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旅游资源分析》word版

合集下载

对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上传)

对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上传)

对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摘要:镇江自然条件优越,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具有交通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客源市场,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选择。

文章通过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的分析,简析了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乡村旅游的一系列对策:做好乡村旅游开发规划、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品味、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介、打造精品线路,以特色促品牌建设、规范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关键词: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又称为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乡村风貌、农村生活与农俗风情为主要载体,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1]。

我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

2008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4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过600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23%和8%,乡村旅游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业新的成长点。

镇江市客源市场充裕,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生态保护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美的田园风光,为镇江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推进乡村旅游的开发,不仅是镇江实现旅游强市的重要内容,而且还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镇江市的旅游产品结构。

一、镇江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1、交通区位优势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2条黄金水道的十字路口,境内交通便捷,极易通达,主要旅游经济联系通道有:京沪、沪宁铁路;沪宁高速、沿江高速、机场高速、312国道、104国道;长江水轴线、京杭大运河水轴线;润扬长江大桥。

一小时车程到南京、扬州、常州、马鞍山等大中城市,二小时车程到上海、杭州、苏州、无锡等中心城市大交通圈。

特别是将要在2010年7月1日建成的沪宁城际铁路,使得镇江到上海的时间在一小时以内,再加上京杭高速铁路,上海、杭州至镇江只需要一个小时之内,这进一步方便了自助休闲游客出行。

镇江旅游与经济发展实证分析镇江经济发展

镇江旅游与经济发展实证分析镇江经济发展

镇江旅游与经济发展实证分析镇江经济发展1 镇江旅游与经济发展现状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名的镇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真山真水独具特色,不仅有“京口三山甲东南”的金山焦山北固山,更有“世界罕见,中国第一”的彭公山方解石晶洞等,风景名胜各领风骚,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镇江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都在镇江留下过名篇巨著,《梦溪笔谈》、《文心雕龙》等也都出自于镇江。

昔日白娘子水漫金山、岳飞圆梦金山寺、牛郎织女相会、刘备娶亲等美丽的历史传说,更为这座名城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迷人的风韵。

1.1 同步增长的旅游人数与收入据调查显示,来镇游客主要集中于本省和相邻省区,占客源总数的89%:省内客源是镇江旅游的第一大客源市场,占客源比重的69%;相邻的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湖北,由于距离较近,成为第二大客源市场,占客源比重的20%;广东省和北京市,虽然距离较远,但由于经济发达,游客出游率高,到访率较高,是镇江旅游的第三大客源市场;其它省区距离较远,到访率较低。

2010年镇江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607万人次,同比增长16.28%,国内旅游收入达285.59亿元,同比增长21.89%;接待国外旅游者61.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4%,旅游外汇收入达*****万美元,比去年增长了3.37%。

可见,随着来镇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镇江的旅游收入也呈同步增长趋势。

较之过去,镇江接待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都创了历史新高,但与地理条件相似自然资源相仿的苏锡常相比,差距仍然十分大。

在走访了镇江的各个大大小小景点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原因:镇江的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较低层次的观光层面,产品单一,附带产业联系不紧密,总体规划不够,景区建设不大,周围的布置简陋,景区内也是鲜有娱乐设施,对外吸引力不够,加之周围的餐饮酒店发展落后,游客在镇江的逗留时间较短,重复率低,消费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镇江旅游业甚至是服务产业的发展。

镇江发展节庆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镇江发展节庆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游资源 十分 丰富 。镇 江每 年举 办 的各 类 节庆 活动
有: 每年的 1 2月 3 1日, 山寺新 年祈 福撞 钟活 动 金 给人们带来新年 的祝福 。新 年伊 始 , 在欢乐 的锣 鼓 声 中, 各地游客 和市 民汇集 金 山 , 融入 金 山庙会 的
浓浓年味之 中。到 了三 四月间 , 江竭力打造 的 品 镇 牌旅游节庆—— “ 春风又绿江南岸” 镇江旅 游节 , 品 尝江鲜 , 领略季子文化 , 享受 田园风光 , 各种 活动精
旅游节 、 山旅游文化 节( 1 。 金 表 )


