲和关爱。

2.1.3 小明与邻居分享葡萄,传递了友谊和善良,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2.2 重点词语解析2.2.1 葡萄树:象征着妈妈的爱和期望,是小明成长的精神支柱。

2.2.2 离世:指妈妈去世,让学生理解死亡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2.3 分享:传递友谊和善良,让学生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2.3 朗读与感悟2.3.1 引导学生朗读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3.2 讨论故事中的感人情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

2.3.3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人物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3.1.2 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1.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珍贵。

3.2.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3.2.3 分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感人情节,分享自己的感悟。

3.2.4 朗读展示:学生上台朗读故事,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2.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4.1.2 能够正确运用重点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1.3 能够通过朗读,表达故事的情感内涵。

《妈妈摘的葡萄》教案精选

《妈妈摘的葡萄》教案精选

《妈妈摘的葡萄》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妈妈摘的葡萄》。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讲述一个小姑娘和妈妈摘葡萄的故事,描绘了母女间深厚的情感,同时介绍了葡萄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关爱自然的情感。

3. 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书写和运用;葡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葡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葡萄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并进行讲解。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母女间的深厚情感。

4.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5. 例题讲解:通过设置具体的语境,讲解字词的正确运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妈妈摘的葡萄》2. 生字词:详、细、厚、深、情、感、生长、营养3. 课文结构:开头、经过、结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和妈妈”的短文。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编写一段话。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葡萄的资料,了解葡萄的种类、生长环境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达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而教学重点则在于生字词的学习、书写和运用,以及对葡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的了解。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案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案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葡萄树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葡萄树的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葡萄树的生长特点。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葡萄树的特点。

(2)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葡萄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葡萄树的了解。

2.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讲解葡萄树的生长特点,并与学生互动,巩固知识点。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葡萄树的生长环境、用途等。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4.课堂互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葡萄树的成长过程。

(2)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或绘画表达自己对葡萄树的喜爱。

5.课堂小结(2)强调葡萄树对家乡、大自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生长特点,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葡萄树的生长特点,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情感。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五、教学资源1.教材: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2.图片:葡萄树图片3.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4.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绘画材料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文《妈妈的葡萄》
山里,住着狐狸妈妈和小狐狸。

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妈妈要吃的:“呜——呜——妈妈,肚子饿了。

”狐狸妈妈说:“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对不起,让我摘一串葡萄吧。

”狐狸妈妈这么说着,跳到葡萄架上,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里跑。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了,她听到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了。

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儿。

可是,然后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

猎人带着狗追过来了。

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
听到妈妈的喊声,小狐狸赶忙跳出山洞,向深山里逃去。

后来,小狐狸在山里到处寻找妈妈,一年、两年,小狐狸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有一天,他来到以前和妈妈住过的山洞附近,看见一棵树下长着葡萄。

哪来的葡萄呢?小狐狸觉得很奇怪,一边想一边尝了一颗。

“呀,好甜呀。

”小狐狸吃了一串又一串,忽然记起了妈妈的声音:“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于是,小狐狸明白了葡萄是怎么来的。

想到这里,小狐狸放开嗓子,对不知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谢谢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