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简答

计算机网络简答
计算机网络简答

简答题

1、OSI七层模型中表示层的功能有哪些?(3分钟)

答:表示层主要是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主要功能包括:

1、数据的解码和编码

2、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3、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2、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有哪些?(3分钟)

答:1、TCP属于面向连接的协议,UDP属于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2、TCP可以保证数据可靠、有序的传输,可以进行流量控制,UDP无法实现。

3、TCP协议有效载荷小于UDP协议(基于MSS计算),UDP性能高于TCP

4、TCP一般用于可靠的,对延时要求不高的应用,UDP一般应用于小数据量或

对延时敏感的应用。

3、简述OSI七层模型中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它们进行数据封装时头部信息。(2分钟)

答:1、传输层: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封装源端口、目的端口;

2、网络层: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封装源IP、目

的IP、协议号;

3、数据链路层: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封装源MAC、

目的MAC、帧类型。

4、TCP/IP协议栈和OSI七层模型之间的区别(1分钟)

答:1、TCP/IP协议栈是由一组协议共同组成的一个协议栈,OSI定义的是一个网络的结构体系和各层功能的划分;

2、OSI是模型、框架,TCP/IP协议栈是实现各层功能的协议族;

3、OSI为七层、TCP/IP协议栈为四层。

4、TCP/IP的应用层相对于OSI的应、表、会三层

5、TCP/IP的网络接口层相对于OSI的数链层和物理层

5、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是什么(2分钟)

答:1、IP地址是网络层逻辑地址,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

2、IP地址用于表示网络中某设备或节点的身份(网络位、主机位)(本网段唯一);

3、MAC地址用于表示某设备或节点在本以太网链路中的物理地址(全局唯一);

4、IP地址由32位,MAC由48位组成;

5、IP地址可区别不同网段,MAC地址无法进行区分。

6、ARP协议的工作原理(2分钟)

答:在TCP/IP协议中,A给B发送IP包时,在A不知道B的MAC地址的情况下,A 就广播一个ARP请求包,请求包中填有B的IP(192.168.1.2),以太网中的所有计算机都会接收这个请h求,而正常的情况下只有B会给出ARP应答包,包中就填充上了B的MAC地址,并回复给A。

A得到ARP应答后,将B的MAC地址放入本机缓存,便于下次使用。

7、TCP三次握手的过程(2分钟)

答:基于TCP协议传输数据之前,为确认连接正常,会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虚连接,连接建立完成后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首先由发起端发送连接请求;当接受方收到连接请求后,如果同意建立连接会回复应答报文;然后发送方收到此应答报文,会发送对此应答报文的确认信息。通过这种三次握手的过程来在数据发送的初期建立连接,保障数据的正常传输。

8、请问端口号的作用是什么?请问当一台客户端主机访问互联网某服务器的WEB服务时,传输层封装的源端口、目的端口分别是什么?(2分钟)

答:1、传输层端口号的作用是用于区分上层应用层的不同应用服务进程的。

2、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数据时,源端口为大于1024随机端口,如1150,目的端口

为服务器WEB服务端口,如80。

3、当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数据时,源端口为80,目的端口为1150

9.已知一个C类网段,要求划分10个以上子网,每个子网主机数不得少于14台。请问子网掩码?(5分钟)

答:255.255.255.240 分析(略)

10.192.168.1.30/27和192.168.1.65/27是否直接访问?(5分钟)

答:不可以,分析(略)

11.一个IP地址192.168.6.38/28,请问它所在子网的广播地址、网络编号、子网掩码、有效主机地址范围分别是什么? (5分钟)

答:分别是:192.168.6.47/28 192.168.6.32/28 255.255.255.240 192.168.6.33-46

12. 名词解释:广播、组播与单播。

答:广播-用于在这个网络向所有的节点发送数据

单播-用于向单一目标主机发送数据

组播-用于将来单大一源的数据包传送给在不同网络上的多台设备

13. 二层交换机与路由器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交换机一般用于局域网内主机的互联,不能实现不同IP网络的主机互相访问。路由器为什么可以实现不同网段主机之间的访问。为什么不使用路由器来连接局域网主机(5分钟)

答:1、从OSI的角度分析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交换机属于数据链路层设备,识别数据帧的MAC地址信息进行转发;路由器

属于网络层设备,通过识别网络层的IP地址信息进行数据转发。

2、数据处理方式的区别

交换机对于数据帧进行转发,交换机不隔离广播,交换机对于未知数据帧进行

扩散;路由器对IP包进行转发,路由器不转发广播包,路由器对于未知数据包

进行丢弃。

3、数据转发性能方面

交换机是基于硬件的二层数据转发,转发性能强;路由器是基于软件的三层数

据转发,转发性能相对较差。

4、接口类型

交换机一般只具备以太网接口,类型单一,接口密度大;路由器能够提供各种

类型的广域网接口,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链路,接口数较少。

5、应用环境

交换机一般应用于局域网内部,大量用户的网络接入设备。路由器一般用于网络间的互联。

14.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有什么区别?(3分钟)

答:1、功能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一样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进行三层数据包的转发。

2、性能

三层交换机能够基于ASIC芯片进行硬件的转发(一次路由多次交换);路由器

通过CPU+软件进行运算转发数据,性能低。

3、接口类型

三层交换机一般只具备以太网接口,类型单一,接口密度大;路由器能够提供

各种类型的广域网接口,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链路,接口数较少。

4、应用环境

三层交换机一般用于局域网内不同网段间的互通,路由器一般用于网络出口或

广域网互联。

15. 请讲述交换机的启动过程(2分钟)

答:1、交换机开机加电自检硬件

2、交换机从ROM中读取微代码从FLASH中加载操作系统(RGNOS)

3、将操作系统(RGNOS)加载到RAM中,操作系统启动完成

4、系统从FLASH中检测是否有配置文件(config.text),如有,将配置文件加载到

RAM中(running-config)

5、如无配置文件,将启动setup命令,进行交互式基本配置。

16. 请讲述VLAN技术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3分钟)