镇 江节庆 旅游发 展现 状
镇江是江苏省 著名 的旅 游城 市 , 自然 、 人文 旅
二、 镇江 发展 节庆 旅游 的 S WOT分析
S T分析 法是针对 市场 竞争 内部 和外部 环 WO 境分析 的重要 工具 。通 过 S T分 析 , 游 区可 WO 旅 以明确 自身具备 的优 势 , 进或 回避存在 的不足 , 改
彩 纷 呈 。此 时 , 是 春 意 盎 然 , 花 烂 漫 之 时 , 可 正 山 亦
把握有利于 自身生存与发展 的机会 , 从而将优 势转 变为旅游地 的竞争力 。
( ) 势分析 (t n t) 一 优 S eg r h
1 .优 越 的地 理 位 置 , 捷 的 交 通 条 件 便
第 1 期
于 萍 :镇 江 发 展 节 庆 旅 游 的 S T 分 析 及 对 策 研 究 WO
表 1 镇 江主 要节 庆 活 动一 览 表 名称 举办时间 地 点 主 要 活 动 内容
金 山寺 除 夕撞 钟
茅 山旅 游 文化 节 金 山旅 游 文化 节

1 2月 3 1日

镇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镇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2011年05月学术探讨镇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文/仇银娜摘 要:历史文化名城镇江为个案,结合镇江旅游发展状况,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原则指导下,提出了科学整合开发镇江旅游资源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镇江;旅游;开发;整合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278-02镇江市,位于江苏省长江南岸,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自古就以“天下第一江山”、“城市山林”而闻名海内外。

这里风光秀丽,名胜荟萃,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具有真山真水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旅游资源。

具有“江山风光”“城市山林”、“佛道文化”、“名人古迹”等特色,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因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然而,镇江旅游资源的丰度和知名度不及附近的南京、苏州、无锡等江南名城,而且镇江旅游业不论在发展规模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与国内优秀旅游城市相比差距较大,旅游吸引力相对较弱。

调查还发现镇江市旅游开发的整体水平较低,很多仅限于一般性的观光,没有发挥多种旅游功能的群体效用,而且旅游整体形象不鲜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盲目开发、粗放开发以及旅游资源不断遭到破坏等严重的问题。

这些弊病不仅严重制约了镇江旅游业的发展对镇江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会有牵绊影响。

由此本文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今后镇江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出路。

一、提高对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认识旅游业的大发展,首先是各级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旅游业提高到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层面来思考、来谋划。

认识上要有大提高。

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为契机,牢固确立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性大,产业链长,带动性强,不仅能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还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镇江养生旅游的发展条件与类型分析

镇江养生旅游的发展条件与类型分析


已成 为一 种新 兴 的旅游 业 态 。 同样 , 养 生旅游 也 逐
2 . 优 良的 地 理 环 境
渐 受到 国人 , 尤其 是 中老 年 人群 和生 活 压力 大 的 白领
中国传 统养 生强 调 对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 认 为人 应
四时 气候 的变 化 , 主动调 整 自我 , 保 持 人群 的 青 睐 , 呈现 蓬勃 发 展 的趋 势 。镇 江应 充分 利 用 顺 应 自然环 境 、
“ 三 山” 国家 重 点 风景 名 胜 区 ( A A A A A级 风 景 名 胜 区的 金 山 湖 、 句容的赤山湖 , 还有句容水库 、 仑 山 水
区) , 南 山、 茅山、 九 龙 山省 级 风景 名 胜 区 . 南山 和宝 华 库 、 凌塘 水 库 、 茅 山水 库 、 北 山水库 、 二 圣水 库等 。 湖 泊 山 国家 级森 林公 同 , 宝华 山 和镇 江长 江豚 类 等省 级 自
镇 江社 会科 学 2 0 1 3年第 l期
镇 江 养 生 旅 与 类 型 分 析
口 高曾伟

要 :养 生旅 游 已成 为 国 际上 最具发 展 潜 力 、 化发达, 人 口密 集 的世 界第 六大 城 市群— — 长 三角 城
最 环保 的旅 游形 式之 一 。国 内也 呈现 蓬勃 发 展 的 趋 市 群 和宁镇 扬都 市 圈 中的重要 城 市 。 长江 与京杭 大 运
和 水库 不 仅 通 过其 自身 的形 、 影、 声、 色、 奇 等 构 景要
然保 护 区。 镇 江的 山地森 林 覆盖率 高 , 并拥 有长 江 、 运 素 , 给游 人 以美感 , 而 且 它们 与 山 、 林、 花、 草 以及 多 种

