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类解剖

合集下载

虾解剖ppt

虾解剖ppt
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
种。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节和胸部8节愈合而成,外被头 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1/3;头胸甲前端有一尖状 突起,称为额剑,其上下缘有锯齿;头胸甲后面有 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胸部与腹部的分界线; 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额剑两侧各有一个可自由 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
熟时呈白色,成熟时呈暗绿色。
(4)消化系统 口、食道、胃(红褐色)、肠、肝胰腺(
暗红色)。
(5)排泄:大触角 基部的触角腺。
(6)呼除最后一节外,每一体节都生着 一对附肢。 头部:第一触角(小触角),原肢节较长,端部又分内
外触鞭,主要司嗅觉、平衡及身体前端触觉; 第二触角(大触角),外肢节发达,内肢解具一极 细长的触鞭,主要司身体两侧及身体后部的触觉; 第三附肢(大颚),特别坚硬,边缘齿形,是咀嚼 器官,可切碎食物; 第四附肢(第一小颚)呈薄片状,是抱握食物以免 失落的器官; 第五附肢(第二小颚)外肢发达,可助扇动鳃腔水流, 是帮助呼吸的器官。 胸部:8对附肢,包括三对颚足及五对步足,颚足基部具鳃 的构造,助虾呼吸;步足未端呈钳状或爪状,为虾摄 食及爬行器官。 腹部:7节,6对附肢。前5节较短,第6节最长,最后一节呈 三主角要扇肢。为14
• 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腹神经链(身体腹面正中线的1条白 色索状物);围食管神经;食管下神经节;脑
2、内部结构 先将头胸甲左侧下半部小心地用剪刀除去,
再轻轻地将头胸甲全部剥去,最后自后向前 沿背中央剪开,小心除去甲壳。
(1) 肌肉:横纹肌,成束。
(3)生殖系统 雄:精巢1对,白色,位于围心窦腹面。 雌:卵扁,分为7节;最后一个体节 为1长三角形尾节,背面有2对短小的活动节无附肢外,沼虾共有19对附肢,即每体节1对。 除第一对触角与5对步足单枝型外,其余都是双枝 型;双枝型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叶状肢和杆状肢。

实验7虾的解剖

实验7虾的解剖

实验7虾的解剖虾是一类可食用的海产生物,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广泛食用和养殖,是海洋渔业中重要的经济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虾的生物学结构特征,我们进行了虾的解剖实验。

虾的外形特征虾的身体呈现出扁平的形状,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组成。

头部上有一对长达一半身长的触角,以及一对较短的触须和大眼睛。

胸部上有5对腿,前三对具有鉴别性的特征,分别为螯足、大脚趾和尖足;后两对足则为游泳足,有助于虾的游泳。

腹部共有6节,尾节延伸成鳎状,形成强有力的扇形尾肢,带有一对尾肢。

虾的解剖结构和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我们通过虾的解剖实验,深入了解虾的内部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础。

1. 头部解剖首先打开虾的头部,可以看到虾头内部有一对颚足,上面附着着眼球。

眼球的退化与攀附用途有关,在虾的生存中能使虾在暗处寻找食物,发挥出攀附紧贴的优势。

虾的头部还有一对触角和两对触须。

触角较为特殊,由感觉神经、旋转肌和弹性蛋白等器官组成,能感知味觉、嗅觉和重力,还有认知方向和距离等功能。

虾的胸部上有5对腿,前三对腿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第一对为螯足,更多的具有捕食、防御和转移的功能;第二对为大脚趾,可以用于拍打水面快速游动或者攀援物体,可以说是虾的重要游泳器官之一;第三对为小脚趾或尖足,用于抓握食物或者控制方向等。

此外,虾的胸部内部还有一对小刮刀状的摇摆线,摇摆线固定在甲壳上,可以产生摆头运动。

虾的腹部可以分成共6节,每一节都有一对腿。

这些腿逐渐逆向增大,末位腿发达成为强有力的尾肢,通过扇形的节律性运动,可以让虾快速穿行水中。

此外,虾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都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究。

结语本次实验我们通过虾的解剖,了解了虾的外部和内部结构,本着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原则,希望更好地研究虾的营养成分和生物功能,以供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使用。