答:1、基于端口的VLAN

针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LAN的划分,不受主机的变化影响

2、基于协议的VLAN

在一个物理网络中针对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进行安全划分

3、基于MAC地址的VLAN

基于主机的MAC地址进行VLAN划分,主机可以任意在网络移动而不需要重

新划分

4、基于组播的VLAN

基于组播应用进行用户的划分

5、基于IP子网的VLAN

针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子网的IP地址,从而隔离用户主机,一般情况下结合

基于端口的VLAN进行应用

17. 请讲述Port VLAN和Tag VLAN的特点及应用环境(2分钟)

答:1、Port VLAN的特点: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不打标签

2、Tag VLAN的特点:一个端口可以属于多个VLAN,打标签802.1q

3、Port VLAN一般用于连接用户主机

4、Tag VLAN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级联

18. 请讲述什么是Native VLAN有什么特点(2分钟)

答:1、Native VLAN是指交换机的Trunk口的默认某个VLAN进行数据传输时不需要

封装802.1q标签。

2、利用Native VLAN可以提高交换机带宽的有效利用率。

19. 交换网络中运行了生成树协议,请描述一下,在主要链路断开,到启用备份链路中间需要经过几个阶段?有什么特点?(5分钟)

答:Blocking learning listening forwarding discarding

1、Blocking

接收BPDU,不学习MAC地址,不转发数据帧

2、Listening

接收BPDU,不学习MAC地址,不转发数据帧,但交换机向其他交换机通告该

端口,参与选举根端口或指定端口

3、Learning

接收BPDU,学习MAC地址,不转发数据帧

4、Forwarding

正常转发数据帧

20. 请简要说明交换网络中为什么形成环路、产生广播风暴的原理?(3分钟)

答:交换网络中单链路的网络容易形成单点故障,为了缓解单点故障对网络造成的影响,希望能够在交换网络中提供冗余链路,也就是从一点到达另一点时有多条链路可以达到。

交换机对于广播帧的处理方式是除接收数据接口外,向其他所有接口进行复制、扩散。这样,在存在环路的交换网络中,只要有一个广播数据帧,所有交换机将不停地复制、扩散,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整个交换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广播数据,占用大量的带宽和设备CPU资源,从而造成全网性能下降或网络中断。

21. RSTP在STP基础之上有什么样的改进?(5分钟)

答:有三点改进

1、第一点改进: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设置了快速切换用的替换端口(Alternate Port)和备份端口(Backup Port)两种角色,当根端口/指定端口失效的情况下,替

换端口/备份端口就会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

2、第二点改进:在只连接了两个交换端口的点对点链路中,指定端口只需与下游交换机进行一次握手就可以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

3、第三点改进:直接与终端相连而不是把其他交换机相连的端口定义为边缘端口

(Edge Port)。边缘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任何延时。

22. 请简述STP协议判断最短路径的规则(3分钟)

答:1、比较路径开销,带宽越小开销越大

2、比较发送者的Bridge ID,选择参数小的

3、比较发送者的Port ID,选择参数小的

4、比较接收者的Port ID,选择参数小的

23. 配置链路聚合时有哪些注意事项?(3分钟)

答:1、组端口的速度必须一致

2、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个VLAN

3、组端口使用的传输介质相同

4、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层次,并与AP也要在同一层次

24. 请问路由决策的规则是什么?(3分钟)

答:1、子网最长匹配

2、管理距离(distance)

3、度量值(metric)

25. 请问度量值的计算方法是什么?(2分钟)

答:带宽、延时、负载、距离、可靠性

例:RIP是距离OSPF是带宽

26. 请问有类路由协议和无类路由协议有什么区别?(3分钟)

答:1、原理:有类路由协议发送路由更新信息时不包含子网掩码信息;无类路由协议包含。

2、处理:有类路由协议路由器收到无法识别的更新信息时,只能按照标准的A、

B、C类子网信息进行处理;无类路由协议能够从路由信息中识别其子

网信息。

3、后果: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不连续的变长子网路由;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 无类路由协议能够更灵活进行子网划分应用,节约IP地址资源

27. 请问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有什么区别?(3分钟)

答: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向邻居发送路由信息

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定时更新路由信息

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将本机全部路由信息做为更新信息

4、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向全网扩散链路状态信息

5、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当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立即发送更新信息

6、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发送需要更新的信息

28. 请问距离矢量路由环路和交换环路有什么区别,是怎么产生的?(5分钟)

答:思路:是什么、为什么、后果、解决方法

1、交换环路是物理形成环路,路由环路是路由信息更新形成的环路

2、交换环路的形成目的是为了提供冗余链路,路由环路是由于路由算法的问题造成的。

3、交换形成环路后会造成广播风暴、MAC表不稳定、多帧复制等问题,路由环路会造成数据的循环转发,造成数据丢包,同时也造成路由信息更新的循环,

占用大量资源。

4、交换环路可以利用生成树协议解决,路由环路可以通过五种手段解决。(最大跳数、水平分割、毒性反转、触发更新、抑制时间)

29. 请讲述一下RIP协议的配置步骤及注意事项?(3分钟)

答:1、开启RIP协议进程

2、申明本路由器参数RIP协议计算的接口网段(注意:不需申请非直连网段)

3、指定版本(注意:路由器版本要保持一致,路由器默认可以接收RIPv1、RIPv2的报文)

4、RIPv2支持关闭自动路由汇总功能

30. 请讲述RIPv1、RIPv2之间的区别有哪些?(5分钟)

答:RIPv1

1、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

2、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更新报文

3、不支持认证

RIPv2

1、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

2、以组播的形式发送更新报文

3、支持明文和MD5的认证

31. 请讲述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过程?(5分钟)

答:1、为路由器每个接口配置IP地址

2、确定本路由器有哪些直连网段的路由信息

3、确定网络中有哪些属于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

4、添加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相关的路由信息

32. 请讲述RIP协议更新的几个计时器及作用?(2分钟)

答:1、30,RIP协议每隔30秒发送一次更新报文

2、路由器如果180没有收到来自邻居的更新报文,则将对方标识为不可达

3、240,路由器如果240没有收到来自邻居的更新报文,将该路由器相关的路由信

息删除

33. 请讲述OSPF的基本工作过程?(3分钟)

答:1、OSPF路由器相互发送HELLO报文,建立邻居关系

2、邻居路由器之间相互通告自身的链路状态信息(LSA)

3、经过一段时间的LSA泛洪后所有路由器形成统一的LSDB

4、路由器根据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最短生成树,形成路由转发信息34. 广域网中三种链路类型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特点?(3分钟)