镇江旅游景点客源情况及发展策略

镇江旅游景点客源情况及发展策略
督 教和 天 主教 五 大宗 教 齐 全 , 远 流长 , 江 市 国家级 、 源 镇

镇江旅游景点 资源的现状
1三山风光 秀丽迷人 .
省、 市级 文物 保 护单 位 较 多 , 世 宝 物 、 传 出土 文物 不计 其
镇 江坐 落在 长江南 岸 、 镇 山脉 北坡 的阶地 上 , 种 宁 这 依 山面江 的地理 形势 ,构成 了它在 苏南 旅游 区 中别 具 一
3文化底 蕴深 厚 .
镇江 同时 也是 吴 文 化 重要 发 祥 地 , “ 头楚 尾 ” 有 吴 之 称 。三 国时孙 权筑 铁翁 城 ; 朝 陵墓石 刻 、 山碑 刻书法 六 焦
享 誉 中外 , 统 的 《 明文 选 》刘 勰 的《 萧 昭 、 文心 雕 龙》 米芾 、
壮 阔东 流 , 可观 闹市琼 楼 耸 立 , 南 车水 马 龙 ; 登金 山近 处 片平畴 沃野 , 长 江依稀 在 望 。其次 , 山体景 观 来 远处 从
业的发展。
[ 词】 旅游客 源 ; 游景点 ; 关键 旅 发展 策略
[ 中图分 类号】 F9. 50 8
【 献标 识 码】 B 文
荫丛 中 , 一 看 , 乍 只见 寺 而不 见 山 , 有 “ 山寺 裹 山” 故 金 之 说 ; 焦 山 山体较 大 , 而 林木 葱 郁 , 寺庙 殿 宇 掩映 于绿 荫 之 下 , 山而不 见寺 , 有 “ 山山裹寺 ” 见 故 焦 之说 。第 三 ,三 山” “
镇 旅 游 者 以 国 内游 客 占绝 对 优 势 , 中 , 性 游客 占据很 大的 比例 , 源 职 业 分 布 相 对 较 窄 。 江 旅 游 景 点 应 突 出 自身的 特 其 女 客 镇
色, 发掘 自己的特有 品牌 , 发展 区域旅游 , 高旅游 资源知名度 , 提 大力发展文化 宗教旅 游 , 引更 多层 次的游客 , 吸 推动旅游事

2020年镇江南京旅游市场特征分析含客群研究(最全)

2020年镇江南京旅游市场特征分析含客群研究(最全)

江苏连云港 浙江安吉
长三角多个城市将“绿色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依托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打造以绿色生态为基础的城市旅游度假综合体的个性品牌形象 安吉依靠竹产业和“天然氧吧”打造生态旅游,同时每年举办生态文化节,打响了绿色生态旅游牌
江苏常熟
以绿色度假休闲旅游为主题,全面利用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高档次生态休闲接待服务设施
渴求 慢 生活,游客需要享受惬意时光
快生活现状:快节奏渴望慢生活
今天 慢生活
渗透方方面面
• 长三角“早晚潮汐出行难”,大都市中心高峰时期快速路和主干
道的时速甚至低于20km/h;
• 据调查,上海白领每周累计加班时间超过10小时,平均每个工
作日加班时间在2小时以上。
渴求慢生活:深度体验慢游受欢迎
• 长三角75%游客出游目的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和享受惬意时光。 2010年
格局 • 都市青年旅游频次最高,舍得提前消费,成为市场最活跃人群
60%人群将休闲看做人生乐趣
自驾游是热点
人均GDP (单位:美元)
上海(13524) 江苏(12047)
5000 3000 2000 1000
度假旅游 休闲旅游 观光旅游
浙江(11000)
44
长三角旅游需求特征
让生活慢下来,深度体验慢游成为长三角旅游新趋势
文物展览 主题展示 历史课堂
户外体验区 室内展馆
典型案例
美国旧金山自然科学探索馆 德国森根堡自然博物馆
大众旅游需求趋势
旅游成为大众生活新常态,融入绿色、文化、休闲、科技元素的“健康生活”游将成为热点需求
文化 休闲
文化
康体 养生
养 生
特色 体验

