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 缺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军民融合的推进,中国不仅在军舰制造方面让世界惊叹,在民用造船领域同样令人。

近日,首艘“中国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下水。

极地科考船最为重要的是破冰能力,破冰能力不足,在极地将寸步难行。

世界上现有的破冰船都是单向破冰,或船艏或船艉,而且以船艏破冰居多,它借助坚固的船头以及锋利的冰刀把冰搅碎、压碎。

但遇到厚厚的冰脊时,它就了。

“雪龙2号”具有“鱼与熊掌兼得”的破冰本事,可以就地转圈圈,有相当厉害的破冰能力和随时掉头的能力。

“雪龙2号”这一破冰技术,确保船舶在10米-15米厚的冰脊中不被卡住,不但可以让它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直接倒着破冰,极大地增强了船舶的安全性,还能在厚达1.5米的冰层中昂首前行。

值得一提的还有其动力定位系统,运行这一系统定位时,船头能根据海上风向和海水流向选择合适角度,使船体,即使面对6级大风,“雪龙2号”也可以实现漂泊调查作业。

“雪龙2号”不仅科技含量高,生活休闲体育场所、设施也是。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另眼相待力不从心稳如泰山无所不包B.另眼相待力不胜任坚如磐石无所不包C.刮目相看力不从心稳如泰山一应俱全D.刮目相看力不胜任坚如磐石一应俱全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科学转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雪龙2号”兼有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具有相当强的破冰性能和灵活性。

B.“雪龙2号”兼有船艏和船艉的破冰本事,可以在极区原地自由地转一个圆圈,具有相当强的破冰性能和灵活性。

C.“雪龙2号”兼有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能力,完成极区原地自由转圈绝对没问题,具有相当高的破冰能力和灵敏度。

2025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耍孩儿)曲调之所以同名异调,关键在于它的同源而异流。

《中原音韵》曾指出(耍孩儿)即(魔合罗),学界或据此认为(耍孩儿)源于宋代傀儡戏的音乐曲调,这一推断有一定道理,惜文献无存,难以确考。

从现存文献看,(耍孩儿)最早见于无名氏《刘知远》,其后,董解元《西厢记》亦用之。

《刘知远》的具体创作年代学界有争议,而《董西厢》,钟嗣成《录鬼簿》谓其作者董解元“金章宗时人”,朱权《太和正音谱》也说他“仕于金,始制北曲”,张羽《古本董解元西厢记序》更称其“为后世北曲之祖”。

金元以来北曲,在宫调、曲调、联套形式等方面都沿袭了《董西厢》诸多特性,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耍孩儿)的宫调归属与词格。

南曲(耍孩儿)要稍微复杂一些,但就其源头来说,也仍在《董西厢》。

南曲(耍孩儿)之于《董西厢》(耍孩儿),虽有因承,但更多的却是变化,所以无论从其宫调的归属看,还是从其曲调的词格看,两者都颇不相同,但即使如此,南曲(耍孩儿)之源也无疑在《董西厢》,至少其曲调名称如此。

至于俗曲(耍孩儿),按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的说法,是明代成化、弘治以后开始流行的,但事实上其八句格早在元代就已经“定型”了,只是它长期隐藏在北曲般涉调(煞)曲的身后而已。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年高三月考试卷语文2020.8本试卷其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单选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

每道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沛公安在?B.大晋,何厌之有?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D.凌万顷之茫然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C.皆为陛下所成就D.何以汝为见4.“所以”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5.下列“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吾其还也。

B.其人居远未来;吾令人望其气C.君知其难矣;共其乏困D.路漫漫其修远兮;臣左手把其袖6.下列“因”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不如因而厚遇之C.欲因此时降武D.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7.下列“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越国以鄙远B.敢以烦执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其无礼于吾D.以勇气闻于诸侯;不然,籍何以至此8.下列“顾”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B.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不过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照顾9.下列表格内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祖道”,指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2025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契诃夫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约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

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

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大问题之一,居民对垃圾分类践行度普遍较低,如果没有立法强制,实现垃圾分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相关规定中不约而同提到了“强制性”“罚款”“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全流程分类”等关键词。

不过,垃圾分类的强制力度多大才合适,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具体把握,总体上应当因地而异、因城施策。