答:专线、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专线:

举例:DDN专线、E1专线,成本高,延时小,安全性高

协议:HDLC、PPP

电路交换

举例:电话网络属于电路交换,特点是资源利用率低、延时小

协议:PPP HDLC

分组交换

特点:资源利用率高,延时大

协议:X.25 Frame-Relay

35. 广域网协议中PPP协议具有什么特点?(3分钟)

答:安全性:PAP、CHAP验证协议、回拨机制

灵活性:对上层协议灵活支持,IPCP、IPXCP等

扩展性:多链路捆绑

高性能:支持数据压缩

36. PAP和CHAP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分钟)

答:PAP的特点:

1、由客户端发出验证请求,服务器端无法区分是否为合法请求,可能引起攻击

2、客户端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等验证信息以明文方式发送给服务器端,安全性低

3、由客户端发出验证请求,容易引起客户端利用穷举法暴力破解密码

4、相比CHAP性能高,两次握手完成验证

CHAP的特点:

1、由服务器端发出挑战报文

2、在整个认证过程中不发送用户名和密码

3、解决了PAP容易引起的问题

4、占用网络资源,认证过程相对于PAP慢

37. 请简述CHAP的验证过程?(3分钟)

答:1、客户向服务器端发起建立链路连接请求

2、服务器端向客户端主动发出挑战报文

3、客户端利用密码对挑战报文进行(MD5)加密处理后将加密后的密码发送给服务器

4、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应答后,在本地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建立链路,验证失败断开链路

38. 分析网络安全隐患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和防范手段有哪些?(2分钟)

网络安全隐患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内部网络安全和访问外网安全。

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有几个方面:攻击、病毒、木马、人为破坏、环境影响等。

常见的防范手段:ACL、防火墙、杀毒软件、IDS/IPS等

39. 请总结一下在锐捷的设备上配置ACL时的注意事项(3分钟)

答:1、配置命令:交换机支持命名的,路由器支持编号的

2、配置规则:缺省规则是拒绝所有;一组ACL包含多条规则时,从上至下进行匹

配,匹配成功马上停止,执行操作;

3、应用规则:一个接口,一个方向只能应用一组ACL;

交换机物理接口只能IN,VLAN接口可以IN和OUT;

路由器接口可以IN和OUT

40. 某学员在做ACL实验时,VLAN10连接客户端,VLAN100连接外网,配置了以下规则

Ip access-list extended abc

Deny 192.168.1.0 0.0.0.255 192.168.100.5 0.0.0.0 eq 80

Permit any 192.168.100.5 0.0.0.0 eq 80

Interface vlan 100

Ip access-group abc in

请分析学员所配置ACL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分钟)

答:有两处错误,1.ACL应用错误,正确应该应用在VLAN10的IN方向

2.规则编写有问题,通过这个配置后发现所有主机只有访问

192.168.100.5的80,其余服务无法访问,缺少允许所有的规则。

41. 请说明一下,应用访问控制列表规则时的建议方法是什么?原因?(3分钟)

答:标准访问列表一般应用在离目的比较近的位置,扩展访问列表一般应用在离源比较近的位置。

原因:标准访问列表是根据数据的源地址进行过滤的,无法过滤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如果应用在离源比较近的位置可能会造成对其他网络的访问影响。例:拒绝192.168.1.0 访问192.168.2.0 但可以访问192.168.3.0。如果在192.168.1.0所在的接口应用的规则,那192.168.1.0 将无法访问192.168.3.0。但如果将规则应用在192.168.2.0所在接口将不会造成影响。

扩展访问列表是根据数据的多种元素进行过滤的,根据通过多重信息对数据进行准确的过滤和处理,一般规则定义正确的话,不会对其他的网络访问造成影响,为了节省网络带宽资源,一般应用在离源近的位置。

42. 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配置时是否有一些限制?(2分钟)

答:1、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只能在物理接口进行配置

2、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只能在ACCESS接口

43. 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可以配置哪些?可以实现什么功能(3分钟)

答:最大连接数限制、端口地址安全绑定。

1、利用最大连接数限制可以控制用户的接入数量、防MAC地址攻击;

2、利用地址安全绑定可以防止用户进行IP地址欺骗、MAC地址欺骗等行为。

44. 请解释一下如何理解NAT地址转换的四个地址的概念(3分钟)

Inside local(IL)分配给内部网络设备的地址,此地址不会对外网公布Inside Global(IG)通过这个地址,外网可以知道内部的设备

Out local(OL) 通过这个地址,内部设备可以知道外部设备

Out Global(OG) 分配给外部设备的地址,此地址不会向内部公布45. 请简要说明一下NAPT配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3分钟)

1、定义内网和外网接口(insid、outside)

2、定义内部本地地址范围(利用IP标准ACL定义)

3、定义内部全局地址范围(利用ip nat pool)

注意:只有一个全局地址时如何表示

4、配置NAPT映射

注意:overload的含义

46. 请简要说明一下NAT可以解决的问题(3分钟)

1、解决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

2、私有IP地址网络与公网互联;

3、非注册IP地址网络与公网互联;

4、网络改造中,避免更改地址带来的风险。

47. 请简要说明一下静态地址映射和动态地址映射的区别(2分钟)

1、静态NAT/NAPT

应用:需要向外网络提供信息服务的主机

特点:永久的一对一IP地址映射关系

2、动态NAT/NAPT

应用:内部网络访问外部网络

特点:内部主机数可以大于全局IP地址数

最多访问外网主机数决定于全局IP地址数

临时的一对一IP地址映射关系

48. NAT存在什么样的限制(2分钟)

1、影响网络性能

2、不能处理IP报头加密的报文;

3、无法实现端到端的路径跟踪(traceroute)

4、某些应用可能支持不了:内嵌IP地址

49. 请问ping命令常用的参数有哪些,可以判断哪些方面的故障(5分钟)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的应用,ICMP属于网络层协议,因此ping只可以测试基本网络层以下的故障。

Ping ip address 可以测试本机到目的IP的链路可通性

Ping –t ip address -t 参数表示持续不断地发送ICMP报文,可以检测网络链路是否为间断性不通。

Ping –l number ip address–l 参数表示发送报文的大小,默认windows发送的ICMP 报文携带数据大小为32字节,增大ICMP报文的大小,检测网络对大容量数据包的处理性能。

