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父亲的驼背(第四课时)》教案(汉语双语).docx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汉语第五课《父亲的驼背》教案

七年级下册汉语第五课《父亲的驼背》教案

人教版新疆双语教材七年级汉语下册第五课《父亲的驼背》深学课文教学设计伊宁市第23中学热合曼.阿吾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剖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深刻含义。

2、学习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具备概括的能力,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剖析。

2、再次品读,培养学生品味、欣赏语言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与价值观:1、深入感受并分析作者的内心世界情感的变化,体会并领悟。

2、体会作为父亲对子女的养育之恩,作为子女应该如何报答父母。

教学重点:分析并找出“我”对父亲态度变化的过程及原因,感受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对文中人物心理变化的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合作、交流、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学习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父亲的驼背》这篇课文,现在老师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完成练习,请其他同学用“沟通、谅解、埋怨”说一句话。

一、前提测评1、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完成卡片习题。

(1)请写出多音字“埋”字的两种读音。

(2)辨析词组词:“籍”和“藉”2、请学生用“沟通、谅解、埋怨”说一句话二、《父爱》视频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带了最喜欢的歌曲《父亲》与大家分享,喜欢这首歌的原因不止因为它优美的旋律,更是被歌词深深感动,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时认真倾听歌词。

教师随机出示歌词的内容。

歌词1、我愿用我的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歌词2、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歌词3、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请结合你和父亲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体会歌词的深刻含义!(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老师曾经也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当少年时代的我还沉寂在父爱当中时,父亲因疾病永远离开了我们,至今回忆起父亲我总是非常难过,我想如果可能我愿用剩下的生命去换取父亲的生命,能让父亲多活几年;老师希望大家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处处感恩父母,尊重父母。

第五课 父亲的驼背 公开课

第五课 父亲的驼背   公开课
第五课
父亲的驼背 (初学课文) 课文一(1)
前提测评(读一读)
沟通
编造 情愿
驼背 谅解 忙碌
迷失 亲昵 埋怨
觅 歇
狼藉
顶天立地
2

民族团结教育
不同的民族,同一颗中国心 民族团结,中国一心
0561 民族团结篇_标清.flv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 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课时重点: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课时难点: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 内容。
当年挺直的腰板,结实的身体, 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2
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五课积累运用部分
危品Ander--父爱 如山(献给天下的父亲)QQ 19-315-56-400_标清.flv
13
快速的阅读课文,要求:(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父亲无怨无悔为女儿付出的哪些事情?
7
读第1--3段。思考: 1.童年时,“我”和父亲过得怎么样? 我总爱趴在父亲结实挺直的背上吵着嚷着要父亲给我讲故事,父亲总是微笑着 耐心的给我编造一通。

2 为什么上中学以后,我觉得不一样了? 我在父亲的脸上能够看到的多是沉默和严肃,微笑却很少爬上父亲的脸。 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父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一年四季,父亲永不停歇地往返在家和天地之间,默默地干他的活。在家里, 我无意留心父亲匆忙的身影。上中学后,由于住校,我像个过客,来去匆匆, 我和父亲之间沟通的时间可以说是零。
8
读第4--8段。思考: 1往日整洁的小院为什么变得一片狼藉? 我知道这是因为父母在地里太忙的缘故。 2父亲为什么忘了给“我”借书? “我这脑子啥都记不住,老是忘这忘那的,可真没用,竟把给你借书的事也忘 了……” 3早晨“我”被什么吵醒了?我在枕头边看到了什么? 闹钟,我要父亲给我借的那本书。 4透过玻璃窗“我”看到了什么? 看到父亲清晰的背影——父亲的背驼了。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讲剩下的段落

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 父亲的驼背(第一课时)》教案(汉语 双语)

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 父亲的驼背(第一课时)》教案(汉语 双语)

第五课父亲的驼背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脑、呆、客、沟、编、驼、迷、觅、昵、歇、藉、切、愿、谅、朦、胧、碌、丧、漫、饰、烁、刹、妩、媚、破、激”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了解它们的写法和意义,会组成词语。

掌握“白、爪、ㄅ、文、宀、亠、酉、舟、氵、力、黑、”等偏旁部首,注意所学生字与一些形近字的细微差别。

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脑门、呆呆、过客、沟通、编造、驼背、迷失、觅、亲昵、歇、狼藉、心切、情愿、谅解、朦胧、顶天立地、离别、忙碌、垂头丧气、漫步、掩饰、没精打采、闪烁、刹那、妩媚、打破、刺激、包含”等常用词及词组,“情愿、那不正是、何曾、最后”等常用副词、介词等,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3、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是否……过”“无论……都”“以……作为”“不得不”“竟……”“尽管……但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5、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6、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文体X例进行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梦的长短》,初步了解一些生物科学学习中等常用的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8、每周课外阅读字数应不少于2000字,同时应有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

情感与价值观:9、通过写父亲为家庭、为女儿无悔付出,任劳任怨,勤劳朴实的行为,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愧疚、感动、赞美以及对父亲的爱。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理解课文所说科学道理。