比如“垃圾围城”情况严重,或者垃圾分类开展难度大的城市,强制力度不妨大一点,反之则可以适当轻一些。

同时,还应该根据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等指标确定罚款标准等,让立法执法强制力度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适应。

强制垃圾分类并非只能罚,通过奖励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比如韩国规定,奖励额度最高可达处罚金额的80%,这有利于鼓励更多人监督垃圾分类。

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应该探索更多的强制手段,最终以广大居民是否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来评价强制效果。

(摘编自《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2019年6月25日《北京青年报》)材料二: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行,一个新兴职业群体一代收垃圾网约工悄然出现。

客户线上预约,废品小哥线下上门回收。

垃圾回收是世界性难题,强制垃圾分类回收是必要的措施,也是未来趋势。

眼下,垃圾分类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回收流程的专业化与集约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居民的自觉行动。

花钱请人上门一条龙服务,既可以免去分类、清理之苦,又提高了垃圾回收效率,同时也为环保事业创造了新的商机,确实是件好事。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缺答案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缺答案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材料一所谓老规矩,就是老年间的规矩。

要想弄清楚老规矩,首先得知道“规矩”这俩字是什么意思?简单说:“规”,就是做木工活儿画圆的圆规。

“矩”呢?是做木工活儿的曲尺。

当然,现在这两样东西,已经不限于木工活儿的工具了。

古人说事儿论理,喜欢打比方。

荀子说:“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方圆。

"咱们的这位老祖宗是拿这两样工具打了个比方,意在说明规则和礼法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敢情规矩这个词儿,是从荀子这儿来的。

但是,规矩跟法律还不一样。

法律一条一条在那儿摆着,您违犯了哪条,对不起,您要接受哪条的处罚,该蹲大狱蹲大狱,该挨刀挨刀。

规矩则没那么严重。

它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约束。

您不守规矩,顶多受到人们道德上的谴责,或者罚出场外,大伙儿不带你玩了,还到不了蹲大狱啃窝头的份儿。

《史记・礼书》中说:“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

”司马迁说得非常好,甭管干什么事儿,都有规矩。

按规矩做了,往上说就是仁义的人。

不按规矩做,再往前迈一步,您就犯法了.其实,规矩又有点儿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游戏规则”,各项体育比赛都有规则。

比如足球,犯规轻的,吹哨警告;违规稍重的,黄牌警告;严重犯规,就要亮红牌,直接罚出场外了。

韩非子在《解老》中说:“万物莫不有规矩。

”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干什么都有规矩,否则,就会乱套。

我们说的老规矩,如果细分的话,主要可分为四类: 一是家规,即家庭或家族定的规矩;二是社会交往的规矩;三是社会场所的规矩,比如交通法规,乘坐地铁的规定,影剧院的相关规定等;四是行规,也叫门规,即各行各业、各门各派、三教九流的规矩。

我们通常说的老规矩,主要是指家规和社会交往的规矩。

(取材于刘一达《话说北京老规矩》) 1.根据“材料一”,下列明显属于不守“规矩”的一项是(3分)A.宝玉在马上笑道:“周哥、钱哥,咱们从这角门走吧,省了到老爷的门口,又下来。

2024北京北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北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北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以南北向轴线统领的营城制度。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成型、丰富于明清,发展、传承于近现代,是逾7个世纪城市历史遗存不断累积叠压的结果,成为北京老城独特景观秩序的极致体现。

明永乐四年(1406年)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北京城形成“凸”字形城郭格局,北京中轴线的整体格局基本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的规划与建设延续并强化了中轴线居中、对称的规划格局,北京中轴线作为北京城市发展的基准线仍然发挥着统领性作用。

北京中轴线中段北部,城市景观主要由明清时期的皇家宫苑和祭祀建筑构成。

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居于轴线之上,故宫居南,内金水河环抱整个皇家宫殿区;景山居北,山体苍翠森然,为其靠山;南侧的午门、端门、天安门以层层门阙形成严整的景观序列。

位于北京中轴线核心区域的天安门、外金水桥和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包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构成中段南部,是自明清时期延续至今的重要礼仪活动空间。

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发展中,北京中轴线整体的规划格局与景观秩序均得到尊重与延续,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同时又在时代需求的驱动下得到不断发展与传承,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展现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规划理念对于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