50、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面向连接服务的特点是,在服务进行之前必须建立数据链路(虚电路)然后在进行数据传输,传输完毕后,再释放连接。在数据传输时,好象一直占用了一条这样的电路。适合于在一定期间内要向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的情况。对传输数据安全,不容易丢失和失序。但由于虚电路的建立,维护和释放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和时间。

无连接服务的特点,在服务工程中不需要先建立虚电路,链路资源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动态进行分配。灵活方便,比较迅速;但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适合于传送少量零星的报文。

51、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1、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是水平的。服务是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功能,是垂直的。

2、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和论述题

计算机网络题库中简答题与综合题大全1.简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得优缺点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在通话得全部时间内,通话得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得固定传输带宽,当其中得一段链路出现故障,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 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特点,在分组传输得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逐段占用,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路由,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她主机发送分组, 网络使用高速链路,完善得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得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得生存性。 报文交换就是不分组得分组交换,具有存储转发得优点。 2.论述分组在网络上传输可能出现得延迟以及影响这些延 迟得原因 传输延迟:由带宽决定,就是计算机节点发送数据到链路上所需要得时间 传播延迟:数据从链路得一端到另一端所需要花得时间,由物理链路得长度与物理链路得传播速度决定。 排队延迟,数据到达路由器得输入队列,等待路由器处理得等待时间,由网络拥塞程度决定 节点处理延迟,路由器处理数据选择路由所花得时间,由路由器得性能决定3.请简述计算机网络TCP/IP体系结构得基本工作原理, 包括如何分层,为什么分层,每层如何协同工作? 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体系结构。分为5层就是目前internet得分层标准,即TCP/IP参考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2分)每层功能上相互独立,下层对上层提供一个服务访问点,实现透明传输,网络协议分层有利于把设计问题划分成较小得易于处理得片断,当某一层得协议得改变不会影响其她得协议。 各层功能得描述: 物理层:涉及到通信在信道上传输得原始比特流,这里得设计主要就是处理机械得、电气得、过程得接口,以及物理层下面得物理传输介质问题。数据单元就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指定在网络上沿着网络链路在相邻节点之间移动数据得技术规范,数据单元就是帧,主要处理一段链路上得帧得可靠传输问题,以及解决流量问题,对共享信道得访问等问题。HDLC,PPP,等都属于这一层得协议。 网络层:最关键得问题就是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得端得路由,包括静态路由与一些动态路由协议,如RIP,OSPF,BGP等还包括IP地址得格式,ICMP 协议,组播协议等.数据单元就是IP分组。通过协议字段向上层提供服务. 传输层:保证主机与主机之间正确通信得协议,TCP,UDP都属于这一层,其中TCP就是可靠得面向连接得协议,而UDP就是不可靠得无连接协议。数据单

计算机基础知识多选题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B类私用IP地址的有______。 A.102.204.24.1 B.172.15.24.1 C.172.16.24.1 D.172.31.24.1 E.192.168.0.1 2.下列各项中,属于TCP/IP协议应用层的有______。 A.HTTP B.TCP C.SMTP D.SNMP E.ICMP 3.某全双工网卡标有“100BASE-TX”,关于该网卡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该网卡可以用来接双绞线 B.该网卡可以用来接光缆 C.该网卡最大传输速度为100Mbps D.该网卡最大传输速度为200Mbps E.该网卡最大传输速度为1000Mbps 4.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局域网与广域网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局域网比广域网地理覆盖范围大 B.广域网比局域网速度要快得多 C.广域网比局域网计算机数目多 D.局域网比广域网误码率要低 E.局域网不能运行TCP/IP协议 5.解决IP地址资源紧缺问题的办法有______。 A.使用网页服务器 B.使用代理服务器 C.多台计算同时共用一个IP地址上网 D.使用地址转换 E.升级到IPv6 6.在未进行子网划分的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属于网络地址的有______。 A.10.0.0.0 B.100.10.0.0 C.150.10.10.0 D.200.200.0.0 E.200.200.200.0 1.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解析:在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已从单一使用发展到群集使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需要计算机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联合起来进行群集工作,从而促进了计算机和通信这两种技术的紧密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这门学科。 2.从网络功能上,计算机网络由用户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组成。 解析:由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可知,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资源集合和连接这些计算机资源的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组成的,前者为用户资源子网,后者为通信子网。通信子网实际上是由通信线路和负责通信控制处理的接口处理机组成的通信网络,它的功能主要是为主机提供数据传输,实现信息交换。计算机资源在通信子网的支持下形成用户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任务,为用户提供透明的信息传输。 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的最大特点是。 A.节省人力B.存储容量扩大C.可实现资源共享D.使信息存储速度提高 解析: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也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大特点和主要功能。没有资源共享,也就没有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数据资源共享。 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阶段(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多标准共存的蓬勃发展阶段、统一标准的互联网阶段和信息高速公路阶段4个阶段。 解析: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通常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1)计算机网络产生阶段(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最初形式为远程终端利用通信线路与大型主机建立连接,组成计算机联机系统,远程终端共享主机上的各种资源。 (2)多标准共存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是ARPANET,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推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1972年,美国Xerox公司开发了以太网技术,从此,各种局域网相继出现。 (3)统一标准的互联网阶段:由于单个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服务还很有限,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用户的需求,不同的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有许多资源可以相互补充。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促进了网络互联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网间互联网,其中最为突出的是Internet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 (4)信息高速公路阶段:1993年,美国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掀起了全球范围内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 填空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B类私用IP地址的有______。 A.102.204.24.1 B.172.15.24.1 C.172.16.24.1 D.172.31.24.1 E.192.168.0.1 2.下列各项中,属于TCP/IP协议应用层的有______。 A.HTTP B.TCP C.SMTP D.SNMP E.ICMP