父亲的驼背

父亲的驼背

七年级双语班(下册)教案第五课父亲的驼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真学习课文。

了解课文(1---8自然段)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型。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过程与方法:1、通过质疑、探究、深入体会人物感情。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父亲的驼背。

从而教育学生尊重父亲、了解父亲的辛苦、帮助家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 “我”对父亲驼背的内疚。

教学难点:通过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课型、课时:讲读课文一课时教学手段:书、粉笔、教案、黑板、多媒体如:我劝过她好几次,她总是不听。

2、尤其:副词,有“特别”的意思,表示经过比较,下面的话意思更深一层、更进步、更着重一些。

同“是”连用,表示强调。

如:我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科技方面的书。

师生共同总结第一段(1---3)段意:父亲的忙碌。

(三)、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4---8自然段)。

师:板书以下问题:1、父亲为什么忘了给“我”借书?2、“忘着忘那”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像这种形式的词组还有哪些,请举例。

3、“我”为什么谅解了父亲?4、透过玻璃窗“我”看到了什么?师边读边讲解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边认真思考以上问题。

并根据学生基础知识进行分组,尽量使每个小组成员的基础均衡。

(四)、重点词语讲练:1、照例:副词,有“依照惯例”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按照常规或者习惯进行。

如:我们照例一回家就做作业。

2、…这…那…“这”与“那”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人或某事物。

如:这也看,那也看,一双眼睛都忙不过来了。

3、虽然…但是…转折复句。

如:他虽然脾气不好,但是心底很善良。

4、坦诚:形容词,坦白真诚。

如:他对人十分坦城。

5、健忘:形容词,记忆力差,易忘事。

如:母亲年纪大了,十分健忘。

师生共同总结第二段(4---8)段意:父亲的爱。

三、重点句型讲练:1、“到…”。

动态助词“到”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有了结果,类似的助词还有“成”。

第五课,父亲的驼背

第五课,父亲的驼背
有这些词语,我还可以说: 衣服,发卡,球 鞋,画等等...
2.我平时只知道在心里埋怨父亲对我不够亲 昵,可我何曾用心留心和解读过父亲的背 影呢?(表示反问,有“什么时候”的意思。)
有这些词组,我还可以说:关心爸妈,管家里的事, 用心学习等等...
我能做:
• 1.父亲的背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 • 转换为“把”字句: • 2.母亲体弱多病。 父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 用关联词连接:
当年挺直的腰板, 结实的身体,顶天 立地的男子汉…
如今岁月已在他们的脸上 留下痕迹,生活的重担把 他们压得弯下了腰,可他 们还是家里的顶梁柱,是 我们的靠山啊…
结束语:
一个不懂的享受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 一个不懂的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 眼神,也许只是语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 你书包里的一袋牛奶......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 终生都应该报答!
1.说出本文的主人公?
2.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父亲无怨无悔 为女儿付出的哪些事情?
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内容:
这是一篇记叙文,“我”在小时候跟 父亲过得很亲密,“我”记忆中的父亲是 身体结实,顶天立地的,等“我”上了中 学觉得父亲变了,觉得自己和父亲之间的 距离远了,还埋怨父亲。某一天“我”不 经意间发现父亲的背驼了,父亲在生活的 重负下苍老了。为了父亲,为了这个家, “我”决心发奋学习。
再读课文
思考:
1.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四人一小组,先自读课文,在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发言。)
精彩片段分析
一、读第1段(第1—3自然段。)思考: (1) 为什么上中学以后,我觉得不一
样了?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父女之间的

第五课、父亲的驼背

第五课、父亲的驼背

3.父亲为什么忘了给“我”借书?
父亲的记忆力不好,老是忘这忘那,啥都记 不住。 4.透过玻璃窗“我”看到了什么?
看到父亲清晰的背影——父亲的背驼了。 5.看到父亲的背影,我为什么自责?
我平时只知道在心里埋怨父亲对我不够亲昵, 只知道在心里埋怨父亲刻满皱纹的脸上缺少 微笑,太严肃,可我何曾用心解读过父亲的 脸,更何曾解读过父亲的背影呢?母亲体弱 多病,父亲为了这个家,为了供我和弟弟读 书,默默地挑着生活的重担。父亲的背被生 活的重担压弯了……
6.我为什么说父亲是大山?
父亲为了这个家,为了供我和弟弟 读书,默默地挑着生活的重担。
7.我想如何报答父亲?
我暗暗提醒自己,专心读书,为 了驼背的父亲,为了父亲的期望。
课文总结
如果说母亲善于站在我们身前的话,父亲则往往会 站在我们的身后;如果说母亲善于关心我们的一颦 一笑、一点一滴的话,父亲则往往会关注我们的一 举一动、一思一想;如果说母爱如水的话,那么父爱 则往往似山。一株茉莉也许没有沁脾的芳香,但它 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爱就是这样,犹 如茉莉一样静静地开放。无论你在何方,父亲那慈 爱的眼睛定会伴随你一生。不要再给父亲添加压 力,要减轻压力!!!
做人就要顶天立地,怎么能因贪生或小利而低 头折节?
离别:分别,分离,分开。 重逢两日,又要离别,令人惆怅不已。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为什么上初中后,“我”觉得不一样了?
我在父亲的脸上能够看到的多是沉默和严 肃,微笑却很少爬上父亲的脸。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父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 远?
一年四季,父亲永不停歇地往返在家和天地之 间,默默地干他的活。在家里,我无意留心父 亲匆忙的身影。上中学后,由于住校,我像个 过客,来去匆匆,我和父亲之间沟通的时间可 以说是零。

