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设计
农药药效试验实施方案

农药药效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
农药药效试验是为了评价农药对目标害虫或病害的控制效果,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提供依据。
本次试验旨在确定农药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药效,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对象。
本次试验对象为目标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的主要害虫或病害,例如稻飞虱、纹枯病等。
三、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择在实际生产田间,以真实环境为基础,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试验方案。
1. 试验设计。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或区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处理的重复次数和试验区域。
2. 农药处理。
根据农药的不同特性和使用要求,确定适宜的剂量和施用方式,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试验方法。
(1)试验前,对试验地进行充分调查,了解目标害虫或病害的发生情况和分布规律。
(2)按照试验设计要求,按时、按量进行农药的施用。
(3)在施药后,定期观察并记录害虫或病害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和评估。
4. 数据处理。
(1)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方差等指标的计算。
(2)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不同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农药的药效。
五、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评价农药的控制效果,包括杀灭率、防效率等指标,为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六、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对不同农药的药效进行评价和比较,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七、试验总结。
总结本次试验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试验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八、试验安全。
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安全规定,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试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九、试验资料。
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保存完整的试验记录和样品。
十、试验报告。
根据试验结果,撰写完整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对象、地点、方案、结果分析、结论、总结等内容,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一、试验责任。
试验过程中,要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做好沟通和协调,确保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一、试验目的本准则旨在规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流程和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计1.试验地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地,确保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病虫害情况等与实际农业生产环境相似。
2.试验作物:选择目标作物的代表性品种,并按照当地农业生产习惯进行种植。
3.试验药剂:选择目标农药产品,并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
4.试验处理:根据试验目的,设计不同的处理组,包括药剂处理组、对照处理组等。
5.重复次数:根据试验目的和实际情况,确定试验重复次数,确保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试验环境1.土壤条件:确保试验地土壤类型、肥力、pH值等符合当地农业生产要求。
2.气候条件:记录试验期间的气候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等,以分析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病虫害情况:记录试验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四、试验材料1.供试作物:选择健康、长势一致的供试作物进行试验。
2.供试药剂:按照产品说明书配置和使用供试药剂。
3.工具和设备: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喷雾器、测量工具等。
五、试验操作1.施药方法: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施药方法和剂量进行施药。
2.施药时间:根据当地农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
3.施药次数:根据产品说明和试验目的,确定施药次数和间隔时间。
4.数据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施药的时间、药剂种类和剂量、施药方式等数据。
六、数据分析1.数据整理: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包括供试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药剂使用情况等。
2.数据分析: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农药田间药效的评估结果。
3.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农药田间药效进行解释和评价,为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七、试验报告1.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试验设计、试验环境、试验材料、试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4.4 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第四节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
(一)采用随机排列的小区设计
※用随机排列是最合理的,它能确切反映客观实际,而比顺序排列精确度高。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比排列设计、随机排列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等。
