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励志小故事

教育家的励志小故事
教育家的励志小故事

教育家的励志小故事

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遍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在读书方法上,特

别强调“循序而渐进”。

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

知其味。究竟怎样读书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涵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

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他说:“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就是说,读

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进

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

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

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费米是一位美籍意大利科学家,也是一位善于启发人的教育家。为了开发学生们的智力和才能,费米提出一种处理难题的思维方式。他说,当你听到一个问题,可你对问题的答案丝毫都不知道,你肯

定会认为所提供的信息或已知条件太少了,因而无法解决它;但是当

这个问题被分解成几个次级问题,每个问题不用求教专家或书本都

能解答时,你就接近于得到准确的答案。

比如,你想知道地球周围的大气质量是多少,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好像无从下手,但是稍有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105帕,大气有压强完全是因为大气有重力,而地球的半径

约为6400千米是我们熟悉的物理量,求出地球的表面积后再乘以大

气的总重力,进而顺利地得到地球上空气的总质量。

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一个早晨,世界第一颗试验原子弹在美国新

墨西哥州沙漠上爆炸,40秒钟后,震波传到费米和他的学生们驻扎

的基地,费米把一些碎纸屑扔向空中让其随风飘落,然后通过迅速

计算,费米向他的学生们宣布爆炸的能量相当于1万吨烈性炸药,

学生们非常佩服,但并不惊奇。费米的天才闻名于整个科学界,他

在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独立思考,迅速得到结论,是费米处理问题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日常问题。

鲁宾斯坦与毕加索安东·鲁宾斯坦(AntonRubinstein)(1829-1894),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教育家、作曲家。

幼年即跟随他的母亲学习钢琴,之后在圣彼得堡随AlexanelerVilloing学习,九岁莫斯科开始了第一次的公开演出,被

誉为音乐神童,随后魏洛因便将他带到巴黎,这段期间他很用心的模

仿李斯特的一切.在当时的演奏会中已经开始了震人心魄的音量演出,经常弹奏得裂槌断弦。13岁时在柏林师事SiegpiedDehn,后转赴维

也纳。开始了他的演奏生涯并且在世界各地打开了名气,欧洲各地的

演出并赢得了孟德尔颂,肖邦,李斯特等的赞美包括了1872~1873年

间一次非常成功的美国之行,他被赞誉为继李斯特之后最伟大的钢

琴家,有些评论家甚至对他的评价高过李斯特。

音乐家鲁宾斯坦经常到好友画家毕加索的画室看他画画。一次,鲁宾斯坦在好几个月内看到毕加索不断地在画同样的东西。背景是阳台的铁栏杆,近景是一张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当毕加索画了将近五十幅同样的作品后,鲁宾斯坦不耐烦地问:“每天都描绘同样的静物,难道你不厌倦吗?”

毕加索反问道:“你不觉得自己在说废话?难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钟都是不同的我,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每天虽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的个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样的桌子,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里,这一切都是不同的。”从此以后,鲁宾斯坦在重复弹一首歌时,皆可弹出不同的韵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