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 父亲的驼背(第二课时)》教案(汉语 双语)

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 父亲的驼背(第二课时)》教案(汉语 双语)

父亲的驼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通过写父亲为家庭、为女儿无悔付出,任劳任怨,勤劳朴实的行为,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愧疚、感动、赞美以及对父亲的爱。

课时重点: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课时难点: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一、导入。

1、父亲的爱宛如一座高大雄伟的山。

虽然父爱不如母爱那样亲切,温和,但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们的关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2、熟读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

3、快速的阅读课文,要求:(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父亲无怨无悔为女儿付出的哪些事情?二、朗读训练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

3、学生配乐朗读。

三、熟读课文,释疑惑。

1.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早晨醒来发现父亲背驼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女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女之心。

四、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文中“父亲”对女儿的无私的爱。

②文中女儿对父亲的理解。

四人一小组,先自读课文,在思考,四人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五、学生汇报。

1、指名读第1--3段。

思考:(1)为什么上中学以后,我觉得不一样了?明确:我在父亲的脸上能够看到的多是沉默和严肃,微笑却很少爬上父亲的脸。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父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明确:一年四季,父亲永不停歇地往返在家和天地之间,默默地干他的活。

父亲的驼背

父亲的驼背

父亲的驼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有感情的,准确,流利的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回答课文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用不同的朗读方式纠正学生的发音并达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目的。

2.用合作讨论的方法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深深感受父爱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写父亲为家,女儿无悔付出,任劳任怨,勤劳朴实的行为,给学生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好好报答父母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有感情的,准确,流利的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回答课文有关的问题。

难点:能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交流谈论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手段:教科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导入新课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出几组相关图片(父亲年轻,老年时代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上的人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两组图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补充)你们说的对,他们以前都很年轻,理直气壮,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受了不少苦,变了现在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母爱是伟大的,同样父爱宛如一座高大的山,我们处处都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们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感受父爱的伟大,你们觉得怎么样?二.讲授新课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感受父爱的伟大。

(一).老师抽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要求朗读的时候有感情的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课文朗读,便找出学生读错的地方,帮同学纠正发音)(二).老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便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型。

老师学生找出的重点句型写在黑板生,老师先解释句型,然后举例,再然后请学生模仿造句。

●他联系到.一辆大巴车,送学生进城。

“动词+到”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有了结果。

例如:我们说到学生的变化。

●渐渐地...,我觉得我们父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修饰的成分移到句首,用逗号隔开,表示强调。

例如:慢慢地,我们也习惯了他们的这种说话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父亲的驼背(第四)》教案(汉语双语)
课文二成熟的蜡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观:4、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5、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时准备:两
授间:总计:
第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3、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4、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法: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

有谁能象史铁生那样用心体味母爱呢?更多的时候,母爱都是从我们身边默默地流走,熟视无睹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

我们没有发现她,她当然毫无怨言,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体验到母爱应该是多么大的不幸呀我们丢失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并用生字词造句。

四人一组初步解决。

解决不掉的,举手,让全班同学帮忙或老师点拨。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丧、漫、饰、烁、刹、妩、媚、破、激
2.理解词语:
垂头丧气、漫步、掩饰、没精打采、闪烁、刹那、妩媚、打破、刺激、包含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二读课文,体会感情
1、开火车读。

师边听边从旁点评。

2、交流读书心得。

五、三读课文。

自读自悟,把握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

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这篇课文通过讲了一个关于女儿竞选学生会主席失败后特别垂头丧气,失去信心,焦急万分的妈妈想方设法地开导女儿,劝女儿要自信,勇于面对挫折,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重新站起来,体会母爱的伟大、深沉。

(2)、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母爱是伟大的,我们要勇于面对挫折,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重新站起来,不要失去自信。

3、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4、你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三、学生按问题提示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效果、汇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中讲了关于母爱的什么事情?
2、速读课文,把课文中母亲打动你的地方记录下来,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看法。

3、母亲的行为何语言给你什么启示?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五、、小结。

女儿竞选学生会主席失败后特别垂头丧气,失去信心,焦急万分的妈妈想方设法地开导女儿,劝女儿要自信,勇于面对挫折,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重新站起来,多么睿智的母亲啊,多么伟大、深沉的母爱。

八、作业。

1、生字词一个三遍,每词造一个句子。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

板书:
课文二成熟的蜡烛
女儿失败垂头丧气
母亲劝慰要有自信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