(二)运用局部控制
试验运用局部控制主要是为了克服重复之间的差异。
(三)必须多设重复
※小区愈小,愈容易产生误差;而重复次数愈多 ,试验结果越可靠。
※重复是减少试验误差的重要措施之一。
※多设重复可以提高准确性及代表性。
(四)必须设立对照区及保护行
对照区有两种:一是以不施药的空白作对照区;二是以标准药剂(即防治某种病虫草害有效的药剂)作对照区。
二、农药田间药效表示计算方法
1.杀虫剂:通常用害虫死亡率、虫口减退率、植株(或果实、蕾、铃等)被害率、保苗(穗)率等表示药效。
2.杀菌剂:通常用发病率(或称普遍率)、病情指数、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
3.除草剂:通常用防除效果、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
三、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
(一)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的简易测定
(二)可湿性粉剂悬浮性比较
(三)乳油分散性的观察比较
(四)乳油稳定性的观察比较。
使用250克/升丙环唑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使用250克/升丙环唑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杀菌剂的防控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使用250克/升丙环唑乳油进行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评估。
试验结果将有助于指导田间作物病害的防治工作,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一、试验设计1.试验地点:选择具有小麦白粉病发生历史的小麦田地进行试验。
2.试验对象:选择患病明显的小麦作为试验对象。
3.试验药剂:使用250克/升丙环唑乳油作为试验药剂,按照推荐剂量进行施药。
4.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施药,实验组使用250克/升丙环唑乳油进行喷洒处理。
5.施药方式:利用喷雾方式进行喷洒处理,确保药剂均匀分布在植株表面。
6.数据记录:在喷洒后的不同时间点记录植株的病情变化,评估药剂的防治效果。
二、试验结果分析1.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评价在喷洒后的第二周,观察到对照组植株的白粉病病情较为严重,叶片表面出现明显的白粉状物质,叶片逐渐枯黄。
而实验组植株的叶片病情有所减轻,白粉状物质较少,叶片保持绿色。
在喷洒后的第四周,对照组植株的叶片已经被白粉病完全侵袭,叶片开始枯黄脱落。
而实验组植株的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面积明显减少,叶片保持相对正常。
2.药剂的安全性评价在观察期间未发现250克/升丙环唑乳油对小麦植株造成明显的药害现象,植株生长正常,无明显黄叶、枯黄、卷叶等表现。
说明该药剂对小麦植株的安全性较好,不会给植株造成伤害。
三、结论及建议通过250克/升丙环唑乳油进行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发现该药剂能够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同时,该药剂对小麦植株的安全性较好,不会对植株造成明显的药害现象。
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合理选择施药时间和频次,以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在施药过程中应遵守药剂使用规范,注意稀释比例和喷洒方式,确保药剂均匀分布在植株表面,提高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设计

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设计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设计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
在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
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地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树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且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
特别是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
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
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
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叶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叶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小麦叶锈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叶面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
为了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不同杀菌剂在防治小麦叶锈病上的效果。
本文将对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总结出最佳的防治方案。
一、试验设计及方法1.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为小麦田。
2. 试验材料:选取了常用的几种杀菌剂进行比较,包括甲基硫菌灵、三唑酮、氧化锌等。
3. 实验设计:田间分块试验设计,将小麦田按照相似地形和土壤条件分为多个块,每块设置不同的杀菌剂处理。
4. 杀菌剂处理:将各种杀菌剂按照推荐剂量稀释后,喷洒在小麦叶面上。
5. 试验过程:每周定期观测叶锈病的发生情况,记录病情严重程度。
6.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各处理的叶锈病发生率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不同杀菌剂的效果。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获得了以下试验结果和分析:1. 甲基硫菌灵:喷洒甲基硫菌灵后,小麦叶锈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且病情严重程度较轻。
说明甲基硫菌灵对小麦叶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 三唑酮:三唑酮的防治效果也比较好,叶锈病的发生率有所下降,病情严重程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3. 氧化锌:相比之下,氧化锌的防治效果不如前两者明显,叶锈病的发生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均较高。
根据以上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甲基硫菌灵和三唑酮是较为有效的小麦叶锈病防治剂,能够有效降低叶锈病的发生率和病情严重程度。