虾类解剖

虾类解剖

2.附肢 (头部附肢 胸部附肢 腹部附肢)
• 头部附肢 • 1)复眼 • 2)第一触角 • 3)第二触角 • 4)大颚 • 5)第一小颚 • 6)第二小颚 • 7)三对颚足
(第三颚足的最末节(即指节)与末
二节(即掌节)的长度比,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胸部附肢


步足(五对) 步足是虾类捕食与爬行的器官、内肢发达, 外肢退化,步足由七节构成,即底、基、座、 长、腕、掌、指节。前三对为钳状,后两对为 爪状。
腹部附肢(六对)

是主要的游泳器官,内外肢皆不分节,边缘具 有羽状刚毛。雄性对虾的第一腹肢的内肢变成 交接器,第六对为尾扇,尾肢宽大,与尖的尾 节形成尾部扇形的构造,通称为尾扇。尾扇在 游泳时有升降作用,而且可以快速划水,使身 体向后弹跳,躲避敌害。
二.螯虾的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口、短管状的食道、壁薄的胃、 短的中肠、长而细直的后肠、粗短的直肠以及 开口于尾节腹面的肛门组成。 口器:由大颚,第一、第二小颚,以及三 对颚足组成。 胃磨:贲门胃的内壁有三组小齿构成胃 磨。幽门部的前端生有无数刚



1.螯虾的头胸甲 八区 1)额区 2)眼区 3)触角区 4)胃区 5)肝区 6)心区 7)颊区 8)鳃区 七刺 1)胃上刺 2)眼上刺 3)眼后刺 4)触角刺 5)鳃甲刺 6)颊刺 7)肝刺
• • • • • • •
七脊 1)额角后脊 2)额角侧脊 3)额胃脊 4)眼胃脊 5)触角脊 6)颈脊 7)肝脊 八沟 1)中央沟 2)额角侧沟 3)额胃沟 4)眼后沟 5)眼眶触角沟 6)颈沟 7)肝沟 8)心鳃沟
实验五
实验目的:
虾类解剖
通过对几种虾的解剖,了解虾类的生物学性,以便更 好地养殖或研究。

72虾类解剖PPT课件

72虾类解剖PPT课件
节体节组成,头部5 节,胸部8节,腹部7 节,各部都着生有附 肢,头部和胸部愈合 在一起而称为头胸部。 腹部7节由前向后逐 渐变得细小,尾节似 锥形无附肢。
5
(一)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
2.外骨骼和内骨骼:虾类
体表包被一层起支撑和保护作
用的几丁质甲壳,它由表皮
细胞分泌而成,它分内、外两 层。外层是几丁质外壳;内层 是富有弹性分泌外骨骼的表皮 细胞。几丁质外壳向外突起形
10
(一)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
C.大颚 D.第一小颚 E.第二小颚 F.第一颚足 G.第二颚足 H.第三颚足
11
(一)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
2)胸部附肢
5对步足,前3对末端 成钳状
12
(一)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
3)腹部附肢
6对,基肢为一节, 内外肢皆不分节,边 缘有羽状刚毛,前5 对为游泳足,第六对 附肢与腹部第7节演 变成尾扇。
成表面的刺和刚毛,而在身
体的某些部位则向内延伸形成
内骨骼,成为肌肉的附着点,
甲壳较薄而软,以膜相连。头 胸甲前端中央突出,形成发达
的额角,额角上的刺、脊、沟
是虾类的分类依据。
6
7
(一)观察对虾的外部形态
3.头胸甲的分区 头胸甲分为额区、眼区、胃区、肝区、心区、触角
区、颊区、鳃区等八个区,其相应区域的刺、脊、沟是虾的分类依据。
18
(二)中国对虾的内部结构解剖
5.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虾有成 对的卵巢、输卵管, 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 称为雌孔。
雄虾的生殖器包括精 巢、贮精囊、输精管、 精荚,交接器及雄性 附肢(位于第五步足 基部内则)。
1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实验7虾的解剖