(选自《中国文物报》,有删改)材料二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背后,多项数字技术为其提供了高精度、三维立体的空间数据底板。

这也是全球首次数字化技术全过程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数字化已经成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创新标签。

确定轴线走向在北京中轴线的申遗进程中,需对其方位、走向、空间格局等进行精确测定。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脉博人才辈出桎梏(kù)数见不鲜(xiān)B.精辟融会贯通拜谒(yè)咎由自取(jiù)C.炮制精减机构攒射(cuán)管窥蠡测(lǐ)D.装帧拢络人心徇私(xùn)前倨后恭(jū)2.下列形近字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哺育果脯匍匐铺张扬厉捕风捉影B.疏浚皴裂逡巡日月如梭怙恶不悛C.犄角旖旎崎岖倚马可待掎角之势D.弹劾刻薄隔阂垓下之围言简意赅3.下列词语中的多音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拗断/性情执拗结合/结结巴巴萎靡/风靡一时间断/间不容发B.活塞/塞翁失马便利/便宜行事纰缪/未雨绸缪辟邪/开天辟地C.切割/切肤之痛重围/安土重迁假日/久假不归下载/载歌载舞D.捡拾/拾级而上稽首/滑稽可笑煞尾/煞费苦心作坊/为虎作伥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磨炼门可罗鹊焦燥草菅人命B.寒喧立竿见影焕散旁征博引C.切磋食不果腹株连平心而论D.针灸宣宾夺主沉湎廖若辰星5.下列加点词语字形与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A.足球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足球场内你拼我抢、高潮迭起;场外的球迷们作壁上观,为拥戴的球队呐喊助威。

B.长江是一条渊远流长的大河,它发源于清早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是全世界第三长河。

C.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D.良好的气质风度可以凸显应试者的个人魅力,给评委留下良好印象,从而在面试中取得出其制胜的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每小题2分,共8分。

读书人足不出户,单靠苦思冥想,是很难成就大学问的。

这一点,古人很清楚,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也。

古今中外的读书人,都曾借助“上路”来求学问,交朋友,并甲自己的名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材料一所谓老规矩,就是老年间的规矩。

要想弄清楚老规矩,首先得知道“规矩”这俩字是什么意思?简单说:“规”,就是做木工活儿画圆的圆规。

“矩”呢?是做木工活儿的曲尺。

当然,现在这两样东西,已经不限于木工活儿的工具了。

古人说事儿论理,喜欢打比方。

荀子说:“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方圆。

”咱们的这位老祖宗是拿这两样工具打了个比方,意在说明规则和礼法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敢情规矩这个词儿,是从荀子这儿来的。

但是,规矩跟法律还不一样。

法律一条一条在那儿摆着,您违犯了哪条,对不起,您要接受哪条的处罚,该蹲大狱蹲大狱,该挨刀挨刀。

规矩则没那么严重。

它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约束。

您不守规矩,顶多受到人们道德上的谴责,或者罚出场外,大伙儿不带你玩了,还到不了蹲大狱啃窝头的份儿。

《史记・礼书》中说:“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

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

”司马迁说得非常好,甭管干什么事儿,都有规矩。

按规矩做了,往上说就是仁义的人。

不按规矩做,再往前迈一步,您就犯法了。

其实,规矩又有点儿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游戏规则”,各项体育比赛都有规则。

比如足球,犯规轻的,吹哨警告;违规稍重的,黄牌警告;严重犯规,就要亮红牌,直接罚出场外了。

韩非子在《解老》中说:“万物莫不有规矩。

”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干什么都有规矩,否则,就会乱套。

我们说的老规矩,如果细分的话,主要可分为四类:一是家规,即家庭或家族定的规矩;二是社会交往的规矩;三是社会场所的规矩,比如交通法规,乘坐地铁的规定,影剧院的相关规定等;四是行规,也叫门规,即各行各业、各门各派、三教九流的规矩。

我们通常说的老规矩,主要是指家规和社会交往的规矩。

(取材于刘一达《话说北京老规矩》)1.根据“材料一”,下列明显属于不守“规矩”的一项是(3分)A.宝玉在马上笑道:“周哥、钱哥,咱们从这角门走吧,省了到老爷的门口,又下来。

