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
(完整word版)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庄子·养生主(节选)》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偏》十一篇,《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偏》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中心论点)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4、视为止,行为迟.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二、《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最典型政治家.字玄成,河北人,唐初政治家.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于史,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著作《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帝位将会聚集高耸至天般的的险峻,所以皇帝应该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3、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道德不经常丰厚,性情不堪欲望驱使。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大凡众多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德性就衰减了。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人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湖、越那样遥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8、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对此应当特别慎重。
2023福建专升本《论语》五则翻译

《论语》五则仲弓问仁。
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日:“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孔子说:“(这种)事岂止是仁,必定(可以)称圣啊!尧舜(这样的圣人)都还心有余而力不足。
仁的意思(就是),自己要成为人也要让别人成为人,自己要万事通达也让别人一起。
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到达)仁的方法了。
”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一一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全)

养生主【题解】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原文】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
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注释】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
督:中,正道。
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
经:常。
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
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专升本必备文言文翻译题

一、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味地专注于某一技艺或学问,而是要有广博的学识和修养。
”二、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安逸,对事情勤勉而言语谨慎,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三、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四、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五、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参考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六、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译文】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七、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不担心没有地位,担心的是没有立身之本;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而是追求让自己变得值得了解。
”八、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九、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十、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常忧虑。
”以上是专升本必备的文言文翻译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翻译过程中,注意理解原文意思,准确表达,力求简洁明了。
同时,多积累文言文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专升本考试做好准备。
专升本文言文单字翻译

夫专升文者,吾国之教育制度也。
此制度之设立,乃为有志之士,由专科而升入本科之途径。
然文言文,古之文字也,其中含蕴丰富,意蕴深远。
欲通古文,必先通其单字。
今吾将专升文中之文言文单字,略作翻译,以助学子之学。
一、专专者,独也。
指专一之意。
如:“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二、升升者,上升也。
指由低处向高处移动。
如:“升学。
”(升学)三、文文者,文字也。
指书写、文学、文化等。
如:“文学。
”(文学)四、言言者,言语也。
指说话、言辞等。
如:“言语。
”(言语)五、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言文。
”(文言文)六、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辞。
”(言辞)七、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心。
”(专心)八、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迁。
”(升迁)九、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采。
”(文采)十、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辞。
”(言辞)十一、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十二、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堂入室。
”(升堂入室)十三、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十四、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十五、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攻。
”(专攻)十六、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官。
”(升官)十七、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理。
”(文理)十八、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十九、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一。
”(专一)二十、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华。
”(升华)夫专升文之路,非一日之功,必循序渐进,勤学苦练。
以上单字翻译,虽不足以尽文言文之妙,然可作学子入门之助。
学海无涯,愿诸君在专升文之路上,勇往直前,终成一代之才。
专升本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

专升本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
哎呀呀,专升本考试里那些常考的文言文字词解释,可真是让人又
爱又恨啊!就像爬山一样,你得一步一步往上爬,还得小心别踩空咯。
比如说“之”字吧,这可真是个超级常用的字啊!它有时候就像个小精灵,在句子里跑来跑去,作用多得很呢!比如“吾欲之南海”,这里的“之”就是“到”的意思。
嘿,你想想看,这不就像是你要去一个地方,“之”字就是给你指引方向的嘛!再看看“而”字,哇,它也不简单啊!“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而”表示转折,就好像你本来期待一件事,结果却不是那样,是不是有点小失落呀?
还有“以”字,那也是很重要的哦!“以中有足乐者”,这里的“以”就
是“因为”的意思。
这就好比你喜欢一件东西,是因为它有让你着迷的
地方呀。
像这样的文言文字词,那真的是好多好多啊!每次复习都感
觉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
记得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复习的时候,我们经常为了一个字词的
解释争得面红耳赤。
“哎呀,这个肯定不是这样解释的!”“哼,你才错
了呢!”那场面,可热闹了。
然后我们就会一起去翻书,找资料,非要
弄个明白不可。
这过程虽然有时候很辛苦,但也很有趣呀!
其实,专升本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真的不难,只要你用心去记,去
理解,就一定能掌握它们。
就像走路一样,一开始可能会跌跌撞撞,
但走得多了,自然就顺了。
不要害怕它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它们呀!
我相信,只要你肯下功夫,这些文言文字词解释都能被你拿下!加油吧!。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汇总