实验7虾的解剖
腹部附肢:
共6对,均为双枝型;前5对为游泳足,扁平呈片状, 均为双枝型; 对为游泳足,扁平呈片状, 内外肢均不分节;周缘密生刚毛,用来游泳;第 内外肢均不分节;周缘密生刚毛,用来游泳 第6 对腹肢称为1节尾肢,尾肢与尾节构成尾扇, 对腹肢称为1节尾肢,尾肢与尾节构成尾扇,尾扇 在虾的运动中起增强腹部拨击水的作用。 在虾的运动中起增强腹部拨击水的作用。
实验材料与用具
• 对虾的浸制标本 • 解剖器具,解剖盘,放大镜 解剖器具,解剖盘,
实验操作及观察
外部形态结构的解剖及观察
内部器官系统的解剖和观察
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
1. 头胸甲;额剑 复眼 颈沟;鳃盖 头胸甲 额剑;复眼 颈沟 鳃盖 鳃腔 额剑 复眼;颈沟 鳃盖;鳃腔
2. 附肢 对): 附肢(13对 头部及其附器: 头部及其附器:共5对 对 • 小触角、大触角 大颚 第 小颚 第 小颚 小触角 大触角 、大颚 、第1小颚 、第2小颚 胸部及其附器: 胸部及其附器:共8对 对 • 3对颚足 、5对步足 对颚足 对步足 腹部6对附肢 腹部 对附肢 • 5对游泳除最后一节外, 南美白对虾 个体节除最后一节外,每一体节都生着 个体节除最后一节外 一对附肢。 一对附肢。 头部:第一触角(小触角),原肢节较长, ),原肢节较长 头部:第一触角(小触角),原肢节较长,端部又分内 外触鞭,主要司嗅觉、平衡及身体前端触觉; 外触鞭,主要司嗅觉、平衡及身体前端触觉; 第二触角(大触角),外肢节发达, ),外肢节发达 第二触角(大触角),外肢节发达,内肢解具一极 细长的触鞭,主要司身体两侧及身体后部的触觉; 细长的触鞭,主要司身体两侧及身体后部的触觉; 第三附肢(大颚),特别坚硬,边缘齿形, ),特别坚硬 第三附肢(大颚),特别坚硬,边缘齿形,是咀嚼 器官,可切碎食物; 器官,可切碎食物; 第四附肢(第一小颚)呈薄片状, 第四附肢(第一小颚)呈薄片状,是抱握食物以免 失落的器官; 失落的器官; 第五附肢(第二小颚)外肢发达,可助扇动鳃腔水流, 第五附肢(第二小颚)外肢发达,可助扇动鳃腔水流, 是帮助呼吸的器官。 是帮助呼吸的器官。 胸部: 对附肢 包括三对颚足及五对步足, 对附肢, 胸部:8对附肢,包括三对颚足及五对步足,颚足基部具鳃 的构造,助虾呼吸;步足未端呈钳状或爪状, 的构造,助虾呼吸;步足未端呈钳状或爪状,为虾摄 食及爬行器官。 食及爬行器官。 腹部: 节 对附肢。 节较短, 节最长, 腹部:7节,6对附肢。前5节较短,第6节最长,最后一节呈 对附肢 节较短 节最长 三角形,称为尾节,尾节不着生附肢。腹部6对附肢为 三角形,称为尾称尾扇。 主要的游泳器官。第六附肢宽大,与尾节合称尾扇。

