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经注·江水》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三峡》比较阅读与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与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一)(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二)【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八上《三峡》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八上《三峡》文言文对比阅读
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 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 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 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 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 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南岸有青石, 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 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 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天高地 厚华夏情。 • 12、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 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 答: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不同点:《三峡》 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 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绝:断②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 ③不以疾也。疾:快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 悉见。悉:全,都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答: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 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 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 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 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 奇、秀等特点。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 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一)(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二)【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水经注江水》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水经注江水》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水经注江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245.下列句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负.势竞上,互相轩邈B.加以江湍.纡回素湍.绿潭C.黄牛如故.故.渔者歌曰D.虽.途径信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46.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间千二百里A.择其.善者而从之B.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4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48.试比较两文在写三峡水时的相同点。

【答案】245.B 246.D 247.(1)早晨从黄牛山出发,傍晚住宿在黄牛山,几天几晚,黄牛山看起来和以前一样。

(2)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乘着奔马驾着风,也不如行船快。

248.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三峡水的湍急。

【解析】24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背/凭借;B.急流的水/急流的水;C.原来的,从前的/所以;D.虽然/即使;故选B。

246.例句句意: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其:指示代词,这;A.句意:选择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学习。

其:人称代词,他们;B.句意:河水不能冲走石头,由于石头的反击力量。

其:人称代词,它;C.句意:人们按照他说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其:人称代词,他;D.句意:悬泉瀑布在这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2023最新-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优秀2篇】

2023最新-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优秀2篇】

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优秀2篇】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篇一《三峡》课案周上银▲教材分析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

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

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

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

长江之美,美在三峡。

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

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

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

2、同伴互助。

3、提出疑难)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三峡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甲乙文】【甲文】《三峡》原文略【译文】在三峡七百里江流得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得地方;重重得悬崖,层层得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就是正午与半夜,就瞧不见太阳与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得时候,下行与上行得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就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与冬天得时候,白色得急流,碧绿得深潭,回旋得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得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得柏树,悬泉与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就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得日子或者结霜得早晨,树林与山涧清凉与寂静,常有在高处得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得山谷里传来猿叫得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得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长193公里。

略无:毫无。

阙(que):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得高峻山峰。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

襄,上。

陵,大得土山,这里就是丘陵得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

王命:朝廷得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得快马。

御风:驾风。

以:认为素湍:湍:急流得水。

白色得急流。

绿潭:绿色得潭水。

回清:回旋得清波。

绝巘(yǎn):极高得山峰。

巘,凹陷得山顶。

飞漱:急流冲荡。

漱,喷射。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得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峻,高而陡峭良:实在,得确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得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三峡对比阅读及答案全

三峡对比阅读及答案全

三峡对比阅读及答案2(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一)参考答案: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阻断,隔断;有的2.(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山险水急三峡景;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

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

SHZXZX《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编辑整理:谯城区十河刘兵舰学(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2018年滨州市)【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哪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 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 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 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释】①成就:轮廓。

②信宿:两三日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 C.迳黄牛山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SHZXZX4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_______________ 。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_______ 描写。

(3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B.绝崛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 ・自非亭午夜分 ・ 既人迹所绝 ・ 虽途迳信宿 ・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6.C评分:共3分7.(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评分:共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水经注·江水》比较阅读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
[乙]
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
沿溯阻绝
(2)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有的
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
(2) 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答:
12.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11、6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2分)
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

12、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答: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13.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分)(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