(发展战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复习题 一、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 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4)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等三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 6)在广域网中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7)在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差错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原因会引起差错? 8)网络互连的类型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9)请说明产生广播风暴的基本工作原理。 10)路由器在哪层上实现了不同网络的互连?在什么情况下要选择多协议路由器? 11)网关在哪层上实现了不同网络的互连?网关实现网络协议转换的方法有哪些? 12)请说明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组成部分。 13)IP地址的结构是怎样的?IP地址可以分为哪几种? 14)Internet的基本服务功能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5)请说明WWW服务的基本工作原理。 16)请说明电子邮件服务的基本工作原理。 17)请说明FTP服务的基本工作原理。 18)请说明Telnet服务的基本工作原理。 19)什么是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有哪些类型?电子商务有哪些主要特点? 20)请说明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过程。 21)局域网操作系统与单机操作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2)非对等结构局域网操作系统与对等结构局域网操作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3)请说明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服务功能。 24)典型的局域网系统容错技术(例如NetWare SFT)中的服务器镜像、磁盘镜像与磁盘双工 的区别是什么? 25)以太网交换机主要分为哪些类型?在以太网交换机选型上应考虑哪些问题? 26)请说明使用双绞线与集线器组网的基本方法。 27)组建千兆以太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8)网络结构化布线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中? 29)Windows 2000 Server对系统有什么要求?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30)什么是用户账号的概念?系统提供了哪些内置用户账号?如何创建新的用户账号? 31)什么是组账号的概念?组账号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创建新的组账号? 32)什么是共享目录的共享权限与本地使用权限?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如何为共享目 录设置共享权限与本地使用权限? 33)请举例说明打印服务器、本地打印机、网络打印机的概念。 34)如何安装本地打印机?如何安装网络打印机?如何设置网络打印服务器属性? 35)ISP在用户接入Internet时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选择ISP? 36)如何通过电话网接入Internet?如何通过局域网接入Internet?这两种接入方法各有什么 特点? 37)如何安装TCP/IP协议? 38)如何创建新的拨号连接?如何设置拨号连接的属性?如何使用拨号连接上网?

计算机网络部分练习题答案(教学相关)

《计算机网络》作业题解 2-09 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3100Hz ,最大信道传输速率为35Kb/s,那么若想使最大信道传输速率增加60%,问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十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 答:(1) 香农公式:C = W log 2 (1+S/N) (b/s) 由香农公式得: W C N S 21=+ 12-=W C N S 3500031001212 1C W SN =-=- 1.6 1.635000 31002212121C C W W SN ??=-=-=- 11002 SN SN =,信噪比应增大到约 100 倍。 223(13)(1102)C w long SN w long SN =?+=?+? 318.5%2 C C = 如果在此基础上将信噪比 S/N 再增大到 10 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 18.5%左右 3-07要发送的数据为 1101011011。采用 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P(X)=X 4+X +l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会发现?

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解:(1)生成多项式是P(X)=X4+X+l对应的二进制位串是:10011,r=4,所以冗余位是4位。 1100001010 10011) 10011 10011 10011 010110 10011 10100 10011 1110 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是:1110 (2)出现的两种差错都可以发现。 (3)仅仅采用了CRC检验,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还不是可靠的传输。 4-13 设IP 数据报使用固定首部,其各字段的具体数值如图所示(除IP 地址外,均为十进制表示)。试用二进制运算方法计算应当写入到首部检验和字段中的数值(用二进制表示)。 解:数据报首部按“字”(16位) 进行反码算术运算求和(高位溢出位会加到低位)。 0100 0101-0000 0000 0000 0000-0001 1100 0000 0000-0000 0001 0000 0000-0000 0000 0000 0100-0001 0001 0000 0000-0000 0000 (校验和) 0000 1010-0000 1100 0000 1110-0000 0101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有哪些? (1)TCP属于面向连接的协议,UDP属于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2)TCP可以保证数据可靠、有序的传输,可以进行流量控制,UDP无法实现;(3)TCP协议有效载荷小于UDP协议(基于MSS计算),UDP性能高于TCP ;(4)TCP一般用于可靠的,对延时要求不高的应用,UDP一般应用于小数据量或对延时敏感的应用; 2、简述OSI七层模型中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它们进行数据封装时头部信息。 (1)传输层: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封装源端口、目的端口; (2)网络层: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封装源IP、目的IP、协议号; (3)数据链路层: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封装源MAC、目的MAC、帧类型。 3、TCP/IP协议栈和OSI七层模型之间的区别 (1)TCP/IP协议栈是由一组协议共同组成的一个协议栈,OSI定义的是一个网络的结构体系和各层功能的划分; (2)OSI是模型、框架,TCP/IP协议栈是实现各层功能的协议族; (3)OSI为七层、TCP/IP协议栈为四层。 (4)TCP/IP的应用层相对于OSI的应、表、会三层 5、TCP/IP的网络接口层相对于OSI的数链层和物理层 4、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是什么 (1)IP地址是网络层逻辑地址,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 (2)IP地址用于表示网络中某设备或节点的身份(网络位、主机位)(本网段唯一); (3)MAC地址用于表示某设备或节点在本以太网链路中的物理地址(全局唯一); (4)IP地址由32位,MAC由48位组成; (5)IP地址可区别不同网段,MAC地址无法进行区分。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2. 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域名系统中的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 名服务器以及权限域名权服务器有何区别? 答: 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将域名解析为主机能识别的IP地址。 因特网上的域名服务器系统也是按照域名的层次来安排的。每一个域名服务器都只对域名体系中的一部分进行管辖。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域名服务器。即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当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不能立即回答某个主机的查询时,该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某一个根域名服务器查询。若根域名服务器有被查询主机的信息,就发送DNS回答报文给本地域名服务器,然后本地域名服务器再回答发起查询的主机。但当根域名服务器没有被查询的主机的信息时,它一定知道某个保存有被查询的主机名字映射的授权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通常根域名服务器用来管辖顶级域。根域名服务器并不直接对顶级域下面所属的所有的域名进行转换,但它一定能够找到下面的所有二级域名的域名服务器。每一个主机都必须在授权域名服务器处注册登记。通常,一个主机的授权域名服务器就是它的主机ISP的一个域名服务器。授权域名服务器总是能够将其管辖的主机名转换为该主机的IP地址。 因特网允许各个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本域名划分为若干个域名服务器管辖区。 一般就在各管辖区中设置相应的授权域名服务器。 12.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分析:本题共6个回答要点 (1)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是综合了OSI的七层结构和TCP/IP四层结构的优点,采用的一种原理体系结构。 各层的主要功能: (2)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 层。)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3)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4)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5)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6)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2.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