螯虾解剖医学PPT课件.ppt

螯虾解剖医学PPT课件.ppt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学习对虾(或螯虾)的一般解剖方法。 3、识别甲壳纲的常见种类。
二、材料和用具:
1、螯虾:1/2 2、解剖器械:1/2 3、瓷盘;1/2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 观察螯虾的外部形态 (二) 螯虾的解剖方法 (三) 螯虾内部结构的观察 (四)认识甲壳纲的常见种类
5、消化系统
前肠 ➢口 ➢ 食道 ➢胃 贲门胃:前端,壁薄,透过胃壁可看到胃 内有深色食物 幽门胃:后端,较小,壁略厚
中肠 ➢ 很短,1对肝脏位于其两侧
后肠 贯穿整个腹部,透过肠壁可见内有深色食物 残渣,以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
6、排泄系统
触角腺(绿腺):位于头部腹面大触角 基部外骨骼内侧的一团扁圆形腺体。乳 白色(新鲜时为绿色)
把剪刀插入腹甲背面,沿背面中央把 腹甲剪开
用镊子轻轻的取下一侧的甲壳 用眼科镊取少许肌肉,制片观察
3、循环系统
心脏
➢ 位于头胸部 背方的围心 窦中,为半 透明、多角 形的肌肉囊
➢ 用放大镜观 察,可见有3 对心孔
3、循环系统
动脉:细而透明,用镊子轻轻提起心脏,可 见心脏发出7条血管 ➢ 由心脏前行的动脉 眼动脉:1条,由心脏前端发出 触角动脉:1对,由眼动脉基部两侧发 出 肝动脉:1对,由触角动脉外侧发出 ➢ 由心脏后行的动脉 腹上动脉:1条,沿后肠背方后行到腹 部末端 ➢ 由心脏下行至腹面动脉 胸直动脉:1条,弯向胸部腹面
膀胱:宽大而壁薄,伸出短管开口于排 泄孔
排泄孔:位于大触角基部腹面
7、神经系统
腹神经索 食管上神经节(脑神经节) 围食管神经 食管下神经节
(三)其他甲壳动物浸制标本观察
藤壶( Balanus ) 对虾( Penaeus orientalis )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 三疣梭子蟹( Neptunus trituberculatus ) 等等

螯虾的解剖PPT课件

螯虾的解剖PPT课件
端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
14
• 消化系统:肝脏(淡黄色腺体),胃(囊状) • 排泄系统:触角腺(扁圆形腺体), 生活时呈绿色,故又称绿
腺,浸制标本为乳白色 • 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腹神经链(身体腹面正中线的1条白
色索状物);围食管神经;食管下神经节;脑
15
16
17
甲壳动物的循环系统
18 Back
实验八 虾的解剖
1
目的
❖ 通过观察螯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 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认 识甲壳纲的代表动物;具备初步识别甲 壳动物常见种类的能力。
2
内容
1. 螯虾的外形 2. 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
3
实验材料与用具
• 螯虾的浸制标本 • 解剖器具,解剖盘,放大镜
4
实验操作及观察 ➢外部形态结构的解剖及观察 ➢内部器官系统的解剖和观察
12 Back
13
内部器官系统的解剖和观察
1. 呼吸器官:
2. 肌肉:为成束的横纹肌,往往成对
3. 循环系统 : 心脏:位于头胸部后端背侧的围心窦内,半透明,多角形的肌肉囊。
在心脏的背面,前侧面和腹面各有一对心孔。 动脉:细且透明
4. 生殖系统: 5. 精巢1对,白色;输精管,其末端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 雌性:卵巢1对,性成熟时为淡红色或淡绿色,浸制标本呈褐色,其末
5
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
1. 头胸甲;额剑;复眼;颈沟;鳃盖;鳃腔
2. 附肢(13对): 头部及其附器:共5对 • 小触角、大触角 、大颚 、第1小颚 、第2小颚 1. 胸部及其附器:共8对 2. 3对颚足 、5对步足 腹部及其附器 • 5对游泳足 、1对尾肢
6
7
8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6、排泄系统
触角腺(绿腺):位于头部腹面大触角基 部外骨骼内侧的一团扁圆形腺体。乳白色 (新鲜时为绿色)
膀胱:宽大而壁薄,伸出短管开口于排泄 孔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二)螯虾的内部解剖
呼吸系统 肌肉系统 循环系统 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神经系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1、呼吸系统
用剪刀剪去头着生情况, 原位用镊子稍作分离,观察各种鳃
雄虾第1对腹肢变成管状交接器;雌虾的退 化且第2对腹肢细小、外肢退化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一)螯虾的外形观察
附肢的观察
左手持虾,使其腹面向上 右手持镊子,由后向前依次将左侧附肢摘下,并按原
雄性
精巢:1对,白色, 位于围心窦腹面。 呈3叶状,前部分 离为2叶,后部合 并为1叶
输精管:1对,细 长
生殖孔:第5步足 基部内侧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实验七-鳌虾外形和内部解剖观察
4、生殖系统
雌性
卵巢:1对,位于围心窦腹面,褐色。颗粒状, 分3叶,前部2叶,后部1叶
输卵管:1对,短小 生殖孔:第3步足基部内侧 受精囊:第4、5对步足间的腹甲上,有一椭圆
来顺序排列在解剖盘内 用放大镜自前向后依次观察附肢的构造
注意事项
摘取附肢时,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 如附肢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连接后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附肢 (头部附肢 胸部附肢 腹部附肢)
• 头部附肢 • 1)复眼 • 2)第一触角 • 3)第二触角 • 4)大颚 • 5)第一小颚 • 6)第二小颚 • 7)三对颚足
(第三颚足的最末节(即指节)与末
二节(即掌节)的长度比,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胸部附肢