镇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镇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镇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镇江旅游集中于市区与茅山南北两极,以人文观光、宗教朝觐为主
镇江3A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图
南山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名称
金山风景区
焦山风景区
北固山风景区

区 3A
南山国家森林公园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


镇江博物馆
恒顺醋文化博物馆
镇江市规划展示馆
茅山景区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等级 5A 5A 5A 4A 4A 4A 4A 3A 5A 4A
功能
人文观光 宗教朝觐
人文观光
人文观光
人文观光 生态观光 人文观光 休闲餐饮
文博观光
文博观光
文博观光
山地观光 宗教朝觐 山地观光 宗教朝觐
2013年游客量 (万人次)
387
122 656 93 37 19 500 204
11
镇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镇江现有旅游景区以观光经济为主,消费沉淀接近空白,新兴旅游景区形态落后于市场需求
景区名称
开发时间
金山风景区
焦山风景区 北固山风景区
茅山景区
南山国家森林公
市区4A以上景区

西津渡历史文化 街区
镇江博物馆
恒顺醋文化博物 馆
丹徒米芾书法公 园
天地石刻园
1990年
1982年 1980年 1996年 2002年 2010年 2014年 2012年
等级
5A
5A 5A 5A 4A
4A 4A 4A 4A 4A
22
镇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短途游的“交通中转站”、长线游的“观光过境地”
【短途自助游线分析】
镇江高铁交通便利,却沦为长三角出游扬州的交通中转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市旅游资源评价
镇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 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古以来就以“天下第一江山”、“城市山林”而闻名海内外。

镇江虽然是江苏省著名的旅游城市, 但旅游资源的丰度和知名度都不及附近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 其旅游吸引力相对较弱, 这制约了镇江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认识、正确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

本文参考2003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 T18972-- 2003) , 对镇江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期对镇江市旅游业发展有所帮助。

本文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地文景观资源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5种,基本类型全部37种。

镇江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有亚类3种(AA综合自然旅游地、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E岛礁),基本类型4种,单体资源5处。

镇江市最著名“三山”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就是地文景观的典型代表。

它突出了镇江“城市山林”的特点,展示了镇江的真山,占据了镇江旅游资源的重要位置。

表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二水域风光类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6种,基本类型全部15种。

镇江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有亚类2种(BA河段、BD泉),基本类型3种,单体资源3处。

镇江的水域风光不仅包含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展示了镇江的真水,是构成“城市山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表2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三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4种,基本类型全部11种。

镇江市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有亚类2种(CA树木,CD野生动物栖息地),基本类型2种,单体资源2处。

其中宝华山和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种类繁多,保护良好。

表3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四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涉及范围广、种类多,包括亚类全部2种,基本类型全部12种。

镇江建城已有2210多年历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自古至今积淀了东吴文化、三国文化、六朝文化以及唐、宋、元、明、清和近现代各个时期的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西津古渡是镇江古城的缩影, 保留了六朝至明清的众多古迹, 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稀世之珍。

表4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五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7种,基本类型全部49种。

南京市有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亚类5种(FA综合人文旅游地、FB单体活动场馆、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D居住地与社区、FF交通建筑),基本类型27种,单体资源31处。

在七大主类旅游资源中, 以“建筑与设施”F类最多,共有27个基本类型,占47.37%。

镇江建筑与设施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显示出镇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宗教特色和强大的人文吸引力。

表5 建筑设施类旅游资源
六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
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1种,基本类型全部7种。

镇江市有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亚类1种(GA地方旅游商品),基本类型3种,单体资源3处。

镇江有享誉中外的“镇江三怪”,历经数百年不衰。

镇江菜也是淮扬菜的主要流派之一。

在地方饮食上,镇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差异性以及丰富的品种。

表6 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
七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包括亚类全部4种,基本类型全部16种。

镇江市此类旅游资源有亚类3种(HA人事记录、HB艺术、HC民间习俗),基本类型4种,单体
资源
6种。

镇江丰富的人文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再加上民风淳朴,可以给旅游者一种置身其中的亲身感受。

表7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
八镇江市旅游资源类型
表 8镇江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九资源自身价值因素
1)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表9 南京市沿江旅游资源等级类型
2)资源等级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