三、试验总结及建议本次田间药效试验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对于小麦叶锈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提出以下建议:1. 选择合适的杀菌剂至关重要。
甲基硫菌灵和三唑酮都是比较有效的选择,可以在小麦叶锈病高发期及时进行防治。
2. 要合理控制杀菌剂的使用剂量和频次。
过量使用杀菌剂可能会导致对作物的伤害,而频繁使用也容易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用。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目的是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项田间药效试验,评估农药对其中一种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1)作物:选择其中一种常见作物作为试验对象,如水稻、小麦等。
(2)病虫害:选择与作物种类匹配的常见病虫害,如水稻的稻飞虱、小麦的赤霉病等。
(3)农药:选择一种拥有防治该病虫害效果的农药作为试验农药。
2.试验设计(1)试验区划:将试验地按照相同条件分成若干小块,利用随机数字表将不同处理分配到各个小块中。
(2)试验处理:A组:清水对照组,不施用农药;B组:低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施用农药;C组:中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两倍施用农药;D组:高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三倍施用农药。
(3)试验指标: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3.试验实施(1)试验前准备:在试验前,对试验区域进行土壤分析,并根据农药产品说明书对农药的浓度和用量进行计算。
(2)试验实施: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按照试验设计中的处理方法对试验区进行施药处理。
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数据,如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4.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率、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采用Excel或其他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可以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剂量农药的防治效果,评估农药的合理使用剂量范围。
四、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区域选择要符合目标作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试验区域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一致。
化学保护实习-除草剂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案

农药标准:1.有效成分2.三证3.生产名4.剂型5.使用方法6.标志带7.图文标志8.公司名称(这8项选填进农药标准一列,有就写没有就不写)除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组长:芮子茗组员:亚杰林万里黎阳焱晖何根试验目的对除草剂的鉴别与物理鉴定,对不同除草剂的田间药效处理的结果进行对比,比较那种药剂效果最好。
材料及仪器试验材料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00克/升克无踪水剂;50%乙草胺乳油;60%丁草胺乳油;57%2-4滴丁酯乳油;200克/升百草枯水剂(某公司);200克/升百草枯水剂(先正达);苄.乙可湿性粉剂(14%乙草胺;4%苄嘧磺隆);金炫风可溶粒剂(77.7%草甘膦);56.0%2甲4氯钠可湿性粉剂(33.5%丁草胺;1.5%苄嘧磺隆);苄.丁可湿性粉剂;75%英斧水分散剂;闲锄乳油(5%精喹磺隆);80%敌草隆可湿性粉剂;秀.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12.4%2甲4氯钠;60%秀灭净;0.6%唑草酮);除草添加净;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药剂特点试验器材手动式喷雾器;烧杯;量筒;移液管;容试验时间:2016年1月10号试验地点:大学实验楼附近荒地试验条件:实验地多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有少量阔叶杂草共存。
从所提供的药剂中选择四种中除草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药剂所选材料试验供试除草剂:试水后经计算每4平方米需要200mL药液1亩=666.66667平方米经过换算,我们需要的药剂量是0.9mL百草枯、0.3mL 2,4-D、1.5g 草甘膦、0.6g敌草隆以及200mL水作为对照组根据以上条件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所处理的药剂有5种,重复四次,根据统计知识列表如下:(先正达)B: 57%2-4滴丁酯乳油C: 41%草甘膦异丙胺盐D: 80%敌草隆可湿性粉剂CK:水下表是田间药剂的所用浓度:接近100平方米的试验田分成20个4平米的小区,同时也设置相应的保护行。
1.统计每个小区的杂草株数,并记录各个小区的长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设计
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案设计
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之前,必须制定试验计划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规格要求,以便试验的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
也便于在进行过程中检查执行情况,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
要目的是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试验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
无偏差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值,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
在
药效试验中要减少试验误差,就必须对试验误差来源,通过试验设计加以克服。
在试验过程中如何减少试验误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地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少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
提高试验准确度有很大作用。
选择试验地要考虑到:
a、试验地的地势应平坦,肥力水平均匀一致。
b、试验地的作物生长整齐、树势一致,而且防治对象常年发生较重且为害程度比较均匀,且每小区的害虫虫口密度和病害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
特别是
杀菌剂试验,要选择高度感染供试对象病害的品种进行试验。
c、试验地的田间管理水平相对一致,并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d、试验地应选择离房屋、道路、水塘稍远的开阔农田,以保证人、畜安全和免受外来因素的偶然影响。
e、试验地周围最好种植相同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其它因素为害。