夫专升文者,盖欲由专科之学,进而深造,以求广博之知识也。
然文言文者,古人之言,深奥难懂,故翻译之,以通古今,达意明理。
兹汇专升文之文言文翻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文章翻译原文:《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曰:“学习而不思考,则无所适从;思考而不学习,则危险。
”原文:《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闲步于下邳之墟,遇一老父,方授书,曰:“孺子可教也。
”译文:张良曾闲暇之时,在下邳城遗址漫步,遇见一老父,正在授书,曰:“此子可教。
”二、诗词翻译原文: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译文:你看不见黄河之水从天上奔涌而来,奔腾入海后便不再返回。
原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译文:明月何时才能再来?我举杯向青天询问。
三、名言翻译原文: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高尚的善行如同水,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之争。
原文:孟子《孟子·离娄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得道之人,帮助者众多;失道之人,帮助者稀少。
四、书信翻译原文: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兰亭,修禊事也。
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春末之初,我们在会稽山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之事。
原文:苏轼《与王定国书》自别后,梦见君来,已三度矣。
译文:自从分别之后,梦见您三次来访。
综上所述,专升文之文言文翻译,旨在帮助学者理解古人之言,传承中华文化。
然翻译之道,非一日之功,需学者潜心研读,反复揣摩,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愿此汇总,能助学者一臂之力,登高望远,游于艺海。
2023年福建语文专升本古诗背诵翻译