”周瑞侧身笑道:“老爷不在书房里,天天锁着,爷可以不用下来罢了。

”宝玉笑道:“虽锁着,也要下来的。

”(《红楼梦》,第52回)B.北京同仁堂是中药领域的老字号,其店铺门口挂着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C.老陆开车亲自把外宾接到家来,但楼门口地界窄,只能由一边下人,老陆坐在外边,却执意让坐在里面的客人先下车,最后这位国际友人只好伸着长腿跨过老陆跳下车。

(冯骥才《怀念老陆》)D.小王很饿,他在地铁上选了一个人较少的角落,安静地吃着路上买来的煎饼果子。

吃完后,他把包装袋都扔进垃圾桶,连地上的碎末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2.根据“材料一”以及你的理解,请给“规矩”下一个定义。

(4分)材料二说来有趣,一向反对相声教化功能的郭德纲终于发声教化,竟然谈起了“规矩”二字。

闹了半天,叛逆的德云班主原来是维护传统的。

相声传统有多少是糟粕有多少是精华,这话题还是留给相声圈的专业人士们自己去争论吧,但是对于“规矩”这两个字,倒真是颇值得更多人细细思量。

郭德纲的长微博寥寥数字,已经把规矩的真谛点破了。

微博上说:“人活一世是要有规矩的。

有礼数有体统,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在街上走,穿着打扮看娘的手艺,说话办事显出爹的教养。

”没有错,郭德纲所说的规矩,本质上就是教养,没了规矩也就是缺少教养,养不教,自然是父之过。

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质疑文明问题,尤其是在刚过去的这个黄金周,见到最多的报道就是关于游客的各种状况,比如天安门广场一天5吨的垃圾,比如个别游客在景区刻画、便溺,又比如为了争抢而发生的各种冲突。

我们把这些现象定义为“不文明”,但是不文明这个说法还是抽象,不如用没规矩和少教养来定义更为准确。

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这实在只是一个概念,我很想有人能够把这个概念具体描述出来,说说我们到底拥有怎样的礼仪和什么文明?礼仪可以帮我们建立起一种秩序,往大了说,它是一种社会秩序,往小了说,它是一种家庭秩序。

礼仪并非虚伪,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礼仪礼节成了别人眼中的“装”。

“装”是什么意思?隐藏真实的自我就是一种“装”,装就是虚伪,是不真诚;礼仪和礼节都可能成为一种“装”,比如见到一位让你讨厌的长辈,你还是毕恭毕敬,因为礼仪就是这么要求的。

于是,有些人认为,礼仪都是“做”出来给人“看”的,“不真诚”是礼仪的心理基因,因而礼仪便是“虚伪”,他们以反对虚伪的理由来反对礼仪。

但是,这样的逻辑是不科学的。

郭德纲其实也是一个矛盾体,英雄情结、草莽气慨和书生意气竟然在他一个人身上完美融合,传统和反传统的思想集于一身,但他的“规矩”论承认了叛逆是需要道德前提的。

关于规矩这一说,我觉得所谓文化的复兴,不如先从这小小的规矩上落实吧。

人守规矩而知礼仪,因知礼仪而有教养,因有教养而表现文明,文明复兴了,文化也就复兴了。

(选自《京华时报》《有个性也要守规矩》)3.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糟粕(zāo pò)B.寥寥(liáo liáo)C.气慨D.书生意气4.根据“材料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下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看法。

(5分)礼仪并非虚伪,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礼仪礼节成了别人眼中的“装”。

材料三北京人重视“理儿”。

人们常说有理儿有面儿,北京人把有“理儿”放在前面,有了“理儿”,才会有“面儿”,老北京的“理儿”、“规矩”不是哪位皇帝御批的,也不是纯粹民间发展起来的。

从种种特征来说,老北京的“理儿”、“规矩”源自周礼和孔孟儒学,伴随着社会的演变,不断地流传和发展。

正所谓“道家讲究和谐,佛家讲究包容,儒家讲究规矩”。

《老炮儿》这是一部“讲理儿”的电影。

“老炮儿”一词源于“炮局”,炮局是老北京的俚语,借指警局、派出所,而“老炮儿”就是那些因为犯事而经常出入“炮局”的人,影片中的主人公“六爷”(冯小刚饰)就是昔日家喻户晓的“老炮儿”。