03137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选择题

1.在星型局域网结构中,连接文件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备是()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 2.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3.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4.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5.在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处于()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6.规定了信号的电平、脉宽、允许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的物理层特性是( ) 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7.PPP协议提供的3类功能分别是:成帧、链路控制和( ) A.通信控制 B.网络控制 C.存储控制 D.安全控制 8.路由选择包括的两个基本操作分别为( ) A.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B.可能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C.最优选择算法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D.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9. 路由信息协议(RIP)使用的路由算法是( )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B.扩散法 C.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0. 在Internet中,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 ) A.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完整路径 B.所有目的主机和到达该主机的完整路径 C.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D.互联网中所有路由器的地址 11.TCP段结构中,端口地址的长度为 ( ) A.8比特 B.16比特 C.24比特 D.32比特 12.在TCP/IP协议的传输层将数据传送给用户应用进程所使用的地址形式是( ) A.IP地址 B.MAC地址 C.端口号 D.socket地址 13.如果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内,则它们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 ) A.“与”操作,结果相同 B.“或”操作,结果相同 C.“与非”操作,结果相同 D.“异或”操作,结果相同 14.下列关于网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答案: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能够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类。 2.按通信媒体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能够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 3.按使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能够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4.按配置进行分类,分为同类网、单服务器网和混合网。 5.按对数据的组织方式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能够分为分布式数据组织网络系统和集中式数据组织网络系统。 【相关阅读】 1。按地理范围分类 计算机网络常见的分类依据是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三类。 局域网简称LAN,它是连接近距离计算机的网络,覆盖范围从几米到数

公里。例如办公室或实验室的网、同一建筑物内的网及校园网等。 广域网简称wAN,其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构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例如我国的公用数字数据网、电话交换网等。 城域网简称mAN,它是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覆盖范围为几十公里,大约是一个城市的规模。 在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的这天,一种用网络互连设备将各种类型的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互连起来,构成了称为互联网的网中网。互联网的出现,使计算机网络从局部到全国进而将全世界连成一片,这就是Internet网。 Internet中文名为因特网、国际互连网,它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最广泛和最大的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它带给了数万种服务,被世界各国计算机信息界称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 2。按拓扑结构分类 拓扑结构就是网络的物理连接形式。如果不思考实际网络的地理位置,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看作一个节点,把通信线路看作一根连线,这就抽象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三种,如图7-1、7-2、7-3所示。 1)星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以一台设备作为中央节点,其他外围节点都单独连接在中央节点上。各外围节点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务必透过中央节点进行通信,如图7-1所示。中央节点能够是文件服务器或专门的接线设备,负责接收某个外围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另外一个外围节点。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服务方便、建网容易、故障诊断与隔离比较简便、便于管理。缺点是需要的电缆长、安装费用多;网络运行依靠于中央节点,因而可靠性低;若要增加新的节点,就务必增加中央节点的连接,扩充比较困难。 星型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网络中智能集中于中央节点的场合。在目前传

计算机网络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学第一章概述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 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 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线路交换时延:kd(传播时延)+x/b(发送时延)+s(建立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时延:kd(传播时延)+(x/p)*(p/b)(发送时延)+ (k-1)*(p/b)(最后一个分组在第一个路由器转发到目的主机的发送时延) 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和论述题

计算机网络题库中简答题与综合题大全 1.简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的优缺点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当其中的一段链路出现故障,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 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特点,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逐段占用,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路由,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速链路,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报文交换是不分组的分组交换,具有存储转发的优点。 2.论述分组在网络上传输可能出现的延迟以及影响这些延 迟的原因 传输延迟:由带宽决定,是计算机节点发送数据到链路上所需要的时间 传播延迟:数据从链路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要花的时间,由物理链路的长度和物理链路的传播速度决定。 排队延迟,数据到达路由器的输入队列,等待路由器处理的等待时间,由网络拥塞程度决定 节点处理延迟,路由器处理数据选择路由所花的时间,由路由器的性能决定3.请简述计算机网络TCP/IP体系结构的基本工作原理,包 括如何分层,为什么分层,每层如何协同工作? 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体系结构。分为5层是目前internet的分层标准,即TCP/IP参考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2分)每层功能上相互独立,下层对上层提供一个服务访问点,实现透明传输,网络协议分层有利于把设计问题划分成较小的易于处理的片断,当某一层的协议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协议。 各层功能的描述: 物理层:涉及到通信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这里的设计主要是处理机械的、电气的、过程的接口,以及物理层下面的物理传输介质问题。数据单元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指定在网络上沿着网络链路在相邻节点之间移动数据的技术规范,数据单元是帧,主要处理一段链路上的帧的可靠传输问题,以及解决流量问题,对共享信道的访问等问题。HDLC,PPP,等都属于这一层的协议。 网络层: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包括静态路由和一些动态路由协议,如RIP,OSPF,BGP等还包括IP地址的格式,ICMP协议,组播协议等。数据单元是IP分组。通过协议字段向上层提供服务。 传输层:保证主机与主机之间正确通信的协议,TCP,UDP都属于这一层,其

详细计算机网络概述选择题

计算机网络概述选择题 1.1983年,( )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使用该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连网相互通信,因此人们将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 A.TCP/IP B.CDMA/CD C.IPX D.DHCP 参考答案:A 2.在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中,( )的任务是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A.物理层 B.网络层 C.运输层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C 3.在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中,( )的任务是负责向因特网中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A.物理层 B.网络层 C.运输层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4.假定需要发送的数据块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则该数据块的发送时延是( )。 A.1s B.10s C.100s D.1000s 参考答案:C 5.对等层实体之间采用( )进行通信。 A.服务 B. 协议 C.服务访问点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6.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为()。 A.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现

B.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C.建立和使用通信硬件和软件的一套规则和规范 D.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个标准 参考答案:C 7.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A.客户机 B.服务器 C.操作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参考答案:D 8.在OSI参考模型中,完成路由选择功能的层次是()。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参考答案:C 9.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主要取决于网络拥塞程度的时延是()。A.发送时延 B.传播时延 C.处理时延 D.排队时延 参考答案:D 10.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服务是()。 A.相互通信 B. 连通性和共享 C.资源共享 D. 传送信息和应用 参考答案:B 11.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 A. 比特 B. 字节 C.帧 D.数据报 参考答案:D 12.在物理层上传输的数据单位是()。 A. 比特 B. 字节 C.帧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答案