2.试验药剂处理
供试农药和对照农药的剂型和含量要合乎规格,无变质、失效现象,并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书,标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
评价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剂量的药效试验,至少要有供试产品的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
如供试的农药产品是混配制剂,而且各个单剂已登记过,除设混剂本身3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外,还应设混剂中各个单剂的常规处理浓度,共6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
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少。
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重复次数越多就越好。
因为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而人力、物力的花费也大大增加,是不值得的。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的大小、供试作物的数量、试验地面积、小区的大小等具体决定。
对试验精确度要求高、试验地土壤差异大、小区面积小的试验,重复次数可多些,否则可少些。
通常情况下,要求把试验误差的自由度控制在10以上,即(处理数-1)*(重复数-1)10。
一般每个处理的重复次数以3-5次为宜。
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可不设重复。
4.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为使各种偶然因素作用于每小区机会均等,那么在每重复内设置的各种处理只有用"随机排列"才能符合这种要求,反映实际误差。
例如某种药剂药效好坏究竟是由于其所在小区病、虫密度不均匀,还是药剂本身的原因,就不容易判别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试验地按重复次数划分为数量相同的区组(即重复),再将每一区组按处理数目划分小区(包含药剂处理和对照区),然后将每种药剂在区组中随机排列,即每种药剂在区组中仅出现一次。
用随机区组和重复组合,试验就能提供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值。
5.小区面积与形状
小区面积的大小和形状对于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是相当重要的。
小区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病虫草害的生物学特性和试验目的而定。
一般要求:
a、差异较大的田块,小区面积宜大一些。
b、凡植株高大、株行距较大的作物,单位面积上株数较少的作物,种植密度小的作物小区面积可大些,反之可小些。
c、活动性强的害虫,小区面积宜大些;活动性较差的如蚜虫等,小区面积可小些。
d、测产的试验,小区面积宜大些,否则可小些。
e、田间药效试验的小区面积一般为15-50m2,果树每小区不少于3株。
产
量试验至少为25m2。
小区的形状一般以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为好,采用狭长小区能较全面地包
括不同肥力的土壤,相应减少小区间的土壤差异,提高精确度,其试验误差比
方形小区小。
小区的长宽比可依试验地形状与面积、土壤肥力梯度、栽培方式、株行距的大小、小区的多少和大小等决定。
如已知试验地的肥力梯度时,小区
的方向须使长的一边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以提高精确度。
一般长宽比
可在3-10范围内。
但小区的宽度应考虑到喷雾器喷施的幅度范围。
6.施药时间
施药适期掌握不好会使试验前功尽弃,施药时间的不同也会影响试验的准
确度。
试验田的施药时间应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种群密度消长情况和为害特
性及作物和杂草的生育期、药剂的性能等来准确掌握。
如杀虫剂试验中,对一
些食叶性害虫可以在害虫种群密度较明显上升,尚未造成较大危害之前开始喷药。
对钻蛀性害虫或为害隐蔽的害虫,应在害虫种群密度开始上升和为害形成
之前喷药,也可用卵量消长作为指示,密度大时可以从卵盛期开始,卵密度低
时可在卵峰期或幼虫初孵期施药。
病害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考虑作物的发病程度、作物的感病期、常年
的发生时间及气候条件(主要为雨量和湿度)等来确定施药适期,一般掌握发病
初期施药为宜。
杂草的防除适期主要决定于施药的方法和杂草的生育期和药剂的性能。
7.施药方法
施药方法不当,施药不均也会影响试验的准确度。
农药的使用效果好坏不
仅取决于药剂的分散度,也取决于适当的施药方法。
农药的田间使用方法以喷
雾法、喷法粉、颗粒撒施法等应用最广泛。
此外,还有土壤处理、拌种、浸种、浇灌、包扎、涂抹、注射、点滴、熏蒸、烟雾,以及近年来发展的结合地膜覆
盖的除草剂使用方法。
按照目前农药使用时的药剂形态及主要使用对象,其相应的使用方法参见
下表:
使用对象液态药剂固态药剂气态药剂气溶胶
植物叶喷雾喷粉熏蒸(帐幕法)烟雾法
茎杆涂抹、包扎、注射涂抹(悬液)熏蒸(帐幕法)烟雾法
根浇灌土壤处理土壤熏蒸-
种子浸种拌种熏蒸-
土壤浇灌土壤处理土壤熏蒸-
储藏场所喷雾消毒粮食拌药、撒粉仓库熏蒸烟雾法
8.施药设备
施药设备是否完好无损,也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在试验前要认真检
查施药机械是否完好无损、性能良好、不漏水、无堵塞等现象;试验前要认真
清洗施药机械;喷雾器的喷头和喷片孔径是否适合,喷头的型号、孔径的大小
要记载;配制药液和称量用的吸管、量杯、天平等要用标准品,称量要准确,
使用前要作适当测定。
9.调查方法
药效试验的调查是农药试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取样方法和取样多少是
影响试验结果的重要因子。
限于人力和时间,不可能将试验区的供试对象进行
逐一调查,也很难全部调查。
因此,只能通过抽取有代表性的样点对总体进行
评估。
由于各种病、虫、草、鼠和生物学特性不同、被害作物在田间的分布也
不同,在取样调查时,必须明确调查的对象、项目和内容,根据调查对象在田
间的分布型,采用适当的取样方法和足够的样本数,使调查得到的数据更能反
映出客观真实的情况。
在田间调查观察病虫草对作物的为害情况,取样通常有
以下5种方法:五点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平行线取样法、"Z"字型取样法。
在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时,田间调查采用哪种取样方法,应根据该种病虫及其被害作物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来确定。
在田间药效试验调查中还应注意三点是:一、同一试验要专人调查记载,
以减少人为误差。
二、在试验地防治其它病虫草害时,各小区使用的农药产品
及剂型要一致,且应为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同时使用剂量、兑水量要相同,
并采用相同喷洒工具均匀喷施。
三、由于试验地有限,这次试验结束后,最好
不要在这块试验地进行下一个试验,因为上次试验时,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受
害不一致,造成作物的生长也不一致,进行下一个试验常常会出现低剂量防效
高于高剂量防效的现象,这样就难以反映药剂的真实效果。
在田间药效试验中掌握好以上几个方面,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就能很好地在试验中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