步足(五对) 步足是虾类捕食与爬行的器官、内肢发达, 外肢退化,步足由七节构成,即底、基、座、 长、腕、掌、指节。前三对为钳状,后两对为 爪状。
腹部附肢(六对)

是主要的游泳器官,内外肢皆不分节,边缘具 有羽状刚毛。雄性对虾的第一腹肢的内肢变成 交接器,第六对为尾扇,尾肢宽大,与尖的尾 节形成尾部扇形的构造,通称为尾扇。尾扇在 游泳时有升降作用,而且可以快速划水,使身 体向后弹跳,躲避敌害。
二.螯虾的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口、短管状的食道、壁薄的胃、 短的中肠、长而细直的后肠、粗短的直肠以及 开口于尾节腹面的肛门组成。 口器:由大颚,第一、第二小颚,以及三 对颚足组成。 胃磨:贲门胃的内壁有三组小齿构成胃 磨。幽门部的前端生有无数刚毛,具有过滤作 用。
实验五
实验目的:
虾类解剖
通过对几种虾的解剖,了解虾类的生物学性,以便更 好地养殖或研究。
实验方法:
常规解剖。
实验材料:
螯虾、对虾。ຫໍສະໝຸດ 实验工具:手术剪刀(中)5把、眼科剪刀5把、镊子(中)5把、 眼科镊子5把、放大镜5把、解剖盘(大)5个。
实验内容

比较螯虾与对虾的形态特征 比较螯虾与对虾的内部构造

2.呼吸系统

鳃 鳃位于胸部两侧的胸腔内。分为侧鳃、足鳃、 肢鳃和关节鳃四种。共25对。
3.循环系统

虾的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包括心脏、血管和 许多大小血窦。位于头胸部背后部的围心腔内, 近方形。且有四孔,两对在背面,一对在前侧 面,一对在腹侧面。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4.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雌虾有卵巢一对、输卵管一对 和一个交接器,输卵管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 称雌孔,在体外有雌性交接器。 雄性生殖器包括精巢、贮精囊、输精管、 前列腺、精荚囊、雄孔、交接器。开口于第五 步足基部。
5.排泄系统

虾的排泄器官为触角腺,位于第二触角基部, 由腺体、膀胱及排泄管组成,开口于第二触角 基部。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虾的神经系统主要由食道上神经节、环食道 神经、食道下神经节和纵贯全身的腹神经链及 其它大大小小的神经构成。 感觉器官:复眼一对;平衡囊一对位于第一 触角基部丛毛中,专司身体平衡;第一、二触 角有触觉作用,第一触角外肢的刚毛具嗅觉作 用;各部刚毛有触觉作用。
一.螯虾的形态特征




1.螯虾的头胸甲 八区 1)额区 2)眼区 3)触角区 4)胃区 5)肝区 6)心区 7)颊区 8)鳃区 七刺 1)胃上刺 2)眼上刺 3)眼后刺 4)触角刺 5)鳃甲刺 6)颊刺 7)肝刺
• • • • • • •
七脊 1)额角后脊 2)额角侧脊 3)额胃脊 4)眼胃脊 5)触角脊 6)颈脊 7)肝脊 八沟 1)中央沟 2)额角侧沟 3)额胃沟 4)眼后沟 5)眼眶触角沟 6)颈沟 7)肝沟 8)心鳃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