1.4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答:根据定义我们可以把一个计算机网络概括为一个由通信子网和终端系统组成的通信系统 终端系统:终端系统由计算机、终端控制器和计算机上所能提供共享的软件资源和数据源(如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构成。计算机通过一条高速多路复用线或一条通信链路连接到通信子网的结点上。终端用户通常是通过终端控制器访问网络。终端控制器能对一组终端提供几种控制,因而减少了终端的功能和成本。 通信子网:通信子网是由用作信息交换的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它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网络结点提供双重作用:一方面作终端系统的接口,同时也可作为对其他网络结点的存储转发结点。作为网络接口结点,接口功能是按指定用户的特定要求而编制的。由于存储转发结点提供了交换功能,故报文可在网络中传送到目的结点。它同时又与网络的其余部分合作,以避免拥塞并提供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1.7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定义网络的体系结构? 答: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及其服务和协议的集合,也就是它们所应完成的所有功能的定义,是用户进行网络互连和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因此,体系结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只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而不涉及每层的具体组成和实现细节。 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节点组成,节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节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规则,才能实现网络的互连,网络的体系结构包含了各个层次的服务及协议规程,为软件和硬件的具体实现提供了统一的规范。 1.8什么是网络协议?由哪几个基本要素组成? 答:简单地说,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的集合,是一套语义和语法规则,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的操作,它定义了数据发送和接收工作中必经的过程。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使用的格式、定时方式、顺序和检错。 一般说,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1.9试分析协议分层的理由。 答:在设计和选择协议时,不仅要考虑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信息的传输量、所采用的传输技术、数据存取方式,还要考虑到其效率、价格和适应性等问题。因此,协议的分层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信协议可被分为多个层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互联网? 2. 计算机网络的最重要功能是什么? 3. 按照网络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将网络划分哪几类?每一类各有什么特点? 4. 无线网可以分为哪几种?每一种的特点是什么? 5. 简述ISO/OSI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名称和功能。 6. 简述TCP/IP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名称和功能。 7. 比较ISO/OSI和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1.什么是数据、信号和传输? 2.数字传输有什么优点? 3.什么是异步传输方式?什么是同步传输方式? 4.什么是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方式? 5.什么是信号的频谱与带宽? 6.什么是信道的截止频率和带宽? 7.简述信号带宽与数据率的关系。 8.有线电视公司通过CATV电缆为每个用户提供数字通信服务。假设每个用户占用一路电视信号带宽(6MHz),使用64QAM技术,那么每个用户的速率是多少? 答: 根据香农定理C = 2*W*log2M 由于采用64-QAM技术,所以其M为64,W为6MHz,代入香农定理计算得出 C = 2*W*log2M = 2*6*5 = 60Mbps 9.要在带宽为4kHz的信道上用4秒钟发送完20KB的数据块,按照香农公式,信道的信噪比应为多少分贝(取整数值)? 答: (1)根据计算信道容量的香农定理 C=W*log2(1+S/N) (2)按题意 C=20K×8÷4=40Kbps;而W=4KHz (3)故得解:log2(1+ S/N)=10;其中S/P n=210-1=1023 (4) dB=10log10(S/N)=10log10(1023)≈30,所以该信道的信噪比应为30分贝。 10.对于带宽为3kHz、信噪比为30dB的电话线路,如果采用二进制信号传输,该电话线路的最大数据率是多少? 答:此题用香农定理来解答。 信道的带宽B=3000Hz,信/噪比S/N=30dB,则10lg(S/N)= 30dB,∴ S/N = 1000。由香农定理可知,此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B㏒2(1+S/N) =3000×㏒2(1+1000)≈30 kbps。 另外,它也应受不考虑噪声时,奈奎斯特定理所给出的限制: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B ㏒2V;因是二进制信号一个码元携带㏒22 = 1 bit的信息量,所以按奈奎斯特定理算出的最大数据速率是:2×3000×㏒22 = 6 kbps。 最大可达到的数据速率应取两者中小的一个,即min(30 k,6 k)= 6 kbps。 11.假设信号的初始功率是5W,信号衰减是10dB,问信号衰减后的功率是多少?12.比较一下各种传输介质的优缺点。 13.什么是频分多路复用?它有什么特点?适合于什么传输系统? 14.什么是波分多路复用和密集波分多路复用? 15.什么是时分多路复用?它有什么特点?适合于什么传输系统? 16.比较一下同步TDM和统计TDM的异同点。 17.20个数字信号源使用同步TDM实现多路复用,每个信号源的速率是100kbps,如果每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汇总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有哪些 (1)TCP属于面向连接的协议,UDP属于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2)TCP可以保证数据可靠、有序的传输,可以进行流量控制,UDP无法实现;(3)TCP协议有效载荷小于UDP协议(基于MSS计算),UDP性能高于TCP;(4)TCP一般用于可靠的,对延时要求不高的应用,UDP一般应用于小数据量或对延时敏感的应用; 2、简述OSI七层模型中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它们进行数据封装时头部信息。 (1)传输层: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封装源端口、目的端口; (2)网络层: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封装源IP、目的IP、协议号; (3)数据链路层: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封装源MAC、目的MAC、帧类型。 3、TCP/IP协议栈和OSI七层模型之间的区别 (1)TCP/IP协议栈是由一组协议共同组成的一个协议栈,OSI定义的是一个网络的结构体系和各层功能的划分; (2)OSI是模型、框架,TCP/IP协议栈是实现各层功能的协议族; (3)OSI为七层、TCP/IP协议栈为四层。 (4)TCP/IP的应用层相对于OSI的应、表、会三层5、TCP/IP的网络接口层相对于OSI的数链层和物理层