九歌・国殛朝代:先秦作者: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蹬余行,左修殖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繁四马,援玉袍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坠兮一作:滋兮)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魂魄毅兮一作:子魂魄兮)译文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骏死去啊右骏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注释⑴国殛:指为国捐躯的人。
殛: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
戴震《屈原赋注》:“殛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殛;在外而死子孙。
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
将它留给后代去解决。
10.“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
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量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干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当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认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庄子·养生主(节选)》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偏》十一篇,《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偏》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中心论点)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4、视为止,行为迟。
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二、《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最典型政治家。
字玄成,河北人,唐初政治家。
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于史,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著作《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帝位将会聚集高耸至天般的的险峻,所以皇帝应该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3、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道德不经常丰厚,性情不堪欲望驱使。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大凡众多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德性就衰减了。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人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湖、越那样遥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8、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9、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 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对此应当特别慎重。
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10、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统治天下的人,真能在遇见自己所爱好的事物时,就想到应知足,自我戒备。
1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将要有所兴作时,就想到应克制自己,以安定人民的生活。
1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地位高的危险,就应该谦虚并加强自我休养。
1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担心因骄傲自满而招来损失,就该有像江海容纳千百条河流那样的度量。
1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喜欢游玩,就该想到国君一年只可打猎三次的礼制,作为游乐的限度。
15、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担心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16、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担心言路堵塞,被蒙蔽视听,就要想到敞开胸襟,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
1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担心有献媚邪恶的人在自己身边,就要想到端正自己,除去邪恶的人。
18、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有所赏赐,就该考虑不能凭一时欢喜而错误地奖赏19、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有所惩罚,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
三、《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今江西临川人,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夙有矫世变俗之志。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即使我强作解释,最终也一定不会被谅解。
2、冀君实或见恕也。
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
3、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名义和实际的关系明确以后,那么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也就可以认识清楚了。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生活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们多以不关心国家大事、附和流俗、讨众人的欢心为好。
5、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迁都的时候,怨恨、反对的主要是老百姓,不仅仅是朝中的士大夫而已。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视而不见可悔故也。
盘庚没有因为有人反对、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迁都的计划。
考虑到这样做合理,然后采取行动;认为做得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
四、《裘》宋应星,江西奉新人,明代科学家,著述《天工开物》共18卷,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要典籍。
另有著作《野议》、《论气》、《谈天》。
兽皮衣的种类,人等说明在封建社会中以衣取人与阶级对立、贫富不均是普遍的社会现象1、凡取兽皮制服,统名曰裘。
(下定义)凡取用兽皮制作的衣服,统统叫作皮衣。
2、服羊裘者,腥膻之气,习久而俱化,南方不习者不堪也,然寒凉渐杀,亦无所用之。
穿羊皮衣的人,腥膻的气味,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南方不习惯的忍受不了。
然而当寒冷的程度逐渐消减的时候,皮衣也就没什么用了。
3、犬豕(shi)至贱,役夫用以适足。
狗和猪的皮最廉价最低级,脚夫苦力用来做鞋靴穿。
4、兽皮衣人,此其大略。
方物则不可殚述。
人类用兽皮做衣服,这些就是大概的情况,当然,各地的特产不可能都做详尽地介绍。
五、《垓下之围》司马迁,字子长,陕西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确立了后世正史的典范。
“史家之绝唱,独韵之离骚”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项王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
2、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渡过了淮河,这时能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3、项王自度不得脱,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5、即使江东的父老怜悯我而拥我为王,我有什么脸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6、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
然而项羽并非有什么可以凭借的东西,趁势从民间起义7、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自我夸耀功勋,逞一己之智能,不效法古人。
六、《张中丞传后叙》《昌黎先生集》韩愈,字退之,河南人。
世称韩昌黎,因上疏请求减免灾民赋税,贬阳山令;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又称韩文公。
主张辞必已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
唐宋八大家之首。
1、然尚恨有阙者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它仍有缺陷。
2、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3、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即使是愚笨的人也能计算着日子知道死期已经不远了4、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先得病的地方;用力拉绳子,直到把它拉断,绳子断了必定有一个断的地方。
5、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当张巡、许远二人开始守睢阳城时,哪能料到别人终不相救,而放弃城池逃跑呢?6、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他们守住了一座城池,捍卫了整个国家,凭着千百个渐趋覆没的士兵,抗击着一天天增加的百万敌人,掩护着江淮大地,阻止了敌人的攻势,国家没有灭亡,这是谁的功能呢?7、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我即使想一个人吃,从道义上说也不忍心;即使吃了,也难以下咽!8、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于嵩将要到州里去告状,被人杀害。
七、《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山西永济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
“永贞革新”失败,贬永州司马,世称柳柳州,其散文与韩语齐名,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刻画入微,深于寄托。
其诗与韦应物并称而自成一体,幽峭明丽,有《柳河东集》。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2、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
我们攀援着登上山,随意张开两腿坐着纵情游赏,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席下。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
我这之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立不群,跟小土丘不属于同一类。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神凝聚在山水景色中,形体似乎消散了,与自然万物浑然融为一体。
八、《登西台恸哭记》谢翱,福建霞浦县人,南宋诗人,其文长于记叙,风格与柳宗元相近。
有《晞发集》。
1、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最终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壮烈殉国。
2、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
我疚恨自己死后手中没有东西可奉献给文天祥,与他相见于地下。
3、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
昨日,我与友人甲、乙及丙相约,次日聚集。
4、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
这时有云从西南飘来,云气蒸腾,气雾逼近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
5、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
过江之后,真怀疑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
九、《徐文长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晚明重要作家,文坛公安派领袖,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主张诗文写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以小品文著称于后世,《袁中郎集》徐文长: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1、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纸质粗略,书写拙劣,墨质低劣,字迹模糊不清。
2、然数奇,屡试辄蹶。
然而徐渭命数不好,屡次科考总是失败。
3、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以才略过人自负,喜好奇异的计策谋略,谈用兵之道大多被他说中,他看当时的士人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然而终究没有施展才能的际遇。
4、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他的诗似怒似笑,如水在峡谷中奔走轰鸣,如种子破土而出,如寡妇在半夜哭泣,如游子作客他乡寒夜而起。
5、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但是别具匠心,有称雄文坛的气概,不是那些像妇人似的侍从文人所敢仰望的。
6、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
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俗合拍7、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
文长没有什么是不奇异的,没有什么不奇异,所以也就什么都不顺利了。
十、《前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乌台诗案,以“为文饥斥朝廷”的罪名贬谪广东惠州、海南儋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的创作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1、举酒属客:举起酒杯劝客人喝酒。
2、斗牛之间: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听凭小船在万顷碧波的江上随意漂流。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