六爷坚守的文化传统正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他看见小偷,教育人家拿钱走人可以,证件给人家寄回去,要懂得盗亦有道;看见有人要跳楼,围观的人起哄看热闹,只有他义愤填膺谴责他们的冷漠;他认为知法犯法不对,损人钱财不对,暴力执法不对,蓄意伤人不对……这些情节让我们看到了恪守规矩和底线的“六爷”,看到了凡事论理、要讲道义的“六爷”,看到了心里始终有着一杆计仁算义的秤的六爷。

电影中反复出现一个老人的形象:他头发花白,仅单单一坐,就有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质。

路过的人往往会为他点支烟,以示敬意。

“六爷”最在意这个细节。

甚至在赴生死之约前,他还郑重其事地将烟含在嘴里,点燃后再送到老爷子口中。

以这类独特的告别方式,他无声地道出了自己的潜台词:无论江湖上的人物如何流转更迭,但不能改变的是民间的“规矩”———其中之一,就是有所敬畏。

这固然来自儒家伦理学,但也是他对抗主流的精神武器———在权力和金钱的逻辑之外,维系民间的秩序和道义。

它设定了底线:即便你有权有钱,也不能蔑视人的尊严。

在导演管虎的眼中,所谓的“老炮儿”彰显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规矩道理,像老北京城曾经雄壮时候存留的一口硬气,这口气是活的精神养分给予曾经的主人们骄傲的底气,在老北京曾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滋养了一干“顽主”,而随着时光荏苒这批曾经的轻狂少年开始妥协,这口气被往来穿梭的新兴人潮冲击溃散。

六爷是这口气的守护者,然而,他虽看不惯当下的“礼崩乐坏”,却无能为力,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孤身固执所要扶起的“理”早已不适用于这个变化的时代。

“文明与野蛮,秩序与混乱,并行生长的混沌,难以调和的复杂。

”这既是《老炮儿》这部电影里呈现出的情节,也是我们生活的今日中华大地的现实。

管虎大胆揭露了当今社会官富阶层和平民间的尖锐矛盾,并让六爷作为群众代表去反击这种不公。

但这毕竟是电影。

现实中我们需要公平,却还是应该寄托于社会整体向法治的转向,而不能指望每个胡同口都站着一个维持秩序的六爷。

如果说《老炮儿》表现了时代的更迭,那么,它也展示了更迭中的连续性:“好的东西需要有传承,尽管江湖终归会变化,时代也会有交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同,但有些精神是不应该改变的。

”对于一种文化的坚守,不应该是腐朽的,而应该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不至于在我们老后,感觉一生所学、所用、所想,在时代巨变面前毫无存在价值。

这也体现了现代性文化的特点,在现代化社会,文化的枢纽型特质开始解构,社会开始由人伦社会向多元化分立社会转型。

只凭“规矩”办事的旧时代已经过去,法律、政治、经济,都是当代社会的必需品,每个人都必须强迫自己顺势时代的发展和演变。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希望这是一个警醒:形式上的墨守,只会显示我们的老旧,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公德价值观的遵守,才是本质与核心。

在法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传统的价值观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传统“规矩”与现实碰撞的结果是促使社会进行转型,是帮助人们在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当代文化的同时不忘记传统文化,是加深文化与现实的融合。

时代虽变,“规矩”常在。

5.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老炮儿》中六爷给“老人”点烟的情节是为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变幻,我们都应有所敬畏,即使你有权有钱,也不能蔑视人的尊严。

B.《老炮儿》让“六爷”作为群众代表去反击当今社会官富阶层和平民间的尖锐矛盾,但在导演管虎看来,还是应该寄托于社会整体向法治的转向,而不能指望每个胡同口都站着一个维持秩序的六爷。

C.现代社会开始由人伦社会向多元化分立社会转型,法律、政治、经济,都是当代社会的必需品。

只凭“规矩”办事的旧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D.作者认为,形式上的墨守,是一种守旧的表现,遵守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功德的价值观,才是本质与核心。

但是在法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传统的价值观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6.综合上述二则材料,谈一下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老规矩”。

(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小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诗辨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学者须从最上乘悟第一义,若小乘禅,皆非正也。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日益衰矣。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

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

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

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

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风咏,以为之本;、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及读古诗十九首.....今人之治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