4、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是什么 (1)IP地址是网络层逻辑地址,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 (2)IP地址用于表示网络中某设备或节点的身份(网络位、主机位)(本网段唯一); (3)MAC地址用于表示某设备或节点在本以太网链路中的物理地址(全局唯一);(4)IP地址由32位,MAC由48位组成; (5)IP地址可区别不同网段,MAC地址无法进行区分。 5、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6、TCP三次握手的过程 答:基于TCP协议传输数据之前,为确认连接正常,会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虚连接,连接建立完成后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首先由发起端发送连接请求;当接受方收到连接请求后,如果同意建立连接会回复应答报文;然后发送方收到此应答报文,会发送对此应答报文的确认信息。通过这种三次握手的过程来在数据发送的初期建立连接,保障数据的正常传输。 7、请问端口号的作用是什么请问当一台客户端主机访问互联网某服务器的WEB服务时,传输层封装的源端口、目的端口分别是什么 (1)传输层端口号的作用是用于区分上层应用层的不同应用服务进程的。 (2)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数据时,源端口为大于1024随机端口,如1150,目的端口为服务器WEB服务端口,如80。 (3)当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数据时,源端口为80,目的端口为1150 答:不可以,分析(略)

计算机网络课后简答题答案

1.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 机系统或共享设备互联起来,配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使之实现资源共享、互相通信和分布式处理的整个系统。(第4页) 2.通信功能 资源共享 (1)硬件资源共享 (2)软件资源共享 (3)数据资源共享 (第5页) 3.(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路 特点:计算机为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2)计算机互联网阶段 特点:是一个典型的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具有通信功能的多级系统。其核心技术是分组交换技术。 (3)既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标准计算机网络 特点: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商业化标准是TCP/IP协议。 (4)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协议 特点:采用高速网络技术,出现了综合业务数字网,网络多媒体和智能网络。(第1页) 4.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第6页) 5.(1)星状拓扑 特点:星状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对点通信链路接到中央结点的各个站点组成,星状拓扑的各节点间相互独立,每个节点均以一条独立的线路与中央结点相连。 (2)总线型拓扑 特点: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节点都通过硬件接口直接连到这一公共传输介质上。 (3)环状拓扑 特点:环状拓扑的网络有网络中若干中继器使用电缆通过点对点的链路首尾相连组成一个闭合环。网络中各节点计算机通过一条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信息按一定方向从一个节点传输到下一个节点。所有节点共享同一个环状信道,环上传输的任何数据都必须经过所有结点。 (4)树状拓扑 特点:树状拓扑是一种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控制系统,当站点发送时,根接受该信号,然后在广播发送到全网。组网灵活,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 (5)混合型拓扑 特点: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易于扩展,安装方便。 (6)网状拓扑 特点: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提供了冗余的线路。 (7)蜂窝状拓扑 特点:这种拓扑结构不依赖于互连电缆,而是依赖于无线传输介质,这就避免了

计算机网络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单选 Ch1 1、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网络层的协议是网络层内部处理数据的规定 B.接口实现的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 C.在应用层与网络层直接的接口上交换的是包 D.上一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就是下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 2、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A)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第n+1层为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第n层使用第n+1提供的服务 D.第n层和第n+1层相互没有影响 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B)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C) A.网络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容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在较小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局域网,而在较大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广域网 B.城域网是连接广域网而覆盖园区的网络 C.城域网是为淘汰局域网和广域网而提出的一种网络技术 D.局域网是基于广播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广域网是基于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 Ch2 1、在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C)。(2010年全国考研题) A 80ms B 80.08ms C 80.16ms D 80.24ms

2、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B)。(2009年全国考研题) A 12Kbps B 24Kbps C 48Kbps D 96Kbps 3、将1路模拟信号分别编码为数字信号后,和另外7路数字信号采用同步TDM方式复用到一条通信线路上。1路模拟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为0~1KHz,每个样值采用PCM方式编码为4位的二进制数,7路数字信号的数据率均为7.2Kbps。复用线路需要的最小通信能力是(C)。 A 7.2Kbps B 8Kbps C 64Kbps D 512Kbps 4、在一个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A、B、C站分配的地址码分别是(-1-1-1+1+1-1+1+1)、(-1-1+1-1+1+1+1-1)和(-1+1-1+1+1+1-1-1),某一时刻A发送数据位0,B发送数据1,C 未发送,则接收C站信息的接收者收到的信号是(A)。 A (0 0 +2-2 0 +2 0 -2) B (0 +2 +2 -2 0 +2 0 -2) C (+2 0 +2 -2 0 +2 0 -2) D (0 0 +2 -2 0 +2 0 0) 5、利用一根同轴电缆互连主机构建以太网,则主机间的通信方式为(B)。 A 全双工 B 半双工 C 单工 D 不确定 6、图是二进制序列的曼彻斯特编码,码元1是前低后高,试画出该二进制序列的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如果以100Mbps数据率发送该二进制序列,则所需要的信道带宽至少为多少?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于带宽为6MHz的信道,若用8种不同的状态来表示数据,在不考虑热噪声的情况下,该信道每秒最多能传送的位数为() A 36×106 B 18× C 10 C 48×106 D 96×106 2.E1载波的数据传输为() A 1.544Mbps B 1Mbps C 2.048Mbps D 10Mbps 3.采用8种相位,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的PAM调制方法,在1200Baud的信号传输速率下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A 2400b/s B 3600b/s C 9600b/s D 4800b/s 4.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数字信道,其数据传输速率为波特率的() A 2倍 B 4倍 C 1/2倍 D 1倍 5.采用海明码纠正一位差错,若信息位为7位,则冗余位至少应为() A 5位 B 3位 C 4位 D 2位 6.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0或1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系。例如,与位串101101对应的多项式为() A x6+x4+x3+1 B x5+x3+x2+1 C x5+x3+x2+x D x6+x5+x4+1 7.X.21的设计目标之一是减少信号线的数目,其机械特性规定采用() A DB-25连接器 B DB-9连接器 C DB-15连接器 D RJ11连接器 8.采用AT命令集对Moden进行编程设置,现要让Modem完成“用脉冲拨号呼叫”的操作,则应向Modem发出的AT命令为() 9.采用RS-232C接口标准连接PC机和Modem,其请求发送信号(RTS)的连接方向为()A DCE→DTE B DCE→DCE C DTE→DTE D DTE→DCE 10.BSC规程采用的帧同步方法为() A字节计数法 B 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C 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D 违法编码法 11.采用有序接收的滑动窗口协议,设序号位数为n,则发送窗口最大尺寸为() A 2n-1 B 2n-1 C 2n D 2n 12.若数据链路的发送窗口尺寸WT=4,在发送3号帧、并接到2号帧的确认帧后,发送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